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捨得讓孩子吃苦嗎?


我和先生討論孩子未來的教育問題時,他總是主張在寒暑假時,把孩子送回老家去,跟爺爺奶奶生活一段時間。

老家有藍天白雲,有最綠色健康的食物,還有一些農活可以做。

公公婆婆在雲貴交界的大山裡生活了一輩子,日常生活是餵豬養雞、種菜種糧。如今年近花甲,卻不願跟著我們進城居住。老兩口終日奔忙在土地上,辛苦自然是少不了的。

但先生說:「我就是要讓孩子吃點苦。」

去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給蔬菜瓜果澆澆水,幫著掰玉米摘花生,或是在奶奶做飯時,去門口的菜地扯一把蔥拔一頭蒜。

孩子小,自然不能指望他用勞動來創造價值。

但勞動有更深層次的意義,那就是讓孩子明白:大米飯不是天生就在電飯鍋里的,一粒小小的花生米,需要付出許多辛勞才能被送進嘴巴。

現在這個時代,吃過豬肉卻沒見過豬跑的孩子一抓一大把,誤以為大米長在樹上的孩子也比比皆是。

但居然有父母會對此沾沾自喜:「我們家孩子的雙手,從沒沾過泥巴!」

大概也無可厚非。畢竟是十月懷胎分娩出的骨中之骨、血中之血,所以做父母的,總怕自己給的不夠多,唯恐孩子吃苦受委屈,因此總要傾盡全力,去撐起一片不太真實的艷陽天。

問題是,你不能護他一世周全。

這個世界多的是狂風暴雨和風刀霜劍,等在未來的,並不見得永遠都是鮮花和巧克力。孩子們將要遇見的人,也必定不會像父母一樣事事遷就、處處呵護。

那些沒吃過一絲苦的孩子,後來長成了什麼樣?

大學時,我認識一個嬌滴滴的女孩,名叫麗莎。麗莎酷愛撒嬌,軍訓第二天便嗲著聲音對室友說:「麻煩你幫我打一瓶開水吧,我拎不動誒。」

室友本著助人為樂的精神替她連打三天開水,第四天終於忍不住翻臉。麗莎委屈得不得了:「哎呀我在家從沒幹過這種活,幫我一下怎麼了?」

此後的四年里,幫麗莎套被子裝蚊帳變成了室友們的責任和義務。平日里,這漂亮姑娘的臟衣服扔了滿床,要等積攢到一定數量,她才會不情不願地送到洗衣房。

事實上,麗莎並非出自豪門的嬌貴千金。相處四年,其言談舉止已足夠我們把她的家庭狀況拼出一個大概。

90後的獨生子女嘛,被父母捧在手心精心養育。離家上大學前,襪子內褲都是媽媽給洗的。結果出了家門兩眼一摸黑,整天一副普天之下皆我媽的姿態,沒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具備與人相處共事的社交力。

原本指望富養出一個高貴的淑女,不料卻得到一枚讓人操碎心的巨嬰。

人類的成長之所以有別於動物,那就是生理髮育之外還有心理健全。而這個過程,離不開酸甜苦辣的相互調和。因為五味雜陳,才是人生的本來面目。

童年少吃的那些苦,會在十幾二十年後,被千百倍地還回來。

謝霆鋒在二兒子lucas周歲生日時,親手剪輯了一段視頻作為生日禮物。內容是他在《新警察故事》和《男兒本色》中的極度危險鏡頭,包括弔頸、跳樓、墮地、撞巴士、腰撞牆角等動作。看的時候,隔著屏幕都能活生生感覺到那種極端的皮肉之苦。

片尾處打上了這樣一行字幕:I fight ,so you don『t have to.Live a better life.(我打,所以你不用打,活得更精彩。)

他用這樣的方式祝福兒子的美好明天,同時也把自己的艱辛勞累展示給他看,以身作則地告訴孩子:爸爸希望你更好,但沒有哪種工作不辛苦。

這是一個父親的最偉大深情與最良苦用心。

事實上,成長的真正營養品,從來都不是用心剔除苦澀後的蜜糖時光。

可大部分父母,都在有意無意地對孩子隱瞞生活的艱辛。

親戚家有個兒子,是全家上下的寶貝疙瘩,自小嬌生慣養。父母捨不得讓他受一點苦,總是節衣縮食,全方位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

小學時,看到同學們穿著耐克球鞋,他回家撇嘴,媽媽二話不說便領他去專賣店買了最新款。他不知道,那是媽媽辛辛苦苦好幾個月才攢下的血汗錢。

高中時,蘋果手機風靡一時,他哭喊著在同學面前丟了臉。爸爸只得向親朋好友借錢,滿足了兒子那點「小小的無傷大雅的虛榮心」。

沒辦法,畢竟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在父母的千依百順中成長起來的男孩,想當然地以為天下的一切都能輕鬆得來,學習自然也沒有太用心,高考落榜後,也就心安理得當起了「啃老族」。

倒也做過好幾份工作,可不是嫌工資低了,就是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好不容易談個女朋友,又逼迫著父母買房買車,把自己該負擔的責任全部推到父母身上。

眼看著一輩子就這樣渾渾噩噩了,父母悔之不及,卻為時已晚。

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身為父母,你可以替他去吃苦,但無法代他去成長。

一個媽媽說:「我們推崇富養,不希望孩子因為吃過苦而變得敏感自卑。」

你看,總有人把吃苦放在富養的對立面。但事實上,這是對富養最大的誤解。因為此二者並非不可共存的矛盾關係。

所謂富養,富在精神內涵,養在氣質性情,又豈能等同於簡單粗暴的不吃苦?

真正的貴族培養里,有那麼一項,是把「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作為「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必要條件。

英國雜誌曾報道過學費高達兩三萬英鎊的私立女校,讓人驚異的是,白富美們的住宿條件簡陋至極:「木板床上只墊著一床薄薄的褥子,冬日的寒氣會從老舊的窗戶里不斷滲透進來。早餐未必能比公立養老院提供的膳食好多少,彷彿還停留在簡奧斯丁的時代。」

無獨有偶,中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的曾國藩,卻執意把妻兒留在鄉下老家。他在信里要求兒子,必須每天把所有房子打掃一遍再坐下來讀書,每天要練1000個字。

曾家的孩子們,雖有貴為朝廷重臣的父親,卻無世家子弟的驕奢淫逸之風。所以這個家族綿延至今的190餘年間,有名望的人才出了240餘人,紈絝子弟卻一個不見。

吃苦和成才沒有必然聯繫,但對待苦與累的態度,已隱隱約約地暗示了一個孩子的未來。

而一個個孩子的未來,則構成了一個家族乃至整個社會的明天。

老鷹訓練小鷹迎風飛翔時,膽怯的小鷹不敢展開翅膀。老鷹便直接把自己的孩子推出巢外,任由它滾下懸崖。

小鷹筆直墜落,甚至撞上岩壁,但身處困境的小鷹反而開始掙扎,奮力拍翅……

每一隻翱翔天際的雄鷹,都由膽小怯懦的小鷹成長而來。

每一個獨當一面的能人,也都是由懵懂無知的孩童長成的。

蘇聯教育家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秘,培養創造能力,而且有利於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

但這不代表人為設置障礙,更不是將孩子的意願棄之不顧任意施「虐」,而是不主動搬開絆腳石,讓孩子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磨礪意志,培養抗挫折力。

此外,吃苦需適度,應當與年齡相適應。

比如,3歲孩子被要求獨自收拾整理玩具,6歲的孩子則可能是清洗自己的襪子和內褲。

這些一件一件獨立完成的小事情,逐漸構建起了一個人的做事能力與處世姿態。要知道,美好的明天,永遠都只由孩子自己來成全。

有見識有智慧的父母都明白,家風才是一個家庭的真正不動產。金山銀山保不得一世無憂,唯有對抗逆境的勇氣和能力,才是開啟幸福人生的真正密碼。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

那深遠之處,在於透過眼前的一點苦澀與艱辛,看到了來日的山長水闊。

本文為十點讀書籤約作者婉兮創作。


我不是很了解別的國家的情況,但中國城市裡很多孩子物質生活,我覺得是可以跟國際接軌的。中國父母以前住青年旅社的,現在住五星級酒店,還有人原來去趟杭州都要猶豫,現在卻陪著娃遊歷了歐洲。中國的父母,對於孩子有太多捨不得,因此付出時就特別捨得。

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小時候無休止地聽父母說沒錢,長大後買東西總先看價錢,價錢「合適」一切就都「合適」了,家裡堆滿了便宜而討厭的東西,她後來就下定決心,不讓娃成為自己這樣的人。

有次她帶娃逛商場,娃一眼看中了一雙某名牌的新款,她瞟了一眼標籤,高達1800塊,可憐她自己這輩子還沒穿過超過五百塊的鞋子,但她想到自己永遠退而求其次的童年,咽下了讓娃再看看別的建議。只是娃三十九碼的腳,她卻讓售貨員拿了雙四十一碼的鞋,一是想著孩子腳長得太快,二是她老公的腳是四十一碼的,將來娃穿不了還可以給老公穿。

這算盤打得不能不算如意,然而不到半年,鞋頭就被頂出兩個小洞,小孩子穿鞋就是這麼費,她拿著那雙已經看不出身價的鞋子,想出一個主意,洗乾淨了讓老公在跑步機上用,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聽起來有點慘,更重要的是,家長近乎孤注一擲地為娃堆出來的優裕生活,其實並不真實,等到孩子長大成人,父母老去,很有可能會有一次大幅度的消費降級,他們能否正確面對,從未經過「匱乏」的淬鍊,他們又能夠完全享受到「獲得」的快樂。所以,適度讓孩子吃點苦,對於孩子的成長,未必沒有好處。


我好像是屬於那種特別能讓孩子吃苦的媽媽,常被女兒稱為後媽。

女兒一歲半上幼兒園前,一直丟在農村老家給我媽媽帶。一歲半,也就是她剛學會簡單的走路說話,我就帶她上了幼兒園,準確的說叫託兒所。

一年級上學沒多久,我就讓她自己乘公交車回家。當時因為借讀,學校離我家很遠,有二十多站路。中間還要轉一次車,唯一的好處就是不用過馬路。二十年前的公交??車遠沒有現在那麼便捷,現在想來都有點心疼她。

二年級的時候稍微大些,一放了假就買了票讓她自己乘長途車回老家。然後一個夏天從姑姑家到奶奶家阿姨家外婆家,我也沒時間去看她,那時候也沒雙休,又沒車,都是等到開學再把她接回來。鄉下的蚊子蒼蠅她沒少體會過。

準備出國那段時間,自己一個人跑去上海,考證,遞材料,面簽,前前後後跑了十幾次,我一次也沒有陪過她。因為前面簽證不順被拒簽,對她打擊挺大,最後一次她甚至都想放棄了,最終還是去了,好在第三次順利過了。出國當然也是一個人去的。

之所以這樣,看起來像後媽一樣,對孩子那麼苛刻,就我個人感覺,我們這一代人還有兄弟姐妹,互相關照。而等她成年,我們漸漸老去,她以後什麼都要靠自己。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遭遇什麼磨難,必須要她自己去扛的時候希望她能扛得住。


不想孩子以後受苦,現在就要讓他吃這些苦!

都說現在的孩子很幸福,從小就被父母長輩小心的呵護著,甚至不少孩子從小就沒有經歷過什麼不順。隨著年輕一代成為爸媽後,「讓孩子多吃苦」的想法也開始慢慢盛行,但是至於該怎樣吃苦,吃什麼苦,爸媽還是說不清,今天司徒就總結了幾點,不防來看看是不是如此呢?【批評的苦】被批評的時候,任誰心裡都會不舒服,但沒有誰會無緣無故的批評一個人,批評是別人指出錯誤的最好方式。尤其對於還未建立自身是非觀念的孩子來說,犯錯是常事。這種時候,爸媽就需要堅定的指出寶寶的錯誤。不要捨不得批評孩子錯誤的地方,要知道,現在不讓孩子知道對待批評的正確方式,以後很容易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以自我為中心往往會讓孩子失去很多機會和朋友。【失敗的苦】失敗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為什麼人和人不一樣,面對失敗的態度起了很大影響。正確的面對失敗,應該從小就讓孩子養成,從失敗中吸取經驗,不論是多麼微小的事情都是如此。堆積木的時候塌了,拼圖找不到方向這些都是孩子世界中的失敗,別因為它們看似簡單,就讓孩子放棄。對於孩子來說,這些都是從失敗中吸取經驗的好機會,任何態度都是這樣一次次積累而成的。【分離的苦】孩子從小接受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父母能夠幫他們完成他們所不能的事,在父母身邊他們能夠獲得安全感和自在感,因此不少孩子都離不開爸媽。但是獨立是寶寶必經的課程,無法避免。所以在平日里,可以適當鍛煉一下寶寶的獨立性,可以嘗試讓寶寶跟其他親人單獨相處,在離開前不要因為寶寶哭鬧而不捨得,讓寶寶早點接受分離所帶來的苦,能夠幫助寶寶早點獨立,終有一天,他都要自己面對人生的困難。想要讓孩子更加獨立、自信的面對以後的路,就放心的讓寶寶吃這些苦吧,看似很苦,卻會苦盡甘來。


孩子是家庭里的寶,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孩子,二胎政策開放後,有的家庭會生二胎,所以家裡的人對孩子是有求必應的,更別說讓孩子吃苦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都怕照顧不好,怎麼樣都不會讓孩子去吃苦。

現在經濟條件好,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已大大的提升,在我們這些三四線城市,為了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的農村人已經進城買了房子,在城裡安家了。平時從不帶孩子回家,偶爾在過年的時候帶回來,家庭里的人是一個也不認識。主要是父母不想把孩子帶回農村,農村裡的各種條件比不上城裡,怕孩子回來會受苦,不想讓孩子再吃自己以前的苦。

現在的孩子很多不懂得生活的艱辛,體諒父母工作的辛苦。每天吃雞肉,豬肉,估計都沒有見過豬是怎麼走路,親耳聽過雞的叫聲是怎樣的,每天吃米飯,有多少孩子知道大米是種稻穀得到來的,不是長在袋子里的?

其實把孩子帶到生活的最底層,讓孩子去見識體驗生活,我覺得並不是吃苦。既讓孩子接觸了大自然,增長了見識,豐富了知識,也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艱辛,特別是食物的來之不易,讓孩子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這不是吃苦而是教育的根本,知識不是只有從書本中獲得,在生活中同樣可以獲得比書本里更多的知識。


很多爸爸媽媽心疼孩子,捨不得對孩子要求太多,也捨不得對孩子狠心。其實,父母有時候越捨不得,越會耽誤孩子。

很多家庭條件一般,但是再苦再累,也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罪。只因為一句話: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在中國,總想著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的父母太多了。有的家庭一個月賺的錢抵不上一部新款手機,但是為了孩子,家長吃苦受累,也要給孩子買,生怕孩子在外面受一點委屈。結果呢,孩子習慣要求有最好的條件,但卻吃不了一點苦。

當父母恨不得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時,卻忘了告訴孩子,一飯一食、一鞋一衣,都滲透著父母的血汗。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父母的不容易,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試著讓他幫你買買菜、擦擦車;學校住宿條件差,鼓勵孩子接受,只有切切實實吃點苦,才明白生活的艱辛。

捨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才會讓他吃一輩子苦。


關於這一點,我心裡很矛盾。一方面,我知道孩子唯有吃苦,才能成才;另一方面,我希望通過一些物質條件在孩子身上彌補我童年的缺失。

具體的做法就是盡量滿足他的各種趣味、愛好方面的需求,給他自由成長的輕鬆氛圍;同時在生活中嚴格要求,努力讓他養成不怕吃苦的性格。

簡單概括就是:物質上不吃苦,精神上不怕苦。


您是想您的孩子長大後有出息那就讓其多吃點苦。溫床里的孩子又有幾個有出息的?院子里煉不出千里馬,花盆裡長不出萬年松!只有在那崎嶇的小路上不畏艱苦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我覺得在孩子的可承受範圍之內,要適當地讓孩子吃苦,這樣鍛煉孩子的意志力,試想一下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那件事不是通過努力而做成的,我們也要有意識地從小培養孩子的這種精神,為孩子的未來打好基礎,但是讓孩子吃苦也是有限度的,不能給孩子造成心理和身體的傷害,父母要把握好這個度,讓孩子通過吃苦得到一定的鍛煉同時也要讓孩子有點小小的成就感。


何為吃苦的先理解這字面的意思,不是給孩子吃苦瓜就叫吃苦。首先你得教育小孩這社會沒有不勞而獲的,想得到必須的付出,哪怕是父母也不能照顧你一輩子。


推薦閱讀:

Faroro▕ Kimino Chair 第3代寶寶成長餐椅
朱雨辰媽媽事件:父母的控制欲,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
挑選紙尿褲的七大守則大揭秘,看看你以前的方法對不對?
什麼哺乳文胸好 怎麼選比較好
大概每個家庭都有這種如宇宙大爆炸般的混沌期……

TAG: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