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歷史,為什麼會有落後文化征服先進文化的時候?


征服不代表「臣服」。鐵蹄下的入侵叫做征服,而落後文化最後是「征服」不了先進文化的;非但征服不了,到後來自己反倒是被先進文化同化了。這就是整個中國幾千年的民族融合史。

在分裂的年代裡,割據勢力往往把自己說成是皇朝的正統,代表著先進文化,把統一作為奮鬥的方向。

三國時期,魏地處中原,把自己說成是漢朝的繼續,要恢復全國的統一。蜀以自己姓劉,說自己是漢室宗親,要恢復漢家的舊業。南北朝時期,北朝說南朝是「島夷」,南朝說北朝是「索虜」。他們都自居為中國,要滅掉對方,統一全國。

遼、宋、金的相峙時期,這三個朝廷也都自命為中國的主人,都設想由自己統治全中國,都自我標榜先進文化的典範。

戰國七雄分別融合了東方諸夷、西方諸戎、北方諸狄、南方諸蠻以及其它民族;不過誰又說的清誰是落後文化,誰說先進文化?

最後由秦始皇代表的西戎將中國統一起來,不過這也不是「落後文化的征服」。

只是到了西漢,祈求長治久安的皇帝們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中原先進文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局還是向先進文化的融合。

就連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成吉思汗,不但沒有征服全世界,反倒是「四大汗國」最後一個個到頭了一個不存。忽必烈最後留在中國,融合進中原地區文化,蒙古族才最,最後得以保存。

除了元以外,還有清,概莫例外。


從歷史發展方向來看,一般都是先進文化征服落後文化,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在中國歷史上就有落後文化征服先進文化的例子。最突出的就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和滿族建立的清朝。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以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為例,我認為有這些原因。

從政治上來看:當時的南宋政權日益腐敗。南宋建立這初,宋高宗趙構還有一絲收復失地的想法。所以就有了岳飛等人的抗金。但隨著南宋政治的穩定,宋高宗就只知道享樂,偏安江南,再加上秦檜等奸臣,最終導致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這以後的統治者更加腐敗,無心收復失地。

從軍事上來看:南宋受北宋積貧積弱的影響。而這時的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卻日益加強,特別是他的騎兵。

在文化上來看:蒙古族在入主中原之前就已接受了中原地區先進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形態以及先進的文化,進入中原後,又進一步改變了以前的游牧生活,接受漢族的農耕生活。因此逐漸過渡到了先進的封建文化。


「落後」和「先進」這種詞本身就非常有迷惑性。就以北宋和女真人來說,北宋被金人滅掉,北宋肯定不服,覺得自己文化上比金人繁榮的多啊,技術水平也不差,怎麼被滅了呢?

我們知道希臘和羅馬共和時期,承擔集體公共義務的是有產者,按照財產多寡享有權力和承擔義務。這是天經地義的對吧。

然而北宋是什麼狀況?按戶口劃分來說,「形勢戶」(官紳階層)和「上戶」就是有產階級,然而他們既不承擔和自身財產量匹配的財政義務,也不會去當兵打仗。也就是說,這個國家的統治階層在享有權力的同時逃避義務。

這種情況下,只能通過強制的方式從平民那邊強行收錢,然後用這些錢去養兵。然而養的兵既沒有財政上的優厚待遇,也得不到任何社會尊重,刺青漢值幾個錢?這種兵你指望他們打仗?更不要說官僚制度必然帶來的低效和腐敗。

而勃興時期的女真人,他們的社會就和前面所說的希臘社會差不多,財產多的社會地位高,要當兵打仗,武士就是他們社會的核心階層,沒有這麼個不盡義務的權貴階層。

所以,北宋打不過有什麼奇怪的呢?把它那些廢物兵全開了,僱傭羌人和更西邊的蠻族來估計效果更好。

歐洲中世紀和近代也一直有貴族,貴族也看起來和北宋的士大夫一樣奢華,搞很多文化活動。然而別人依然是財政和軍事的主力擔當,一戰二戰英國死了大批的貴族精英。

那麼為什麼中國宋明清就會形成這種體制?因為皇權不允許他們有軍事能力,他們有軍事能力就會有了自己的意志,那就回到了周朝嘛,那秦皇漢武們那麼賣力還干圖個啥?這些官紳正是以放棄軍事能力作為投名狀,成了皇權的穩固聯盟。


文化、體制全方位落後。

但戰馬多、軍事科技稍勝一籌。

如蒙古興起時,最頑強對手南宋無騎兵,而蒙古人則解鎖了重甲、複合弓、彎刀、火砲、突火槍、霹靂彈、猛火油櫃、回回炮(巨型拋石機),還研製出原始火銃等當時先進軍事裝備。

而滿清興起,先是李成梁將軍不知何故手把手教奴兒哈痴複製明軍體系和戰法。入關前,清軍以重甲騎乘步兵為主、騎射為輔。其戰鬥力核心為火炮、鳥槍部隊,以車陣前行掩護,此部隊即烏珍超哈(漢奸火器部隊,三順為首)。清軍改進的紅夷大炮比明軍質量更好、威力更大,還數量更多;鳥槍射程、精度、射速、初速、破甲力、炸膛率各項指標均優於明軍。

再高度繁榮的文明,輸了戰爭也就輸了一切,唯有多子多福以人囗優勢避免亡族。


在一般情況下很嚴肅的哲學家康德,在《人類歷史起源臆測》一文中開過這個玩笑:「城市婦女使得低級的鄉野姑娘相形之下黯然失色的那種討人歡心的本領,必定會對每一個牧人都成為一種強而有力的誘餌。」

嚴肅地說,落後文明徵服先進文明在漫長歷史中很正常。游牧民族因為天氣問題,造成牛羊死亡,必須南下搶劫糧食;第二,游牧民族必須交換鐵器,當平原民族不願意交換,戰爭也會發生。

為什麼會很容易成功?首先,南下的游牧部隊的士兵可以騎兩到三匹馬南下,在秋天的時候,母馬生了馬駒,士兵們可以攜帶很少乾糧,喝馬奶即可恢復體力。這種情況保證了游牧民族士兵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讓他們在戰爭中死亡率較少,所以勇猛異常。其次,他們領先的弓箭技術也保證他們的傷亡減少。

春秋時期,防禦少數民族的辦法其實已經成熟。管仲提出過「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齊桓公就曾按照這個戰略,發兵攻打山戎,並為被山戎毀壞的邢國建立新都。次年狄人攻衛,衛懿公被殺,齊國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這種精神非常可貴,可惜不久被秦國破壞並淡忘。

秦國採用了范睢的「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機會主義政策,徹底忘記了自身的民族責任。

秦國建立大一統帝國之後,強大固然強大,但除官府以外,沒有其他民間力量。一旦國家出現衰弱跡象,比如大規模造反,以及官員嚴重貪腐,游牧民族進攻,整個帝國就缺乏一支有生力量快速組織並團結其他力量反抗游牧民族。

漢朝的戰功與和親不必多講,大家都知道了。

很少人知道的是西晉八王之亂造成的五胡亂華,其實就是那些司馬家的王在爭鬥中引入了幫手——各少數民族,結果情況最後變為,少數民族熟悉了所有漢族文化並了解了漢族的優缺點與虛實。他們迅速改變戰略,直接侵略中原造成極大破壞。

唐朝的安史之亂先是養虎為患,然後是內部腐敗導致外人一目了然,他們不造反不划算。

元朝與清朝情況大家都明白了,不再分析。總之,先進文化的失敗無非是:外交不重視,內政腐敗、衰弱,經濟滑坡,最後在軍事上表現為失敗。


你縱觀世界歷史,除了華夏文明,其它地方從來都是落後文明徵服先進文明。典型的如古羅馬滅古希臘時,古希臘文明,古羅馬野蠻;日耳曼滅古羅馬時,古羅馬文明,日耳曼野蠻。其它如古埃及亡於一系列以它來看都屬於野蠻人的文明,野蠻的亞述、雅利安雖不怎麼懂建設,破壞力卻十足……

只有華夏文明,自始至終身居文明,哪怕一時受制於野蠻,也能最終還野蠻以野蠻,恢復文明。


提問者說中國歷史上有過落後文化戰勝先進文化,我想他應當指的就是五胡亂華,金滅北宋,蒙滅金和南宋,清滅明等例子。照理說古代中原王朝綜合實力強大,文化和科技先進,應當中原王朝取勝,可為何會有這種反過來的情況發生?這是因為歷史其實還有個規律,那就是一個王朝雖然先進,可他在走下坡路,而同時另一個王朝雖然落後,可他在快速崛起。這種情況下,如果差距不是懸殊的話,往往後者能戰勝前者。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匈奴,突厥,準噶爾失敗都屬於運氣不好,匈奴雖然自己是強盛時期,但偏偏遇見的秦漢也是強盛階段,所以輸了。突厥和準噶爾自己也是崛起階段,偏偏遇見崛起的大唐和清朝,所以也打不過。而女真崛起時候,遼國和宋朝已經腐朽了,女真能打敗他們。清朝崛起時候,明朝也逐漸衰老了,故而能戰勝明朝。大家若關注體育等各類競賽,也可以看見類似情形,某個體育老將縱橫自己領域多少年,可一旦衰老,往往會被快速崛起的天才少年打敗,儘管對方名氣也許沒老將大,經驗沒老將豐富,但往往就能獲勝。


現在的農村幹部有些是地痞.阿非擔任,他們有的年輕時愛打架做壞事進監獄裡蹲了幾年,出來後誰也不敢惹,村裡村外有些好掙錢的事就聯合胡朋狗友霸了下來,隨著手裡有了錢,再加上可用錢買選票,這樣村長就當上了,只能當村長不能當村支書(因蹲過監獄),管當啥,當啥也說的算,本來村裡是支書老一,但老一遇上這麼個村長,也自然成了老二(或只是個擺件)。這不就是落後文化取待了先進文化嗎?!


縱觀中國歷史從商到周再到秦這三個王朝相對夏朝沒有一個不是外夷。再到漢朝滅亡後五胡移居中原的三百年間所建立的所有王朝,鮮卑人號稱天可汗統一五胡建立隋唐,鮮卑人統治集團胡人大詩人李白有詩曰: 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 胡無人,漢道昌。標榜自己為中原漢文化正統。 再到沙陀人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 後 周,北宋,都宣傳自己是中原漢文化正統。

中國歷史其實就是胡人王朝入主中原史,並且都宣稱自己代表正宗中原漢文化,金國統治集團同樣也把自己當成正宗大漢人,金國將領紇石烈子仁有詞: 蠆鋒搖,螳臂振,舊盟寒。恃洞庭,彭蠡狂瀾。天兵小試,萬蹄一飲楚江乾。捷書飛上九重天。春滿長安。 舜山川。周禮樂,唐日月,漢衣冠,洗五州妖氣關山。已平全蜀,風行何用一泥丸。有人傳喜,日邊都護先還。 金國罵南宋為妖,是因為沙陀人趙宋逃離中原,當然自己儼然是「舜山川。周禮樂,唐日月,漢衣冠」的正統,比大漢還大漢,由此可見所謂漢人漢文化是經過幾千年多民族多文化匯聚而成的文化民族。


推薦閱讀:

她生了9個孩子,餓死2個淹死2個
中國最厲害的公主,領兵助父親平定天下,史書連她名字都不記載
孫堅討董時間考
漫話五千年:神話時代,誰比我清高(0139)
丈夫與父親哪個更親近?那個選擇了父親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TAG:中國歷史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