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袈裟為什麼也叫百衲衣?


據《大智度論》記載,佛陀在鹿野苑佈道之時,曾有比丘問佛陀出家人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佛曰:「應著衲衣。」因此,佛教認為,只有穿著廢舊布料所拼湊起來的衣服才能體現出,捨棄榮華富貴一心向道的精神。

另外,袈裟在製作過程中為了避免布料被改做其他用途,所以要將大塊布料裁成小塊後再進行縫製,因其最殊勝的縫製布料是從糞土堆中撿來的破碎布片,因此,又被稱為「糞掃衣」,「衲衣」,「百衲衣」。

關於袈裟所用布料的來源《十誦律》記載有四種,第一,使用包裹完死者後丟棄的布料。第二,包裹完死者後施捨給佛門弟子的布料。第三,扔在空地上不要了的無主衣服。第四,扔在垃圾堆中的各種破碎布片。

另外《四分律》中又列舉出了十種其他的布料來源,第一牛嚼衣,第二鼠噬衣,第三燒衣,第四月水衣,第五產婦衣,第六神廟中衣,第七冢間衣,第八求願衣,第九受王職衣,第十往還衣。

穿著糞掃衣袈裟可得十種利益:

第一慚愧心。

第二障寒熱蟲毒。

第三表示沙門儀法。

第四一切天人見法衣,恭敬如塔。

第五非貪好。

第六隨順寂滅,非為熾燃煩惱。

第七有惡易見。

第八更不需余物,莊嚴故。

第九隨順八聖道。

第十精進行道,無染污心。


「袈裟」是梵語,翻譯成中文的名字又叫百衲衣,蓮服,功德衣等等。那這麼多名字里為什麼百衲衣這個稱呼最有名呢?

原因一是古代袈裟的製作方式。當時和尚的袈裟可不像唐僧穿那麼漂亮,拿出來都閃瞎妖怪的眼睛,還弄出一個劫難。以前僧人製作袈裟找別人化緣,但是古代勞動力底下,自己的紡的布只夠自己家製作衣服,遇到化緣的僧人就把一些布條或者剩下的布給他做成袈裟。

百家是一個泛指,意思是很多家贈的布才製作成的衣服,這是一種緣分,也是對贈布條的家庭的種福天。古代用這種方式得袈裟的僧人是正真修行的人,這個僧人不眷念權貴和名利,為了苦修穿百家贈的布料縫成的百衲衣,成就的功德會迴響給那些家庭。

我們看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更健康成長,起賤名,還有的要找各家各戶要布料製作百家衣,這都是受到百衲衣的影響。

袈裟還有其他的名稱叫福田衣。我們看《西遊記》里唐僧穿得袈裟是不是有橫豎交錯的線條,那就是模仿水田的耕種形狀,把上面的紋路給印在袈裟上。

因為佛家講修功德,很多人做不到修功德,退而求其次修福,例如我們布施就是修福,不是給別人財物叫財布施,幫助別人理解學習叫法布施,不殺生,放生叫無畏布施。

財布施得以後有錢,富貴的福報;法布施得以後聰明智慧的福報;無畏布施得以後健康長壽的福報。袈裟把田裡的紋路印上表示自己在住福田,也告訴別人幫助其他人能種福田,以後會得福報。

百衲衣,福田衣,袈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一起修福,行善,只有這樣才會花開而不敗。


袈裟,雖說是衣字底的兩個漢字,一看就是衣著有關,但卻來自梵語kas!a^ya,巴利語kasa^ya 或 kasa^va。漢意是:不正色、赤色、染色等,指僧眾身上穿的法衣,因為顏色不正而得名。

但一些地方的僧人為了突出自己修行之清苦,故意穿得衣衫破爛,以向世人證明自己看破紅塵,不戀奢華之心。因此,僧人們常常把他人丟棄的破布片清洗後縫成一體,成為一小塊兒一小塊碎布組的的法衣,這種法衣通稱為"衲衣",也稱功德衣,形似袈裟。

為何又稱百衲衣呢?因為上面的碎布片多,以數字百來體現,因此又稱為百衲衣,其實就是無數個補丁組成的 袈裟)。

希望以上回答能解決你的困惑。謝謝關注!


我是翰墨苑,我來答題。

所謂衲意思就是補綴,百言其多。

經過多次以零星材料縫製的衣物,就是衲衣,因此康熙字典也有言:僧衣曰衲。

僧人修行苦禪在食物方面往往會沿路化齋,但是衣物卻要自己撿取別人丟棄的布料加以縫製,因為丟棄的布料需要縫製多次,這就形成了衲衣。這同時也被稱為一種修行,因此百衲衣也被稱為功德衣,而衲也就稱為了僧徒的代稱以及自稱,例如衲子(指僧徒);衲衣(代稱僧人);衲師(僧侶);衲徒(僧人,僧眾)以及自稱的老衲等。


苦修的僧人破除對穿著的貪求,常拾取別人丟棄的陳舊雜碎的布片,洗滌乾淨後,加以密縫拼綴而成衣,通稱為"衲衣",也稱功德衣、無畏衣等,形似袈裟。

但是吧,現在的就只是剩下一個名稱了


推薦閱讀:

甲骨文中有「強」字嗎?
請問誰能賜一副對聯,十一字的,大氣一點?
上聯:狗攆雞飛辭舊歲,念此生百年尚余花甲,下聯怎麼對?
歌德的美學思想有哪些?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