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降血糖越快越好嗎?
肯定不是的,降血糖的速度要根據自己身體情況而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過降血糖的速度一般是不宜過快的。治療糖尿病的終極目標就是降血糖,所以很多人都根據這一目標大量使用各種降壓藥,這樣是不利於身體康復的,反而會進一步拖垮身體。下面會為大家介紹一下降血糖需要遵循的規則和降血糖過快所帶來的後果。
第一、 降血糖的藥物要根據醫生的建議服用,不可聽信親朋好友的介紹,某某降血糖的藥物效果特別好,見效快等謠言,每個人的體質都是不同的,那些藥物未必適合,而醫生開出的藥方都是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開除的,可能見效慢了點,起碼有保障。所以不可隨意服用降壓藥。
第二、 通常情況下,每個人服用藥物後都有血糖的數值都有一定的變化,數值不是固定,但都有一定的範圍。所以服用藥物的同時也要檢測血糖數值的變化,一旦數值波動較大,那麼就要立即告知醫生,看是否需要更改藥物用量。
以上就是服用降血糖藥物要遵循的規則,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了。如果不能按照規則服用藥物的話,發生意外的概率非常大。比如服用了明見所流傳的見效快的藥物,血糖值可能會急劇下降,人體一時適應不了這個變化可能會導致昏迷,最糟的情況就是猝死,所以要遵循醫生的建議服用藥物。
指導專家:張英澤,副主任醫師,保定市第一中醫院內分泌科。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及併發症、甲狀腺疾病等內分泌代謝疾病,中醫雜病。
覺得本文有用,歡迎點贊或推薦給朋友,並關注【醫聯媒體】。
這個觀念真是一個大寫的誤會啊。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講的是一個「穩」字,而不是一味求低。
如果血糖過低,大部分情況下,低於 3.9 mmol/L 時,就會出現一系列低血糖的表現,如飢餓、出汗、手抖、頭暈、心悸、眼前發黑,如果這個時候不及時補充糖,可能引起昏倒,甚至可以造成永久的神經損傷,導致死亡。
病例1
某男士被確診為糖尿病後,降糖葯沒吃幾天,就感覺頭昏頭沉,午餐前心悸、乏力、出汗、面部潮熱。化驗血糖:空腹6.5mmol/L,早餐後兩小時血糖 9.0mmol/L,午餐前血糖7.0mmol/L,都基本正常。患者治療後血糖基本正常,何以出現這些癥狀呢?原來,病人長期處於高血糖環境,組織細胞對高血糖已經適應,一旦血糖迅速下降,患者神經系統不能一下子完全適應,就會出現輕度頭昏、頭暈;隨著血糖進一步下降,還會誘發交感神經興奮,出現心悸、乏力、出汗、面部潮熱。實際上,上述癥狀都是機體的適應性反應,一段時間後,癥狀會逐漸消失。由於個體差異,癥狀出現與否以及程度輕重也不相同。
一般來說,成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可以參考這個標準:
空腹血糖 4.4 ~7.0 mmol/L
隨機血糖 ≤ 10.0 mmol/L
糖化血紅蛋白 ≤ 7.5%
並且糖尿病人要注意這幾點
1、戒煙
煙中的有害成分,比如尼古丁,可以損傷血管。如果一直抽煙,容易引發血管相關的糖尿病併發症,比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等。
2、限酒
喝酒可以誘發低血糖,而對於服用磺脲類降糖葯(常見藥名是格列 XX)的糖尿病人而言,就更加危險。所以,糖尿病人不應該喝酒。
如果想要更快看到效果,這裡推薦另一種食物更快更有效-----請選擇「植物
還有一種植物與之搭配效果更好
我是糖尿病患者 ,有嗜煙史及家族遺傳,姑母和一妹因患同病離世多年,死因,一個無錢拒醫一個有錢馬虎大意輕信蠱惑,二人都因並發腎病和冠心病逝去。
我己有十幾年的糖史,從空腹5,7發現採用飲食和加強運動的方式未能奏效,便開始服用二甲雙胍,格林美尿,格列奇特及中藥控制失敗,血糖高達曝表而住院,後又氣管爆裂,足腿浮舯……。從此,採取服藥和打胰島素相結合控制血糖,並住中醫醫院消腫。結果是低血糖頻發,浮腫也未減輕。
下面是我要對你說的真心話,供你參考而已。十幾年的病史,我只所以愈治癒重,最重要的原因是治療措施不切自己病情實際,人云亦云,誰說啥辦法好就按誰說的辦。在我所遇到的幾十個醫生中,只有一個民營醫院的青年大夫給我說了實話一一他肯定了三甲醫院採用打胰島素的方法是正確的及時的!至於低糖頻發之故,我不信有人胡說八道,尤其是穿白大褂的蠱惑。他們不是糖病患者,言何降糖速度快了或是別的不切病人個性特徵的妄加指責,無非是把控糖失誤的責任全部推卸給病人而己。經常,有許多糖友和我交流體會,我一不聽信對方鼓吹什麼奇丹妙方,也不輕信牆頭騙人廣告,我總是規勸他們,各人有各人的體態特徵,大家的體重體格遺傳諸多方面各不相同,採用控耱的方法措施亦相異,只要各自根據自己的具體實際能控制好血糖,那就是正確的成功的。其中,有一位大嫂和我熟知,她告訴我她打胰島素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她從不忌口,什麼水果都吃,而且還愛打麻將,一坐就是半天……。
哎呀,真是奇了!一個老太太能把血糖控制得這麼好而我怎麼做不到呢?後來我悟出一個道理一一要把血糖控制好,一味靠別人指教不行,不用藥治單靠控食鍛煉大錯特錯,而更為重要的是自已必須摸索出一個規律,從而達到一個規範。簡單的說,那就是今天吃了多少而注射了多少葯,把血糖控制在規定的合格範圍內,那就是成功的正確的。如果這樣做下去血糖基本就在那個規範內,常此一往那就把血糖控制好了。血糖穩定正常,並發症就容易治療和復康。切記,想要達到這個目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易事,那的確需要一個耐性結合每餐每次用藥的積累經驗來實現,不然大家怎麼都說治療糖尿病麻煩。說實話,我是極懶的人,有人問我血糖最近多少點?我說不知道。因為兩年來我就沒測過血糖,我豈能對人說假話。其實,我心裡明白,我自己是糖病患者,那自己就是自己的測糖儀。今天走路沒力氣,雙腿沉重象灌鉛,這感覺就說明自己血糖高了,那麼下午打葯就多打一個單位妥了。如果走路或干別的忽覺虛弱無力好象要出虛汗的樣子,在外我衣袋備有水果糖趕緊吃上一顆,那種感覺馬上就煙消雲散身體即刻恢復了正常。
經過多年的摸索體驗,自我感覺體質有所好轉,同時我把煙戒了八年,戒肉己經兩年,原來也不飲酒,如今飲茶必不可少。這就是我要與您交談的控糖體會,還是那句話一一各人根據各人的實際情況,採取適合於自己的治療方法,血糖是能控制好的,不必擔心受怕。祝你健康,生活愉快。不妥之處,見諒。
自我血糖控制的原則是循序漸進、平穩降糖、安全達標。降糖過快存在以下危險:降糖過快,增加低血糖風險;血糖下降過快可引起部分患者短暫的視力模糊,無需特殊處理。使用胰島素搶救高血糖昏迷時,血糖下降過快,過多的水分進入腦細胞可引起腦水腫,患者表現為神志改善後再度惡化等;細胞外的鉀離子轉移到細胞內,引起低血鉀,可導致致命性心律失常。另外,過快降低血糖或血糖波動太大,也會引起或加重神經病變的癥狀。因此,降血糖要強調既安全又有效,應該按個體化原則,根據糖尿病不同類型、患者不同年齡、不同病程、胰島細胞功能狀態、是否存在胰島素抵抗、血糖升高的程度以及有無併發症及程度等綜合考慮,合理選擇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及其劑量與用法。循序漸進、平穩降糖最關鍵。
嚴格控制血糖對防止和延緩糖尿病急、慢性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那麼,是否血糖降得越快越好呢?兩個病例告訴你!
病例1:
張先生,40歲,體胖,某公司業務員。前不久單位體檢發現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2.0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6.0 mmol/L,確診有2型糖尿病。自此之後,張先生開始嚴格控制飲食並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沒過幾天重新複查,空腹血糖:6.5 mmol/L,早餐後2小時血糖:9.O mmol/L,午餐前血糖:7.0 mmol/L,均接近正常,但他本人感覺乏力、頭昏,午餐前心悸、出汗、面部一陣陣地潮熱,用他自己的話說,沒查出糖尿病之前,沒感覺那兒不舒服,現在把血糖下來了,反倒渾身不得勁。
經過治療,該患者血糖降得比較滿意,也沒發生低血糖,為何又會出現這些不適癥狀呢?
專家解讀:
這是由於患者此前長期處於高血糖環境中,機體對這種狀態已經比較適應,一旦血糖在短期內快速下降,患者反而很難一下子完全適應,於是就會出現輕度頭昏、頭暈;
另外,隨著血糖進一步下降,還會誘發交感神經興奮,使患者出現心悸、乏力、出汗、手抖、面部潮熱等不適。臨床把這種具有低血糖癥狀但血糖值正常的情況,謂之「反應性低血糖」。這是機體對內環境劇烈變化尚不適應的一種表現,癥狀輕重也因每位患者年齡、基礎血糖水平、自我調節能力、機體敏感性等不同而存在個體差異,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上述癥狀會逐漸減輕或消失。事實上,循序漸進地降糖,完全可以避免上述癥狀地發生。
病例2:
李大爺患糖尿病多年。日前,因咳嗽、咳痰一周,加重伴有昏迷2小時急症入院。急查隨機血糖24.0 mmol/L,尿酮體(++++),確診為「肺部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值班醫生立即給予快速大量補液,靜脈點滴胰島素,3小時後患者意識逐漸恢復,可隨後不久又再次陷入昏迷,急查血糖為1.2 mmol/L,經內分泌專家會診,考慮此次昏迷是由於胰島素用量過大、血糖下降速度過快,引發嚴重低血糖昏迷及腦水腫。經過靜脈補充葡萄糖、甘露醇脫水治療後,患者轉危為安。
專家解讀:
在搶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這類危重患者時,雖然要求儘快地把病人血糖控制下來,但對降糖速度也有一定限制,需要加強血糖監測(每1~2小時測一次血糖),每小時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超過5.6 mmol/L,否則,由於血液滲透壓的改變,患者很容易發生腦水腫,從而加重意識障礙。
此外,快速降糖還可能出現矯枉過正,導致嚴重低血糖,並誘發嚴重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目前臨床上多採用持續、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的方法。胰島素以0.1 IU/kg?h的速度靜脈滴注,使血糖濃度逐漸平穩下降至正常範圍。而對於非急症糖尿病患者,原則上不採取靜滴胰島素快速降糖的辦法。
通過以上2個病例可以看出,降糖治療並非越快越好。
如果血糖降得太快,不僅病人身體難以適應,而且很容易矯枉過正引起低血糖,患者輕則出現心慌、出汗、手顫、全身癱軟無力,重則導致意識障礙、昏迷乃至死亡。低血糖還可引起心動過速、心律紊亂,誘發心肌梗死和猝死。不僅如此,低血糖還會引起反跳性高血糖,使血糖忽高忽低,不利於對血糖的平穩控制。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老年人由於機體各臟器調節功能下降、神經感覺衰退,比年輕人更易發生低血糖,尤其是無癥狀性低血糖症發生率較高,因此危害更大。有鑒於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標準宜適當放寬,即空腹血糖小於8.0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10.0 mmol/L,目的是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總之,血糖居高不下固然有害,但降糖速度過快同樣對病人不利。凡事欲速則不達,降血糖也並非越快越好。患者應在內分泌或糖尿病專科醫生指導下,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治療方案,循序漸進地調整藥量,實現安全平穩降糖,避免因血糖下降過快而導致低血糖或其他嚴重事件的發生。
回答來自頭條號糖人健康網,一個有溫度的控糖平台,歡迎關注,有問必答!
糖尿病的治療中,降血壓是不建議讓血糖下降過快的。因為一方面這樣會引起血糖過低;另一方面,血糖下降過快也會引起體內升血糖的機制發生作用,從而會影響降血糖的效果。
好消息:您想更加健康長壽嗎?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橙醫生心腦課堂每日為您送上實用、靠譜的心腦血管科普知識。
降血糖不是越快越好 平穩降糖四步走
高血糖的處理除危重急症及疑難病例需住院治療外,一般病例的血糖控制可在醫生指導下自己進行。自我血糖控制的原則是循序漸進、平穩降糖、安全達標。
降糖過快有危險
1.低血糖風險增加 降糖過快,可使患者特別是缺乏血糖監測條件者,發生低血糖的風險增加。低血糖反覆發作,導致血糖劇烈波動,難以控制。研究表明,血糖波動對患者的傷害非常大。低血糖還可誘發心腦血管事件及猝死,患者因對低血糖的恐懼,阻礙血糖達標,增加慢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2.其他可能的危險 血糖下降過快可引起部分患者短暫的視力模糊,無需特殊處理。使用胰島素搶救高血糖昏迷時,血糖下降過快,過多的水分進入腦細胞可引起腦水腫,患者表現為神志改善後再度惡化等;細胞外的鉀離子轉移到細胞內,引起低血鉀,可導致致命性心律失常。另外,過快降低血糖或血糖波動太大,也會引起或加重神經病變的癥狀。
平穩降糖分四步
第一步:設定好血糖控制的個體化目標。特別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年齡、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合併疾病、精神狀況、預期壽命及自我血糖監測的能力。
第二步:監測血糖。在保持日常生活習慣(飲食、活動、睡眠)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測定三餐前、三餐後2小時、睡前血糖,如睡前血糖小於6.0mmol/L,加測凌晨2:00~3:00血糖。
第三步:分析血糖監測數據。三餐前和睡前血糖升高者存在基礎高血糖(嚴格地說,基礎高血糖指的是空腹高血糖,午晚餐前屬於半空腹狀態,這裡為了敘述方便,作者將三餐前和睡前的高血糖籠統地稱之為基礎高血糖);三餐後2小時血糖升高者為餐後高血糖;兼有基礎高血糖和餐後高血糖者,又可分為基礎與餐後血糖相差<5.0mmol/L和≥5.0mmol/L兩種情況。有時血糖波動明顯,難以找到規律時應就醫。
第四步: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處理手段。單純基礎高血糖者可選用二甲雙胍緩釋片、格列酮類、長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兼有基礎高血糖和餐後高血糖,而且基礎與餐後血糖相差<5.0mmol/L者,除可選用上述藥物,還可選用中長效磺脲類如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控釋片、格列齊特緩釋片等;單純餐後高血糖可選用格列奈類、a-葡萄糖苷酶抑製劑、短效磺脲類、短效胰島素或超短效胰島素類似物;兼有基礎高血糖和餐後高血糖,而且基礎與餐後血糖相差≥5.0mmol/L者,應首先控制基礎高血糖,可選用二甲雙胍緩釋片、格列酮類、中長效磺脲類、長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基礎血糖達標後餐後血糖仍高者,可參照單純餐後高血糖處理。藥物開始劑量不宜太大,老年人和肝腎功能不全者,應從小劑量開始。根據血糖監測結果調整藥物劑量,一般情況下,短效藥物每1~3天調整一次;中長效藥物3~7天調整一次;血糖下降明顯者,表明對藥物敏感,調整幅度應偏小,反之,調整幅度應稍大。血糖良好控制後一段時間,部分病例對藥物需求減少,應減少藥物劑量。
首先應明確的是降糖不是越快越好!
因為血糖下降速度太快人體很難適應,會出現一系列低血糖癥狀,十分危險。
降血糖時,人體需要一個逐漸調整和適應的過程。很多高血糖患者快速降糖以後竟然失明了,就是因為視網膜習慣了原來的高血糖環境,血糖突然降下來後反而不適應,誘發了視神經細胞凋亡。另外,血糖降得太快,血漿滲透壓迅速降低,可使血管內水分進入腦組織細胞形成腦水腫,發生神志改變。因此降糖絕對不能太快。
推薦閱讀:
※確診糖尿病前期?做好這些你可以逆轉糖尿病
※糖尿病與高血壓都源於「胰島素抵抗」?如何避免?
※13個天然降血糖方法, 簡單有效(收藏分享)
※中午或者下午能夠檢測血糖嗎?
※糖尿病足病情嚴重,是否可以保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