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簡而言之就是魏晉時期名士們的生活方式。要了解魏晉風度就要了解下」玄學「。
我們知道儒學在西漢成為官學,正式稱謂是經學,統治思想界近四百年。但後期逐漸失去了原始的活力,開始教條化和神化。發展到最後甚至開始裝神弄鬼,裝的有時候連皇帝都煩(比如漢光武劉秀同學就對經學不很感冒)。
進入魏晉後,士大夫們對兩漢經學的繁瑣學風,讖緯神學的怪誕淺薄,以及三綱五常的陳詞濫調普遍感到厭倦,於是轉而尋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於形而上的哲學論辯。
而魏晉又是一個半動亂的年代,但凡動亂也是思想活躍之年代。所以魏晉時期同時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時代。新興的門閥士夫階層生存處境欠佳,但其人格思想行為又自信風流、不滯於物、不拘禮節。士人們多獨立特行,又喜雅集。正是在這個時代,士夫們創造了影響後世的文人書法標杆。當時人稱之為"清談"或"玄談"。這也是玄學的開端。
玄學是魏晉時期到宋朝中葉之間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也可以說是道家之學的一種新的表現方式,所以又稱新道家(玄學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因而有新道家之稱)。
玄學即「玄遠之學」,它以「祖述老莊」立論,把《老子》、《莊子》、《周易》稱作「三玄」。玄學是魏晉時期取代兩漢經學思潮的思想主流,也是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的學問。
玄學主張遠離政治,迴避現實,無關乎道德,蔑視俗務,關心的焦點是高深玄妙的理論問題。
所以產生了魏晉時期的代表---「竹林七賢」。「竹林七賢」,即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常聚於林中喝酒縱歌,清靜無為,洒脫倜儻,為後來許多知識分子所讚賞。這猶如現代之沙龍,風雅名士常聚在一起談論玄道,喝酒忽悠。
所以魏晉風度指的是魏晉時期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其特徵是飲酒、服藥、清談和縱情山水。
魯迅先生把魏晉風度歸結為葯與酒、姿容、神韻。哲學家李澤厚則補充:「還必須加上華麗好看的文彩詞章。」是春秋戰國後第一個分裂期知識分子被迫依附某個政治集團的散漫心境;是獨尊儒術後儒術又不值錢因而「援老入儒」的尷尬處境;是哲學討論日常化的大眾情境。清談、吃藥和喝酒,組成了風度中的風度。魏晉風度其實是一種人格範式,清談鞏固其志氣,葯與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應之下,清談、葯與酒漸漸在魏晉社會流行起來了。是魏晉時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也可以理解為不為膏粱謀之人的一种放盪不羈。不裝也是魏晉風度的重要內容之一。
魏晉風度作為當時的士族意識形態的一種人格表現,成為當時的審美理想。風流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
《世說新語》一書可以說是魏晉風度的集中記錄。
所謂風度,是公子世無雙的翩翩,陌上人如玉的窈窕?是如駙馬何晏所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的頹靡?
在那個四分五裂的天下,人心不古的時代背景下。權臣加九錫而後立馬成為新的天子,儒家的思想在士人的心中已經沒有寄託。隨之而來的是道家流派和西域僧侶帶來的佛經,二者所衍生出的一種叫玄學的流派,當時的士人幾乎人人都是談玄高手,著名的王羲之,謝安等等名流都不例外,但是這就是魏晉風度嗎?也不盡然。當時不有說法「清談誤國」嗎?東渡之後,王丞相不也是很看不起那些清談不做事的渾渾噩噩的江南子弟嗎?
嵇康的不汲汲於富貴,以至於與山濤的絕交書成為了傳世佳作,阮籍的嗜酒但又很有文采,司馬炎找他寫勸進表之時,他也是在半夢半醒的微醺之中洋洋洒洒的寫下了。還有次阮籍在酒店喝醉了,酒家的老闆娘很漂亮,老闆懷疑阮籍會不恭敬,就假裝離去,暗中觀察,結果阮籍只是在老闆娘旁邊睡著了而已,終無他意。這种放而不縱的姿態才是公子的風度。再有阮咸和姑姑的一個鮮卑婢女有情。在為自己的母親守孝期間,他姑姑搬家了,他得知後,直接借了朋友的驢,身著孝服去追趕,最後二人累驢而返。這不畏尊卑的追求自己所愛的情操不算風度嗎?這類的故事在《世說新語》裡頭有很多。
在我看來,世人說的魏晉風度,不是現代人追求的生活多安逸,多麼的知書達理,多麼的高雅輕俗,多麼的倨傲不羈。是那份隱忍,堅守,執著,不畏權貴,克己守心。祖逖、桓溫為了克服中原的苦身疾作;嵇康為了心中的曠邁不向強權低頭;以及晉武帝對於孫皓的無禮和近臣的調侃,所顯出的那份寬容。這些才不失於風度二字吧?
魏晉時期,貴族文人醉心於名利、權利、地位、官職,也包括名聲。魏晉風度指的是魏晉時期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飲酒、服藥、清談和縱情山水是魏晉時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蘭亭序》便是這樣應時產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