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習慣背後的心理學原理是什麼?


亞里士多德有這麼一句名言:「重複的行為早就了我們,因此,卓越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種習慣。」的確,習慣不能只姐獲得——我們無法馬上就簡歷或去除一個習慣。它們是在長期不斷重複中塑造出來的。那麼,養成習慣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呢?

1. 渴求驅動習慣行為

科學家們說習慣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一直都在尋找省力的方式。因為習慣能讓我們的大腦得到更多的休息。

而習慣在我們的大腦里的工作機制是這樣的:一旦一個習慣指定的神經通路被一個想法或外部信號觸發,腦中就會有一個電荷沿著這條通路放電,然後你就會有一股想進行這項習慣行為的強烈慾望。

大腦中的這個過程是一個由三步組成的迴路(如圖1.5):第一步,存在著一個暗示,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並決定使用哪種習慣。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為,這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則是獎賞,這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養成一個習慣的時候,其實是暗示與獎賞促使我們對習慣發出渴求,當我們把暗示和特定的獎賞關聯起來的時候,大腦就會出現潛意識的渴求,且讓習慣迴路運轉起來。比如,我們想要養成了健身運動的一個好習慣,我們暗示自己每周至少三次去健身房,然後找一個獎賞,比如健身運動帶來的好身材(馬甲線,胸肌,瘦身…),想想自己的目標,你會感覺到身體湧出的內啡肽,讓自己去預期獎賞的出現,最終,這種渴求會讓你自覺地走進健身房。

2. 壓力促進習慣行為

如今我們的生活多數是快節奏生活,這使得我們的壓力似乎也更大了。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杜克大學的實驗都發現了:壓力會促進人們更依賴慣性行為。事實上,無論好壞,壓力都會促進習慣性行為。溫迪·伍德博士也提出的:「人在遇到壓力的時候,無法輕易作出決定,意志力會減弱或令人感到不知所措,你沒有經歷作出決定的時候,往往會重複平時的做法。」而重複的行為會使得我們逐步養成習慣。

同樣地,壓力越多,生活越難改變。如果壓力能讓我們養成習慣,它也會讓我們遠離其他的一切,比如我們所青睞的新積極行為,如此,我們便也無法把其他的積極行為養成我們的習慣。另外,壓力促使我們養成的習慣也可以是不好的習慣。例如,抽煙。許多人壓力大的時候會抽煙,因為他們的意志力減弱,往常習慣會重複做,而煙又是一種容易導致人上癮的東西,所以抽煙這一不好的習慣很容易就被養成了。

總而言之,習慣養成的背後必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有人的大腦與心理所操控,倘若意志力不夠,不僅好習慣養不成,壞習慣還佔領上風了。

以上內容為每日談心(瀚思專欄·心理筆記俠·鄭燕雲)原創,圖片來源網路。轉載請聯繫。每日談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學媒體,歡迎關注。


如何用心理學原理來幫助人養成習慣?

比如,怎麼讓老公愛上做家務?怎麼讓老婆不亂花錢?怎麼讓孩子不挑食?怎麼讓媽媽不嘮叨?行為心理學家們通過一系列科學嚴謹的動物實驗,探索出了以下四大方法:

方法一,正強化,指通過給予好的刺激,增加行為頻率。比如要讓老公養成愛做家務的習慣,那麼就去觀察,隨時老公做了家務就去表揚,去讚美,去感謝。久而久之,老公就會慢慢養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

方法二,負強化,是通過撤銷壞的刺激,增加行為頻率。比如要讓老婆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那麼就去觀察只要老婆哪天克制住了自己的衝動消費,當天就可以不用辛苦地陪娃寫作業。久而久之,老婆就會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方法三,懲罰,是通過給予壞的刺激,減少行為頻率。比如要讓孩子養成不挑食的習慣,那麼就去觀察,只要孩子飯桌上挑食了,就罰孩子要幫媽媽一起洗碗。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方法四,消退,是通過撤銷好的刺激,減少行為頻率。比如要讓媽媽養成不嘮叨的習慣,那麼就去觀察,只要媽媽表現得太嘮叨,就跟媽媽說「我有事,先掛了」「我胃口不好,先回房,不吃了」久而久之,慢慢就會養成不嘮叨的好習慣。

當然,在形成習慣的時候,這四個方法,有時候可以分開用,有時候也可以一起用。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趙咪咪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養成習慣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很多,最著名的應該是斯金納的強化理論。

他提出了經典的「操作條件反射」理論,認為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採取一定的行為雲作用於環境。當這種行為的後果對他有利時,就會重複出現;當這種不行的結果對他不利時,他就會減弱這種行為,甚至消失。他提出人們可以採用「正強化」和「負強化」的方法來影響人的後果。

所謂的正強化就是我們父母對孩子經常所做的獎勵,當孩子完成作業時的誇獎,取得好成績時給他買的玩具,都屬於正強化。

不過很多父母把這個理論中的「負強化」當作是懲罰,其實是不對的。負強化其實是減少懲罰,比如取得好成績的孩子,父母的批評少了,這才是負強化。

但不管怎麼樣,對孩子的行為給予反饋,通過這種反饋來改變孩子的行為頻率和時間,就是一種強化理論的運用。

其實在習慣理論之前,人們就懂得「有賞有罰」道理的運用,只是心理學把這些「民日用而不知」的方法,形成了理論體系,並給予具體步驟和方法。

但孩子習慣的培養是一個複雜的教育過程,不僅僅是靠著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理論就能解決的,而且每個孩子培養習慣時的側重點也不同。

一般來講的培養孩子行為習慣一般需要六個步驟:

第一步:提高認識,讓孩子意識到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第二步:明確規範,讓孩子知道具體的行為標準;

第三步:榜樣教育,為孩子豎立良好的榜樣;

第四步:持久的訓練(21天初步形成習慣,90天形成穩定的習慣);

第五步:及時評估和獎懲;

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環境。


推薦閱讀:

為什麼那麼多人內心很想矯正牙齒卻一直不做?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把沒教養當做有氣場?
女生怎樣比較招人喜歡?
【蒙正心理】2018沙盤遊戲諮詢師深度培訓項目招募來訪者——跟隨一位諮詢師,獲得一個專家組的支持

TAG:心理學 | 教育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