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已經消逝的童年記憶,依然在塑造著我們的人格,這是真的嗎?


感謝邀請。

也謝謝你終於學會了詳細問具體的問題,這樣獲取的答案能更有效。

1.童年的記憶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或者毫無感覺。甚至是遺忘了。他都會在後天多多少少的影響著我們的思考,行為模式。痕迹和影響必然是有關係的,影響的大小,看人們後天如何去學習它,接受它或者是改造他,放下它,更新它。

2.童年的記憶是哪來的?童年的記憶是具體的每一天你的生活已經發生的每一個事件,而這些事件他肯定是在一定的環境下,比如你的父母參與了,你的同學或者爺爺奶奶參與了。你學校里的小夥伴或老師參與了。記憶並不是一個虛,有的東西他那你當時發生的時候是具體的,有人有是有邏輯的,當然也就有情感的。舉個例子,你現在回首小的時候被老師罵,被老師罰,現在可能還是心有餘悸的。有些人想起小時候被父母拋棄或者父母離婚,自己的擔憂程度依然會影響到現在對待自己的丈夫或者女朋友的。

3.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不開心的童年經歷,它並不能決定我們現在的生活質量如何。所以說當條件或者是周圍環境允許的前提下,去接觸心理諮詢師,或者自己去學習相關的心理知識,來保健自己的情緒和大腦。不是說有心理問題的人更應該去看心理諮詢師,而是說那些更想生活快樂的人都應該有機會去接觸一下諮詢師。至少主動的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畢竟我們的大環境決定了人們對這方面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

積極了解童年,讓自己更快樂。

布衣春秋:有幫助的話,點個贊吧


當然嘍!因為有了過去的那種坎坷經歷呀,常常使你心有餘悸啊,現在呢再回顧這些蹉跎歲月時,是不是得出一個結論叫逝者如斯夫啊,意思是說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變換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啊。(「斯」是表河水。)那我們現在就更要珍惜自己啊!如果你把過去的一切都忘掉的話,是不是又要去造業了,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啊!為什麼眾生啊在六道輪迴中不能自拔呀?正是因為錯用了心啊,所以呢就冤枉的去受輪迴啊。由此呢我們要抓住當下,一定要聞正法,就是聞了義之法,才能夠擺脫輪迴之苦啊!《楞嚴經》就是來幫我們解開這些迷團的,這叫開悟的楞嚴。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

這裡的「晦」表黑暗,這個黑暗不是指晚上,我們真心本來面目沒有明暗這種分別對待,真心本來面目啊本來就是非常清凈的,沒有這種對待,這個「晦」啊我們現在就是在這個晦中,如果你在黑暗中把燈點開了看到了光亮,這還叫晦。我們的自性啊,它本來就是明的啊,那種明不是明暗的明,明暗的明是對待法,我們自性的明是本來就明,如果你依靠太陽光、月亮光的明亮感到的這種明,這就不叫自性的明了,這就已經成了無明黑暗,叫晦。大家觀照一下,什麼是自性本明啊?是不是指你得用心去觀照啊?你心照到了這個道理,這是你的自性本明。「晦昧為空」這裡其實就是講啊,我們一念無明,一念不覺啊,而有了虛空,這個具體的講解是在《楞嚴經》的第四卷當中,在講到三細六粗內容的時候,會詳細講解。在這裡大家先簡單地知道一個大概,我們現在呢就已經置身於這種晦昧之中,就在你沒有成究竟圓滿佛之前,就在這個晦昧之中,這個晦昧之中呢?是不分白天黑夜,白天黑夜都在暗中,所以它這個「晦」指的是這個暗。後面「晦昧為空」這個晦昧怎麼為空呢?佛法里有講啊,有了時間就有空間,有空間就有萬法,時間空間萬法是同步的,一念無明的當下就有了虛空的感受,啊就有了這個時空與萬法都出來了,包括虛空在內,包括一切世間萬法在內,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是真空的,對吧!由於自己不認識自己,一念無明啊用錯了心啊,這一念用錯了心把真空變為晦昧的虛空,虛空不僅包含著虛空也包括虛空里的一切的萬法在內。「空晦暗中」由於最初一念無明的妄動將我們的靈明洞徹的這個真空啊,也就是我們這個真心啊,一下子變成了晦昧的虛空。我們現在身邊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天人鬼畜啊這無量的法界,都是在「空晦暗中」啊!而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已經被現有的煩惱習氣啊遮蓋了看不到。也就是說我們的真心,現在已經隱藏起來了。

【結暗為色。】

一旦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被自己的煩惱習氣污染以後啊,你就會進入妄想,這個妄想還是暗,對著這個虛空打妄想啊,於是呢就幻化出種種的色法。(對於這個色法的由來,大家也可以用意念來做個實驗,叫心理實驗,看看這個堅固的色法到底如何而來。 我們把兩個手,以手腕上的紋路為準,對合起來。你看看兩個手是不是一樣長?一樣長、不一樣長,並不重要,為的是給試驗結果作一個比較。我們現在統統把心用在右手,左手不要管它。右手怎麼樣放自在,就怎麼樣放,放在腿上、放到桌上都可以,不要合掌。我們的眼睛半閉半不閉,不要東張西望,一定要放鬆,不要有雜念,定下心來。把右手放鬆以後,命令右手比左手長長(zhǎng 長 cháng長),長多少沒有必要限制。 好,大家先猛吸一口氣,然後再呼出去。這就是放鬆的感受,保持這種感受。我們的右手開始放鬆,從右肩開始放鬆…,左手不要管,只管右手;右肩、右臂、右肘放鬆……放鬆……,這個意念也可以幫助我們把這個手臂振開、振松;放鬆……把右手放得像一個皮袋,像一個氣球一樣的感到脹鼓鼓的,掌心、掌背感覺那個脈還在蹦蹦跳,放鬆……;在放鬆的過程中命令我的右手比我的左手長得很長很長, 長出兩公分、三公分、五公分,越長越好,放鬆……;從右肩、右臂、右肘、手掌、手臂、手指,放鬆……;就像地里的麥苗一樣,隨著春風細雨往上拔,往上竄,『呼呼呼』直往上直竄,放鬆……;長…長…長…長…長,意念到一個長就隨著這個力量,我們的手長、長、長、長得很長,很長、長、長……。 好(約持續了5分鐘),我們現在可以比較一下,看右手指是否比左手指長zhǎng 長 cháng了呀,現在應該知道了是不是心起的作用呀?這叫心現識變。現在再來一念讓手恢復如初,完畢。)

那麼對這個幻化出的色法啊,就是在講一切萬法是怎麼來的,就如剛才做的實驗一樣,我們右手的手指比左手的手指長zhǎng 長了一節,這就是「結暗為色」大家觀照一下,那麼這個顏色的光明與黑暗、聲音的大與小,這都叫「暗」,都叫因緣和合,當我們用意念使自己的右手的手指啊長過左手的手指讓它長( zhǎng )長一截,大家想一下啊,是你的心讓它長( zhǎng)出來的?還是手指它自己(長zhǎng)出來的?是不是你的心在作用啊?你的這個意念加進去啊,是你的心變現的!那麼我們平時啊天太熱了,出汗或者是啊被什麼東西嚇到了,出了一身冷汗,這個時候大家想一想這身上的汗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你的心裡變現出來的,還是從你這個肉團身上變出來的呢?是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對吧!組成一切萬法的四種基礎的物質地水火風都是由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啊!這裡的「結」就是指因緣和合,我們觀想一下,在夢中做夢的時候,比如說在夢中你想小便的時候,這時呢一動念這個馬桶馬上就來了廁所就出來了,這個時候呢這個意識心就是為能緣;每個人其實都會變,做夢是真的,那麼大家可能要問為什麼夢中能變啊?要小便廁所就出來,啊一想香蕉真好吃香蕉就出來,那為什麼夢中能變,白天卻不能變呢?因為我們在白天的時候心裡不清凈、心裡比較亂,這個六根無時無刻都在對外塵境界攀緣分別打妄想,心裡不清凈;而夜裡的時候在夢中只是夢中獨頭意識,啊這個時候睡覺了,六根呢,已經不再工作了,對這個六塵境界已經停止攀緣了,眼睛也不看了閉上眼睡覺,耳朵也不聽、鼻子也不聞了、嘴裡也不嘗啊六根休息當中,這個時候呢就是夢中獨頭意識,這個時候呢無量的分別心都歸於一個妄想心,都歸於這一個獨頭意識,就是夢中獨頭意識,這時呢你就會變。所以要修神通是不是非常容呀?非常簡單,只要我們破除了煩惱習氣,能夠成就自己的清凈心就可以。「結暗為色」呢就是由於妄想心因緣和合而生出一切的法,唯心所現啊!所以《楞嚴經》在不停的破天機,我們一下子知道了原來我們的心還是這麼個東西啊!這個心非常好玩啊真妙!大乘法呢不僅給你開智慧,而且能讓你身心獲得自在,所以你看修大法的菩薩啊談談笑笑就可以成大佛;而修方便法的那個小乘法的人呢?啊整天都是憂心忡忡、小心翼翼,就是因為他的這個心太沉重,始終呢這個我執無法破除。《楞嚴經》把這種情況叫做「想升情墜」。啊這裡的「想」是帶有浪漫主義的那種想;「情」呢是把自己已經困得緊緊的,憂心忡忡今天想一想自己啊犯沒犯戒啊?這些多少條的戒我得去點一點戒啊,都犯沒犯啊,小乘人是非常拘謹的,而且小乘法呀如果他要是破掉戒了,像殺盜淫這樣的非常嚴重的,你是怎麼懺悔也都無濟於事的。

【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雜」就是各種各樣的色相啊各種各樣的色法。「妄想」呢?就是各式各樣的妄想啊,比如說一份面、兩分糖、三分牛奶做出來的奶油糕點啊,是一種味道,對吧!你要是兩分的糖、五分的面、一分的牛奶做出來的味道又是另一種味道了,材料都是一樣的,但是呢它這個原料的配比不同,也就是說啊眾生的各式各樣的妄想不同,執著於各種各樣的色相也不同,色相呢與這種妄想參合在一起,所得出的你的這個身體也不同,所謂的各式各樣的妄想,就是指他的妄想有善、有惡呀、有大善有大惡啊形形色色參雜,「想相為身」所以就得出了天人身啊、人身啊、馬身啊、花草樹木啊、男人女人啊等等,這其實就是在講:隨心應量,十法界都是依眾生的心,眾生怎麼樣用心,這個心分為質量與數量方面。質量的是指你修的是善法呀、還是惡法呀、還是正法呀,來決定你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的問題,這就是命自我立,看你怎麼樣把持;這個數量呢是指你用的是99分的心,還是20分的心,質量越高數量越大你越殊勝;行什麼樣的心得什麼樣的報。我們生生世世所造的這些業力啊,你去受身吃苦,他是有一個計劃性在裡面,比如說你今生是人啊,來世呢可能到天上當天人,再來世呢可能下三惡道當牛去,下下世呢可能在地獄受苦,啊這幾百世的這個輪迴的計劃都在這裡擺著,這是因果報應的普遍規律!但是有一點非常重要,決定於你來生乃至你未來生生世世,起這個決定意義的是你今生今世,你在今生已經明白了《楞嚴經》的真實義,我們的手裡就把握了這個變數,而且呢這個變數是最大的變數,這個變數可以來改變我們生生世世的這全盤的計劃,是無量的計劃可以推倒重來,這個變數呢?並不是修了無量的法門。而是首先開悟,一悟一切悟啊!論據就在《法華經》大家可以去找。所以明白如來藏的法理,這個呢就是最大的變數,也叫金剛種子。最大的變數在我們的手裡,無量生生世世的這些輪迴計劃,就會被我們在今生在當下改變。所以呢,這個變數起決定重大意義,就看我們當下現在啊在怎麼用心,在怎麼想怎麼講怎麼做!

然而《楞嚴經》的這個真實義啊,真正能有一個人能把它講出來的時候,就會遭到許多不理解的人的誤解啊、攻擊啊、挖苦啊等等,所以我們要沉住氣啊,雖然正法已經在陸續地傳給修行人,啊學的人越多那麼誹謗曲解的人數也在相應的增加,因為它是有一個比例的,得到正法的人越多,誹謗的人也就越多,這個人數是成正比的,所以大家心裡要有心理準備。 這裡「想相為身」的「想」這個想呢?是與第六種意識心相對應。那麼思想的「思」字啊你看怎麼寫的,一個田加一個心,心被田壓住了,這是來表頑固的我執,啊這種情執把心壓的往下沉,所以這個「思」啊是與第七識也就是與我們的我執相對應。大家要把這兩個區分好。再往下看 【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聚緣內搖」這就是指造意業啊身口意的那個意,心在那裡做種種的分別妄想啊非常不清凈。「聚緣」呢就是人呀一般看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啊,這一些是是非非、長長短短啊這些東西,叫搖。有了這些「搖」啊然後呢聚集在頭腦里自己亂打妄想,叫內搖。內搖就是指打妄想搞人我是非,自己啊帶著這種自私自利的心裡,帶著對名聞利養的追求執著,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在那裡妄想在哪裡計劃搞人我是非,這叫內搖。這個意業不就是只用心嗎?啊你在這裡打這麼多的妄想啊,你的心肯定是不清凈的,意業直接決定口業與身業,因為言為心聲嗎,行為心使啊,你的內心打定了這個主意,那怎麼辦呢?你的口、你的身體就要往外表現了,就往外奔放了,對吧!一點點都表現出來了,變成了嘴巴上的就是表現為滔滔不絕,為了個人的利益滔滔不絕,變成了行為上的就成了人我是非,在搞明爭暗鬥啊乃至於拳腳相加呀,「趣外奔逸」啊其實他心裡有了這門心事,打定了這個主意,就要為自己的這個計划去付之行動啊,怎麼行啊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名聞利養這些東西,想要自己過得舒服一些,因此了啊無所不幹,因此了去賺錢養家呀、掙錢打工、吃苦耐勞等等等等。這個「趣外」啊就是心向外攀外緣,「奔逸」呢?就是挖空心思啊這個時候呢,打定了主意啊對外就要付出行動無所不幹啊,心已經被外塵境界所轉,而且呢他自己做的時候,看見大家也是這麼做,也是這麼認為啊,就覺得大家都怎麼樣認為,都這樣執著這麼追求啊,那這麼多人都這樣做一定是對的,所以呢他認為自己這樣也是對的,這就在不知不覺當中已經被同分妄見啊所轉了心態。有一點修行人一定要注意到啊是什麼呢?啊《法華經》不是被稱作經王嗎?大家一定要知道,並不是說佛講《法華經》是經王,《法華經》才是經王,不是!而是因為《法華經》講的道理的的確確是真理,這叫依法不依人!我們在平時看一些啊大德講的法的時候,也要做到依法不依人,不能認為這句話是大德講的啊就一定是對的,那可不一定啊,要看當機眾是誰,要看大德是對什麼樣的根基人啊開導的是什麼樣的法理,這些大德講法,也是根據不同時空點內的不同眾生的根性,所講的這些法理,我們一定要用智慧去分析,不能盲目地認為哎呀這個是大德講的,就是一定是對的,那可不一定啊我先告訴你,不要去搞個人崇拜啊,不管誰講法都要經過我們心去認證。現在許多的大法師,啊許多的大的道場,大的叢林也有許多的出家人許多的居士,出來講法,他們發的心都是非常好的,都是想要修行人成就,來出來講經說法,但是呢他們所講出來的這個法呀,都沒有把真正的真實義講出來,如果他們講出來真實義,那麼現在佛法就不會是這個局面。所以這個「趣外奔逸」啊,其實就是指我們的心啊,對外攀緣以後啊一發不可收拾,「逸」就是指放任自由啊,我們的妄心一旦放縱了,就很難收回。 「昏擾擾相,以為心性」這是指凡夫已經把世間之相當真了,把去爭奪這個世間的名聞利養當成真的,當成啊就應該去這樣追求,為了這個忙的不亦樂乎,「以為心性」這個心啊已經被外塵境界所轉,這顆意識心啊攀緣在外境上,把這個第六種意識心啊當成了自己的真心,凡夫不明白道理,他是在消極的來隨自己生生世世所造的這個業力啊,去受身去受死去換不同的身體,這叫轉生受身,改形易道,叫酬業而來啊,自己只能消極承受,是被動承受;而願身再來的菩薩是來示現的啊,示現為人、示現為天身,可以示現無量的色身三昧,以不同的身分來教化眾生。所以啊同樣是示現的人身,差別卻如此之大!一個是被動的消極的來應對自己生生世世所造的這個業;而另一種呢是願身再來示現為這個身體,是主動型的,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這句哪是指上面剛剛提到的這種種的「昏擾擾相」之後啊,眾生就會一股腦的非常頑固地認為我們的這個真心在肚皮之內呀,從而呢把肉團身之外的這些山河大地啊、虛空萬物啊,當成心外之物啊,不知道身外的這些虛空大地啊、萬法萬相啊都是自己妙明真心,隨緣顯現。大家可以對照一下前面七處征心講的第一處真心,阿難講心在身內回想一下,佛當時是怎麼樣駁斥阿難的觀點的。現在有一些修行人啊,他嘴上也講啊我們的真心啊是怎麼樣心量大呀包太虛空,我們的真心啊是包含整個十方的無量法界啊,但是他的那種認為呀,並不是在明白如來藏法理的基礎上所講,而是理解為那種浪漫色彩的整個虛空都是我的,啊我的這個心量非常大,採用的是非常誇張的這種手法,把它混同於佛法,這也是典型的口頭禪。還有的修行人呢,他認為呀法界中的一切的萬法都是我的心生出來的,那我問你一切的萬法是你的心生出來的,這是不是就有次第性啊,必須先有你然後才有一切的萬法,有了次第性就不平等了。你與眾生與萬法就不是平等的關係,而是有先有後;既然眾生啊萬法都是你心中的,那麼我反過來問你,你是不是眾生心中的呢?是不是同樣也是啊?要明白所有人的念都是一個念,這才是明心見性;否則的話啊你認為一切萬法都是你自己生出來的,你就變成天王老子了,這就容易產生貢高我慢的心,這個貢高我慢心只要一生起來,就難以收拾。人就容易走火入魔非常危險!【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 這裡呢是佛打了一個比方,就是他把整個法界丟了啊,認為整個法界啊不是他自己啊,只認為這個東西是我,把這個整個大海給丟了,只認大海中其中的一個水泡啊,這個「浮漚」啊就是指大海中的一個水泡。這裡呢就是講把整個的大海丟了,把大海中的一個水泡啊認為這是大海,看成全潮。「窮盡瀛渤」「瀛」就是大水的意思;「渤」呢?是小水。「窮盡」就是把這個水泡看為整個大海了,看成整個的大水小水,其實這就是講心態已經走火入魔了;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整個大海是我,大海里的每個小水泡也是我,而且沒有哪一個小水泡,不是哪一個小水泡;他現在呢只認這個大海中的小水泡是自己,置整個的廣闊的大海於不顧。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別。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這裡呢是說阿難就是這個迷中倍人啊,就是迷上加迷的意思,為什麼佛這麼說呢?就是佛前面提到的那個例子,佛就是舉手垂手為例,其實舉手與垂手是不是都是一個東西啊?有沒有顛倒啊?凡夫認為舉手就是正;垂手就是倒;其實那真心本來面目啊是沒有顛、沒有倒,沒有正、沒有反,沒有上、沒有下,講出了有這個顛有倒以後呢,非要把向上說為正,把向下說為倒,這是不是也是迷上加迷呀?是同樣的!「汝等既是迷中倍人」這是佛講:你們啊就是這樣迷惑顛倒的人啊,如我垂手等無差別。比如我垂手啊,舉手啊,本來沒有正與倒的這種分別啊,你們呢卻妄加分別啊,認為手向上舉是正,手向下垂這是倒。「如來說為可憐愍者」啊這實在是可憐愍者啊!其實不管向上與向下,都是一個手臂從沒有失去過什麼呀,佛以這句話呢其實在感嘆啊,說你們就是迷惑顛倒中的眾生啊,硬生生的把自己與萬法區分開來,其實眾生當下就是一切的萬法。就像佛垂下的手臂不管手臂向上還是向下其實都是一隻手臂,但是眾生呢卻不明白,他非要分出個正,非要分出個倒。其實眾生啊不僅是迷上加迷呀,而是不知道多少無量倍的在迷啊!

所以說自古以來,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呀;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啊。願諸位大德吉詳如意!阿彌陀佛!


誠謝相邀!

——夕照間綴拾起晨起的花朵,於滄桑、惆悵間充滿了飄逸的溫潤!宛若落葉伴奏驚鴻,依依相偎晚秋!秋蟬飲露間,憶早春爛漫,尤風花雪月,青澀相煎甜!

……逝者如斯夫!

……懺悔,盪盡流逝的齷齪。朝花夕拾,倒映撂荒心田。一嘆三詠。童年記憶,是座標參照物,是人生的「大觀園」……詠聚賦離散!


可能在我們成長路上,有過太多美好的回憶,和那些快樂的時光吧!當然了記憶猶新,是童年生活中點點滴滴,童年尤如一本彩色的漫畫一樣,也如漫畫中的人物,那樣純真,那樣幼稚,多少開心,多少快樂,多少歡樂的,童年的淚水,點亮童年純真的夢想。童年是一個沒有煩惱,沒猶豫不決的心情,童年寫滿成長路上,酸甜苦辣的一個心理歷程。童年是譜寫滿,兒時最快樂的美秒音符,它跳悅我們童年記憶中那份悅身心健康,最美,最真實,最動聽的歌曲。童年的夢,是記憶中最值得回憶,一生的幸福音樂吧!已經消失的童年記憶,依然在塑造著我們的人格,這是真的嗎?我覺的因人而已吧!因為隨著年齡段,的增長,每個人的性格,也會隨著年齡段,而發生變化,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也跟著時代,改變吧!也會把自我的性格,和想法,跟著童年回憶有任何關係了吧!畢竟童年記憶中的自我,思想不成熟。也許也有人,會把握住,童年記憶生活中,美好的回憶,和夢想,來定格自我未來的路上,美好人生吧!童年的記憶,依然在塑造著我們的人格,一半的一半,是真的。因為童年記憶,真的有時,閃過腦海里,剎那間,是那麼的甜蜜,那麼讓人嚮往,己經消失的童年記憶,有時偶然的,會跳出來,讓回憶原來童年的記憶,你不曾忘記,它就好像一首動聽的歌曲,會串聯起我們,童年所做的喜歡的事情,長大後,所做的事情,有會童年記憶中的影子吧!它依然塑造著我們的人格,是真的。


首先謝謝你的邀請!這是一個非常優質與智慧先進的問題、凡事、萬物永遠離不開最初的印象、不論是幸運、美好、不幸或災難、貧窮與窩囊……那都是人一生中最初、最刻骨銘心的記憶……對他們以後的成長方向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我在此為天地下所有的兒童人們、懇求世間的大人們、請你們尊重與善待好朦朧之中的幼小生命……為了他們健康文明而又人性化的成長、留給他們美好的記憶、用你們善念無私大愛來引導與監督他們……世人就好比一棵小樹苗、沒有好的種子與肥沃的土壤、沒有員工辛勤的管理與栽培、很難長到好的壯直的有用之材……世人從小一看、到老一半、童年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決定著以後的人生方向……世人萬萬不可忽視幼女的成長與心靈動態……大人無端的惡語、羞辱、打罵、殘害……都會給幼兒帶來致命的傷害、給幼兒的成長起到了決定性的後果……世間有什麼樣子的童年、就會有什麼樣子的結果……我們都可以從成長中的自己、工作中的自己與逐漸老年後的自己中……明顯地看到兒童時候自己的影子……


謝謝邀請!很給面子!你看,這就是童年記憶塑造了我的人格。小的時候,學習成績很好,倍受重視。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沒有什麼成績,混跡於生存的空間里,缺少承認和成就。那麼,哪怕是一份網路的邀請回答,都會讓我感到認可。童年的記憶從未消逝,只是很少主觀去想起,你憎恨的和你尊崇的過往,都會讓你刻意的成為你想和不想的人格主體。今天的人格,就是過往的呈現。童年記憶,一直都在。抹不去,只會隨著時間更加深刻!只是,你,我不知。


是的。少時的經歷,在影響著成長過程中的世界觀,金錢觀和人格的形成,並伴隨終生。


一句話,就是遺傳了父母的性格,是日後人格的主題。觜邊上的話,評判一個孩子,這孩子是生就的。生命就象一個磁場,離起點越近,和起點的關係就越密,引力就越強。童年是消逝的記憶,是最真實的遺傳。


記憶是八識之一,(第八識,是記憶倉庫,永世帶著)它不消逝,也不是塑造你,是影響你。(你的問匙有.很多不`準確,用詞不當,讓人很不爽,。什麼是塑造?,什麼嘩消逝了,別弄不明白,就亂寫,去查詞源,詞海,明白後再寫!你是網站,要有點文彩和文要達意(建議)


推薦閱讀:

男性抑鬱:誰還不想做個小可愛了咋地?
如何看待春節的"年味"不復從前?
和男朋友在一起快兩年了,一直給予他經濟支持,我該怎麼辦?
你願意活在幸福的謊言裡面,還是痛苦的真相中?
家長幫孩子選志願是一種什麼心理?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