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劍」真的千年不銹?


這把劍的製作十分精美: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4.6厘米,劍首外翻卷作圓箍形,內鑄有極其精細的11道同心圓圈,圓箍最細的地方猶如一根頭髮絲;劍格下面鑲有藍色玻璃,後面鑲有綠松石,即便在黑暗中也散發出幽幽藍光;劍身還縱橫交錯著神秘美麗的黑色菱形花紋。靠近劍格的劍身處有兩行鳥篆銘文,共八個字,非常完好。

越王勾踐青銅劍,寒光逼人,堅韌而鋒利,充分反映了我國古代鑄劍工匠的高超技藝。它為何如此鋒利?又為何能千年不銹?

1、1977年,中央決定拍攝一部名為《古劍》的科教片,以反映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在拍攝中,當年第一次用越王勾踐劍劃紙,竟然一次就劃破了二十幾層紙,可見該劍至今仍鋒利無比。

攝製組決定將越王勾踐青銅劍送到復旦大學作科學檢測。科學家們利用質子X熒光非真空分析技術,對越王勾踐青銅劍進行無損傷的測定與研究後,發現了越王勾踐青銅劍的配方成分。

數據顯示,這把寶劍的青銅合金主要是由銅、錫以及少量的鋁、鐵、鎳、硫組成的。十分重要的是,越王勾踐劍的劍脊含銅較多,這就使得劍的韌性好,不易折斷;而劍刃部含錫量高,不但增加了寶劍的硬度,也使得寶劍異常鋒利。雖然是同一把寶劍,可是劍的不同部位卻有著不同金屬配比,這要求金屬器物在鑄造的過程中,必須分兩次澆鑄才能使器物複合成一體,專業術語稱之為「複合金屬工藝」,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術,實在令人驚嘆。

複合劍的脊部含銅較多,因此呈現出黃色;刃部含錫較多,因此泛出白色。在陽光下,劍脊和劍刃閃爍著不同的兩種光芒,有一種攝人心魄的魅力,也被稱為「兩色劍」。

2、法國人曾提出一個大膽假說——中國古代青銅器上,存在著神秘的今人尚不知曉的人工外鍍技術,比如經過硫化處理,正是這個技術,使得青銅器的器表產生了覆蓋層,它異常堅硬而且絕不生鏽。

3、湖北省博物館研究員後德俊認為,越王勾踐劍出土時並不是絕對沒有生鏽,只是其鏽蝕的程度十分輕微,人們難以看出。而出土幾十年來,該劍的表面已經不如出土時明亮,說明在目前這樣好的保管條件下,鏽蝕的進程也是難以絕對阻止的。

之所以越王勾踐劍出土時鏽蝕的程度十分輕微,後德俊認為主要是由墓地的保管條件決定的。作為青銅劍的主要成分銅,是一種不活潑的金屬,在日常條件下一般不容易發生鏽蝕,這是越王勾踐劍不銹的原因之一。由於望山一號楚墓密封性非常好,因此青銅器更不容易生鏽。

作為對比,後德俊提出,出土於湖北大冶銅綠山古代開採銅礦石的礦井內的大銅斧,是一件古代勞動人民實用的採礦工具。由於出土於古代礦井淤泥中,出土時表面仍然泛有青銅的光澤,鏽蝕程度也較輕微。而與越王勾踐劍時代相近、製造工藝也相近的吳王夫差矛,1983年出土於江陵馬山楚墓,由於該墓的保存情況不好,夫差矛出土時不僅矛柄幾乎全部腐爛,其青銅表面也布滿了綠色的銹層。這從正反兩方面說明,越王勾踐劍不銹的原因主要是保存環境使然,並非是經過特殊工藝處理。

總結起來有這幾點原因:

1、工藝:複合金屬工藝,劍的各個部位成分不同,有不同的作用。

2、外國人所說的「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不為人知的技術。

3、墓地保管條件,墓密閉性好。

答案來源網路總結


湖北省博物館、省考古所研究員後德俊撰文認為,該劍出土時並不是絕對沒有生鏽,只是其鏽蝕的程度十分輕微,人們難以看出。其次,出土至今還不足40年,該劍的表面已經不如出土時明亮,說明在目前這樣好的保管條件下,鏽蝕的進程也是難以絕對阻止的。

越王勾踐劍主要成分為銅,出土的墓室曾經長期被地下水浸泡,劍完全隔絕氧氣是其不銹的主要原因。 所以「越王勾踐劍」並不是千年不銹,而是因為它所處的環境導致的,劍身因為隔絕了氧氣所以使得它不銹的。

越王勾踐劍,屬青銅劍,製作精美。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 4.6厘米,劍首外翻捲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綠松石。劍身修長,有中脊,兩從刃鋒利,前鋒曲弧內凹。莖上兩道凸箍,圓首飾同心圓紋。


直接亮答案:是因為歐冶子鑄劍時便已經完全掌握鉻鹽氧化處理技術了,領先世界同行2000年。

「越王勾踐劍」於1965年12月在湖北省荊州市江陵望山的一號楚國貴族墓出土,

劍全長為55.6厘米,其中劍身長45.6厘米,劍格寬5厘米。劍身滿飾黑色菱形幾何暗花紋,劍格正面和反面還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劍柄以絲繩纏縛,劍首向外形翻卷作圓箍,內鑄有極其精細的11道同心圓圈。這柄劍, 近劍格處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劍」八字,證明為越王勾踐自用劍。

結合史書的描述,這把劍很有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純鈞劍,但為慎重起見,科研者稱其為勾踐劍。

純鈞劍之所以千年不生鏽,是因為劍身表面含有一層含鉻的金屬。鉻鹽氧化處理技術(純鈞劍所用防鏽技術)是近代才出現的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

歐冶子一生先後為越王允常鑄了五柄寶劍: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稱越五劍;為楚昭王鑄了三柄寶劍:七星龍淵(後因避諱唐朝開國之君李淵,改叫龍泉劍)、泰阿、工布,算上這三柄劍統稱八荒名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本人頭條號,有專門的文章介紹。)

越五劍均為銅錫合金劍,七星龍淵、泰阿、工布為鐵劍。根據史料記載,及考古發現,一代鑄劍大師歐冶子已經完全掌握鉻鹽氧化處理技術了,並且把這種技術全部應用到八荒名劍的鑄造中了。

八柄劍中,不算純鈞劍,明確出現在史料不止一次的有:「巨闕、魚腸、湛盧、七星龍淵、泰阿」,有明確物主傳承的有:「湛盧、七星龍淵、泰阿、」時間跨度超過一百年的有:「湛盧、七星龍淵、泰阿」。(《越絕書》、《吳越春秋》《晉書》等等史料)

說這麼多,就是一個問題,歐冶子所鑄之劍,防鏽技術是絕對到位的,存世僅一把青銅劍,待哪天「七星龍淵」現世時,咱們就能一睹歐冶子那鬼斧神工的技藝了!


這把劍正在慢慢鏽蝕,只是鏽蝕的程度不是很明顯。它已經比剛出土的時候暗了很多,勾踐劍正在一點點的以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程度在鏽蝕。

為什麼這把劍能保存這麼好,答案很簡單:墓葬的密封做得好。

隨著《國家寶藏》的熱播,這把距今2500多年青銅劍又著實火了一把。這裡我們就不在贅述越王勾踐劍的基本情況了,國家寶藏已經把這把劍的家底「翻了個底朝天」。直奔主題說說為什麼這把劍能夠保存的這麼完好,出土時幾乎看不到銹跡。

從越王勾踐劍埋藏墓葬的來看,墓葬埋在數米深的地下,墓葬中的棺槨同其他先秦時期貴族的棺槨一樣,都是多層的,一槨兩棺,層層相套。不僅如此,為了保證墓室的密閉性,在修建的時候,就在槨室四周以及下部填塞滿了人工淘洗的白膏泥,空氣根本無法通過這些白膏泥進入棺槨中,在加上墓坑上部填土夯實,墓室幾乎成了一個密閉的空間。除此之外,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就是這把劍長眠兩千多年的住所,曾經長期被地下水浸泡,使得整個墓室內空氣的含量更少,而且地下水基本為中性。外加上,當時越王勾踐劍在陪葬的時候,插在髹漆的木質劍鞘里,密封條件更好。

正是由於這樣的保存條件,才讓我們看到一把鋒芒畢露的越王勾踐劍。

這樣的理由應該讓很多人失望了,怎麼能沒有一點高科技成分呢,怎麼不領先世界幾千年呢?不是說越王勾踐劍在檢測時發現了硫化銅了么,不是說這把劍應用了鉻鹽氧化技術,很抱歉的說,微量硫化銅的出現只是因為在墓葬中某些有機質腐化了出現了部分硫化物與銅反應,生成了微量的硫化銅,鉻鹽氧化技術更是無稽之談,更沒有領先西方兩千多年就掌握了這一技術的說法,更多的只是有些人的一廂情願而已。


越王勾踐劍確實是千年不銹

此劍鑄於春秋時期,歷經2400多年,出土時仍然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據說在發掘過程中,一名開採隊員拿劍時一不留神就將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試其鋒芒,稍一用力,輕易就將16層白紙劃破。

此劍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極其鋒利。因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而得名。(考古專家有核實的)

至於它為什麼千年不銹,出土時連紋飾都清晰可辨,我們看看它的材料就知道了。此劍雖為青銅劍,但劍身上鍍了一層含鉻的金屬。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鏽。

相傳「越王勾踐劍」是越王勾踐請鑄劍名師經曆數年精心鑄造出來的。據《吳越春秋》和《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曾特請龍泉寶劍鑄劍師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名貴的寶劍。其劍名分別為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據稱,後來越被吳打敗,勾踐曾把湛廬、勝邪、魚腸三劍獻給吳王闔閭求和,但因吳王無道,其中湛廬寶劍「自行而去」,到了楚國。為此,吳楚之間還曾大動干戈,爆發過一場戰爭。此劍雖歷經數千年,但劍身沒有銹跡,花紋光亮如新,劍鋒閃爍寒光,依舊鋒利無比,實為曠世罕見之奇物


近期熱播的《國家寶藏》中,段奕宏化身「劍靈」,以越王勾踐劍的身份發聲,演繹了一場「可能是最真實,也是最不真實的前世傳奇」。越王勾踐以其「卧薪嘗膽」的典故名垂青史,成為中華民族不怕失敗、敢於拼搏的楷模。越王勾踐劍的出土於1965年,出土時寒光閃閃、劍刃鋒利,被譽為「千年不腐」的寶劍。

根據早年質子X熒光非真空分析技術對越王勾踐劍的檢測發現,寶劍的青銅合金主要是銅、錫以及少量的鋁、鐵、鎳和硫組成。有一種說法是,越王勾踐劍經過了硫化處理,所以使得青銅器表面產生了覆蓋層,從而異常堅硬且絕不生鏽。

而根據湖北省博物館的最新研究發現,與越王勾踐劍共同出土的其他幾把劍,劍身表面都含有硫,事實上,有硫的地方腐蝕更嚴重,硫化處理根本不是越王勾踐劍千年不腐的原因!

那越王勾踐劍到底為什麼千年來都保持鋒利呢?除了自身的合金成分不易腐蝕之外,墓室的環境、劍鞘等因素都成為越王勾踐劍的「保護傘」。

事實上,要說越王勾踐劍「千年不腐」,也不是特別嚴謹,因為根據湖北省博物館文保中心副主任江旭東博士的研究,該劍當時表面鑄了錫,而錫是銀白色的,2500年前,越王勾踐劍應該是黃白色,而不是現在的黃黑色。也就是所,越王勾踐劍並非絕對沒有生鏽,而只是鏽蝕程度非常輕微,而且出土幾十年來,越王勾踐劍的表面已經沒有出土時那般明亮。


古有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而名垂千古,流芳一世,也成功地激勵後期無數人奮進的楷模。同時關於越王勾踐的相關史事也常被後人口耳相傳,「越王勾踐劍」更是被世人美譽為「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言傳是一把千年不銹寒氣逼人的上等古劍,更有「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美談。

越王勾踐因為「卧薪嘗膽」而聞名天下,俗話說「物以人名」,越王勾踐的名氣以及歷史影響也讓人們也格外關注與其相關的人或者物。其中的「越王勾踐劍」(此劍身長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考古專家已經證實過)更是被多數人關注,這把古劍鑄造於戰國春秋時期,歷經2400多年的歷史,據說次劍出土時任然寒氣比人,鏽蝕的程度卻依舊十分輕微,在出土的時候,越王勾踐劍上的花紋以及圖騰還是清晰可見。

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盛行的是青銅器,越王勾踐劍雖然也是青銅劍,至於為何時經2400多年依舊不銹,一時之間也是讓人無法知曉。後有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研究發現,越王勾踐以青銅為鑄劍原料,但是劍身表面渡了一層含鉻的不活潑金屬,經現代無損科學檢測,越王勾踐劍其中主要是由於這種金屬而使得其劍身不銹。更有一種猜測說由於勾踐劍所處地勢密封性好,因此青銅器不容易生鏽;越王勾踐劍出土的墓穴曾經長期被地下水浸泡,劍身完全隔絕氧氣是其不生鏽的某一種原因,但是這種說法目前尚無合理的科學論證,故其只是一種猜測。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這一發現後期也引起無數考古學家,以及文物學家的很大反響,一把古劍常年埋入地下為何而千年不銹。後續的大量文物工作者,民間藝術研究者以及考古學者給予的答案也是大同小異,經過測定越王勾踐劍主要成分是青銅和錫;同時含有少量的鉛,鐵,硫等物質(春秋時期青銅是主要的物質)。針對千年不銹的越王勾踐劍的謎團湖北省博物館 以及考古人員後有報道記載:越王勾踐劍主要用青銅鑄造劍身,同時封閉性較好,基本是完全隔絕氧氣這是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主要原因。

至於越王勾踐劍為何千年不銹,伴隨歷史以及目前科技的不斷更新,或者在不就將來會有一種不一樣的內涵或是解釋,但是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足以說明古代先祖的聰慧和過人之處,其智慧讓後人目前也無法完全去揣測,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護好祖國文物,更好的探討其中的奧秘而服務後代。


這個問題其實包含了兩個小問題:一,為什麼越王勾踐劍很鋒利?二,為什麼越王勾踐劍沒有生鏽?

越王勾踐劍很鋒利是因為越國乃至鄰近吳國的鑄劍技術很高,許多人聽過幹將莫邪的故事,就不細說了。

保存千年沒有鏽蝕,首先是埋藏環境比較好。越王勾踐劍並非出土在古代越國地界,而是出土於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可能是楚人滅越的戰利品。楚地地下水位高,墓葬多長期泡在泥水裡,隔絕氧氣,利於防腐。望山一號墓本身隔氧措施也比較好,填土中使用了大量青膏泥,所以銅劍沒法氧化,也就談不上鏽蝕了。

其次,劍身表面有含硫層,多多少少起到了抗氧化作用,至於是不是古人故意為之,至今尚無定論。

簡言之,本身鋒利,加上保存條件良好,保證了出土後繼續鋒利~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f58f9326577b1ae279328740e9ddc341", "vname": "", "vid": "cd94ff8979194f4a834438c3dd1e19f3",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7611316},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15987861},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5393334}}, "src_thumb_uri": "42240010122c793e34c2",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ea3000812354b91e987", "vu": "cd94ff8979194f4a834438c3dd1e19f3", "duration": 175.72, "thumb_url": "3ea3000812354b91e987", "thumb_uri": "3ea3000812354b91e987", "md5": "f58f9326577b1ae279328740e9ddc341"} --}

1965年,考古人員在湖北荊州發掘了一個有著2400年歷史的楚國古墓,古墓主人的屍首旁躺著一把未出鞘的寶劍。當考古人員將寶劍拔出劍鞘時,在挖掘現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這把2400年前的青銅劍,竟然寒光四射,完整如新,一把青銅劍在地下埋藏2400年,怎麼可能一點銹跡都沒有呢?

目前出土的同一時期的青銅兵器,無一例外都是銹跡斑斑、原型難辨。這把寶劍究竟什麼來歷,竟然如此神奇。劍身上的八字銘文,揭曉了答案「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勾踐,卧薪嘗膽的主角,春秋五霸之一。這把寶劍竟然是一把君王之劍,難怪做工精緻程度前所未見:劍身鑲嵌寶石、劍首11道同心圓,最小間距只有0.2毫米。再加上這把寶劍存放千年毫無銹跡,連考古專家都對此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人懷疑,這把劍是外星文明的痕迹。

研究人員使用儀器對劍身成分進行了檢驗,發現勾踐劍是由銅錫合金鑄成的,這和其他青銅器並沒有什麼區別,難道說千年不銹的原因是它的存放環境?可是這座古墓中還出土了另外三把青銅劍,但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銹跡。唯有勾踐劍,全身上下,連一個銹點都找不到。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專家的目光落在了勾踐劍的黑漆劍鞘上,生漆具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的作用。黑漆劍鞘成了勾踐劍的第一保護層,而勾踐劍還有第二保護層——它所處的單槨重棺。層層包裹的棺槨,加上四周填塞的白膏泥,為棺槨內室斷絕了外界的空氣。而將整個墓室浸泡其中的地下水就成了第三保護層。三層保護,構成了完全隔絕氧氣的穩定條件,這,就是勾踐劍2400年不銹的秘密。


越王勾踐劍主要成分為銅,出土的墓室曾經長期被地下水浸泡,劍完全隔絕氧氣是其不銹的主要原因。 所以「越王勾踐劍」並不是千年不銹,而是因為它所處的環境導致的,劍身因為隔絕了氧氣所以使得它不銹的。


推薦閱讀:

請問磨盤哪天會成為有價值的文物?
文物資質審批北京文物拍賣公司註冊流程詳情
一份悲傷的清單:這七個國家的中國文物另國博都汗顏!
博物館裡見到的銅鏡上各式各樣的紋飾都有什麼意義呢?

TAG:收藏 | 考古 | 春秋 | 勾踐 | 文物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