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思維導圖怎麼畫?


很多人寫東西的時候,往往是一臉茫然,不知道自己該寫什麼,或者寫寫停停,有沒有靈感完全隨緣。這種不連貫的思維方式很難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文章的。思維有斷層,就導致了文章有斷層。

這個時候,如果在真正動筆之前能先畫一張思維導圖,那麼上述問題就會得到解決,會立竿見影地提高分數。一張好的思維導圖絕對會讓你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

1. 什麼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關鍵點在於「聯繫」。它展示了你的主題(topic)和論點(ideas)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也反映了你寫作過程中一個有效的思維邏輯。所以,畫思維導圖的時候,要突出邏輯聯繫,文字要盡量簡練,多使用關鍵詞。

2. 什麼時候能用到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廣泛了,除了在動筆寫作業之前,在以下情況中,思維導圖也是非常有效的:

  • 聽課需要做筆記時,思維導圖總能讓你高效地記下更多有用的知識點,而且能讓你的大部分精力始終放在聽課上。
  • 很多時候,作業要求不僅僅是一個題目,它還會有很多小的要求,這時候你也可以把文字性的作業要求轉化成思維導圖,防止遺漏得分點。
  • 在複習考試的時候,一張思維導圖也能幫助你把零散的知識點聯繫起來,從宏觀上做到心中有數,提高你的複習效率。

3. 如何構建我自己的思維導圖?

a. 把主題(Topic)寫在一張紙的中間位置

b. 用線條、箭頭、框圖或者樹狀圖、魚骨圖來把主題拓展成多個小的方向,清晰地展示出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先後順序。

c. 別把思維導圖畫成了藝術作品。畫思維導圖的時候,一是要簡潔,二是要快。因為一般我們在構思一個文章的時候,很多靈光乍現的想法會轉瞬即逝,當多個想法一起出現的時候,最好以最快的速度在導圖上把他們聯繫起來。

d. 用不同顏色來區分不同的想法。比如,藍色的ideas可以代表「必須要寫進作業」的想法,黑色可以用來給ideas做簡單的注釋,紅色可以記下自己拿不準的、需要和老師同學們討論的點。不過一定要注意一致性,別最後把自己弄懵了。

e. 別把紙上的面積都用了,留點空白以備以後的修改和添加。

4. 思維導圖長什麼樣?

所有Topic的展開方向,都可以歸類為How、Why、Who、What、Where、When。所以,你可以用它們來不斷拓展你的Main Idea。

5. 舉個栗子

下面這張思維導圖的主題是「Strategy for Climate Change」。

可以看到,這張導圖用了好幾種顏色,每一種顏色都代表了一個大的分類。當然了,裡面那些可愛的簡筆畫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下次寫東西之前,先花一些時間構建一個科學的思維導圖,這會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 。思維導圖中的線條和箭頭,會讓你的文章更加嚴謹、富有邏輯性。


思維導圖以模仿頭腦神經元放射性結構,以圖文形式呈現思維過程。包括了六大要素:中心圖,線條, 關鍵詞,圖像,顏色和結構。具體的繪製步驟可參考以下幾點:

1 中心圖

先選擇重要的核心主題,確定內容主題方向,再結合要表達的要點,運用比喻,誇張等多種形象手法繪製有象徵意義的中心圖案。

2 大綱主幹

思考主題大綱分類,設置邏輯架構大綱,以聚合歸納的方式羅列出大綱要點,並以總分,並列,遞進,因果等合理的邏輯結構加以分類,畫出主幹線條。

3 寫關鍵詞

發揮聯想和想像,在每個分類上設置關鍵詞,不同分類以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分,並對關鍵詞的關聯性進行合理設置。

4 分支內容

可針對某一關鍵詞進行細節內容的描繪和概括,這樣可以將主要內容以色塊或表單的方式進行呈現,省略次要內容。

5 補充關聯

對整個思維導圖各分類內容進行整體思考,並開始標註上關聯信息,特別要注意節點關聯處的邏輯關係,這個環節是深入思考的關鍵,有了大體宏觀導圖後,會發現一些意想不同的創意想法。

6 配圖上色

整個思維導圖完成後,便開始復盤檢查,將重點要注意的地方進行配圖繪製,並將同一類相關內容加以相同色塊進行區分,方便以後記憶和複習運用。


之前因為想學習畫更為生動的思維導圖,就花了2元巨款,報了飯糰上的一個學習班。

沒想到,當我耐著性子不停地翻過往教學內容時,發現這老師怎麼都是發的成圖,有自己的,有學生的,都是高大上的那種,就是不講怎麼畫。

這不就和那些雞湯書一樣么,有點誠意,給個勺子好嗎?

比起這些腦圖大咖的學習團,還是胡亞茹的這本《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更為實用。

這本書不僅解釋了思維導圖的種種原理,而且細緻講解了如何實操,並用很多學員(小學生)的成圖來進行分析和學習,同時也很好地演示了如何將思維導圖運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對於思維導圖零基礎的人來說,確實能夠收穫許多。

作者胡雅茹是中國台灣補習班全腦學習神童計劃講師、柏麥思企業管理顧問,也是超強記憶、心智圖、快速閱覽資深講師。出版過很多學習力和快讀術方面的書籍,並頗受好評。

胡亞茹的這本《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理論解釋、製圖要點、實際運用和相關書籍軟體的推薦。

首先為什麼要畫?

簡單明了,便於記憶,也能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整理總結的能力。

怎樣畫?

根據本書,我也嘗試著畫了第一張思維導圖,製圖的相關要點也基本在這張圖上了。

畫完反思,如果沒有為了便於理解,畫蛇添足,畫了「一層」「二層」「三層」,其實更好,因為這樣的交叉畫法是錯誤的,會干擾、打斷我們的思考。

而我花2元巨款看了那麼多成圖的感悟則是,不必要拘泥於這樣一個固定形式,腦洞大開的人會利用圖形來更好地說明問題,並且更形象更直觀。比如某一浪潮席捲而來背後的原因和影響,就可以畫一個海灘和遠處的巨浪,並輔以文字說明。有創意,也新穎。

同時,思維導圖的水平思考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因為寫東西寫多了的人,常會苦惱沒有素材。恨自己當年讀書的時候不夠用功,以至於現在想用例證,還是當年腦海里記住的那些老掉牙的例子。所以只能從頭再來,積累素材。

曼陀羅思考法(水平思考)就能夠幫助我們在積累素材上更進一步。就是在一個九宮格內,寫下主題,然後頭腦風暴,展開聯想,並在周圍寫下自己想到的任何想法。這種思考法可以更好地激發創意。隨手試了一條,如下。

我設想的是,如果將所有主題都放在一張Excel內,延伸出的關鍵字互相關聯,那麼,當相同關鍵詞的素材足夠多到一篇文章的時候,還愁不知道寫什麼嗎?也不愁沒有素材了。當然這其中有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任重而道遠。

如何運用?

起先想學習思維導圖,只是為了更好地讀書,但在本書中,才發現原來不止於此。比如說會議記錄。沒完沒了的會議非常叫人頭疼,經常昏昏欲睡,然後被叫出去買咖啡提神。

在胡亞茹的這本《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中,她提出的建議就是利用思維導圖呈現會議的議題和主要事項,然後記錄參會人員的發言記錄。

這種方法雖然可能不太適合一些沉悶僵化的會議,但是適合做會議記錄的人拿來用,這樣至少在會議上,自己還能有點樂趣,練習一下如何畫思維導圖。

工具推薦

作者胡亞茹也給讀者推薦了一些製作思維導圖的APP,如mindjet、freemind、xmind等。

之前用過xmind,但是這類工具做出來的導圖雖然看上去很高大上,但是個人認為還是比較死板,手繪的則更或活潑一些,能引發人的興趣,雖然手繪的可能會因為字體的辨識度問題而降低一部分吸引力。所以就看個人喜好了。

綜上所述,胡亞茹的這本《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很適合入門,當然,任何事情都離不開不斷地練習,想要真正學會做思維導圖,還是得一張一張地進行練習。


你這個問題有點過於廣泛了。首先得說說什麼是思維導圖,根據百度百科給的定義: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嗯,怎麼說呢,還是挺抽象的,但如果舉例子說樹狀圖、魚骨圖、組織結構圖等,大概腦海里就已經有概念了。

至於怎麼畫?一種是現實中用筆+紙去畫,另一種可以藉助思維導圖軟體去製作。現在網上的思維導圖工具挺多的,當然不是每一款都適合自己,這裡我介紹幾款用過的覺得還OK的腦圖工具吧:

一、萬彩腦圖大師

聽名字比較普通吧,但它的功能比較多,可以插入超鏈接、音樂、視頻等,也自帶挺多的模板,新手可以套用模板,這樣畫思維導圖也容易上手。我更喜歡它的演示功能,是3D鏡頭旋轉、縮放形式,查看和演示都比較方便,效果也比較吸睛。畫完思維導圖可以輸出視頻、HTML等格式,也可以輸出雲,分享到微信。

二、Freemind

這個是用Java編寫的跨平台自由軟體,可用來做筆記、腦圖記錄、腦力激蕩等。它的擴展性比較不錯,可以一鍵展開和關閉節點,能快速記錄思維。但無法同時展開多個思維中心點,也不能輸入啟動中文輸入法。

三、NovaMind

這款基於NET Framework4開發的,跟ppt融合一起的思維導圖軟體,安裝簡單,運行也比較流暢,應該在蘋果系統用得比較多吧,支持輸出PDF、word、OPML等格式,但免費使用版本只有30天。

以上,三款軟體畫思維導圖都不錯。回答僅供參考。


如果你是剛剛了解思維導圖,那麼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層層遞進的分享一下:

一、如何去閱讀一幅思維導圖

首先來看中心圖,中心圖代表著中心主題,所有內容均圍繞中心展開。

其次閱讀主幹,主幹是圍繞著中心主體從不同角度展開的,是核心內容。

再次閱讀支幹,支幹起說明主幹內容,從右上角兩點方向的第一個分支看起,按照順時針的方向詳細閱讀。

二、如何去臨摹一幅思維導圖

在大家繪製一幅思維導圖之前,可以去臨摹一幅比較好的思維導圖,如何去判斷一個好的思維導圖,大家可以遵循以下幾點判斷:結構清晰、色彩鮮明、關鍵詞精鍊、有思想內涵。

通過臨摹可以快速掌握思維導圖的布局、作者的思想、以及線條和圖像的處理。

三、如何去繪製一幅思維導圖

1.繪製中心圖

中心圖在中心位置,大約佔紙張的1/9的部分,內容和主題緊密相關,可以採用直譯、意譯和聯想相關的的方法詮釋主題。運用3種以上顏色。

2、繪製主幹

中心主題通過思維發散進行頭腦風暴練習,確定不同角度,一般5-7個分支,分支過多時可採用歸納總結和斷舍離結合方式確定主幹。

3、繪製支幹

支幹用於說明主幹內容,注意層次和分類。分類要求覆蓋整體信息、不交叉、不遺漏。

4、加小圖標

圖文並茂的形式,更有利於我們進行回憶,提升記憶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在重點的內容或者是難點的內容上添加小圖標而不是你繪畫的地方,或者是你喜歡的地方。

5、上色

上色何時進行因人而異,有的人喜歡繪製完中心圖就上色,有的人喜歡繪製完整分支再上色,也有人喜歡把所有的都畫完再上色,這個沒有固定的方式,根據大家的習慣即可。


作者:夢歸秦淮(多平台簽約作者,歷史碩士,知識管理達人 公眾號:恆言讀書)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鏈接有趣的人,相約在字裡行間,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思維導圖包括中心圖、分支、關鍵詞、關鍵圖和顏色,五個要素。

中心圖比較重要,它聚焦了思維導圖的目的。

中心圖的畫法其實就是一種圖文轉換。

比如時間管理,可以用畫一個鐘錶做中心圖。

比如出行計劃,可以用目的地的標誌作為中心圖。

比如讀書筆記,則可以用這本書的封面做中心圖。


思維導圖 是什麼?

我覺得思維導圖就是把思維引導成圖文形式的工具。(就是把腦子裡面的想法通過整理搬到紙上,實現可視化。)它的畫法從中心往外放射佔據整個頁面,布滿各種顏色,網路錯綜連接有點像腦神經的樹狀突。

思維導圖筆記與其他筆記的優勢在哪裡呢?

傳統筆記:埋沒了關鍵詞(閱讀費時),單純抄寫,不能鍛煉大腦。

思維導圖筆記:以大見小,重要部分顯現,濃縮於一張圖中(方便閱讀)。關鍵詞能引發大腦更多的聯想,邊思考邊書寫,印象更深刻。

思維導圖的畫法其實也很簡單:

一般步驟:先畫中心主題→ 再畫主脈→ 支脈→ 加插圖。

一般按順時針的順序畫主脈,因為大部分人看思維導圖是從順時針方向開始看。(注意分支的排列一定是由紙張的上方到下方,脈上的文字是從左到右,字一定要在線上。)

思維導圖不是畫畫比賽,是否需要畫得很炫,首先要看你的導圖的用途與目的,並不是一概而論的。

脈上只能寫一個關鍵詞嗎?

( 東尼?博贊提倡」一線一詞「原則,但我看國內大部分導圖都無法做到一線一次。我覺得「一線一詞」比較適合創造性思維導圖,這類適用平行思考(從無到有)。比如:發散思維,頭腦風暴,創意的點子...沒有範圍和邊際的內容。

一分支一個短語或一小句話」適合整理型思維導圖,屬於縱向思考(從有到有):比如:讀書筆記,考試筆記,整合類的...這些需要聚焦,定義清楚,不需要思維太發散.)

但由於思維導圖是一個開放性思考,沒有絕對的好壞,找到自己適用的就好,值得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大篇幅的碼字,因為字太多大腦會看不進去,盡量提煉成關鍵詞或短語,這樣可以訓練我們化繁為簡的能力。

思維導圖用什麼工具畫 ?

電腦繪的優勢:適合正規化的商務呈現與保存,修改方便。

手繪優勢:可以隨時,隨地畫,手繪讓人記得更牢靠。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用不同顏色筆,相鄰的兩個分支顏色最好不一樣。條件不允許的話,什麼筆和紙都可以,重要的思維而不是工具)

線條的畫法? 主脈線條一定要由粗到細,同時要把顏色填滿。(增加色彩強度會讓大腦更有印象),分支(支脈) 是否由粗到細就隨意咯~,線條最好是有韻律感的曲線,按照東尼?伯贊的說法,這樣可以讓大腦更加的活躍。

一般來講主脈的數量最好小於7+、-2個,這個跟記憶寬度有關係,(短期記憶最大容量是一次記住7+、-2個組塊,超過的部分短期記憶就記不住。從曼陀羅思考的角度來講,觀察一件事情,只要能從八種思考角度去觀察,就已經涵蓋了所有的角度了。)

如果主脈太多,表示歸納功夫做得不夠好,有些內容還可以被合併在一起的。

內容寫錯了怎樣塗改?不管是線條還是圖文的錯誤,都直接在上面打個叉,或用刪除線,然後在旁邊寫上新的就好。(盡量保持畫面乾淨,千萬不要把字塗得一團黑,這樣反而在視覺上更強調出有個錯誤在那裡。)

本人HR一枚,愛閱讀,也愛思維導圖,喜歡分享各種學習筆記,筆記方法,閱讀方法,的學習控。歡迎關注我哦~

思維導圖就是把思維引導成圖文形式的工具。(就是把腦子裡面的想法通過整理搬到紙上,實現可視化。)它的畫法從中心往外放射佔據整個頁面,布滿各種顏色,網路錯綜連接有點像腦神經的樹狀突。

思維導圖筆記與其他筆記的優勢在哪裡?

傳統筆記:埋沒了關鍵詞(閱讀費時),單純抄寫,不能鍛煉大腦。

思維導圖筆記:以大見小,重要部分顯現,濃縮於一張圖中(方便閱讀)。關鍵詞能引發大腦更多的聯想,邊思考邊書寫,印象更深刻。


思維導圖其實很容易畫的,在畫的過程就把思路理清了。

1.確定主題。

比如我畫的心理學「知覺」的思維導圖,我會把「知覺」確定為主題,畫思維導圖前需要把知覺這章的內容了解清楚,定位好中心主題。

2.確定內容關鍵字

主題有那些主要知識點,比如:概念、特性、種類、區別等,這些就是關鍵字,關鍵字再延伸出去,又有次知識點。

3.畫的順序

好多人的建議是從右上角的主分支開始,順時針閱讀到左上角結束。

但是依個人喜好,我仔細看圖的時候,一般習慣先看左邊,我畫思維導圖習慣確定主題後,從左畫到上再到右最後到下??,我還喜歡發散性的畫,這和個人習慣有關,我做設計圖時候也是喜歡從左開始,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4.顏色選擇

一個分支採用一個主色調,我覺得思維導圖真心不錯,很多難分辨記憶的知識,畫一畫,瞬間就清楚了。

我畫的大腦兩半球功能,左半腦邊用紫色(紫色有神秘的意思),左半腦主要是言語功能佔優勢,邏輯、推理、分析我覺得挺神秘的,就用了紫色;右半腦我用的紅橘色(有爛漫的感覺),右半腦主要以空間知覺和形象思維功能佔優勢,畫畫、音樂、想像、情感……很有感性美,就用了紅橘色。

5.內容的多少

有的人喜歡分支少的,我比較喜歡畫的簡單些,把每個知識點的主要意思畫出出來,其他內容自然就能串聯起來,缺點就是太過零散;有的人喜歡分支多的,那樣畫的知識點多,更全面更具體,缺點就是太耗時間。看個人喜好啦!

思維導圖對於理清思路有很好的作用,結合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記憶效果很顯著。

用手機app軟體就可以畫思維導圖,更方便。


謝邀!

思維導圖只是工具, 要怎麼畫,首先要理清楚以下3個問題:

1、要表達什麼目的目標。

小技巧:

1、 梳理一級主題,然後尋找觀點支撐。

2、 少扯主題無關的內容,某個主題至少3個觀點,每個觀點至少3個論據。

3、 不要做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看似說了一大通,實在大部分是廢話,這樣畫出的思維導圖,沒有什麼營養。

2、事情的邏輯、主次、來龍去脈是什麼。

小技巧:

邏輯可以按重要緊急原則來梳理,先講重要&緊急的事情,然後依次是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然後將一個事情從上面的四個維度進行邏輯推理,畫出草圖。

3、難點、優勢是什麼?要怎麼做,採取什麼措施。

這樣,理清楚思路,才可以下筆,開始動手畫思維導圖。

4、藉助思維導圖工具

用栗子說話:

這是一篇關於自媒體人如何快速過新手期的文章,洋洋洒洒上千字,看看思維導圖怎麼做,分分鐘秒殺這又臭又長的老媽媽的裹腳布。

1、打開思維導圖軟體, 我習慣用MindManager,點設計,選擇自己喜歡的模板。MindManager的模板很多,有上百套可供選擇。

2、將關鍵的幾個主題文字複製到記事本中(如本文為:一定要垂直聚焦、切忌搬運複製,謹慎蹭熱門、字數要控制等,這個是我的個人習慣,可大幅度提高效率),選中標題"思維導圖實戰二",Ctrl V,選擇某個主題,滑鼠右鍵,Icons,選擇需要的圖標,如下圖

3、按同樣的邏輯將第三層加入即可,文檔結束,你可以找個事情來練手,比如做個年終總結啊、或者做個18年的工作規劃什麼的。

今天就分享這些,我是小明,10年諮詢顧問經歷,擅長PPT彙報材料編寫、思維導圖設計、職場效率研究,卡耐基忠實粉絲,有建議可評論區留言。

關注、轉發 都是一種美德,^_^


思維導圖是由世界著名的英國學者東尼博贊先生髮明,思維導圖也可以稱為心智圖,是把我們大腦中的想法用彩筆畫在紙上,是一種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很好的結合起來,讓你的左右腦同時運作。

維導圖廣泛應用於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如學習,寫作,演講,考試,記憶,筆記,計劃,總結,備課,管理,決策,思維導圖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更加有效的將信息「放入」你的大腦,然後你再將 信息從大腦中「取出來」。其實很久之前就有些有傑出大腦的名人使用思維導圖記錄,古人有愛因斯坦,達芬奇,現代有比爾蓋茨,喬布,他們都很成功。

繪製思維導圖(具體拆分步驟)

思維導圖四要素:

中心圖:我們如何選擇,5秒內想到的主題圖案,不會畫可以百度。中心圖也可以是字,要你寫的有立體感, 選用POP字體,不會畫怎麼辦,先臨摹。

分支:分支有第一分支,第二分支,第三分支等等,分支由粗到細,從2點方向開始,沿著順時針方向畫分支,每一個分支用不同的顏色,冷暖色相間隔,分支應該畫曲線,要順暢,不能畫垂直線。

關鍵字:應該是最有難度的一個要素,導圖的核心就是部分,一個分支上寫一個關鍵詞,分支上不要寫長句子。

插圖:一些你覺的比較重要的,可以配插圖,你所關注的就是重點,與你產生關聯。插圖可以學一些簡筆畫,如果覺得還是很難,可以用一些簡單的符號代替,如火柴棒小人人 ,鉛筆代表整理, 眼鏡代表知識等 ,平時一些logo ,注意收集,建立自己的圖庫。


推薦閱讀:

上聯:月夜書韻琴聲;怎麼對下聯?
孝庄為何葬在清朝皇陵之外?是因為她改嫁多爾袞嗎?
如何評價卡夫卡的作品《變形記》?
請說四個字成語,讓人能猜到你的家鄉?

TAG:教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