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也會被傳染嗎?
會的 如果你經常和家人共餐,只要有一個人有「 胃病」 , 那麼其他人有可能同患「 胃病」,不管你們身體是否強壯。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規律:胃病患者胃黏膜的幽門螺桿菌檢出率平均高達59%~77%。這讓專家對這種身長3μm的生物產生了高度的注意。 幽門螺桿菌 2005年10月3日,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宣布,把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醫學獎授予澳大利亞科學家B a r r y J.Marshall和J.Robin Warren,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導致胃炎和胃潰瘍的細菌——幽門螺桿菌。諾貝爾獎委員會在授獎詞中說,由於Barry J. Marshall和J. Robin Warren的發現,使得原本慢性的、經常無藥可救的胃潰瘍變成了只需抗生素和一些其他藥物短期就可治癒的疾病。 回顧1982年4月,澳大利亞佩斯醫院的試驗室里。由於復活節放假,本應培養48小時就查看的細菌培養皿靜靜地多放置了三天。待休假歸來的Marshall醫師惴惴不安於自己的過失時,卻意外地發現,有一種新的、從未見過的細菌悄悄滋生出來——幽門螺桿菌(縮寫HP)。以前失敗了34次的試驗就此有了結果,1984年Warren和Marshall聯合發表了他們培養成功的這一細菌與慢性胃炎的關係。 以這個美滿的失誤為契機,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針對該菌的研究熱潮,或者可以說是風暴。消化科研究它與消化病的關係,非消化科研究它與各種非消化病的關係,動物界也發現各種螺桿菌。公共衛生問題備受關注,製藥公司投巨資開發有效藥物,有關螺桿菌的雜誌和書籍應運而生,螺桿菌研究學會紛紛建立,世界性螺桿菌大會定期召開,螺桿菌研究論文不計其數。學者們有時會自嘲地說:也搞不清到底是我們在培養幽門螺桿菌,還是幽門螺桿菌在培養我們。如果不信,你可以用幽門螺桿菌做關鍵詞,在Medline上檢索,相關條目絕對是數以萬計的。 反正, 找到了這樣一個細菌,它與我們人類大多數上消化道疾病有關。而在以往,醫學家們總是習以為常地認為,在胃內pH1~2的高酸度環境下,根本不可能有細菌存在。就這樣,事實上在1892年就曾發現過的螺旋形細菌,90年後方被驗明正身。 菌從哪裡來? 當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會是我們體內自己產生。與乙腦和脊髓灰質炎等其他疾病不同,自然界中的幽門螺桿菌只存在於人體內。那麼來源只能是:其他帶菌的人。研究人員按照傳染性疾病研究的思路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過程進行流行病學研究。 結論是由於密切接觸傳播。家庭人口多,居住衛生條件差,共用餐具等都是危險因素。曾懷疑過水的污染問題,但證據不夠充分。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兒童中,有57%是父母均有感染,43%是父或母一方感染。非洲一些民族的母親喜歡將食物咀嚼後餵給嬰孩,結果其兒童的感染率明顯升高。所以口—口傳播途徑可能非常重要。發展中國家的感染率高於發達國家。我國成人的感染率為50%~60%,其中四分之三都是兒童期感染。而兒童期感染者將來黏膜受損害更為嚴重。 胃病的最佳對策 No.1 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此乃杜絕胃病傳染的根本。講究個人衛生,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提倡家庭分餐制,要搞好廚房的衛生,餐具定期消毒;不喝不潔水,飲用水要消毒;搞好環境衛生,保持清潔;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家庭中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及時治療。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疫苗,國內的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或許將來,我們只需要吃一粒葯就可以拒幽門螺桿菌於體外。 No.2 檢查幽門螺桿菌 建議家中胃病成員做此項檢查。可以選胃鏡檢查,觀察有沒有胃內的病變且判斷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No.3 聯合用藥 治療方案能否DIY,建議打消此念! 治療幽門螺桿菌的藥物種類並不多,鉍劑,質子泵抑製劑,羥氨苄青黴素,克拉黴素,甲硝唑類,四環素,痢特靈等,需要三種或更多的藥物聯合應用,劑量和用法與治療普通感染有一定區別。還要顧及過敏,耐葯,副作用,人的耐受性等問題。不規範的治療很容易導致細菌耐葯,使今後的治療困難重重。在中國,60%~70%的幽門螺桿菌對甲硝唑耐葯。這種耐葯菌的治療非常困難。 會的 如果你經常和家人共餐,只要有一個人有「 胃病」 , 那麼其他人有可能同患「 胃病」,不管你們身體是否強壯。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規律:胃病患者胃黏膜的幽門螺桿菌檢出率平均高達59%~77%。這讓專家對這種身長3μm的生物產生了高度的注意。 幽門螺桿菌 2005年10月3日,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宣布,把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醫學獎授予澳大利亞科學家B a r r y J.Marshall和J.Robin Warren,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導致胃炎和胃潰瘍的細菌——幽門螺桿菌。諾貝爾獎委員會在授獎詞中說,由於Barry J. Marshall和J. Robin Warren的發現,使得原本慢性的、經常無藥可救的胃潰瘍變成了只需抗生素和一些其他藥物短期就可治癒的疾病。 回顧1982年4月,澳大利亞佩斯醫院的試驗室里。由於復活節放假,本應培養48小時就查看的細菌培養皿靜靜地多放置了三天。待休假歸來的Marshall醫師惴惴不安於自己的過失時,卻意外地發現,有一種新的、從未見過的細菌悄悄滋生出來——幽門螺桿菌(縮寫HP)。以前失敗了34次的試驗就此有了結果,1984年Warren和Marshall聯合發表了他們培養成功的這一細菌與慢性胃炎的關係。 以這個美滿的失誤為契機,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針對該菌的研究熱潮,或者可以說是風暴。消化科研究它與消化病的關係,非消化科研究它與各種非消化病的關係,動物界也發現各種螺桿菌。公共衛生問題備受關注,製藥公司投巨資開發有效藥物,有關螺桿菌的雜誌和書籍應運而生,螺桿菌研究學會紛紛建立,世界性螺桿菌大會定期召開,螺桿菌研究論文不計其數。學者們有時會自嘲地說:也搞不清到底是我們在培養幽門螺桿菌,還是幽門螺桿菌在培養我們。如果不信,你可以用幽門螺桿菌做關鍵詞,在Medline上檢索,相關條目絕對是數以萬計的。 反正, 找到了這樣一個細菌,它與我們人類大多數上消化道疾病有關。而在以往,醫學家們總是習以為常地認為,在胃內pH1~2的高酸度環境下,根本不可能有細菌存在。就這樣,事實上在1892年就曾發現過的螺旋形細菌,90年後方被驗明正身。 菌從哪裡來? 當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會是我們體內自己產生。與乙腦和脊髓灰質炎等其他疾病不同,自然界中的幽門螺桿菌只存在於人體內。那麼來源只能是:其他帶菌的人。研究人員按照傳染性疾病研究的思路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過程進行流行病學研究。 結論是由於密切接觸傳播。家庭人口多,居住衛生條件差,共用餐具等都是危險因素。曾懷疑過水的污染問題,但證據不夠充分。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兒童中,有57%是父母均有感染,43%是父或母一方感染。非洲一些民族的母親喜歡將食物咀嚼後餵給嬰孩,結果其兒童的感染率明顯升高。所以口—口傳播途徑可能非常重要。發展中國家的感染率高於發達國家。我國成人的感染率為50%~60%,其中四分之三都是兒童期感染。而兒童期感染者將來黏膜受損害更為嚴重。 胃病的最佳對策 No.1 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此乃杜絕胃病傳染的根本。講究個人衛生,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提倡家庭分餐制,要搞好廚房的衛生,餐具定期消毒;不喝不潔水,飲用水要消毒;搞好環境衛生,保持清潔;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家庭中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及時治療。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疫苗,國內的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或許將來,我們只需要吃一粒葯就可以拒幽門螺桿菌於體外。 No.2 檢查幽門螺桿菌 建議家中胃病成員做此項檢查。可以選胃鏡檢查,觀察有沒有胃內的病變且判斷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No.3 聯合用藥 治療方案能否DIY,建議打消此念! 治療幽門螺桿菌的藥物種類並不多,鉍劑,質子泵抑製劑,羥氨苄青黴素,克拉黴素,甲硝唑類,四環素,痢特靈等,需要三種或更多的藥物聯合應用,劑量和用法與治療普通感染有一定區別。還要顧及過敏,耐葯,副作用,人的耐受性等問題。不規範的治療很容易導致細菌耐葯,使今後的治療困難重重。在中國,60%~70%的幽門螺桿菌對甲硝唑耐葯。這種耐葯菌的治療非常困難。 會的 如果你經常和家人共餐,只要有一個人有「 胃病」 , 那麼其他人有可能同患「 胃病」,不管你們身體是否強壯。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規律:胃病患者胃黏膜的幽門螺桿菌檢出率平均高達59%~77%。這讓專家對這種身長3μm的生物產生了高度的注意。 幽門螺桿菌 2005年10月3日,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宣布,把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醫學獎授予澳大利亞科學家B a r r y J.Marshall和J.Robin Warren,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導致胃炎和胃潰瘍的細菌——幽門螺桿菌。諾貝爾獎委員會在授獎詞中說,由於Barry J. Marshall和J. Robin Warren的發現,使得原本慢性的、經常無藥可救的胃潰瘍變成了只需抗生素和一些其他藥物短期就可治癒的疾病。 回顧1982年4月,澳大利亞佩斯醫院的試驗室里。由於復活節放假,本應培養48小時就查看的細菌培養皿靜靜地多放置了三天。待休假歸來的Marshall醫師惴惴不安於自己的過失時,卻意外地發現,有一種新的、從未見過的細菌悄悄滋生出來——幽門螺桿菌(縮寫HP)。以前失敗了34次的試驗就此有了結果,1984年Warren和Marshall聯合發表了他們培養成功的這一細菌與慢性胃炎的關係。 以這個美滿的失誤為契機,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針對該菌的研究熱潮,或者可以說是風暴。消化科研究它與消化病的關係,非消化科研究它與各種非消化病的關係,動物界也發現各種螺桿菌。公共衛生問題備受關注,製藥公司投巨資開發有效藥物,有關螺桿菌的雜誌和書籍應運而生,螺桿菌研究學會紛紛建立,世界性螺桿菌大會定期召開,螺桿菌研究論文不計其數。學者們有時會自嘲地說:也搞不清到底是我們在培養幽門螺桿菌,還是幽門螺桿菌在培養我們。如果不信,你可以用幽門螺桿菌做關鍵詞,在Medline上檢索,相關條目絕對是數以萬計的。 反正, 找到了這樣一個細菌,它與我們人類大多數上消化道疾病有關。而在以往,醫學家們總是習以為常地認為,在胃內pH1~2的高酸度環境下,根本不可能有細菌存在。就這樣,事實上在1892年就曾發現過的螺旋形細菌,90年後方被驗明正身。 菌從哪裡來? 當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會是我們體內自己產生。與乙腦和脊髓灰質炎等其他疾病不同,自然界中的幽門螺桿菌只存在於人體內。那麼來源只能是:其他帶菌的人。研究人員按照傳染性疾病研究的思路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過程進行流行病學研究。 結論是由於密切接觸傳播。家庭人口多,居住衛生條件差,共用餐具等都是危險因素。曾懷疑過水的污染問題,但證據不夠充分。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兒童中,有57%是父母均有感染,43%是父或母一方感染。非洲一些民族的母親喜歡將食物咀嚼後餵給嬰孩,結果其兒童的感染率明顯升高。所以口—口傳播途徑可能非常重要。發展中國家的感染率高於發達國家。我國成人的感染率為50%~60%,其中四分之三都是兒童期感染。而兒童期感染者將來黏膜受損害更為嚴重。 胃病的最佳對策 No.1 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此乃杜絕胃病傳染的根本。講究個人衛生,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提倡家庭分餐制,要搞好廚房的衛生,餐具定期消毒;不喝不潔水,飲用水要消毒;搞好環境衛生,保持清潔;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家庭中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及時治療。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疫苗,國內的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或許將來,我們只需要吃一粒葯就可以拒幽門螺桿菌於體外。 No.2 檢查幽門螺桿菌 建議家中胃病成員做此項檢查。可以選胃鏡檢查,觀察有沒有胃內的病變且判斷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No.3 聯合用藥 治療方案能否DIY,建議打消此念! 治療幽門螺桿菌的藥物種類並不多,鉍劑,質子泵抑製劑,羥氨苄青黴素,克拉黴素,甲硝唑類,四環素,痢特靈等,需要三種或更多的藥物聯合應用,劑量和用法與治療普通感染有一定區別。還要顧及過敏,耐葯,副作用,人的耐受性等問題。不規範的治療很容易導致細菌耐葯,使今後的治療困難重重。在中國,60%~70%的幽門螺桿菌對甲硝唑耐葯。這種耐葯菌的治療非常困難。
我們的一些不良飲食習慣,是造成胃炎、腸炎等常見腸胃病的發病原因,特別是不少家長常以「湯泡飯」的方式喂小孩子。 以湯送飯喂小孩,對小孩尤其不利,因為小孩沒有咀嚼就把飯吞下肚,造成消化困難、胃口不好,輕微的話出現胃炎,情況嚴重可能導致胃潰瘍。 時下不少年輕人,喜歡一邊吃熱騰騰的食物,一邊大口喝加冰塊的冷飲,這也是一種壞習慣,對脾胃虛弱的人傷害更大,日子久了很可能得病。 上餐館吃飯時,最好不要空肚吃下一些太刺激的開胃小菜,如泡菜、辣椒、生洋蔥或馬來泡菜等,避免腹脹生風,在飯後帶來很不舒服的感覺。
要確保身體健康之道,就應多加註意自己的飲食。
腸胃操保護你的胃
急性胃炎常由細菌感染引起,所以最為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抗菌素治療,病來的急好的也快。慢性胃炎包括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反流性胃炎、糜爛性胃炎、滲出性胃炎、隆起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疣狀胃炎等慢性胃炎病程長,患者體質一般較差,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外,加強鍛煉,全面提高身體素質非常重要,可選用下列療法中的一種堅持習練。
腸胃操做起來並不複雜,而且隨處可練,動作如下:
準備:端立,兩腿分開同肩寬,兩臂自然下垂。開始:左手平端腹下,手心向上,隨著慢慢吸氣,手緩緩沿腹胸中線上升,至過頭頂,手開始翻掌,緩緩向左側轉,並開始呼氣,至手臂向左伸直手心完全向下,並繼續緩緩下降至自然下垂處。然後換右手,動作與左手相同,共做32次。
導引:動作和呼吸與開始動作相似,兩手平端,指尖相對,同時由腹下緩緩上升,至過頂向兩側分,下降至自然下垂處,反覆做16次。
沖拳:預備姿勢同開始動作。開始:半蹲,兩拳眼相對放於胸正中,右拳突然向正前方平沖,沖後拳回原處,再沖左拳。兩拳交沖16次。
揉腹:雙腿分開直立,雙手平掌相疊,捂於肚臍處,先順時針揉,再逆時針揉,各揉8次。
轉腰:雙手叉腰,兩腿分開,順時針轉腰4次,逆時針轉腰4次。
五捶:雙腿分開直立,雙手交替捶胸部左右上角,各8次;交替捶肩各8次;雙手用拳背同時捶背部,由上而下次數不限;然後沿臀部往下捶至兩大腿、兩小腿,再回臀部往下捶,反覆4次。
彎腰:雙腿分開直立,向前彎腰,雙手摸左腳尖兩次、右腳尖兩次,然後直腰,重複做4次。
呼吸調引:雙腿併攏直立,腳呈八字,雙手心向上,平展腹下,指尖相對,沿腹胸中線上行吸氣,至頸項部翻掌向下呼氣,反覆8次。
舉臂後看:雙腿分開直立,左臂往身後藏,同時右臂上舉並向左回頭看右腳跟;然後右臂後藏,左臂上舉,右轉頭看左腳跟,重複8次。
胃病也會傳染,專家提醒市民逐步養成分餐制習慣
長期從事幽門螺旋桿菌基礎研究和臨床防治的蕭樹東告訴記者說,大量的研究已證實,Hp即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同時也是胃癌和胃粘膜相關淋巴瘤發生的重要危險因子。在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有95%Hp呈陽性,80%胃癌患者感染有Hp。而在我國普通人群中,成年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兒童感染率也高達50%,人群感染率比發達國家高出20~40個百分點。之所以人群中Hp感染率高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們缺乏對其危害的認識,並不了解Hp會傳染,而中國傳統的非分餐制的就餐方式,更是為Hp的傳播打開了大門。
對此,蕭樹東提醒市民,遠離胃病要著眼於防,家長要改變口對口的餵養方式,逐步養成分餐制的良好就餐形式。同時,胃病患者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無創的Hp檢測,一旦發現有感染,只要接受為期兩周的規範化治療,即可使90%以上Hp感染者得到根治,而且復感染率極低。
烤饅頭有利保護胃腸道
日常我們吃下去的食物澱粉,在澱粉酶的作用下,首先被分解成糊精,糊精再進一步分解成麥芽糖,麥芽糖進一步分解為人可以吸收利用的葡萄糖。可見糊精是消化分解澱粉的首要步驟。
而澱粉在180℃~200℃的高溫下,它的分子鏈會斷裂成「碎片」,即變成糊精。饅頭烤後形成的焦黃部分就是由大量的糊精構成的。同樣,焦黃的麵包皮、焦黃的炒麵、烤黃的窩頭等也都含大量糊精,所以也都容易消化。
烤饅頭中還夾雜著不少的黑點,這是澱粉受熱過度形成的炭。這些細小炭粒中充滿了空隙。人吃了以後,它們能在胃腸里吸附大量水分、氣體、胃酸、細菌和毒素,最後隨同糞便一道排出體外。這樣一來,胃酸過多的人吃了烤饅頭,就會因過多的胃酸被吸附掉而感到舒服;脹肚的人就會因腸中過多的氣體被部分吸附掉而感到輕鬆;消化不良而致腹瀉的人,就會因有害細菌和毒素被吸附掉而減輕癥狀或獲得痊癒。
39健康網 查看官方網站 專業健康網站,提供有趣易懂的健康科普不是所有的胃病都會傳染, 如功能性消化不良、 膽汁反流性胃炎、 責門失弛症、 藥物酒精損傷性胃炎、 應激性胃炎等, 都是非傳染性的; 只有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胃部疾患, 才會傳染給他人。
幽門螺桿菌 (一種寄生在消化道的細菌) 存在於胃黏膜上, 是引發慢性胃炎和胃、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疾病的罪魁禍首。 其對胃的長期侵襲, 甚至還可能導致胃癌。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侵襲力比較弱, 致病力不強, 大多數人通常並不知道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往往是在腹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癥狀發生之後, 有大量的細菌侵襲胃黏膜才會導致嚴重的疾病 。
為安全著想, 胃病患者應儘早進行電子胃鏡或鋇餐檢查, 並通過驗血或進行13C呼氣試驗確定自已是否感染上幽門螺桿菌 。
推薦閱讀:
※孕婦便秘有什麼比較有效的辦法?
※化療後,手腳發黑的原因是什麼?
※胃脹、口苦、口臭是身體什麼隱患?
※高血脂患者只吃素不吃肉,能降血脂嗎?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