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比較適合當心理諮詢師?


什麼樣的人比較適合當心理諮詢師?

這個問題,涉及到我國心理諮詢師這個行業的發展現狀等問題。作為對這個行業非常關注,並從事心理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的同道中人,曾專門就這些問題進行過比較深入地調查與文獻整理。下面的這些內容,大部分來源於拙作《心理諮詢與心理督導》(中國原子能出版社,2013)的部分章節,供題主及對心理諮詢行業感興趣的讀者們參考。

心理諮詢行業現狀

在中國,沒有一個職業像心理諮詢師那樣,既受到人們的熱切期盼,又不斷地受到人們的指責;既要努力邁入職業化道路,又一直處於行業無序狀態;既要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又不知從何處進行業務提升。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內地心理諮詢的確發展較晚,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對外開放和學術交流以及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心理諮詢逐漸發展起來,它也是社會進步的產物。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方面的工作僅限於少數專家們的一些臨床和科研工作中,真正被社會大眾所熟知,則得益於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進行的大規模心理救援工作。

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發展在西方國家已有百年歷史。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在這方面的發展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有著非常大的差距。20多年來,中國心理諮詢在各界有志之士的努力下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專業人員從無到有,從人數極少到相當數量的人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工作,這三十多年來發展迅猛。同時,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工作也在積極尋找邁入職業化道路的途徑。2002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心理諮詢師國家資格的試行規定, 2003年進行了第一次考試;2002年衛生部和人事部對在衛生部門從事心理治療的人員做出資格考試方面的規定,並於2002年10月第一次考試;2007年2月中國心理學會批准了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註冊系統的建立。這三個標誌性事件表明,中國的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發展已經開始步入職業化的進程。

與此同時,在國家立法層面上,2012年10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精神衛生法》。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第62號主席令予以公布。《精神衛生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有關精神衛生方面的立法。自1985年衛生部委託四川省衛生廳和湖南省衛生廳起草精神衛生法開始,到被審議通過,《精神衛生法》的立法工作歷時近三十年之久。共七章八十五條的《精神衛生法》,對精神衛生工作的方針原則和管理機制、心理健康促進和精神障礙預防、精神障礙的診斷和治療、精神障礙的康復、精神衛生工作的保障措施、維護精神障礙患者合法權益等作了規定。

目前我國心理諮詢師的素質現狀

對於我國心理諮詢師素質問題微詞頗多,學界主流觀點認為我國心理諮詢師素質參差不齊,普遍不高。由於歷史原因,心理諮詢理論和心理諮詢師職業真正發展僅二十餘年,心理諮詢師職業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達到成熟是不可能的。自從《心理諮詢師職業標準(試行)》以來,心理諮詢師的培訓和學歷教育已受到重視。

近幾年心理諮詢師素質也有所提高,但離心理諮詢職業化的目標還很遠。

  • 從心理諮詢師的人員構成來看,當前,在職心理諮詢師以教師和醫生為骨幹居多,此外還有其他人員(如社區服務者、個體經營者及其他心理學愛好者)。即使是正規心理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所學僅是心理諮詢的「皮毛」,要把學校所學的心理學知識應用於諮詢實踐,期間還有很大的差距。那些沒有經過系統心理學專業知識學習的心理學愛好者不僅理論功底薄弱,而且其專業知識水平也不容樂觀,運用其所掌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想而知。

  • 從心理諮詢師的教育水平來看,主要集中在本科與碩士(80%以上),其中以本科居多,大約佔從業人員的一半以上。與發達國家對從事心理諮詢的心理學專業人員要求博士畢業水平的情況相比,差距明顯。

  • 從職業人員與專業工作的相關情況看,從擔任督導、擔任培訓教師、案例討論、接受專業督導、專職治療工作這幾個衡量專業人員資歷的不同方面來考察,從整體的情況看,督導和個人體驗的比例普遍偏低,被督導的小時數也少,比美國取得執業執照要求的至少1000小時督導差距較大。

此外,相比國外每年需要30~50學分繼續教育的要求,我國各地區機構要求專業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比例和時間都很低,並且差異較大。從從業人員的素質不難看出,心理諮詢師的職業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心理諮詢師的勝任特徵模型

已經有許多學者敏銳地認識到這個問題,對心理諮詢師自身的素質要求進行了細緻的探索,得到一些非常有價值的結論。例如,勝任特徵模型 是研究行業人員從業資格的良好工具。所謂勝任力是指「一個人所擁有的導致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取得出色業績的潛在的特徵,包括動機、特質、技能、自我形象或者社會角色或所使用的知識體系等」;或者是「與有效的或出色的工作績效相關的個人潛在的特徵,包括五個層次:知識、技能、自我概念、特質和動機」。有學者對心理諮詢師的勝任特徵模型進行了深入地研究。

羅耀平通過對社會從業的心理諮詢師進行訪談,初步構建了心理諮詢師勝任特徵模型包含三個類群,共十項勝任特徵(見下圖)。

  • 其中核心勝任力類是「影響力」;

  • 特質勝任力類包括「共情」、「真誠」、「彈性」、「支配性」、「自信」、「分析性思維」;

  • 而職業能力類包括「人際理解力」、「關係的建立」、「主動學習」。

吳垠等人則通過對20名心理諮詢師進行訪談,並採用是一種開放的、回顧式行為探察技術--行為事件訪談(behavioral-event interview, BEI)的方法收集資料,分析後得到心理諮詢師的「鑒別性勝任特徵」包括16個基本特徵:

  • 職業興趣

  • 學習動機

  • 建立關係的基本態度

  • 彈性

  • 開放性

  • 自我控制力

  • 人際理解和洞察

  • 主動性

  • 影響力

  • 培養他人

  • 概念性思考

  • 自我覺察

  • 語言表達能力

  • 人格健全與完善

  • 專業知識與技能

  • 閱歷與經驗

而心理諮詢師的「基準性勝任特徵」包括:

  • 培養他人

  • 人際理解和洞察

  • 影響力

  • 自我覺察

  • 建立關係的基本態度

  • 尊重

  • 自我控制力

  • 概念性思考

  • 利他性

  • 開放性

「打鐵還需自身硬」

可以說,心理諮詢從業人員隊伍存在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主要是專業人員少;半路出家者多;出於熱情和興趣的多;不規範工作的多。這種擔憂,也同時體現在《精神衛生法》中,它為心理諮詢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諮詢人員應當提高業務素質,遵守執業規範,為社會公眾提供專業化的心理諮詢服務」(第二十三條)。

我們高興地看到,面對外界種種壓力,心理諮詢行業正在迅速的發展與轉向正規化,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在相關政府部門和中國心理學會等行業協會的努力下,這方面的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

要讓心理諮詢施惠於社會大眾,心理諮詢師作為一個新興的職業,也應該從自身入手,扎紮實實練好內功,才能在職業化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這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心理諮詢師體制的建設;一是心理諮詢師素質的提高。尤其是要加強對心理諮詢師職業倫理的規範與著力培養!

目前,在國內的心理學界,一些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大力提倡、完善和踐行這些督導體系,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等行業協會已經開始重視這些工作,有些省市也已經建立起自己的心理諮詢師協會。

我們相信,在所有心理諮詢師同仁的努力下,我國的心理諮詢師職業化道路一定會有光明的未來。


1,首先應該是心理相對健康。畢竟來諮詢的來訪多數是心理相對不健康或亞健康的。心理諮詢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起碼要高於來求助的來訪者。因為心理相對健康,可以在諮詢關係以外滿足被肯定,被愛,被接納之類的慾望。那麼,在諮詢關係里,就有能力不在來訪身上獲取自身缺失的部分,避免無形中剝削來訪。

2,其次,有比較好的內省力和洞察力。在諮詢關係中,諮詢師需要在來訪表述的問題表面,撥開層層迷霧,發現問題背後的本質。比如來訪說我很焦慮,如何使焦慮消失?那麼,諮詢師需要覺察到在來訪焦慮的背後可能有別的動力存在,重點是去引導來訪發現焦慮背後的東西,而不是圍著焦慮打轉。內省力也是諮詢師把自己的情緒與來訪帶來的反移情區分來看的重要保證。這樣才能保證諮詢工作的有效進行。

3,樂於助人的性格特質。強調的是諮詢師的熱忱的性格特點。試想一個性格孤僻,只顧自己,對他人缺乏同理心的人,如何可以調動自己內在的心理能量去給來訪者帶來如沐春風的溫暖感覺呢。

4,有責任心。諮詢師需要在諮詢時間內調動全身心的熱情去傾聽理解來訪,而不能隨心所意地分心去想或去做自己的事。這就需要強大的責任心,在特定時間內把來訪放在心上第一位。不僅僅是諮詢時間內,在諮詢結束後也要認真寫好每場諮詢的記錄,總結思考來訪的案例情況,人格特點,找到最能幫助來訪的治療方案。

5,謙虛好學。願意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功力,要找到自己的督導師和個人體驗師,在專業的道路上精益求精。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陳嘯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具有專業技術和人文關懷的職業,並且成長之路漫長艱辛,並非人們想像中的那樣風光。想要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你需要以下幾個必備的條件。

1 殷實的經濟基礎

心理諮詢師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周期很漫長,很多學習是需要資金、、時間、精力作為基礎的,所以,心理諮詢師的前期投入要求很高,所以很多人是需要累積一定的資本後,才能繼續學習,最終成長。

2 自主學習的意願

無論什麼行業,都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心理諮詢行業更是如此,不斷更新迭代的治療方法,不同流派的治療技術,很多已經從業的心理諮詢師,依然在不停的學習更多心理學相關的課程,豐富自己的知識。

心理諮詢的整個歷史並不算長,但實用性極高,因為研究人,人又是多變的生物,作為一個合格心理諮詢師,必須有不斷自我教育的意識和強烈的學習意願,才能在學校生活結束後,繼續深造,提升自己。

3 悲憫之心

心理諮詢師需要一顆敏感的心,他們需要與來訪者共情,需要善於傾聽,需要很多利他的性格,來訪者帶來的都是他們生活中負面的情緒,心理諮詢師需要自己來消化這些負面情緒,一個對他人漠不關心,冷漠的人,是很難和來訪者建立穩定的諮詢關係的。心理諮詢師是需要一些悲憫之心的,需要對人有人文關懷。

以上內容均為瀚思心理旗下開火車的老濕機·顧老濕原創,轉載請聯繫。

歡迎關注「開火車的老濕機」,更多想不到,讓你輕鬆得到。


1、對於情商有很高的要求,即良好的情緒體驗和情感溝通能力。

因為心理諮詢過程中並不是單純和來諮詢者聊天,諮詢師在和諮詢者對話過程中需充分了解諮詢者的話語中的意思,能感受對方內心的情感和情緒。諮詢師不僅需要感受對方,還要留有一部分精力去分析問題,有目的的了解諮詢者,這本身需要極高的心理素養,絕不是參加一段時間的培訓,看幾本心理學書籍就能到達的。

所有心理諮詢都是以心理療愈為目的,這就要求諮詢師要真誠的面對諮詢者的感受和想法,並在必要的時候引導諮詢者進行建設性討論。為什麼這麼說?諮詢師在與諮詢者溝通時,可能因為自身的觀念或者其他原因對諮詢者產生抵抗,導致兩者關係脆弱而使諮詢的效果下滑。

2、具有良好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學術能力。

心理諮詢師在分析諮詢者的問題時,需要對諮詢者過去漫長的經歷,現在複雜的情感去分析,抽絲剝繭的找到問題根源,針對問題根源再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實施方案時要注意諮詢者的各種動態變化反應,再根據這些變化和反應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直至達到滿意的效果。如果不具備良好的邏輯分析能力,諮詢者的所有事情可能就會讓諮詢師頭腦一團亂麻,從而影響治療方案的制定甚至不得不中斷諮詢。

諮詢師在給患者進行諮詢師,有時需要用到多種治療方法,各種干預手段,沒有好的學術能力,這些完全達不到要求。另外,心理諮詢行業最變態的就是要求具備高共情能力(感受情緒的能力)和高學術能力。很多具備高共情能力的諮詢師,學術能力一般,那些個案情況極為複雜的諮詢者他們只能諮詢到中程。

3、對人的所受的苦難具有同情心,並願意為人的心靈幸福而去奮鬥。

為什麼這麼說?心理諮詢過程中技巧方法都是其次,人為何會受苦難?什麼讓人停留在苦難當中?對於苦難的高興趣促使他們進行行動才能使諮詢效果最大化。如果諮詢師僅僅為了賺錢,銷售自己服務的能里比諮詢能力還強的話,只會讓諮詢效果最小化,甚至加重諮詢者的心理問題,諮詢本身就從救人轉向了害人,善惡僅在一瞬間。


直截了當的說:心理承受能力強大、並且會自我開導的人適合做心理諮詢師。

上面說的一堆翻我的微信就能看出來,假,忒假!(我沒有在推翻我自己奧)

心理諮詢師基本上等於垃圾回收站,別人向你倒垃圾,你同時也會自我開導,走出這個垃圾站的人比較適合做心理諮詢師。

活是好活,就是前期發展不是很理想,不過有的單位對心理諮詢師證書是剛需的,所以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


作為一名執業七八年的心理諮詢師,我認為我們最重要必須具備的便是對人的敬畏和愛。

如果對人沒有敬畏,那麼就有可能在諮詢中缺乏責任感,對自己的言行疏于思慮。

如果對人沒有愛,那麼也就不可能發自內心地願意付出自己去幫助他人。

其次,我們需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對心理的探索是無止境的,人性是如此複雜,絕不可能「一招鮮吃遍天」,所以,不斷學習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對諮詢師的一種要求。

第三,我們需要具備疏導自身情緒的能力。

長時間與人相處,在移情反移情中探索,耳聞目睹那麼多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對我們三觀有所衝擊,並引發我們內心的反應和情緒。

諮詢師是「以己為器」的職業,自身就是最重要的工具,因此,調節疏導好自己的狀態,不僅是對自己有好處,也是為來訪者負責。所以諮詢師非常需要做自我體驗,也很需要經常自我觀察,自我調整。

另外,諮詢流派的風格不同,也會對諮詢師的能力有不同要求:

節制型。這種類型的諮詢師會允許來訪者更自由地表達自己,在諮詢中不會太主控,也不會太主動地給出建議或者引導。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可能會是精神分析的信徒。

主動型。這類諮詢師的風格十分主動,他們可能會引導諮詢的節奏,主動採用各種各樣的技術對來訪者進行干預,對他們提出具體的建議或幫助。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常採用認知行為療法。

中間型。這類諮詢師介於上述二者之間,他們會對來訪者進行精神動力性的分析,探索來訪者的內心,但也會根據來訪者的需要提供具體的建議。

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諮詢師,都有他們的優勢,也都有和他們匹配的來訪者。

但現在我要說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諮詢師要根據自身的性格特點與過往經歷,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諮詢理念。

比如,精神分析學派非常需要諮詢師有很強的邏輯思辨與分析能力,並且要讀很多的書。

而人本主義則需要諮詢師有著豐富而敏感的內心,可以很好地共情到來訪者的內心世界。

並不是說前者不需要同理心,後者不需要邏輯思辨,而是說一個人要根據自己性格的特點來選擇更合適自己的流派,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答主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頭條號: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心理諮詢師,人本主義流派的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真誠、共情和無條件積極關注這三者是衡量一個心理諮詢師必不可少的一個標準。雖然通過訓練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很多時候更是個性使然。對於有些個性的人來說,真誠、共情和無條件積極關注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對另一些人而言則難於登天。

1、真誠。真誠指的是準確的把自己內心的感受真實的表達出來。舉個例子,一個一邊叫嚷著拍桌子,一邊說著「我不生氣」的人,在其他人的眼中是不真誠的,即使別人不知道「真誠」的概念是什麼。因為情感層面的交流和語言層面「我不生氣」所表達的意思並不一致。這種交流方式讓人與人之間很難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進行溝通,也很難真正信任這個人。因為人們很難知道,這樣的人在這種情景下究竟是怎麼想、怎麼做的。

2、共情。共情指的是感知他人內心世界的能力。不管別人的感覺是否「正確」,都不加任何評判的去理解。能深刻

3、無條件積極關注。指的是對他人完全的、不加評判的接納。這種無條件的接納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敞開,彼此真誠的前提條件。缺少這種無條件的接納時,人們之間交流減少,彼此建立起一道屏障,導致人與人之間很難真誠,或者很難完全真誠的溝通。人們會認真的思考自己的感覺和別人的反應,只有在感覺到安全時才會進行交流。

這三點看起來簡單,實際能做到的人卻很少,尤其是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想想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吧,我們毫無疑問愛我們的子女,但是,只有在子女表現良好或成績考得好時我們才會表現的很愛,如果子女表現不好,我們就發脾氣,覺得子女不好,這就是一種有條件的積極關注。心理諮詢時也是如此,很多來訪者其實並不會很配合諮詢師,諮詢師在此時是否仍能做到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有些來訪者說出來的話明顯是偏激不講理的,諮詢師是否能夠做到共情?

如果回答都是否定的,不妨換一個職業吧。


隨著當代中國的經濟的發展,在世界文化融匯貫通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人都發現並且慢慢地接受了自己可能會存在某種心理上的問題,加之現代人經常受到了來自於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多重壓力,消極負面的情緒並不能得到適當的排解,久而久之就成了很多人心理上的疾病,例如抑鬱、狂躁等情緒或者情感上的表現。要做一名心理諮詢師,除了要有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之外,諮詢師個人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素質也需要具有一定到要求。每個人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加之所有人從小生活的環境、家庭情況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是不一樣的,這樣就需要心理諮詢師要有巨大的包容心。面對不同的來訪者都要始終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例如諮詢師在諮詢的過程中遇到價值觀與來訪者的價值觀相悖時,諮詢師需要以客觀的角度去看待所討論的事情,並且不能將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來訪者身上,學會站在來訪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來訪者的思維模式,再考慮使用何種方式能夠讓來訪者找到符合自己的解決方法,而不是諮詢會給予明確的一個或者幾個解決方法讓來訪者自行選擇。同時,諮詢師還應該擁有相對積極的心態,再必要的時候應該在不違背職業倫理道德的情況下向自己的督導尋求心理援助。這並不代表諮詢師不具備專業的從業資格,每個心理工作者都會有自己的督導,這是由於心理工作者每天都會接觸到很多負面消極的信息,他們也需要有個渠道進行排泄,畢竟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諮詢師也不例外,在諮詢師幫助來訪者的同時,諮詢師也要避免自己因為接受太多負面信息反而讓自己變成有問題的人了。


心理諮詢師要為來訪者解除心理困惑和痛苦,為人格偏常的人做矯正工作,因此,他們自身應當是心理健康、個性品質良好的人。實踐表明,心理諮詢師心理健康水個越高,個性品質越良好,他們在咨訪關係中所能提供的幫助就越大。相反,如果心理諮詢師本身心理不健康,存在著不利心理諮詢工作開展的個性品質,那他們扭曲的心念和古怪的個性可能會造成心理諮詢的失敗,甚至誘發來詢者的某些心理病症。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專業歌手」!同樣,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比較好的「心理諮詢師」。那麼,什麼樣的人,比較容易成為合格、成熟的心理諮詢師呢?我認為如下兩點很重要——

首先,看心理學教科書的時候,如同看小說那樣,感覺非常容易理解其中的內容,而且會看得自己都內心澎湃,熱血沸騰;越看越想看,一點兒都不累。

其次,喜歡和別人聊天,對人有興趣,很容易理解別人在說什麼,並且能夠體會到別人此刻的內心感受。這表明你具有與他人共情的天然人格素質。共情,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人性特點,是人際溝通的基本能力,是人格是否發育成熟的表現。但是,對心理諮詢師的共情能力,要比對普通人有更高的要求;心理諮詢師最難培訓的操作技能就是共情能力。共情,不是我自己以為我已經理解他了,而是我的共情和理解,能夠得到來訪者的認可,他會激動地說「太對了,你太理解我了,我就是這樣的!」

如果你具有上述這兩種能力,如果你選擇將來以心理諮詢師為職業,就會比別人更有先天優勢,因為你花比別人更少的氣力,就能讀懂更多的心理學著作,並能在臨床上取得比別人更佳的心理治療諮詢效果。


最近新上映了一部偵探主題的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裡面的波洛偵探的推理能力讓人驚嘆不已。就像動漫《名偵探柯南》里的口頭禪一樣:真相永遠只有一個。偵探的推理,都是以人的心理為依據的,就像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資格工種一樣。人的心裡能左右人的行為,所以說,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資格工種,可以給人以正確的指導方向。

有很多人的個性會比較內向,總是把自己的想法藏在心理,這樣,往往會造成人的抑鬱。這個時候,心理諮詢師就要發揮作用了。心理諮詢師是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諮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

不論是學生還是社會人員,在上學和工作的過程當中,都會遇到一些無形的壓力,這些壓力,往往會給人的心裡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發現這些隱藏在心底的負面因素,找出帶來消極心理的真相,幫助人們重拾樂觀和自信的態度。

就像偵探能準確捕捉嫌疑人的內心一樣,心理諮詢師也能準確地找到患者的心裡的真實想法。心理學的基礎就是思維與意識,在心理諮詢師的培訓當中,首當其中的就是基礎心理學知識。找到人內心的真實想法,才能夠對症下藥,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

心理諮詢是社會文明發展的產物,是社會工作的需要,更是個人健康發展、全面成才的需要。心理諮詢的作用不僅僅局限在疏導個別人,而更應該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個體人格完善、激發潛能的作用。


推薦閱讀:

有些大學男生為什麼不向社交圈公示自己的女朋友?
一邊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一邊又希望孩子不要長大,是不是所有的寶媽都這麼矛盾?
女生有父愛缺失綜合症,該如何改善現狀?
不論真實年齡,你們是什麼時候覺得自己真的長大了成熟了?
我孤僻不合群,沒親近的朋友,怎麼辦?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不知道說什麼,沒什麼話題,就是悶騷那樣,怎麼辦?

TAG:教育 | 心理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