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紫砂壺體很多黃顆粒,怎麼回事 ? 可以放心飲用嗎?


謝謝邀請!這是紫砂壺的一種調泥工藝叫做調砂,下面具體說明一下什麼叫調砂?

俗話說,「泥是肉,砂是骨」,行家說紫砂泥中有「骨」。這個「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顆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的"砂"。

調砂是:本色砂調入原泥中,由於泥料質性相同。燒成後胎質色澤不會產生較大變化,但基泥中的顆粒含量有所增加,主要起到增強坯體骨架的作用。對於一些質性較軟的顆粒,還需對顆粒進行600-800度的素燒以增加強度,否則顆粒在成型過程中易被工具壓碎而造成器表拖尾現象。如朱泥泥料大多收縮和變形率均比較大,不利於單獨製作較大型作品,需憑藉調砂的方法增加坯體強度,這樣的坯件燒成後整體收縮及變形減小,提高了燒成成品率。因此現代所見朱泥大壺大多摻以粗砂顆粒或以熟料(熟科是將成品泥素燒後研磨成的粉料)支撐。

異色調砂因調入的顆粒和基泥色澤、質性等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色澤效果。若調入顆粒質性較硬時,燒成後器表顆粒凸現,呈粗梨皮狀:當調入顆粒質性較軟時,燒成後器表會產生細微的凹點狀。顆粒質性越軟,凹點就越明顯,形成一種猶如桔皮狀的肌理效果。 還記得剛開始接觸紫砂壺的時候,大家就有這樣的疑問:「紫砂壺裡為什麼要調砂呢?純的不好嗎?調了砂它還是是不真正的紫砂?」相信很多剛接觸壺的朋友都一樣,有著這樣的想法。其實調砂自古有之,其中自然有許多好處。

調砂應該是非常古老的工藝,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開始學會燒制陶器時就知道要摻入一定比例的砂子,因為砂在燒制的過程中是不收縮的,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成品率。同樣的,紫砂各泥料的收縮率高低不齊.為了便於成型,減少收縮率,提高成活率。在紫砂泥料中勢必添如一定量的粗砂或細砂的。當然泥料和所調之砂必須均勻得當,燒成後壺面感官才能飽滿均勻.壺表質感也強烈。 調砂可以增強泥料的可塑性,制壺過程中泥料如太粗則製作費勁,如太細製作時則易黏手。調入合適的砂還方便制壺。燒成成品由於裡面含砂,增強了透氣性,更利於泡茶,視為良好的茶具。

調砂還能提高成品滋潤感,有利於調控色澤。純粹的底皂青原礦其中間夾雜著共生的青色「硅砂」俗稱「雞眼」,這些青色的硅砂在燒成以後是呈白色或金黃色。所以我們在看真正的紫砂品中間可以看到「金砂顯現」,不管燒成以後顏色的深淺,裡面都可以看見白色或黃色的小顆粒。 現代窯爐基本上都是氧化焰,大多底槽清為原礦料在氧化氣氛中,燒成溫度較高約在1240度的高溫,才能燒透(燒結),顏色呈紫紅色或綜合色,只要溫度略低燒成顏色就會呈土紅色偏黃。

一個有經驗的配泥師父他會在保證紫砂質感不變的前提下在原礦料中添加一些其它原料來改變燒成溫度和顏色。例如:底槽清中加入石黃,窯溫只需要1120~1160度之間。這樣不但可以降低燒成溫度,而且可以提高紫砂的質感與滋潤度。因此我們看見的紫砂製品,同樣底槽清顏色深淺差別很大。底槽清礦料直接成泥對燒成溫度要求相對較高,所以以前通常加入石黃或其他泥料(嫩泥),可以降低燒結溫度,提高產品滋潤感,控制得當可以用來調控色澤,做出的紫砂作品非常可人。 歷史上有許多好的調砂泥,不同時期不同歷史年代有不同的代表性泥色和調砂特色,這就給收藏者和紫砂鑒賞家們提供了歷史作品鑒賞的內涵佐證。一件上好的紫砂陶藝品,特別是壺類、在實際使用中壺體表面肌理給人以手感舒暢、細而不膩,形如:豆沙、紅木質的感覺,取悅于于心,雅緻迷人。為了追求獨特的視覺效果,前人運用調砂、鋪砂、嵌砂等技法,在泥料中、打好的泥片上或壺胚上鋪撒、點綴事先已經篩選好的,顆粒均勻的熟砂粒作為裝飾。產生細梨皮、龍砂、雪花等種種不同的質感。此類壺外觀質感好,「砂」感十足,古樸大方,誘人無比。

什麼是生砂?什麼是熟砂?

將泥料晒乾後再加工成一定目數未經窯燒的粉叫「生砂」。 將泥料足火燒結後再加工成一定目數的粉叫「熟砂」;欠火窯燒後再加工成一定目數的粉叫「半熟砂」。 用加有熟砂的泥制胚,在燒制中胚體收縮率小,不易變形。 是調「生砂」還是調「熟砂」,與泥性有關。例如段泥,其泥性像石灰岩,若是用生砂調砂,窯燒後極易爆砂。所以,在段泥中調入紫泥生砂;而將段泥砂調入其他泥料中,就得用熟砂了。 調砂如何分類? 以高目數通粉為主體,再調以低目數的同類泥粉,稱「同料調砂」。同料調砂泥制胚,燒制後就會閃現砂粒,有了粗獷感。 將不同的紫砂原礦,以通粉加通粉的方式,或將不同的紫砂原礦,以同粉加不同目數粗砂的方式,按一定比例進行混合,稱「異料調砂」。異料調砂泥會燒制出色彩各異的紫砂壺。目數小可成「桂花泥」,目數大可成「梨皮泥」。 調砂得當,壺可奪目而養眼;調砂不當,壺則刺目而怪異。需要當心燒成後添加砂本身的呈色對原泥呈色的影響。 調砂,不是作假。調砂泥,不是低檔泥。砂在制壺的泥料中起的是「脊」性作用,調進砂以後,壺在制胚和燒制中不易變形,收縮率小,成品率高。 以高嶺土等普通陶土為主料(白色軟性粘土,最常見的即青花瓷的白色胎體即為高嶺土製成,高嶺土無其他顏色均為白色至米白色性狀),加入大量的化工顏料進行調配的泥料,叫化工泥,不是「調砂」,充其量只是把普通高嶺土進行染色而已!

如何辨別「調砂」和「通粉」?

通粉,則顆粒大小過度自然,成品的顆粒效果不會是大的大,小的小,而是漸次過度。 如果成品的顆粒效果大小反差明顯,則必為調砂。

調砂是「古已有之」嗎? 紫砂礦,岩化程度越高,則砂性越硬,粘結性越低,燒成後透氣性越好。但品質高. 砂料純的泥,製作難度大,工整度也差,成品率低。 要在不降低泥料品質的情況下降低泥料的製作難度,就需要提高泥料的粘結性. 可塑性. 和燒結率。幾十代人孜孜尋求這種方法,這是古已有之的事情。存世古壺. 出土古壺多有泥斑. 色斑,就是古人調砂的證明! 最早的調砂是「泥配泥」,就是用紫砂共生的紅泥作原料。古人雖然解決了泥料的可塑性,但沒能解決「花泥」現象。

什麼是摻砂?

在用捶泥木榔頭錘鍊成塊紫砂泥料時,一層一層摻入40至60目的天然細砂生料,一層層錘鍊,直至均勻摻入為止,稱摻砂,大多採用本色砂。俗稱的「梨皮泥」. 「桂花泥」,即是摻雜黃色砂粒的紫砂泥,燒成後表面近似梨皮或是砂粒呈現較小散碎狀稱桂花泥。

如有不當和錯誤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可以關注我私信我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交流學習,期待與你的相遇!


推薦閱讀:

從「推牆刮底」看壺價格高低?你學會了嗎?
黃龍山封礦是謠言還是真事?
知 | 紫砂壺壺鈕上的小孔,難不成真是為了散熱?
你的紫砂壺出水暴爽么?
使用過得紫砂壺怎麼才能清洗乾淨?

TAG:健康 | 紫砂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