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煎煮是否時間越長有效成分就越多?


中藥煎煮是指用一定的溫度和加熱時間,將藥物煎煮成所需藥液的中藥應用方法。中藥煎煮並不是時間越長有效成分越多的,原因如下:

1、解表葯一般只需煎煮10~20分鐘,時間長了解表葯中含有的大量揮發性有效成分會大量減少,達不到治療的效果;

2、某些需要後下的中藥,如薄荷、砂仁,如煎煮時間過長,有效成分幾乎散失,達不到治療的目的;

3、如方中含有大量花、葉及芳香類藥物的話也不宜煎煮時間過長,有效成分也不能保留,達不到治療的效果;

4、某些方劑藥味較多,若加水量不夠煎煮時間過長會導致煎干,得不到治療所需的藥液量;

5、長時間煎煮中藥會使中藥產生鞣酸,起到反向吸附的作用,反而影響了藥液本身所含有效物質的濃度;且長時間煎煮的藥液口感變差,更難於服用。

其實,若想中藥煎煮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煎出,關鍵在於煎藥前的浸泡時間和煎煮次數。在煎煮前應該把藥材用冷水在室溫下浸泡,這樣可以使有效成分滲透擴散到組織細胞外部,避免加熱煎煮時藥材組織中所含蛋白質凝固、澱粉糊化,使有效成分不易滲出。一般來說,花、莖、全草類為主的藥材可浸泡20~30分鐘,以根、根莖、種子、果實為主的藥材,可浸泡60分鐘,但浸泡的時間也不宜過長,過長的浸泡時間會導致藥物酶解或霉敗。煎煮的次數以2~3次為佳,實驗證明,煎煮兩次或以上能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左右。

附藥物的煎煮時間表供參考:

一般葯:頭煎(20~25分鐘),二煎(15~20分鐘);

解表葯:頭煎(10~20分鐘),二煎(10~15分鐘);

滋補調理葯:頭煎(30~35分鐘),二煎(20~25分鐘)

煎藥時間均應從煮沸時間算起,沸前需用武火,沸後改用文火,藥液煎出要適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以250毫升左右為宜。

(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汪錦飄提供)

歡迎關注「逸仙藥師」,內有關於各種疾病合理用藥的文章!


感謝邀請。

首先,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中藥煎煮時間有自己的要求,並非時間越長越好,這一點也從現代醫學科學的研究中得到了驗證。舉例說明,大黃是最常用的中藥之一,它的功效主要包括清熱瀉火,通便導滯、涼血解毒,利濕退黃等。其中,當用於通便瀉下時有一個要求是「後下」,2015版《中國藥典》的說法是「大黃用於瀉下不宜久煎」。什麼意思呢?當用大黃來治療實熱便秘的時候,最好煎煮的時間短一些。換句話說,大黃用於通便的有效成分,不是煎煮時間長好,而是煎煮時間短好。

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從中醫理論的角度,大黃瀉下是其苦寒藥性的表現,但是沸水煎煮的過程中,藥物的苦寒之性是減弱的,所以煎煮的時間短,藥物的苦寒之性保留的好,瀉下作用就明顯。從現代醫學科學的角度,大黃瀉下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結合型的蒽醌苷,隨著煎煮時間的變化,蒽醌苷的含量會發生變化,先上升後顯著下降(見下圖)。所以,大黃煎煮時間不能太長,太長時間後,蒽醌苷類成分會下降的很低,瀉下作用就會減弱,所以煎煮時間短比較好。

由此可知,不是說中藥煎煮的時間越長,有效成分就越多。中藥是多功效的複雜體,根據不同的功效,來選擇對應的煎煮時間,才是合理的選擇。一般來看,質地堅硬的藥材適合先煎久煎,例如石膏、龍牡、磁石等;而含有揮髮油、苷類或氣味芳香的中藥適合後下少煎,例如薄荷、大黃、荊芥等。


中藥煎煮並非時間越長,有效成分就越多。這應視藥物的種類和質地而定。一般在煎煮中藥時,先用大火,等沸騰之後調成小火,保持微沸的狀態。從沸騰時開始計時,大約半小時左右,第二煎則可略長10分鐘。煎藥次數以2次或3次為宜。

大多數藥物可同時入煎,但部分藥物因其性質、性能及臨床用途不同,則分先煎、後下、包煎、單煎、烊化以及沖服等各種情況,需遵醫囑。

就拿貝殼及礦物類中藥,如牡蠣、龍骨、石決明、代赭石、石膏等,因這類藥物質地堅硬,藥力難於煎出,可以多煎煮一段時間,使藥力被更多的煎煮出來,提升藥物療效。一般需要先煎20分鐘至半小時左右,甚至可以煎煮1小時。另外,還有一些貴重的藥物,如生曬參、紅參、西洋參等,為了避免他們的藥力在煎煮過程中被其他的藥物吸收、破壞,需要單獨煎煮,可煎煮1小時左右,煎煮出來的湯汁既可與其他藥物的湯汁和服,也可單獨服用。

而一些質地輕飄、氣味芳香的藥物,如薄荷、砂仁、藿香等,就不能煎煮過長的時間。因為這類藥物的藥力以一種或多種揮髮油為組成,會隨水蒸氣的熏蒸而揮發掉,降低藥物療效。一般煎煮5-10分鐘既可。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以中藥湯汁的濃稠程度作為判斷中藥煎煮是否煎好的標準,其實不然。在中藥的煎煮過程中,藥力一點點的釋放到湯汁中,當這一過程達到平衡的時候,藥力就釋放不出來了。如果繼續煎煮,藥物的無效成分就開始滲透到湯汁中,影響藥物的療效。

由此可見,中藥煎煮並非時間越長越好,有效成分並非越多。不同的處方有不同的煎煮時間,應遵醫囑煎煮中藥。

葯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中藥煎藥時,將藥物放入砂鍋或不鏽鋼容器內,用清水將葯中的塵和砂等附著物洗去,然後加入沸水浸泡半小時後再行煎煮。所加水量,要看藥量多少而定,一般以浸過葯面為度。 煎藥的火候 視藥物性質而定,有的需要猛火急煎(如解表葯、清熱葯);「解表葯與清熱葯煎煮的時間10~15分鐘」。解表葯與清熱葯含揮發性藥物成份久煎會降低療效。有的需要慢火久煎(如滋補藥),一般滋補藥煎時間15~30分鐘藥物有效成份才會出來。這些需在看病時詢問清楚。


這個要看你用的是什麼藥材,比如說阿膠,稍微加熱融化就可以吃了,比如附子,至少比其他的藥材多煎一個小時去除毒性,其諸如此類的藥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推薦閱讀:

科學降壓,您做對了嗎?
請不要給科學隨便捏造一個精神
月子科學飲食 產後大補會奶水不足
智能氣功科學基礎
新版《物理學大題典》正式推出||祝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60周年

TAG:中醫 | 健康 | 中藥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