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老往家撿東西怎麼辦?


很多孩子都喜歡搜集各種廢舊物品,把撿來的「破爛」當作「寶貝」,這是有他的自己道理的,為何孩子喜歡這些「破爛」呢?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帶孩子出去玩時,經常會發現他們對地上的一些東西特別感興趣撿起來,對此,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那些東西太髒了,你不能玩,趕快扔掉。」

之後,不是對孩子好言相勸就是對孩子的「心愛之物」武力剝奪。結果呢?不光孩子哭得唏哩嘩啦,大人也跟著頭疼不已。

家長要讀懂孩子的行為

在孩子的眼裡,物品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喜歡與不喜歡的區別。

那些在大人眼裡的「破爛」在孩子眼裡可能就是好玩的、有用的東西,而且很多時候,這些「寶貝」甚至比買來的高級玩具更能激發孩子探究與活動的興趣,擺弄起來也更有樂趣。

此外,孩子喜歡「髒東西」也說明孩子正在用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

收集這些東西的背後恰恰說明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因此,作為家長,應該好好呵護孩子的收集熱情,它可是美好的精神萌芽。

孩子玩「髒東西」並非一件壞事,那麼家長又該如何做,才能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呢?

很多孩子面對收集來的「破爛」可能也「玩不出名堂」,這種時候家長就要多點撥、多指引。

比如,孩子搜集了一堆牙膏盒、香皂盒,可能除了在裡面裝些小東西搖晃外,就再也玩不出什麼花樣來了。這時家長可以啟發孩子,牙膏盒和身邊的哪些東西相似,可以用來做什麼?這種遊戲可以讓孩子多動腦思考,多動手嘗試,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

雖說家長應鼓勵孩子收集「破爛」,但是一定要以該物品對孩子安全無害為前提。

孩子認知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豐富,不能準確識別物品的安全隱患,所以,家長要為孩子把關確保安全無害。與此同時,家長還要在肯定孩子收集熱情的前提下,提示孩子某些物品該如何正確使用,比如,塑料袋不能套在頭上以防窒息;小顆粒不能塞進嘴裡,以防異物入體等。

孩子整理「破爛」並玩耍這些東西時,如果家長也能參與其中,不僅樂趣大增,親子感情也會隨之升溫。

比如,孩子搜集了各種各樣的樹葉以後,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各種樹葉分類貼到一個專門的本子上,並引導孩子命名,由父母來書寫。

此外,家長還要盡己所能經常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給孩子充分地接觸自然和探索自然的機會,毫無疑問,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有利的。

部分文字選自王佳老師的《別說你懂孩子的心》,感興趣家長可以直接發表討論意見。


我家孩子也總是撿東西回家,不分大小,不分乾淨還是臟,只要他感興趣的,統統抱回家。被我戲稱為「破爛大王」。

堵不如疏

大人一味地制止,不允許,孩子表面順從,心底多少會有不甘。他們會偷偷地撿,不讓你發現。與其這樣,不如準備一個紙箱子,告訴孩子,以後把撿來的東西就放這裡。滿足他們撿「破爛」的小小心愿。家裡也不會被他的 「破爛」到處侵佔,污染環境。

把衛生內容講透

光告訴孩子撿的東西不衛生還不夠,還要告訴他們為什麼不衛生,這樣的不衛生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

我家孩子有時喜歡撿別人喝過的漂亮飲料瓶。我就跟他說:「瓶子好看,但是你不知道喝過的人有沒有傳染病,萬一有,你撿回來,病就會傳染給你。為了你的健康,還是不要撿了。如果你喜歡那個瓶子,媽媽給你買一瓶就是。」

外面撿的東西也分三六九等

外面撿的不一定都不好。比如錢,孩子要是撿到這個,相信大人 沒有反對的。

告訴孩子,哪些可以撿,哪些不可以撿。多撿些對自己有用的無妨,純屬垃圾的破爛就不要撿了。通過撿與不撿的訓練,也從側面教會了孩子對東西的取捨觀,讓孩子明白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最後,還要說一點,孩子撿回來的東西,能清洗的清洗,不能清晰的找個袋子,單獨存放。孩子撿完後,一定要清洗手。這兩點都是從健康衛生角度考慮,務必做到。

孩子老往家撿東西,不是一個長期行為,只是他們成長到一個階段,特有的行為。就像孩子長牙時,愛咬東西一樣。過了這個階段,自然就好了。不要簡單粗暴地去遏制,用我們的愛心,去溫柔地呵護孩子們的成長吧。


孩子老往家撿東西,這是孩子的細小事物敏感期到了。有的孩子從1歲開始,問答里的這個孩子是7歲。

孩子為什麼會有細小事物敏感期?

這是孩子手眼協調發展後的結果,而且孩子天生具有探索欲,好奇心強,同時,孩子還會把他喜歡的小東西藏起來,收納起來,這又是孩子自我意識和佔有慾的體現了。

孩子的除了撿東西,還會摳洞洞,大的地方視而不見,專門對小的縫隙,小的東西,小細節感興趣。

記得讀過一篇文章,上面寫一個少年,把沙灘上撿到的磨圓的綠色玻璃,當做寶貝一樣珍藏,因為它透過陽光,會發出五彩紛呈的光澤。

我們的小寶貝們也透過撿垃圾,探索細小事物和細節,用他們獨特的視角觀察世界,了解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那是秘密的,私有的,令孩子們激動萬分的。

阻止孩子「撿垃圾」,家長有時候會這麼做,但這並不一定是明智之舉。如果因為擔心「垃圾太臟」,孩子會吃下去或者不衛生,可以給孩子講明,清洗乾淨就好了。

如果你有幸被孩子分享到他「撿垃圾」的故事,那說明你贏得孩子的信任。所以,看到孩子「撿垃圾」,家長應對的態度很重要。

幫助孩子收納他們的「寶貝」,通常會讓孩子覺得你幫了大忙,儘管他們的「珍寶」有可能只是一些石頭,糖紙,小木棍之類。

聽聽「珍寶」的來歷和故事,讓孩子講出來,孩子會很來勁,那也是家長莫大的榮幸(對孩子來說,這是秘密)。如數家珍,可以幫助鍛煉孩子的表達溝通能力,促進親子關係。

你家孩子有撿垃圾的過去嗎?能說說你的應對方式有什麼特別值得大家借鑒的嗎?


孩子往家撿東西,是事物表象。透過表象我們來找一下原因,針對原因我們採取糾正措施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分析一:小孩是否受過節約的什麼經常教育?或者大人的節約行為小孩是否目染?是的話,賞識其節約行為,並引導對東西分類處置即可。堅決反對「道理說教」。

分析二:小孩撿了東西後,家長關注度比不撿要高嗎?是的話,家長關注孩子,與其做其他事轉移注意力,干預撿垃圾。堅決反對「與孩無視」。

分析三:家中玩具少或長期不買新玩具嗎?是的話,孩子成長適時增加適當玩具,並與孩子同玩,不讓其孤獨求無味。堅決反對「孩子自玩」。

分析四:孩子對撿來的東西鍾愛還是自我賞識撿東西的過程?是的話,仔細觀察孩子如何處置這些東西,並請求加入其隊伍,一起嗨。堅決反對「道理滿嘴」。

問題描述的比較籠統,只是據自己對兒童發展心理學和自己的育兒實際經驗,道以上幾點,希望幫助你解題。


孩子小的時候一般都是這樣吧!我記得小的時候撿過彩色的糖紙,收集起來,覺得特別漂亮。

我家孩子有一天,看到一個布娃娃特別喜歡,要撿著拿回家。我告訴孩子,不要撿這些東西,這些東西特別臟,有細菌。如果你想要,跟媽媽說,媽媽給你買。等你長大了,也不要撿東西, 你要是能買起就買,買不起,就不玩。然後女兒就把那娃娃扔樓下了。再也沒撿過東西。


這個問題太好解決了,原因就是孩子生長條件不好,沒有車接車送,如果做到車接車送,孩子就減少好多走路的機會,也就看不到那些垃圾,就不會撿了


哈哈,跟我家的一樣啊。我倒覺得作為家長的我們沒必要太糾結,說不定到了一定的時候孩子就不喜歡這樣了呢!比如我家的喜歡收集一些亮閃閃的東西,有時候我們買衣服上面的好看的吊牌她也會留下……但是我會和孩子約法三章:首先這個東西必須乾淨衛生而且不能是拿別人的,帶回來後要告訴家長,最後東西必須統一放在一個盒子里。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沒有那麼喜歡收集這些東西了,反而有時候自己還會丟一些之前收集的,因為覺得好像沒那麼必要保留了。


小朋友都喜歡這樣。我們有段時間也是的,石頭啊塑料袋啊都拿回家當寶貝。和他說了很臟以後呢,又放到自己的自行車籃子里,不準人碰。收到的廣告宣傳單,以及吃剩的飲料瓶子也不準丟掉。但他平時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東西,所以都會在他不在的時候清理掉。


小孩子小時候喜歡撿東西回家挺正常的,想必孩子是好奇吧,覺得那些東西比較好玩吧。看到這個問題,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時候也喜歡撿東西回家,比如一些小石子等。如果爸媽覺得孩子撿東西不衛生,可以告訴孩子洗手。


推薦閱讀:

男人的哪些表現說明愛你已經入骨了呢?
你生活中過的最頹的一天都發生了什麼?
如何看待心理疾病?

TAG: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