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做到慈悲?
謝邀!
想做到慈悲,就要明白慈悲的原來意思是什麼。慈悲一詞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縮略詞。"無緣大慈"的本意就是,無論有緣眾生還是無緣的眾生,從內心都要生起呵護之心,如同父母關愛自己的子女一樣,要盡全力去保護關懷他們。「同體大悲"的本意就是,無論遇到有緣的眾生或者無緣的眾生,當他們受到苦難之時,如同自己在遭受苦難一樣,要儘力去救助他們。不管是盡全力保護關懷他們,還是盡全力去救助他們,這都叫度,度就是幫助的意思。幫助了別人就如同幫助了自己。
那麼怎麼才能做到慈悲呢?首先要生起慈悲之心,然後再努力的去做。無論大事還是小事,都要踏踏實實地去做好它。劉備曾經教導他兒子劉禪時說過一句話「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相信都能理解這句話,就不再作解釋了。再有一句老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善事做好事都屬於慈悲心。還有句老話「善欲人見不為善,惡怕人知為大惡"。做了一件善事之後,到處去宣揚自己做善事了,就怕別人不知道,這其實不叫善。反之,做了一件壞事,老是怕別人知道,這就算大惡了。人無完人,誰還不做件錯事?關鍵是不要遮遮掩掩,知道錯了,以後改正不做就是了,這正應了一句古話"知錯改之,善莫大焉"。
一點一點的去做善事,做的多了就是功德,積累功德多了,自然而然的你也就是個慈悲之人了。
我才疏學淺,也許詞不達意,希望能對您的提問有所幫助。
謝邀!
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大的話題,實際上,整個的修行過程,如果說就是一個慈悲心的培育過程,我看也不為過。我個人看法,在現在的社會,各種的糾葛、紛擾、誘惑太多,要靜心修行,真的很難,真要發心精進,有一個團體共同努力是很重要的,它會形成一種督促、鼓勵、鞭策的作用,否則很容易退卻、懷疑。在一個團體的互相影響下,去做各種培育慈悲心的事,比如放生、布施等。簡單地說,我覺得,能一直保持發心是最重要和最難的。
當然需要通過一些方式才能圓滿,不通過任何方式、無緣無故地,你不會有圓滿的智慧和慈悲。這個方式方法就是四加行、五加行,它可以讓你的慈悲和智慧增長。除此之外,你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圓滿它們呢?你吃飯也不會圓滿慈悲和智慧、走路也不會圓滿、說話也不會圓滿、賺錢也不會圓滿、工作也不會圓滿、睡覺也不會圓滿。天天口頭上說我要圓滿智慧,是不會圓滿的;天天嘴上說我要圓滿慈悲,也不會有慈悲心的。必須要靠一個方式才能圓滿,就是要靠四加行和五加行,你才會慢慢生起慈悲和智慧。
智慧也分很多種,有世俗諦的智慧、勝義諦的智慧,世俗諦的智慧又可以分為上根、中根、下根的智慧。就像走路一樣,先有世間的下根智慧,再有中根的智慧,再有上根的智慧,再有勝義諦的智慧,這樣一步一步地上來。並不是說只擁有上根的智慧才是有智慧,而沒有上根的智慧就是什麼都沒有,不是這樣的,智慧也是有層次的。
做到慈悲,難!也不難!難,是因為假仁假義的人太多,多的完全麻痹了我們的心,讓一些善良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善良到底對不對、該不該了,在心靈上失去了應有的判斷。說不難,是因為慈悲為懷是我們內心深處本有的情懷,只是被世俗的不凈迷失了方向。只要逐漸認清這點,就不難使我們懂得善解人意、善待所有生命是心靈的慈悲根本。
謝邀,這個題目問的好,怎麼樣才能做到佛教所講的慈悲呢?那一定要先了解、慈悲所表達的含義是什麼意思,簡單從字面上來看,慈代表慈心、慈愛、慈祥之意,悲代表悲心、悲憫、悲傷之意,以佛教的觀點來解釋,即要有慈心慈愛慈詳對待一切眾生之心,又要有看到一切眾生在苦海中掙扎不能出離,而起的悲心、悲憫、悲傷之意,能夠做到這一點,此人即是慈悲之人。
不過很可惜,世間人的慈悲是「假"的,比如有人對自已的子女慈悲對父母不慈悲,對自已喜歡的人慈悲,對冤家之人不慈悲,對別人老婆慈悲對自已女人不慈悲等等,這叫分別心慈悲??,雖是玩笑話,卻也不泛其人,空有其名而無實質。
那怎樣才能做到真慈悲呢?首先要對自已慈悲,自已一定要了生脫死出三界,斷掉執著、妄想、分別,自度度他才能真正做到慈悲,否則都是假的,所以說唯有諸佛菩薩才能做到真慈悲。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做一個慈悲之人。阿彌陀佛。
慈悲心是個人悟出來的,或是說就和善良是一樣的道理。
謝謝邀請。「慈悲,佛教術語,為慈與悲二者的合稱,為佛教基本教義之一。大乘佛教中,佛、菩薩以追求慈悲及智慧為最高目標」……佛都不敢輕言慈悲,何況人呢? 個人以為慈悲無非一念,比如說一個人好,到底有多好呢?一念的長度、頻率就能對應好的程度。 如何做?三觀很重要,修行很重要,信仰很重要,堅持很重要,慈悲之心需要大愛,非常人所能及也。我輩凡人,善良一點,大度一點,真誠一點,現實一點就夠做的了……
看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父母,都如同媽媽一樣。
我覺得一般人做到善良就行了,懷著一顆善良之心,生活美好,精神美好。當然善良不是見到有人要錢就給錢,而應該是睿智的善良,畢竟現在社會上的人隔閡多,騙子多。我遇人遇事,都要在心裡喊一句,人要善良。
慈悲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培養,首先從認知上去覺察,培養慈悲心萬物一體,慈悲的出發點不應該是為了謀求什麼而培養慈悲,而是無條件的奉獻自己,沒有自己與非己,沒有分別心,沒有評判,寬容的接納一切。然後從行動上去實踐體現出慈悲之心。並日日觀想覺察,對自己所有的內心活動都要有充足的覺察,不斷的精進自己的修為。
推薦閱讀:
※有什麼有意思的拜年祝福語呢,越簡短越好?
※《死亡詩社》中尼爾的死是偶然還是必然?
※媽媽上班後,孩子會和奶奶親,不和媽媽親了嗎?
※大家在最無助的時候是怎麼挺過來的?
※女生在公眾場合什麼行為讓你覺得對方會很沒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