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遠遊。待在父母身邊就是孝順嗎?
曾經在圓桌派看過這樣一句話,
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古無孝子。
馬未都老師在節目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舉例,就前兩天我剛聽到的。老夫老妻八十多歲了,然後半夜老夫上廁所摔在地上,沒有辦法,打電話向兒女求援。打兒子電話,兒子說,有點冷,說媽你把被子拉下來,蓋到他身上,這是第一。
第二,給女兒打電話,女兒說,那我爸肯定很涼,你把褥子拿出來,鋪到身子底下,天亮了我們倆要過去。這就他說的心和事,對吧?有孝心吧,但大家都認為,這事太壞了。
問題是這倆子女都不在當地,不在這座城市裡,他能做的就是這些,他沒有辦法,所以只好讓老頭,一直躺到天亮,他們天亮以後,才會有交通工具,才會往這邊奔。
所以這個事就是你說的,只能是論心,不能論事,論事聽著就很不人道……(作為身處異地的子女)你沒有辦法,你做不到。」
所以,我認為如果說待在父母身邊就是孝順的話,那那些出門掙錢打工,為了讓老父孤母生活的好一點的子女,就是不孝順嗎?
這顯然是不成立的。
孝順不等於愚孝,我說這話也不是說待在父母身邊的人是愚孝。我認為真正的孝順應該是讓父母覺得舒心,並且有能力讓父母在自己不在身邊的時候得到照顧。也就是說,有能力安頓好自己的父母,這才是孝順。
在外遠遊的時候,加班回不了家,買不到車票。能體諒父母的心。多打打電話,現在科技這麼發達,視頻電話什麼的都多打一打,往家裡寄東西,這樣的話,爸爸媽媽也能體會到身為子女的牽掛吧。
這個問題我有切身體會,父母在,兒女真的不宜在遠方,漸漸老去的父母,需要的是陪伴。尤其是當老人生病時,在遠方的兒女回不來,不能照顧在病床前。可想而知,老人的心裡會有多難過。
雖然說好男兒志在四方,有出息的孩子都會飛得更遠,但是對於父母來說,不僅遠嫁的女兒是心底的痛,遠在他鄉成家立業的兒子同樣也是痛在心頭。我的丈夫當年就是考上大學離開家鄉,後來在他鄉結婚生子,那個年代交通還不是太方便,也不能網上買票,回家一趟輾轉二十多個小時,更多的時候到了過年就買不到票,只能幾年回家一趟。
忘不了那年,接到公公病危的電話時,心急如焚,二十多個小時終於回到家時老人已經走了;幾年後,婆婆又是如此。兩位老人去世都沒能趕回去,成了丈夫終生的遺憾,並且因為在遙遠的外地工作,年輕時又在拼事業,回家陪父母的時間太少了,在老人去世後,常常後悔得睡不著覺。遠離了父母,成為丈夫心裡永遠的遺憾,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後,更是對當初的選擇後悔。
關於對父母的孝順,有這樣一種說法,父母缺什麼、兒女能給予就是孝順。不否認有的父母缺錢,只要兒女給了錢就是孝順,也不否認有的兒女並非為了孝順,而是天天在家啃老。但是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最盼望的莫過於一家人在一起的團聚,享受濃濃的親情。現在為什麼老年人這麼痴愛保健品,有多少老年人是因為孤獨想找人陪伴說話而掉進了溫柔的陷井。
現在又是過年時,丈夫的家鄉也開通了高鐵,交通方便了,回家的路短了,可是家裡的兩位老人卻不在了,丈夫成了無家可歸的孩子。一想起來,怎不心痛!所以,父母在,兒女不宜遠行,孝順是不能等的。
"父母在.不遠遊″其實還有下一句"遊必有方″出自孔子《論語.里仁》里的一段話子曰。孔子這段話的意思強調的是:如果父母都健在,最好不要遠離父母,父母身體一旦有病既可就近盡孝。但是孔子並沒有反對說不讓有遠大抱負的兒女志走四方,但前提是兒女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要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一旦父母身體不適可以寫信告知,使其能迅速趕回家中盡孝。這段話其實就是告訴那些離家遠近的兒女們,尊守中華民族的傳統孝道,既要為事業奮鬥.又要孝順好自己的父母。其實在當今交通便利,通迅發達的今天,遠方的兒女孝順自己的父母己經不是太難的事情了。雖然孔子時代的交通狀況和現在的交通狀況早己無法同日而語,但他這段話宣揚孝道的精髓永不過時。
近些年來,伴隨互聯網的普及,越老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到外面的世界闖蕩一番,去實現他們的夢想。特別是對於很多在北上廣深打拚的年輕人,一年下來,他們會因為各種現實原因而導致回家的次數少之又少。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出現的越老越多,他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聽到一些話,比如「父母在,不遠遊」便是其中一個。
那麼對於這樣一句話,我們應該怎麼去理解呢?「父母在,不遠遊」就是真的孝順嗎?
觀點一:即使遠遊,經常回家,也能盡孝
首先,我們不能以偏概全,這句話的完整句子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出自《論語·里仁》。
在現代的語境下,我們姑且認為 「遠遊」 主要是指去往離老家遠的城市長期居住。
孔子當年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告訴我們,父母仍舊健在的話,沒有什麼事的話就不要遠遊了;如果真的要遠遊的話,那也要有一個安頓父母的方法,還要告知父母遠遊的方向。這是在奉勸人們要孝敬父母,如果出遠門,也要避免父母挂念。
原因是古代人的壽命較短,二十歲左右出遊,不到兩三年,父母就壽終正寢,走完千里路,要花一年半載。如今,二十來歲的青年背井離鄉打拚到四十歲,都還能陪伴父母二十年,家裡有事,請兩天假,高鐵、飛機,半天就能回家。
而且,其實孔子打心眼裡並不認為孩子在父母仍舊健在的時候出遊是不孝的行為,但如果沒有安頓好年邁的父母,沒有告知父母遠遊的方向,讓父母擔心就很不應該了。在現代社會,人們為了生計,或者是理想而奔波他鄉可以理解。有時候有的人會長年累月的不回家。但是,常回家看看,也可以為自己的父母盡孝。
觀點二:不遠遊,經常回家,不一定就是孝順
即使守在身邊,天天面對,幾十年如一日,這就一定是孝順嗎?
也有一些人認為,現在有好多年輕人,從小就被父母安排好了一切。從上學到工作幾乎都被父母照顧的很周到。等到結婚生子後,也住的離父母特別近,甚至住在一個家裡。這種人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媽寶男」或者「啃老族」。
對於這種情況,看似孩子一直守在父母身邊,父母也願意這樣照顧孩子,但是孩子卻很少能真正體會父母的辛苦,也很少能真正照顧到父母。其實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不孝。所以,在盡善盡責的前提下,想要憑藉自己的努力,為家庭奮鬥的年輕人大可不必為這種情況焦慮。
觀點三:遠遊,不常回家,不方便盡孝
對於在大城市打拚的普通務工人員,他們在外打拚,離家距離甚遠。由於工作原因以及來迴路途的車費等原因,導致他們一年只能回家一次。這種情況,對於家裡父母的情況其實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在外漂泊,父母有個頭疼腦熱,不能立即回到家中照顧。父母在家需要幫忙了,不能丟下工作回去幫忙。甚至有很多老人生病了,也怕打擾子女,讓他們在遠方擔心。
對於這種情況,有些人認為子女應該在家附近的地方找到一份工作,或是夫妻中的一方、兒女中的一方留在父母身邊。這樣也方便及時照顧到在家的父母。
觀點四:遠遊,常回家,也不一定是真的「孝」
對於父母而言,他們有養兒為防老的安全感的需求。很多人覺得經常回去跟父母見見面,吃吃飯,讓他們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就是孝順,但是不然。真正對父母的「孝」,是讓父母過得順心、不再操心,是應該讓他們精神上得到放鬆和滿足。
比如很多年輕人在外待得時間久了,眼界、思想都會跟父母產生很大的差距。久而久之,兩代人之間的代溝也就越來越大了。所以,很多時候,子女總覺得父母的觀點太過老舊,在經歷過幾次觀點的衝突後,就懶得溝通了。
最近看了一檔綜藝節目,節目中的女嘉賓因為不想要孩子,甚至不想結婚總是跟父母發生觀點衝突。當她還在為跟父母溝通困難感到發愁的時候,另一位男嘉賓的一句話點醒了她。男嘉賓跟她說的是「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這句話也讓很多觀眾感同身受。
父母健在時,我們不會考慮到死亡的問題。一旦父母離我們而去,我們會離死神越來越近,也會更容易感到孤獨。同樣,父母也是在擔心他們離開之後,子女們過得不好,擔心子女沒有人孝敬。也正是出於這樣的擔心,所以父母才總是希望子女們能夠找到歸宿,有自己的孩子,這樣也能讓他們放心。
所以,父母與子女之間觀點不一致很正常,但是要做到真正的有耐心的溝通,就有些難了。所以日常生活中子女可以教會父母用微信,以及各種視頻聊天互動,朋友圈的彼此點評,淘寶購物,送貨上門時候,給他們的各種小驚喜等。通過這種方式,子女可以拉近與父母之間的距離,讓父母走進子女的生活。而且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促進雙方的觀點交流,進而減少父母對子女的擔心。這種減少父母對子女擔心的方式也是一種「孝」。
因此,綜上看來,每個人的父母情況不同,所需要「孝」的方式也不同。
有的父母需要的並不一定是承歡膝下,他們的情感需求更為重要。而我們作為子女,也需要將自己的志向發展跟父母的需求結合起來,找到一個合適的相處方式,這樣才能讓父母安心,這是真正的「孝」。
你覺得「父母在,不遠遊」是真正的孝順嗎?
在全網搜索「我的黃曆」,跟我們一起互動吧!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中國人有句老話叫「百善孝為先!」在我看來「父母在,不遠遊」確實是一種孝順!
1、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短短几十年,和父母之間的緣分,也不過四五十年,甚至更短,當父母撫養我們成人,他們也不再年輕,多年的辛苦勞累,加上生理的變化,他們的身體狀況也會越來越不好,此時,他們也需要子女的照顧。你養我小,我陪你老,這才是最好的孝道,因為,如果你遠走他鄉,不在父母身邊,等你想盡孝的時候,可能父母已經不在了,多少人因此徒留遺憾,卻再也沒有機會補償!
2、兒行千里母擔憂。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牽掛,孩子遠遊,作為父母會寢食難安。他們希望孩子在身邊,也許並不要求孩子能給他們多少金錢,多少吃穿,而是求個心安,想看著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作為子女,如果能留在父母身邊,少讓父母擔心,讓年老的父母,享受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又何嘗不是一種孝道呢?
3、踐行孝文化,不要讓你的父母成為「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是指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曾經父母為了讓你出人頭地早出晚歸,為了你茁壯成長不辭勞苦,而當我們長大成人,成家立業,父母也逐漸老去,行動不便,有些甚至因為疾病,智力也大不如前,可想而知,讓年老的父母獨自生活, 對父母來說是多麼的殘忍?
父母也會情感寂寞,多給予父母關心,陪伴,讓父母老有所依。作為子女,最好不要離父母太遠,畢竟遠水救不了近火,孝最怕的是一個「等」字!
「父母在,不遠遊」,道出了多少兒女守候家園的初心,也是父母對遠離家鄉,常年不著家的兒女的呼喚,趁父母還在,趁自己還來得及,好好珍惜這份短暫的今世緣吧!
不一定
我見過父母生病不願意在醫院拿葯的人,也見過不在父母身邊時常給母親打電話的人孝順不是作秀,心中有老人,一直做就好。
如果你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就不必為自己背上沉重的枷鎖。
步錦軒
為父母設計出他們喜歡的鞋子。
2017年已經有三十萬人用步錦軒老人鞋作為送給母親的禮物!
自古起,就是忠孝難兩全,各種原因引起,並不是兒不孝,孝也是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現在社會越來越一體化,個人觀點:趁父母還年輕,自己多出去闖一闖,能創造更好的條件給父母,可以安享晚年!有條件了就可以把父母接到身邊來照顧,但是現在很多父母因為在農村待了一輩子,習慣了,不願意在城市呆著,所以還是尊重父母的意願!其實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兒女在外面過的好!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孝順!!!
您好,這個問?很有思想,家有父母兒女不遠離,但我在西安包小工程的吋候父親有病,我委託其他人干,我回家了,一直到父親去世,別人磚徹墓,我設有,父親愛喝茶抽煙從沒缺過,現在母親在家,時而打電話問安也視屏,我為什麼沒在身邊,母親一直說,人想過更好的生活要出去拼搏,我會自力自強的,你們現在的生活是父母希望的,好好去珍惜創造吧,你守在我身邊生活怎麼改.變,放心吧,社會這麼好啥都有,兒行干里母擔憂,母在家裡兒心憂
待在父母身邊的不一定就是孝順的。父母健在,作為兒女的我們理應多陪陪父母,但也得看現實情況,孝順不是用嘴說說就可以了的,是要看實際行動的。如果口袋裡沒有錢,又憑什麼來孝順父母呢?所以,個人覺得,子女首先得獨立,如果在外地工作,有機會一定要多回去陪陪父母,如果在老家有好的工作,那是再好不過的。
遠在千里外,父母心中留。
入贅女方家,父母把我誇。
女兒不出嫁,姑爺住女家。
祝上門女婿新婚幸福!祝上門女婿的父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推薦閱讀:
※在女生面前總是很自卑,怎麼辦?
※抑鬱症焦慮症應不應該辭職?
※你對"只想讓馬兒跑,又不想給馬兒吃草"的現象怎麼看?
※在你情緒激動的時候,你用什麼方式調節自己的情緒?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