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子女對父母應該怎麼樣才算是孝順?


1、不惹事,不讓父母擔憂。不管我們在哪裡,都不要主動去惹事,以免讓父母牽掛,讓父母覺得,無論你去哪裡,在幹什麼,他們都會覺得,對你很放心。那些經常惹事生非的人,會給父母帶來很多麻煩,或者心靈上的痛苦。

2、盡量多的掙錢,以備不時之需。錢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問題,都可以用錢解決。父母總會老去,病痛越來越多,我們不要因為有一天,是因為自己沒錢,讓自己後悔一輩子!如果你掙得錢多一點,可以讓父母多出去走走,給父母買份保險,至少,回家過年給父母的紅包也會大點不是么!

3、常回家看看。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陪在父母身邊的,很多的人,都是過年才能回家,有的幾年都回不了家,但是在能回家的情況下,盡量多回去,工作是干不完的,但爹媽只有一個,不管有錢沒錢,常回家看看。

4、多打打電話,多問候一下。好多的人,不能回家,不能陪父母,可以理解,但是依舊有很多人,經常說忙,連打個電話都沒空。一個電話需要你多久呢,你忙得不吃飯不睡覺不休息了嗎?不要總是去找借口,回不了家,多問候多關心一下,多打幾個電話,總是可以的,如果做不到,那是你不想。

5、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孝需儘早。我們總是說,等我有錢了,等我有空了,等我有權了,等我升職了,等過幾年……,為什麼不是現在呢?是的,你年輕,你可以等,你可以耗,但父母就在你的無盡等待中,慢慢出了白髮。所以說,想對父母說的話,想為父母做的事,不要等了,立刻。

6、讓自己過得好。我們選職業的時候,父母總是說要穩定,各種嘮叨;你小感冒,你覺得沒事,父母嘮叨;你為了給他們買點東西,花了點錢,他們說你亂花錢;讀書的時候,父母經常說,要好好讀書,要給他們爭氣……因此很多人會覺得不喜歡父母嘮叨,覺得自己的人生不需要指手畫腳。後來,我們才明白,不管任何原因,父母的嘮叨,是因為怕你過得不好。可憐天下父母心,你有能力過得好了,對他們,是最好的孝順。

7、報喜不報憂。一個成熟的人,在外面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應該自己去扛,當然,不是說什麼都不跟父母說,而是盡量的報喜不報憂。因為你的痛苦,不快,在父母身上是加倍的,你說了除了增加他們的痛苦,他們也幫不了你什麼,還要靠你自己去解決,那何必把痛苦加在他們身上呢?

8、陪伴父母跟賺錢,不是一個顧此失彼的問題。很多人總會抱怨,我忙掙錢工作,還不是為了給父母更好的生活,哪有時間陪他們;還有的人會說,我天天呆在父母身邊,沒有機會去大地方,怎麼掙錢?難道掙錢就不能陪伴孝敬父母,陪伴孝敬父母就不能掙錢?我們之所以不能夠兼得,是因為我們混得不夠好,能力不足夠。

9、願天下所有父母,健康長壽,平平安安,一切安好,我想,這是每一個子女,最大的心愿。


孝順,沒有固定的含義,也沒有固定的選擇,孝順是來自內心世界的另一種責任、擔當。不要去考慮結果,只要你的過程是合格完美的,那它的結局自然也是令人滿意的。

有些人常說:「不是我不想孝順,而是我沒有能力去孝順。」說這些話的人群可能對孝順的含義理解的不夠清楚,孝順並不全是來自物質方面的滿足,更大的是來自人的心理,當然,現在社會前進的步伐很快,每個人都面臨著不同的生活壓力。沒有物質作為基礎,連自己都養不活,拿什麼來談孝順?

然而,我想說的是,在大家滿足了自己基礎的物質需求以後,多抽一點時間陪陪自己的父母,如果實在沒有時間,空閑時間也可以給自己的父母多打幾個電話。有些人跟自己的朋友通電話,一通就是半小時,也不知道說些什麼,但對自己的父母打電話時,他也不知道說些什麼。其實這些事情對我們自己來說很容易辦到,但對我們自己的父母而言,卻是對他們的莫大安慰和寬心。

父母親養育我們不容易,我們的內心應當時刻挂念他們,他們的身體怎麼樣?有沒有穿暖吃飽?有沒有悲傷難過?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小的時候,父母親對我們的擔心。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是該輪到我們對他們的關心了。

時光如白駒過隙,瞬刻間,我們也將會成為父母,我們的所有行為,孩子們都看在眼裡。我們要給孩子們灌輸一種思想,孝順是一種理所當然,孝順是一種常態,是一種延續。

找點時間,找點空閑,領著老婆和孩子常回家看看!

大家還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給我留言關注,我的(頭條號「善良的沉默」短視頻,純乾貨)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讓人想到以前網路上很熱的一張男人搬磚的圖,配文是:抱著你,就沒辦法搬磚掙錢給你花;搬起磚,就沒有辦法騰出手來擁抱給你溫暖。丈夫面對妻子、父母面對孩子、子女面對雙親,都會有這樣的考量:如何均衡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去最大限度地給到自己愛的人,最恰到好處的愛?

條條大路通羅馬,平衡好物質供養與精神陪伴,有很多種途徑:第一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一個公益廣告:父母不計代價地爭分奪秒努力工作,終於送孩子去了最好的學校,然而卻因為孩子在學校門口的一句童言無忌而瞬間淚目,孩子看著家長的眼睛說「我也要努力學習,將來送你去最好的養老院。」顯然這位家長的眼淚是因為覺醒到自己做錯了,自己給孩子傳遞了一種「一味的給最好的物質條件就是愛」的思想,而這種思想是家長自己都覺得荒謬的。所以,換位思考:如果是我,我會覺得愛我的人把時間精力以怎樣的配比分配到我身上,會讓我覺得最舒服呢?第二個,投其所好。如果自己所愛的對象是很清楚他自己需要什麼的,那就直接問對方:你希望我今天陪你在家看電視、吃泡麵呢?還是希望我出去工作,晚上回來帶你去吃烤肉呢?第三個,陪伴重在質量,不在於時長。有些人一直陪著自己愛的人,但是對方感覺很孤獨,情緒不被看到,思想不被理解。有些人陪伴不是很多,但是每分每秒都很甜蜜溫馨,一兩個小時的相處,可以留存在記憶中很長時間,溫暖一個禮拜的。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趙咪咪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孝道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從西周開始就有了孝道,以孟子為代表儒家思想最具代表性,清朝人王永彬《圍爐夜話》中提到「百善孝為先」,上下傳承幾千年,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

孝順父母原指是盡心儘力贍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讓父母老有所依,無憂無慮,頤養天年。

現代隨著國家養老醫療基礎的進一步完善,基本已經解決了國民的養老問題,吃喝不愁吧最起碼,老無所依畢竟還是少數,那現代人究竟該如何孝順父母呢?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現代家庭孩子都比較少,生活節奏快,每個人都有忙不完的事情,空巢老人比比皆是,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抽出一切可以抽出的時間和精力多陪陪父母,節假日周日多去聽聽他們的牢騷、新鮮事,經常打個電話發個微信,「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別再把看看父母,打個電話往後推了,我們除了要給父母提供優質的生活環境,還需要長情的陪伴。在他們孤獨的時候,身體不好的時候,你能一直都在身邊,別讓他們寂寞無助。


我是一位母親,我希望未來孩子平安幸福,健健康康的,這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不需要她有多大的出息,平平安安就好。我想當了母親的人應該都這樣想吧。

同時我也是我媽媽的女兒,我沒有大富大貴,也不能給他們錦衣玉食,我能給與的就是陪著他們慢慢變老,記住他們的每一個瞬間,帶他們玩在這個城市他們沒接觸 過的東西。帶他們看看電影。

如果要說怎樣才算孝順,我想每個母親的要求都很簡單,孩子平安,沒事常回來看看,通通電話就可以了。


感謝邀請!其實父母要的並不多,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子女幸福,在工作之餘多陪陪自己就夠了,不多要求自己的子女多做什麼,錢在父母眼裡給多給少都一樣,但是我們做子女的都應該好好的孝順自己的父母,平時多打打電話陪父母聊天,常回家看看這些都是最簡單對父母的孝順。每個人都做的到,這也是父母最想要的精神上的孝順。精神上的大余物質上的孝順。


自古以來,都說百善孝為先,那麼何為孝呢?這個問題其實隨著時代的變遷,孝的方式也在改變。就古代來說,孝就是言聽計從,如果你不聽從父母的,便會被說為不孝。正如弟子規里的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但現在的孝也是這樣嗎?如果真是這樣,試問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呢?

我認為,現在的子女對父母的孝道便是常回家看看,盡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少給父母添麻煩,對父母的過錯不是無理指責,而是溫聲細語,柔聲勸解。對父母應該尊重,讓父母過得順心,活得舒心。在父母沒有能力自理生活時,應該做到讓父母衣食無憂,開懷大笑,給予父母更多的陪伴與安慰。


一關心父母身體健康.發現父母有病能及時給治療。二關心父母平時衣食住行。看見父母生活當中缺少什麼及時去辦。三經常帶父母出去逛逛,看看風景。四假期時常回到父母身邊陪陪父母聊聊天。好啦能做到以上四點就是好兒女。


百善孝為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並不是讓老人吃好喝好住好就算是孝,這是愚孝,個人認為真正的孝是讓老人身心愉快,並不眈眈指物質上的滿足,老子最需要的是陪伴理解和溝通,其實人老了之後和孩子一樣,他們希望得到你的關心和注意,只是為了能和你多在一起!所以有空常回家看看!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子女是父母份內的事,而贍養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百善孝為先」。怎樣做到呢?

做一個好人。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尊重上級,友愛同事,不折不扣地完成領導所布置的任務,同事有困難幫一把,共同進步。組建好自已的家庭,要和妻子互敬互愛,關心妻子,愛護妻子,有事多商量,儘可能多干點家務活,做到家庭和睦。多關心孩子的成長,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強壯的身體,好好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事沒事和父母常聯繫,從精神上多關心,別讓父母感到空虛,常回家看看,多嘮嘮家常,有喜悅共同分享,有憂愁共解決。多干點家務活。讓父母學習鍛煉身體的方式方法,多為老人考慮。給老人點自由,盡量別干涉老人的生活,讓父母快快樂樂的安度晚年。


推薦閱讀:

TAG:為人父母 | 社會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