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乾隆退位了嗎?


乾隆不想退位,也不捨得退位,身體也還好,但是不退不行啊!

君無戲言,自己不能打自己的臉啊!

歷朝歷代皇帝講究以「孝」治國,不管真的假的,形式上的說過的過去,乾隆的爺爺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乾隆從小受到爺爺寵愛,所以剛一上台就放出話: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意思就是說:我就是活的再久,也不能打破爺爺六十年的在位記錄。

這年:乾隆同學25歲,他爸爸活了58歲,爺爺活了67歲,太爺爺活了23歲。。。反正還有60年,吹就吹唄,這牛誰不敢吹?能把能活到都是個大問題。

結果真活到了,而且還身體倍棒吃嘛嘛香!怎麼辦?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狠狠的將了乾隆一軍,讓他不得不退位。

乾隆四十三年,回老家盛京(就是今天的瀋陽)祭祖,走路上一個叫金從善的秀才上的一個請願書,請求立太子立皇后(皇后已經過世),這哥們膽還挺肥,對皇帝說話很不客氣:大清不宜立太子,豈以不正之運自待耶?,言下之意:如果不立太子就是名不正言不順,說狠點就是不合法。

其實這事冤枉了乾隆,清朝本來就不流行立太子,康熙立了太子結果立了又廢,廢了又立,搞到最後也沒有繼承皇位,所以到了雍正,發明了個秘密立儲制度,偷偷的立,不告訴你,等待皇帝不行了再公布。

乾隆被金從善這麼一說,勃然大怒,不但把當年就即位時候吹的牛又吹了一遍,還藉機透漏早在乾隆三十八年已經寫好了傳位詔書。他這麼一說,大家心裡當然有了數,所以雖然金從善被砍頭,大家也都明白:接班人是誰了。

但這時候距離即位六十年還有十七年的差距,乾隆自己也覺得:完全可以不著急,有的是時間。

結果不知不覺,乾隆同學八十五歲了,雖說兒孫滿堂,但是退位的時候也到了。

革命工作干不完,不想退啊!但人總的要臉!最關鍵的是,這年出現了日食,雖說今天看來這是一種正常自然現象,但在當時可不是什麼好兆頭,說好聽點是老天給你的警告,說不好聽點:再不退位就要削你了。

乾隆決定:退位。乾隆六十年(1795年9月初三)傳位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而他自己做了太上皇!

但即便如此,乾隆同志依然退而不休,皇帝的寢宮養心殿他要繼續住,不住容易失眠,人士問題軍國大事都必須由他決定:凡遇軍國大事和用人事宜,朕絕不會置之不問,仍要親自處理。

兒皇帝嘉慶就這麼熬啊熬,又熬了四年,嘉慶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去世,享年八十九歲。


我是歷史達人日慕鄉關,歡迎關注!


一句漂亮話,乾隆帝為此付出代價。

「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如能承受老天眷顧、庇佑,讓我得以在位六十年的話,那時,我就立刻把皇位傳給有繼承權的嫡子,不敢相同或超越皇祖康熙帝六十一年的治世之數。

乾隆竊喜中:皇瑪法8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我可是25歲登基耶~60年執政就85了,問題是我活的到那天么?聰明如我,o(* ̄︶ ̄*)o

如上,是乾隆帝在乾隆元年的承諾,既然是期盼蒼天垂佑,也可說是許願,這個願他是不敢不還的,作為封建帝王,乾隆帝可不具備與天斗其樂無窮豪邁和膽魄。

答案很簡單,卻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乾隆本人既要守諾,又不那麼甘心,再加上和珅的鼓動,所以就要委屈一下顒琰,而大家都知道,顒琰當然沒有在沉默中消亡,憋屈中積蓄了幾年的洪荒之力,在乾隆歸天后一朝爆發,迫不及待的幹掉了二皇帝和珅。

身居極權高位六十載,乾隆帝放不下權柄,這不足為奇,這點也無需多提,但這不是他禪位不放權的最主要原因,乾隆了解這個兒子,顒琰的能力並不出眾,乾隆並不放心。

咱們看下當時的背景,可見十全老人治下,並不安寧平靜:

乾隆禪位前,即乾隆六十年,苗民起義,湖南,貴州大亂,兩年多時間到了嘉慶二年才得以平定。

清嘉慶元年,白蓮教起義。王三槐的義軍幾乎控制了20多個州縣的廣大農村地區。後王三槐因麻痹大意,到清軍大營談判被誘捕解送北京,後被清廷凌遲處死。

20多個州縣?那算啥......再看:

川楚白蓮教起義歷時九年,佔據或攻破清朝的府、州、縣、廳、衛等204個。

大清耗費了十六省的數十萬軍隊,並導致十餘名提督、總兵等高級武官及副將以下400餘名中級武官陣亡,士卒無算。

大清前後投入超過兩億兩白銀,相當國庫五年財政收入,使國庫為之一空。大清武力再度削弱,綜合國力以此為拐點開始急轉而下。

而乾隆帝僅僅在開戰兩年多幹掉王三槐的時候,就過早的高興起來並自詡:「武功十全之外」,又「成此巨功」。被搶蛋糕的顒琰不知會否恨到牙癢。

自大清入關,反抗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到了乾隆執政後期,所謂的康乾盛世也是大亂之世的開端,執政初期,顒琰的性子和能力確實容易出問題,乾隆出於擔心多幹了3年,這是主要原因,再一層就是身居高位,如若急流勇退,那可不只是存在感堪憂的問題,如果顒琰做出不成熟的政治舉動或說政令,放權後的弘曆怎麼管?

弘曆要做的其實只是應諾守信,穩定過度,禪位不放權就是折中方法之一。


乾隆會退位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祖父,乾隆的祖父也就是清聖祖康熙帝,康熙帝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共在位約61年。因為康熙帝一生文治武功卓越,被人們稱為「千古一帝」。

乾隆皇帝對他的祖父也是欽佩不已,而且乾隆最終可以登上皇位也跟康熙皇帝對他的憐愛疼惜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出於對康熙帝的欽佩和感激,乾隆在登基之時,就對天發誓,絕不超過他祖父的在位時間。在當時看來,乾隆的發誓看起來有些多餘,因為乾隆繼位的時候已經25歲了,如果說他要是在位61年的話,就八十多歲啦。在古代八十多歲已經算是高齡,在皇帝中能夠活到八十歲的幾乎沒有。可是乾隆創造了一個奇蹟,因為他性格原因、身體原因等等原因,乾隆皇帝超級長壽,輕而易舉的在位到了60年。

因為有過先前的誓言,所以乾隆就在1795年退位給了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清嘉慶皇帝。可是權力是誘人的,乾隆皇帝雖然名義上退位了做起了太上皇可是並沒有捨得放權,他還是清帝國的最高掌權人,直至1799年去世。


因為乾隆執政六十年,而他爺爺康熙執政六十一年,他不能超爺爺只好遜位做太上皇,嘉慶雖有皇帝之名卻無之實,大權仍掌在乾隆手中,可見乾隆這齣戲的精妙!


推薦閱讀:

緬北鑽石的慾望之地
「古格王朝 尋索」人物篇
人類歷史上繞不過的歷史「三峽」:啟蒙、革命與自由
歷史上十大錯誤 明朝錯過良機
這段歷史,暴露了每一個中國人必須要懂的人性

TAG:乾隆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