夫妻之間常說「為了孩子才沒離婚」,是真愛的表白,還是善意的謊言?
曾經我媽也對我說過這樣的話,那時讀高中的我很不以為然,那段時間他們經常吵架,我覺得很煩躁,巴不得他們離婚,自己落得清凈。
後來,他們終究還是沒有離婚,這其中的原因很複雜。對他們婚姻的回首和總結,我覺得關於夫妻常說「為了孩子才沒離婚」,既不全是真愛的表白,也不單純是善意的謊言。
確實有一部分夫妻會把「為了孩子不離婚」作為善意的謊言,實則是自我催眠。婚姻中夫妻有一些矛盾,他們不是積極面對解決問題,而是選擇逃避,他們選擇逃避的方法不是離婚,而是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里,選擇性忽視這些問題,為自己不離婚找一個合理的藉口就是為了孩子。
更多的夫妻為了孩子不離婚這背後確實有很多現實的因素,比如經濟原因、情感依戀以及考慮到重組家庭的問題等。
夫妻,這是一種為了基因和種族的延續而誕生的關係,換句話說,婚姻關係中很大一部分目的就是為了合作養娃。首先,從生理上分析,男人和女人都不能各自單獨繁衍後代,需要搭配幹活,但由於男女生理結構的區別,男性的本能總想著到處播種,而女人卻希望有一個穩定的環境讓自己辛苦九月孕育的孩子能安全長大。所以,文明社會出現了一夫一妻的制約,讓男人和女人一起搭配,構成穩定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在這個穩定環境中,第一個考慮的問題是經濟問題。養娃的經濟支出隨著社會發展水漲船高,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各種培訓班,從國外無污染的奶粉到國外留學,這些都是需要經濟支撐的。在以前經濟不發達的時候,離婚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夫妻需要合作才能把孩子養大成人。現在在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女性的收入越來越高,離婚的比例也越來越大。畢竟,對於大多數工薪階層的人來說,兩個人的經濟水平加起來才能給孩子一個不錯的未來,而離婚之後意味著撫養孩子的一方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畢竟對方的生活成本增加之後能給到孩子的部分是有限的,尤其是對方有了新的家庭之後。
穩定的家庭環境能為孩子提供足夠的愛和支持。愛是中國人不太能說出口的詞語,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就好的人越來越少,計劃生育政策也讓人們開始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父親承擔了更多的經濟壓力,而母親則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良好的夫妻關係讓合理的搭配為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離婚之後,這種和諧的環境打破之後,一部分離異家庭的子女因為缺少關愛而變得敏感。
夫妻離婚之後如果再婚涉形成重組家庭之後,繼父/母能對孩子視如己出嗎?當對方也帶孩子的話,兩個孩子能友好相處嗎?如果再婚有了小孩之後又會有哪些矛盾。我身邊的一個朋友就是,父母離異以後,父親又再娶了一個阿姨,阿姨的兒子和我朋友年齡差不多,兩個人大學畢業沒幾年都面臨要買房結婚。父親為數不多的存款被阿姨用來給她兒子買房,現在朋友要結婚了父親拿不出錢來,母親的存款拿出來也沒多少。重組家庭的問題比沒有離異的家庭更加複雜。
夫妻離婚的原因很清楚,但夫妻不離婚的原因就很複雜,考慮的因素很多,不單純的為了孩子。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夫妻都不應該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婚姻中的問題需要積極面對,不要讓孩子來承擔你們的問題。
他們為了孩子這樣做,和孩子需要他們這樣做,是兩碼事。
我相信很多人的確會認為,給孩子留個「完整的」家庭,是一種責任,也是「為孩子好」。
但孩子成長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呢?是尊重,是愛,是引導。
這其中哪一種,是兩個離婚的人給不了的呢?沒有。很多離婚家庭,都可以相互尊重,而且孩子可以健康長大,甚至因為能夠正確理解大人的選擇,學會尊重別人的生活。
相反,見過太多名義上是為了孩子而不離,但實際上在家庭內部相互傷害,孩子從父母的相處中,學到的不是愛,而是冷暴力、暴力和控制、埋怨甚至憤恨。
所以,重點根本不在於是否離婚,而在於引導孩子,讓他們理解你們的動機,也尊重你們的生活。
不要以為孩子對這些都還不懂,其實他們甚至會比大人更敏感,他們能夠察覺到大人之間的氣氛、情緒和關係,這些可能會讓他們對於愛,會有不信任感。
同時,在一個相互埋怨的氛圍中長大,會讓孩子學會埋怨,不能自己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這是因為把兩個人的關係跟孩子的成長綁在一起,這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又怎麼讓孩子學會負責?
還有的人會把孩子變成傷害對方的武器,讓孩子做傳聲筒,等等的。孩子在這樣的家庭里,要麼感覺到的是對其中一個父母的怨恨,要麼是感到孤獨,因為兩邊都把自己的情緒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和孩子的連接。
所以,孩子不需要父母委屈自己勉強在一起,只要你們能做好應該有的引導,開開心心離婚,各自尋找新的生活,也許對孩子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如果非要在真愛的表白和善意的謊言之間選擇的話,寧願相信那些夫妻都是善意的謊言,因為我們善良,我們也希望別人過得好。
即使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所以兩夫妻有要離婚的念頭,這很正常,有時候不一定是感情走到了最後,只是相互之間感情的缺失。
婚姻本來就是夫妻一生都在實踐的課程,在這個課程上,孩子充當了重要的角色。
在中國,一個家庭有孩子,除了為了家族繁衍了後代,還有一個更大的作用,就是緩和夫妻之間的矛盾。
很多年輕的夫妻容易吵架,吵完又鬧離婚。很多父母及其過來人就會講「有孩子了就好了」,這話確實沒有錯。
有了孩子以後,兩個人會把所有的重心都轉移到孩子身上。大多數夫妻確實忙得團團轉,哪裡還有心思互相掐。
而且,孩子與其說是愛情的結晶,更像夫妻家庭生活的成果,也是夫妻關係之間的潤滑劑。
但是,與其說是善意的謊言,更相信「為了孩子不離婚」這裡面多了很多的妥協。為什麼說妥協呢?
1.大多數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單親家庭生活。
如果離婚了,孩子就會過上單親家庭的生活,要麼沒有媽媽,要麼沒有爸爸。沒有了哪一方的關愛,孩子都不可能像以前那麼快樂。
而且,大多數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會在大人對另一半的怨恨中長大,甚至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戀愛婚姻生活。
2.離婚後,對方會有新的伴侶,孩子會有新媽媽和新爸爸。
離婚以後馬上有了新的另一半,給孩子找了新媽媽或者是新爸爸,後媽後爹難當,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後爹後媽都能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自己的繼子繼女。
網上虐待兒童的慘案實在太多,大多數都源於重組家庭。
不得不說,中國式的父母很偉大,就算離不離婚這件影響自己一生幸福的事情,為自己考慮的都很少,為孩子考慮的很多。也許在他們看來,孩子能不能過好童年,能不能幸福,比自己能否獲得幸福要重要的多。也寧願拿自己的幸福去換取孩子的幸福,如果可以換的話。
其實,一個在氛圍不和諧的家庭生活長大的孩子,就算雙親都在,有父母的陪伴,他的童年也是註定不快樂的。
關於「為了孩子才沒離婚」,你們有什麼不一樣的體會?歡迎和書生一起探討哦!
俗語有云,「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兩個在茫茫人海中,從互不相識到牽手走入婚姻的殿堂,這本來就是一種奇蹟。
所以,有一句話說得好「寧教人打仔,莫教人分妻」,這充分說明了兩個人結為夫妻是一件多麼難得的事情。
在現實的社會中,由於性格不合、物質、事業等各方面的原因,離婚率逐年升高,故不知現在就連民政局都要排隊了,這並不是說人的價值觀缺失,更多的是因為衝動所致。
有些人,因為衝動而走到一起,一見鍾情、貪一時的歡樂…等等的衝動,讓還不夠了解的兩個人走到一起,結成夫妻與家庭,這或許已經無法挽回,然而,結了婚並不是就代表這段路走完了,恰恰相反,對於人生來說,這才是真正的開始。
夫妻由於是兩個擁有不同的生理習慣、不同的教育、或者是不同家境的人在一起生活,平日間的爭吵在所難免,但很多年輕的夫妻在爭吵過後,因為年少氣盛、心態浮躁等等原因而提出分手,然而在走到分手過後,回想起來那番爭吵卻又是那麼的幼稚,所以,每當爭吵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善意的謊言」,這樣既可以平復內心的不忿,也可以不讓事情往更糟糕的方向發展。而題主所說的「為了孩子才沒離婚」正是其中一種方法。
當然,這種方法不能常用,因為一旦形成慣性,便會缺失它所能起到的作用,「孩子」所能影響的程度便會越來越低,離婚便會水到渠成。
故而維護婚姻最重要的還是雙方,爭吵時學會冷靜,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將衝動往後延一下,這樣,所有的誤會都會隨著時間而煙消雲散!
婚姻間沒有解不開的誤會,只有不想解開的時間!
理解能力有限,問題的主語應該是夫妻雙方是真愛不捨得離婚,還是真的就是不喜歡對方了,為了孩子才不離婚的,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但是很想談談自己的看法,作為孩子、作為成人、作為夫妻的感覺應該是不一樣的。
在自己孩童的時代曾經經歷過類似的事情。我的父母是連義務教育都沒有完整接受過的人,因為成長環境、年齡性格等種種因素,對於他們來說,吵架是一種常見的表達方式,但其實他們並不知道對於孩子來說,這種傷害有多大,小時候最害怕的就是父母吵架,恐懼、無助、難過。有一年春節父母吵架吵得特別凶,一直延續了整一年。暑假的時候,母親就帶著弟弟妹妹去了另個一城市,我和爸爸留在家裡。那個時候,媽媽常說,如果不是因為你們姐妹三,我們早就離婚了。作為孩子,只是增加了心理的負擔,那時候,就覺得你們如果真的不愛了,那就分開吧,各自生活去吧。
慢慢長大以後,才發現可能事情並不是我想的那麼簡單,雖然為了孩子是個託詞,可是對於他們來說,將近三十年的生活,確實是有感情的,慢慢年長,孩子們都出去上學或者成家立業,他們的身邊也是需要有人在有人噓寒問暖的。可能因為某些事情,他們卻是曾經相愛相殺,但那就是他們的相處模式。畢竟每一對夫妻都有自己獨特的相處模式。即便這些年,母親常常會說就這湊活得過吧,但是心裡已經不會再覺得那麼恐懼,而且他們都是成人,都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那作為父母來說,處於生氣的當下的時候,情緒真的不好,一定要找個託詞,可能沒有孩子的話,也會有其他託詞。但是不可否認,他們都很愛孩子。
因為他們沒有經驗,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們不要忘了,人類對新事物的接受,適應,巧妙應對是很慢的。比如應試教育,我們到今天,才對它能相對全面的來看待。而不是簡單的否定或肯定它。
嚴格來說,現代婚姻制度,無論是自由戀愛的結婚,還是離婚,在中國也就是70年不到的歷史。加上前40年,中國極度物質匱乏的特殊情況,真正,在溫飽線以上,談論男婚女嫁,談論家庭教育,孩子心理感受,那是最近20年,30年的事情。
在這樣一個很實際的現狀下,照搬國外的離婚、結婚、或者離婚後的孩子教育理論,是無效的。離婚,對我們國家的很多具體家庭來說,其結果,與西方離婚的結果完全不一樣。特別是女性在離婚後的處境。
離婚後,對孩子的影響,不是短期能看到的。這就像減肥,不是今天跑10圈,跑一周就有效果的。事實上,大部分離婚,以及准離婚家庭,對孩子的心理創傷,以及今後的幸福生活影響,是過了10年,孩子成年後,才逐漸體現的。
《父母離婚後:孩子走過的內心路》,這本書是美國心理學家,追蹤離婚家庭孩子25年後,寫的調查手記。有興趣的父母可以看看。離婚家庭的孩子也可以看看。
所以,夫妻之間,為了孩子,到底,離,還是不離?不是一個簡單的答案。因為大部分父母,完全不知道怎麼做更好。這方面,也沒有足夠的心理學知識做支撐。
我的建議是,找專業人員去諮詢。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讓家庭大部分時間,能有一個真實的,快樂的氣氛。而不是偽裝的,表面的開心。人生本來已經很痛苦了,還要回家演戲,甚至演喜劇,最後不小心,就是鬧劇,結果釀成悲劇。我們大部分人,不是演員,在婚姻不和睦的大前提下,雙方,至少一方都已經非常憋屈了。《人民的名義》中的吳老師,最後還是發作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人是能偽裝自己的情感、情緒的。而小孩子又是比大人敏感很多的人群。離或者不離,是個問題。但更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個表率,那就是:大人也會有處理不好的事情。也會遇到問題。但是,重要的是,不管遇到什麼事,可以心平氣和,理性的去解決。
這樣的夫妻不少,為了孩子犧牲自己幸福的人不在少數,我說不上支持或者反對,這個要看當事人的感覺,有的是明明愛著對方捨不得離開,拿孩子當借口的,有的是確確實實是覺得孩子可憐湊合過了!
我相信是真愛的表白吧。
很多男人結婚後的感覺是有歸宿感、穩定感,就像一艘漂泊的小船最終找到依靠的港灣,回家了有口熱飯吃,天冷了有人提醒你穿衣,走到家門口看到有盞明燈為你守候,這就是家的感覺。
很多女人結婚後的感覺又是什麼呢,從小公主一夜長大為妻子、母親、兒媳三種角色,明明自己從來沒有這些經驗,卻要同時勝任這三位崗位,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緊張無措和煩重勞累感吧。
從統計數據表明,想離婚的大多數是女人,而說出」為了孩子才沒離婚「的往往也是女人。
孩子是兩人生命的延續,如果一個女人愛自己的孩子,我相信她也是愛著帶給她孩子的那個男人的。如果不愛他,又怎麼會為了他生兒育女。
也許這個丈夫做的並不稱職,也許妻子在婚姻中感到事事不如意萬般辛苦,可她最終還是沒選擇離婚,還是因為她心裡帶著對丈夫的愛啊。
女人往往比男人更感性,時間越久,與對方積累的感情越深。這種感情可能已不光是愛情,還有在一起的親情。所謂為了孩子,不過是掩飾感情的借口,大家知道,女人說話總是這麼不直接。
所以,她有多愛孩子,就有多愛孩子他爹。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了自己的經歷!個人覺得是真愛的表白吧!
當初自己也是同樣的,當時懷孕狀態,那時候的我們,一天吵個不停,日子真的過不下去了,但是想著肚子的孩子,給他一個完整的家,一次次的都說,要不是為了孩子,我們早就離了,或是說也是再懷孕時期不能離婚,不然也離了,可是誰都知道,其實是自己不願意離,雙方彼此都愛著!都想著一切都會好的,生了孩子,就好了!好日子在後面呢!
如果說夫妻之間沒有了愛,任憑誰可能都改變不了結局吧!孩子只是一個給大家台階下的借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