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古人把女婿稱之為『東床』?


文/搞哥讀史

古人把女婿稱為「東床」,是出自一個選婿的典故。故事的男主角,就是後來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東晉大名鼎鼎的大書法家王羲之。

一、

「東床快婿」的典故,最早出自南朝劉義慶所編寫的《世說新語》。最早的版本是這樣的: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後來唐人所編纂的《晉書》,沿用了這一說法。在《晉書》王羲之傳中,記錄了類似的一個故事:

「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於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並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兩個版本的不同之處,《世說新語》說王羲之「在床上坦腹卧」,而《晉書》說的則是「在東床坦腹食」,一個在吃東西,一個沒有吃。後來清朝的余嘉錫所編的《世說新語箋疏》,又有一個不同的版本:

「王羲之幼有風操。郗虞卿聞王氏諸子皆後當作俊,令使選婿。諸子皆飾容以待客,羲之獨坦腹東床,嚙胡餅,神色自若。使具以告。虞卿曰:『此真吾子婿也!』問為誰?果是逸少。乃妻之。」

二、

這幾個故事是什麼意思呢?

說是東晉有個太尉叫郗鑒,膝下有個女兒已經長大,正在為她覓婿。郗鑒聽說「琅邪王氏」的子弟個個都非常出眾,想在裡面挑女婿,便派了一個使者前往王家。

使者到了王家之後,來到東廂挑選,發現王家子侄確實都很優秀,聽說郗鑒派人來選婿,大家都表現得矜持得體。惟有一個人對此似乎毫不關心,自顧自得躺在東床上敞開衣襟吃東西。

使者回去後,向郗鑒彙報了這一情況。郗鑒一聽,便選中了東床上這個年輕人為女婿。故事流傳開後,人們便使用「東床」來作為女婿的代名詞了。

三、

另外再多說幾句。為什麼郗鑒這麼多人不選,偏偏要選那個這麼不給面子的王羲之呢?

根據上述三種不同的故事版本,前兩個版本中,寫的是「訪之,乃是逸少」,還有「訪之,乃羲之也」,說明郗鑒是選中了「東床快婿」之後,才知道他的身份是王羲之的。

但第三個版本則略有不同,說的是「問為誰?果是逸少。」若按常理而言,第三個故事的說法,應該更可信些。即郗鑒前往王府挑選女婿之前,早就聽說了王羲之的大名,這一次就是奔著他去的。郗鑒應該早有聽說,王羲之的性格與眾不同,為人豁達洒脫,因此使者回來報告後,郗鑒一下便知道那位「東床坦腹」之人,便是王羲之了。

至於王羲之為什麼敢擺出這麼傲慢的態度,這也許就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吧。


這個詞其實來源於大書法家王羲之。

成語坦腹東床、東床快婿,說的其實就是王羲之的故事。

當時,東晉太尉郗鑒要選女婿,他認為王家的後輩都受過良好的家教所以比較門當戶對,便派人前來甄選。

王氏大家族裡的子侄輩眾多,大家都正襟危坐等待自己被選,而王羲之那天呢,卻不修邊幅非常自在,由於他平日里沉迷於書法,經常用手隨處描摹,完全不顧其他,隨即一身大汗便解開衣裳盤腿坐於東床之上。

所以來人回稟郗鑒時,便如實相告,說大家都是戰戰兢兢的,唯有王羲之高談闊論還坦腹東床等等。

結果,郗鑒相中王羲之選做了女婿,因為覺得他比較真實自然,所以民間至今都流傳著這個故事。

因此東床快婿說的就是他。

其實,古代還有對女婿還有其他的叫法,像乘龍快婿和金龜婿等。


  好像這個稱呼的由來和書聖王羲之有關係。王羲之是當時丞相王導的親侄兒,話說有那麼一天,太傅派人來到了王府,想著在王家的幾位公子中挑選一位才貌雙全的公子去做他的女婿。幾個年輕小子從其他地方聽說了太傅的女兒生的年輕並且非常的漂亮,誰都希望會被選中,於是都趕緊去更換衣服打理儀錶,只有王羲之有些毫不在乎,依然是該幹什麼幹什麼。來的人回到了府里見了太傅說:「王家的幾個小子都還不錯。一聽說是選女婿了,都有些不好意思,只有一個小子明明知道了這件事確還是漏個肚子躺在床上,好像沒有什麼事似的。」沒想到太傅聽了點頭說:「這個小子就是我要選的女婿,」從此,人們便把女婿稱為「東床」了。

期待和更多朋友一起交流討論互相提高、有不同想法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我會在第一時間回復,謝謝閱讀。


推薦閱讀:

從中東到中亞,橫跨土耳其和哈薩克的探秘之旅(4.1萬字攻略 深度歷史整理 美圖 乾貨Tips)
美開國元勛Thomas Jefferson與大角麋鹿
?歐陸風雲-第一次達西亞戰爭
歷史上的今天——982年10月13日,遼國蕭太后掌握政權
誰說中國古代軍隊不愛用標槍?從河姆渡一直用到明清才是真相

TAG: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