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一男孩游泳回來一周之後離奇死亡,「乾性溺水」是什麼鬼?


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答案:溺水的時間短,沒有水被吸入肺內或者僅嗆入很少的水,叫乾性溺水。

要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首先我們要知道兩個概念:溺水和潛水。

溺水是指口鼻浸沒入水下而導致呼吸障礙的過程。

你主動憋氣鑽入水下,隨後游一段,鑽出來,這叫潛水。

你不會游泳,落入水中,口鼻浸入水內,掙扎著,被別人一把拽出來,即使是數秒鐘,這叫溺水。

潛水是你主動屏氣不呼吸。溺水則是你想呼吸卻不能呼吸。

然後我們來看看溺水,溺水本身並非一定死亡,所以從流行病學角度,還可以分為兩類:

1. 非致命性淹溺:溺水被救,沒死。

2. 致命性淹溺:因溺水而死,無論死於水中,還是死於岸上。

其中,溺水直接導致的死亡,有大概三種「死法」:

第一種、溺水時,人首先會屏氣,隨後屏不住氣的時候水會進入呼吸道,刺激喉頭痙攣,可反射性誘發心臟停搏。

第二種、也可因氣道痙攣梗阻缺氧而心跳停止。

第三種、由於缺氧,不能堅持屏氣及缺氧昏迷喉頭痙攣緩解,而被迫深呼吸,從而使水進入肺內

溺水的時間短,沒有水被吸入肺內或者僅嗆入很少的水,叫乾性溺水。

溺水時間長,肺內吸入較多的水,叫濕性溺水。

所謂的乾性溺水而死,就是上述的第一種和第二種死法;

所謂濕性溺水而死,就是第三種死法。

雖然溺水導致眾多人死亡,但有更多的被救了。

例如你家孩子學游泳過程中其實就發生過多次溺水,只是被你或教練隨後拉起而中斷溺水過程而已。顯然孩子幾乎沒有吸水入肺,屬於乾性溺水。

有少量溺水者在被施救上岸後,肺內僅僅吸入少量水的情況下,表面看來其早期意識狀態、呼吸、氧合、循環均無明顯異常,卻在隨後的數小時甚至 72 小時後發生嚴重呼吸窘迫甚至危及生命,被稱為「二次溺水」,這實質為溺水後持續的病理變化過程。目前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水進入肺內破壞肺表面活性物質有關。

很多「二次溺水」的患者經過及時救治,大部分都康復了。

那些二次溺水而死的,就是屬於「水裡沒死,死於岸上」的情況。

答案提供者:急診夜鷹 | 急診科醫生,美國心臟協會急救導師,丁香醫生優秀作者。

編輯:李壞

丁香醫生 查看官方網站 身體上的問題,來問丁香醫生(App)


此事固然是有其人其事,但在轉述到國內媒體上時,錯誤連連。

例如在自媒體大號翻譯過來轉載的文章里,說孩子在父母陪伴下游泳,過程安然無事,孩子沒有溺水過程,但回到家後第二天嘔吐腹瀉,家人以胃腸炎對待,一周後感覺肩膀痛,家人沒在意,晚上孩子也是安然入睡,在父母也想睡下時,孩子醒來,長吸一口氣,就突發心跳呼吸停了。

整個過程描述的非常玄乎,最後醫院急診專家懷疑其是乾性溺水。

這種「毫無徵兆,死於乾性溺水」的陳述,引起年輕爸爸媽媽的極大恐慌,很多人問我怎麼看待這件事。當時我直接就說了,連溺水過程都沒有,更談不上乾性或者濕性溺水。

而實際美國電視新聞網原文是有孩子被波浪打翻入水,隨後被鄰居救起的過程,雖然過程很短,孩子也沒有什麼不舒服。

此時可以得出,孩子有溺水的過程,但溺水是否給孩子造成了損害呢?

所謂溺水,就是口鼻浸入水面以下,造成呼吸障礙。

醫學上確實存在一種情況,就是溺水時間短,沒吸入多少水,被救上岸之後,初始沒有明顯不適,隨後的1-72小時,由於吸入肺內的水持續破壞肺表面活性物質,導致溺水者出現咳嗽、氣促呼吸困難、胸痛,精神萎靡或者嗜睡,甚至危及生命。此又稱為「二次溺水」。也算乾性溺水的一種表現形式。

但是你是否注意到,以上癥狀基本是呼吸功能受損缺氧的癥狀,並且有一個進展過程,

而這則新聞中的孩子沒有出現呼吸道癥狀,反而是胃腸癥狀為主。 這並非乾性溺水或者二次溺水的徵象。

與其說孩子是二次溺水而死,倒不如說孩子可能是其他感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例如爆發性心肌炎就很有可能。(初始胃腸炎癥狀,隨後心衰肺水腫心臟驟停)

對於孩子來說,學會游泳是一項很好的運動,並且在某事某刻屬於救命技能,堅決支持孩子學會游泳。但游泳過程的安全問題應加強。一般的游泳嗆水並不會導致乾性溺水。

不論是否游泳,有持續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精神萎靡,都應該及時去看醫生。

更多急救常識,關注急救科普作者:急診夜鷹


美一男孩游泳回來一周之後離奇死亡,「乾性溺水」是什麼鬼?

美國德克薩斯州4歲男孩弗蘭基死於「乾性溺水「?

6月8日,美國德克薩斯州名叫弗蘭基的4歲男孩突然死亡,死亡前6天有過游泳並疑似溺水的經歷,而被醫生懷疑為「乾性溺水」致死。

近日來,整個世界都被這個乾性溺水刷屏。

弗蘭基的屍檢報告尚未公布,他確切的死因並不明確。

但是,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很多醫生有關溺水的知識大大落伍了。

世界衛生組織告訴我們什麼是溺水

還是讓世界衛生組織(WHO)來告訴我們,什麼是溺水。

WHO早在2005 年就發布過有關溺水的專門政策和實踐指導文件,採用2002年世界首屆溺水大會關於溺水的定義:

「呼吸道浸沒或者浸入液體造成呼吸障礙的經歷過程。」

溺水的結局分為:死亡、倖存但遺留後遺症和無後遺症倖存。

同時,WHO建議既往眾多混亂的溺水概念和分類,統統作廢,均不再使用。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溺水僅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隨時可以被救護中斷,造成不同的溺水結局。但是,溺水的病理生理基礎和機制並沒什麼不同,不需要分出那麼複雜的類型。

溺水的病理生理機制和過程

人在水中一旦失去自我控制,口鼻不能持續位於水面以上保持呼吸,開始可以選擇自我屏氣。隨著缺氧尤其是血二氧化碳(觸發吸氣因素)集聚,呼吸不再完全受控於意識而由延髓和腦橋的呼吸中樞控制。這樣,即使口鼻淹沒在水面下,人也不能控制的繼續呼吸。其結果是水可能被吸入氣管並進入肺。

人是陸生動物,並不能從水裡獲取氧氣。為了防止水進入呼吸道,人進化出兩種機制,受異物刺激喉自行關閉——喉痙攣,即使偶有少量水進入也會激發咳嗽反射咳出——很多都在吃飯喝水時有過這種經歷。

這就是所謂的呼吸障礙。結局就是腦缺氧。

腦缺氧超過1、2分鐘人就可能失去意識。失去意識後喉痙攣解除,咳嗽反射消失,水就會進入氣道。這種情況占溺水的絕大多數,曾經被稱為「濕性溺水「。

然而,有少數溺水者,即使一直沒有得到救護而死亡,仍沒有大量水進入氣道,具體的原因機制雖然有很多說法卻都不確定。這種溺水曾經被稱為「乾性溺水」。

被WHO組織淘汰掉的那些曾經的溺水分類

在WHO明確統一溺水的概念之前的很多年間,有關溺水的概念和分類十分複雜,除了上述除了上述「濕性溺水」和「乾性溺水」,被WHO組織淘汰掉的其他分類包括而不限於以下幾種:

靜默(被動)性溺水:由於受害者突發陷入昏迷,因而在溺水過程中沒有表現出任何掙扎行為。

海水性與淡水性溺水:海水還是淡水,是否是污染水以及泳池高濃度含氯水等,曾經認為對於復甦成功率和結局有一定影響,因而加以區別。

致死性溺水與非致死性溺水:以死亡為結局的溺水。溺水,但是倖存的溺水,也曾經被稱為接近溺水。

繼發性溺水或延遲性溺水:只要發生溺水,即便是在喉痙攣最劇烈的個體,也不可避免有少量水嗆入呼吸道,進入肺部。進入肺部的水,特別是存在污染的水,可以引起肺部出現以下三個方面的反應:

1. 尤其是高含氯泳池水或者其他污染水,可以影響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形成和正常功能,導致肺功能障礙。

2. 可以激惹引起支氣管痙攣,導致哮喘樣發作。

3. 可以引發身體免疫反應,引起炎症或感染,以及肺水腫。

反應的結果會造成肺炎、肺水腫,嚴重的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甚至死亡。

據研究,哪怕少到每公斤體重1~2毫升的水進入肺內,都有可能引發敏感者的上述反應。

這,也被很多媒體和醫生稱為「二次溺水「,本質上不過是溺水的一種極其罕見的併發症。

弗蘭基死於乾性溺水嗎?

雖然,小弗蘭基有疑似溺水的經歷,被很快救起,當時一切正常。

出現呼吸問題是在游泳後第五天夜間,並很快(第六天凌晨)死亡。

然而,由於弗蘭基屍檢結果未公布,確切死因並不明確。

然而,從以上有關溺水知識的介紹,不難看出,弗蘭基即使經歷過溺水,溺水過程也很快被打斷。

雖然不排除有少量水嗆入呼吸道,引發反應——即「延遲性溺水「的可能性。

但是,這與乾性溺水完全風馬牛不相及。即使是所謂「延遲性溺水「也是一種被淘汰的術語。

錯誤的使用乾性溺水,繼續使用二次溺水這些過時被淘汰的術語,除了徒增人們對於溺水的恐懼,也只能起到攪混水的作用。

總之,世界輿論上的這次乾性溺水風潮,就一個字:混亂。

更透露出有很多醫生的知識已經落伍需要更新。


近日國內外媒體都被「乾性溺水」刷屏了。緣於美國一位4 歲的孩子,在玩水期間被一個浪打入水中。起先沒有什麼不舒服,但隔天開始上吐下瀉。然而家人沒太在意,一周後就突然急性進展死亡了。醫生懷疑其死於乾性溺水。乾性溺水是啥?乾性淹溺是指當人突然吸入水後誘發呼吸道(咽、喉、氣管等)出現反射性痙攣,從而導致呼吸道堵塞,造成窒息甚至死亡。和肺部裝滿了水的普通淹溺不同,乾性溺水的人肺裡面沒有進多少水,所以被稱為乾性淹溺。乾性溺水常發生於溺水後 1~24 小時,表現為持續咳嗽、氣促呼吸困難、胸痛,精神萎靡或嗜睡、發熱、情緒異常等。雖然乾性溺水發生的概率只有1%,

但在孩子中的概率呈上升趨勢。因為孩子經常在不知不覺間嗆了水到肺里。假如少量的水在當時沒有引起劇烈咳嗽,而是在孩子出水之後緩緩流到喉嚨附近,那麼,即使孩子已經出了水,還是有可能出現這種危險狀況。如果治療及時,每個乾性溺水的小朋友都可以治好。可惜太多家長忽略了最初的輕微癥狀,發現時往往已經來不及了。因此,在孩子玩水時,家長一定要嚴加看護。玩水後家長也要保持密切觀察,尤其是嗆過水的孩子,出現任何不適癥狀應立即就醫。

乾性淹溺,也叫乾性溺水主要是指因受到強烈刺激(包括冰冷的刺激、驚嚇、驚恐)和過度緊張導致喉頭痙攣,結果聲門關閉而不能正常呼吸繼而缺氧,嚴重者會出現窒息甚至死亡。

病因

乾性淹溺表現為肺部沒有進水或者少量進水,進水量不足以影響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而溺亡的主要原因是因喉頭痙攣、聲門關閉、腦部缺氧致腦水腫,窒息後反射性惡性心律失常,最後心跳停止,雖然它所造成的結果同濕性淹溺一樣,發病機理也相同,但是病因不同。

臨床表現

發生乾性淹溺時,首先會出現口唇發乾、呼吸困難、顏面腫脹,嗜睡、倦怠等癥狀,接著就會出現昏迷、窒息甚至溺亡。從發病機理來看,主要會引起腦水腫和窒息後反射性惡性心律失常、心搏驟停。

易患人群

乾性淹溺是人的肌體的一個應激反應,因此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乾性淹溺。

除了游泳會發生乾性淹溺,像醫生在給患者用藥和治療過程中也可能出現,如手術麻醉狀態下或者胃鏡檢查中就可能出現,一旦發生了這種情況,醫生會立即為患者插管吸氧或使用人工呼吸機。

特殊人群

由於個人體質不同,乾性淹溺後的臨床表現也會不同。過敏體質者、5歲以下小孩、體質差的人以及對外界刺激敏感者都容易發生乾性淹溺。

預防

游泳時除了注意上岸後的反應,還要做好游泳前的熱身,飲食不要過飽。一旦發現有人出現乾性淹溺癥狀,一定要將患者的頭向後仰,清除患者嘴中的異物,抬起下頜保證患者呼吸通暢,並及時送醫。


我個人理解是:由於個人體質和心裡因素導致,身體神經和肌肉等組織發生痙攣或呈現病態。每個人的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很多事情都要量力而行,很多人都有懼怕的事情,主要是心理作用,當心理崩潰時,身體也同樣崩潰。小孩子更是如此。人是可以被嚇死的。人如果深信一些事情,就會因此做出許多超出普通人理解範疇的事,例子有非常多,就在大家身邊時常能看到。當感覺身體哪個部位不適時,一直關注並對身體不適的某部位反覆實驗(例如腿胃等),當你不停的收縮肌肉,心理過度關注並感到恐懼時,那個你感覺不適的部位真的因種種原因而受損。什麼事都要樂觀些,勇敢些,看開些,別被自己打倒。


有些媒體,媒體人,喜歡製造新聞。罔顧事實,誇大其詞。自己要有辨別能力,辨別不了也不要輕信。


推薦閱讀:

再獲金牌的孫楊,從頭髮顏色就能看出他有多辛苦。
夢覺講解游泳視頻.36.跟黑叔一起講講綱哥的視頻
怎樣游泳可以長高?
學生運動員專訪 - 畢易榕 | 作為菲爾普斯師妹的她,同時也實現了華爾街之夢

TAG:游泳 | 美國見聞 | 健康 | 溺水的人 | 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