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為什麼滿足不了?


真正滿足了,慾望就暫時消失了。所謂慾望,就是不滿足時追求滿足。一種慾望滿足過後,再沒有新的慾望出現之前,人是處於無聊的狀態的,這時候便又開始感覺到不滿足,擺脫無聊的新的慾望就會再度自然出現。

慾望的滿足與不滿足的交替循環是一個自然規律。追求慾望的滿足既是人走向成功的階梯,也是人走向毀滅的動因。這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是利器,用得不好傷了自己。

那是不是索性把人的慾望徹底給滅了就好了呢?第一,生命是無法徹底滅了自己的慾望的,否則就不叫做生命了。因為慾望的本質其實還是意志,是志向。第二,因此人若要徹底滅了自己的慾望,這個人倒過來反而就沒什麼志向,缺乏意志力,只是一個廢人廢物而已。

所以,就此看來,有慾望本身不是罪,關鍵得看慾望的方向是什麼。如果慾望的最終方向是一條死路,是自己最終給自己找罪受,是讓自己受到嚴厲懲罰,是人財兩空與家破人亡,是被人瞧不起,是讓自己更加煩惱痛苦,是百病纏身,是這種種的走向自我毀滅;如果這最終方向被看清楚的話,還會有人繼續追求原先的慾望的滿足嗎?肯定就不會有了。人就會因此自覺地去改變自己的慾望的方向了。

因此關鍵的問題不是慾望,而是人對自己的慾望的合理性不明白。之所以不明白,是因為存在對人對事對物都存在著錯誤的理解,由於錯誤的理解的誤導,使得人們產生種種可以不勞而獲,可以從天上掉餡餅的妄想,從而形成一種不腳踏實地、急功近利的想法。

要改變人的這些妄想,就必須從人對社會對家庭的責任建立起。對社會對他人對家人有責任感了,知道「己所不欲,毋施於人」了,人就自然會自己去消滅掉不合理的慾望。而要建立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感,首先還得從自己對家人的責任感建立起來。一旦對自己家人也沒有真正的責任感,完全自私自利,那麼這樣的人也就無法正常被拯救了;就只能通過經歷一次徹底毀滅來拯救他自己,否則不會幡然悔悟。所謂悔悟就是終於明白了自己從前的不合理慾望有多麼可笑,絕對不願再來一次了。

而對社會對他人對家人的責任感,就是所謂的仁與愛。對家人的稱為孝與悌,對社會的稱為仁與義。也就是說,中國人傳統的基本道德觀念,其實不是來束縛你的,而是從根子上來幫助你的。如果你不願意接受,願意繼續成為一個小人而被自己的妄想與不合理的慾望所控制,那就只能接受一生的從生至死始終有如一隻熱鍋上的螞蟻終日焦躁不安的命運了。

否則,第一、不能懶惰,合理的能實現的慾望必須去追求;第二、君子者,心安也!不能被無明的慾望所控制而成為小人!

這也就是人為什麼要去努力追求擺脫無明而覺悟覺醒的意義。這也是一種慾望,但這種慾望反而令人走向解脫。


有一位禁慾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他只帶了一塊布當作衣服,就一個人到山中居住了。後來他想到當他要洗衣服的時候,他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於是他就下山到村莊中,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當作衣服,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於是毫不考慮地就給了他一塊布,當作換洗用的衣服。

當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後,他發覺在他居住的茅屋裡面有一隻老鼠,常常會在他專心打坐的時候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他早就發誓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因此他不願意去傷害那隻老鼠,但是他又沒有辦法趕走那隻老鼠,所以他回到村莊中,向村民要一隻貓來飼養。

得到了貓之後,他又想到了:「要吃什麼呢?我並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總不能跟我一樣只吃一些? 蘑菇與野菜吧!」,於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隻乳牛,這樣子那隻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發覺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那隻母牛,於是他又回到村莊中,他找了一個可憐流浪漢,於是就帶這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到山中居住,幫他照顧乳牛。

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他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他一樣,過著禁慾苦行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這樣演變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後來,也許是半年以後,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這其實正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慾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都不能滿足。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爭取財富,卻少有時間享受;

我們有越來越大的房子,但越來越少人住在家裡;

開發了很多新葯,卻健康不再;

有很多食物,卻無營養可言;

到月球去然後回來,卻發現過個街到鄰居家有多麼困難;

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對自己內心世界一無所知;

擁有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最多的自由,但一點也不快樂。


我們很難看到因為匱乏所滋生出來的貪婪和佔有,以為那就是現實的正常的需要。而這些佔有的慾望,只會讓一個人停留在怎麼都「不夠」的匱乏中,無法擁有平靜的滿足的體驗。濫用物質是一個診斷,我想,這些被濫用的物質不僅包括藥品、酒精、性,也包括各種吃的、穿的、用的。濫用的不是物質,而是慾望。

人生的幸福,不在於富足,而在於滿足。滿足不在於多加燃料,而在於減少火苗;不在於累積財富,而在於減少慾念。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而生命卻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盡的慾望,又怎能得到滿足?放下貪慾,追求平實簡樸的生活,是獲取幸福的最簡單的方法。

智慧啟引『可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打開心靈觀看過自己的慾望?夢想好像永無止境,我們的心永遠在不滿足狀態。人是很奇妙的動物,我們內心無時不充滿著無限的慾望,也在奮力將慾望收繳於自己囊中,卻沒有一個真正滿足和快樂的時候。事實上,慾望是本能,慾望的本質是不滿足,人人都如此,即使無比富有。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排斥慾望,從另一個角度,適當的慾望能促進我們過得更好。試著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欲求是什麼,什麼樣的生活適合自己,根據心靈真正的聲音去找尋想要的生活。我們可以試著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與其達不到某個設定的慾望目標,痛苦不已,不如調整自己的心裡期限。』

  還記得我們年少時候的夢嗎?

  就想考所好大學,找份穩定的工作。可當好大學、穩定的工作都有了之後,我們又在夢想什麼?LV的包?豐厚的股票收益?即使一樣樣在實現中,但新的夢又在不斷的產生,自己的公司?上流的生活?……夢想好像永無止境,我們的心永遠在不滿足狀態。

  可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打開心靈觀看過自己的慾望?我們曾經想得到一千元,現在得到了,然而為什麼還不快樂?因為我們又開始創造出新的慾望,開始期待新的未來——一萬元。沒錯,得到一萬元之後,下個目標就是十萬元,得到十萬之後呢?就是百萬、千萬……

  人是很奇妙的動物,我們內心無時不充滿著無限的慾望,也在奮力將慾望收繳於自己囊中,卻沒有一個真正滿足和快樂的時候。

  有一個老人在自家門口的一塊空地,堅起一牌子,上面寫著:「此地將送給一無所缺,全然滿足的人。」

  一名富有的商人,騎馬經過此處看到這個告示牌,心想:「此人既要放棄這塊土地,我最好捷足先登把它要下來。我是個富有的人,擁有一切,完全符合他的條件。」

  於是,他叩門說明來意。

  「你真的全然滿足了嗎?」老人問道,「那當然,我擁有我所需要的一切。」

  「果真如此,那您還要這塊土地做什麼?」

  我們常以為,若能得到更多的錢、更大的權力、更高的名位、更大的成就,就會滿足。但當我們得到這些目標,我們還是不滿,因為永遠都有下一個更遠的目標在前面等待我們去完成,這就是慾望。

  慾望是依據這個人的年齡、知識層次、所處的地位以及環境不同而不同。就一個人而言,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慾望,當一種慾望滿足以後,新的慾望又會產生。慾望的產生永遠比滿足慾望的手段跑得快,慾望的滿足只存在於完成時的那一刻,在滿足的那一刻之後,人們就對它再也沒有興趣了。

  讀過《聖經》的人,對於古代猶太國極盛時期的君王所羅門,有很深的印象。

  所羅門被稱為充滿智能的君王,他領導的猶太國,國強民富。他個人的聰明才智,超過歷代的學者智士,他的財富名位,也是得心應手,可以說要什麼有什麼,物質的享受,算得上達到了極點。但是,所羅門他滿足了嗎?他是否感覺到自己得到了真的幸福呢?

  我們看看他自己寫的一段話就能明白:「空虛而又空虛,萬事全是空虛。太陽底下沒有一件可以留念的東西。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大地仍然常在。」

  所羅門又描寫到:「智能愈多,煩惱愈多。學問越廣,憂慮越深。」從所羅門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來,世間的一切,都不能滿足他,都不能使他幸福。他那麼的充滿智能,又是一位極有財富的君王,尚且不能滿足於現實,何況我們一般的人呢?

  可見,慾望是本能,慾望的本質是不滿足,人人都如此,即使無比富有。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排斥慾望,從另一個角度,適當的慾望能促進我們過得更好。

  試著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欲求是什麼,什麼樣的生活適合自己,根據心靈真正的聲音去找尋想要的生活。不是看到別人有什麼就想要什麼,也不是因為別人擁有了什麼我就一定要比他的好。如果這樣,此生,我們恐怕都填不滿這個慾望的洞。

  不要讓滿足永遠都在未來,站在那個遙遠的山頭孤單飄搖,讓我們感受不到其中的快樂。可以給人生設定一小步一小步的方向,每當實現或得到,就好好珍惜和把握,滿足得到,活在當下,不要無期的盼望著未來,而把現在當作無用的泥土踐踏。

  欲求未來會使我們錯失當下,而如果我們不能夠活在當下,那我們的不滿、我們的痛苦將永無止息,找不到盡頭。

  我們可以試著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與其達不到某個設定的慾望目標,痛苦不已,不如調整自己的心裡期限。這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慾望,如果能滿足就不叫慾望了。這是人性的弱點,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無奈。慾望的滿足會滋生新的慾望,也會使你重新定位新的自己。有時,我們的成長離不開慾望,例如對成功的慾望,對名利的慾望等,都可以保持我們前進的動力。但慾望也會讓我們貪婪,因此,無論何時,我們應該保持對自我現實的無比清醒。時刻提醒自己,你是怎麼走到了今天。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個人談慾望,可給出六種情況。一、人體的基本物質性境間的需求維宜。二、為了吸呼飲食收放勞逸的更優。三、毛皮手腳肢身頭等的存良。四、不斷續新智慧需要的多方提升。五、左朋右鄰追求時尚提高求爭。六、大千慾望;顧不上的;重病沒思;想欲追求容易出現,時有或無,對待滿足很不統一。以上僅供參考,謝謝送來邀答。


人的慾望是通過自己和身邊的比較而的出來的一種期望。這說明你生活的不如身邊人好。而且你這個願望也是普通市民的最低標準。吃好,住好,玩好,家好!


人性。。。總是喜歡好的東西。。就像,當你看見別人手裡的蘋果比自己的大比自己的紅,你就想要,然後嫌棄自己的蘋果有點拿不出手

你見得多了,慾望也就更大了。。。你喜歡那外面的好東西和自己的比。。。

慾望是無止境的。。。你要學會滿足,不然你這一生會很累


因為的不到滿足。世人對慾望都是無止境的!


推薦閱讀:

TAG:慾望都市 | 人生 | 社會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