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以不用懲罰嗎?


我的大學同學小M,大學畢業後就結婚生了娃。小M堅持精進自己,在帶娃的過程中自考了碩士,後來又考上了博士。在老大哈利四歲的時候又生了老二肉肉。因為博士學業繁重,一直堅持自己帶娃的她無奈把婆婆請來幫他帶孩子。

奶奶還是堅持著陳舊的教育觀念來對待孩子,這讓研究兒童心理學的小M心裡又氣又急。

一天早上,五歲的哈利似乎一起床就不開心。他不想吃早餐。奶奶就開始沒完沒了的責備他,

「你們現在的熊孩子真的是越來越難養了,難道幼兒園老師沒有教你也好愛惜糧食好好吃飯么?」

巴拉巴拉說了二十多分鐘。哈利無精打採的在妹妹肉肉旁邊玩兒。忽然,奶奶聽到肉肉的哭聲,散步並作兩步的跑過來,什麼都沒問就打了哈利屁股幾下。

「你這個熊孩子,不吃飯還欺負妹妹。我打你!」

哈利委屈的哭了,奶奶本來還想嘮叨。低頭一看哭的傷心的肉肉,趕緊抱起來。

「哦,寶貝不哭了,你要是乖乖不哭奶奶給你那個香蕉」,肉肉搖頭

「那奶奶給你一個大蘋果」,肉肉搖頭

「那奶奶給你拿個酸奶」,肉肉抽泣了幾下,笑了。

奶奶高興的說:「我的乖寶寶啊,就是這麼乖」

晚上回來,哈利把這件事告訴小M.。小M氣的都哭了。她和他老公談這件事,希望他老公可以和奶奶談談。他老公說,「這種懲罰和獎勵的方式大家不都在用么?」這話不說還好,一說激起了小M怒氣。

「心理學研究,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一直尋找歸屬感。懲罰和獎勵缺破壞了他的歸屬感。

懲罰,就是我們大人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你必須怎麼怎麼樣,否則你就是個壞孩子。這樣給孩子亂貼標籤,會讓孩子感到惶恐,他們會覺得自己在家庭里找不到位置,沒有人理解和關注,他甚至會真的成為一個壞孩子和家長處處作對。

而獎勵的危害也很大!這一次我們給了酸奶,下一次我們給了洋娃娃,在下一次我們給了量小汽車,然後呢,一直下去,我們總有一天會滿足不了孩子。他會認為這個世界上做任何事都必須有好處,當沒有好處的時候他就拒絕合作。這是多可怕的價值觀!不是危言聳聽,發展下去,將來甚至會蔑視規則,蔑視法律!

我是花花。關注教育,關注花花和毛豆!


在更早的年代,譬如現在家長成長的年代裡,懲罰就是一種常見的教育方法,也就是經常我們說的「不打不成才」、「打是愛、罵是疼」之類的。對現在的新時代家長而言,普遍帶給孩子愛的教育,但是懲罰依然經常被用到。有一次,男孩子想出去玩,一直不看改正作業,我剛開始比較溫和地和他說,他說「我就想出去玩。」教育幾次以後,孩子依然不聽, 我感覺自己情緒上來了,同時也感覺無計可施,就大聲吼「不做作業,就再也不出去玩了。」最後,孩子淚汪汪地完成了作業的改正工作。後來,雖然感覺心有不忍,但是感覺懲罰真的很有用。

可是,後來,我發現面對懲罰,孩子只是因為害怕從而完成行為,並不是從心出發,去做一個事情。正面管教的理論是「停止懲罰」,用啟發式的提問,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現在,我也在努力,對孩子的作業少了催促,更多啟發孩子,做作業是他的責任,而不是家長的責任。一方面,讓孩子有做作業意識,從而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另一方面,孩子如果堅持不做作業,就要狠心讓他去學校承擔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希望這樣,慢慢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圖片來源網路)


謝邀。

好的教育不使用懲罰。懲罰是用外在壓制的方法達到成年人的目的,讓孩子的行為在成年人的控制範圍。懲罰無論大小,都會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抽離,也就是說我只有按照大人說的做,大人才會喜歡我。這樣,孩子改正錯誤的內驅力就被損害了,驅動力變成大人要我做,或者恐懼大人不愛我,我才做。由此孩子並不能從自主性出發管理自己,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失去自我管理能力。

另外家長的教育水平可能有限,對孩子成長中一些正常的現象不理解,胡亂懲罰,打亂了孩子成長的腳步。例如完美敏感期的孩子要一張完整的餅,大人覺得孩子吃不了,覺得孩子浪費,懲罰一番。實際上破壞了孩子的正常生長。

懲罰不只包括體罰,還包括語言上的懲罰,例如愛的抽離,有條件接納。有的家長會說,你再不走我就走了啊,或者你再不好好吃飯我就不喜歡你了。這種懲罰更具隱蔽悔,往往讓孩子安全感盡失,在頭腦潛意識中寫下只有我達到別人要求了,我才會被愛。從而失去生命力,養成看人臉色行事的習慣,活得十分壓抑。


教育可以不用懲罰,教育絕不應該用懲罰。

1. 感覺好才能表現好。

你是在領導認可你支持你相信你的時候你的工作做的更好,還是批評你、指責你、挖苦你、每天只看到你的不足,偶爾還拍桌子甚至懲罰你,扣你獎金、罰站牆壁、拿筆記本打你的時候,你的工作表現更好呢?毋庸置疑,在我的家長系統課上,每個成年人都選擇前者。

我們感覺好的時候才會表現更好!那麼,從哪裡得來一個荒唐的念頭,要想讓孩子表現更好,我們要讓孩子感覺更糟?

A.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混蛋!」

B. 「你看你們班小明,每次都考100分,你豬腦子啊!」

C. 「回你的房間去,直到你學會了怎麼尊重的和父母講話再出來。」

D. 「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我會取消你的晚餐,也不許出去和同學玩!」

E. 「打你是愛你,不打不成器,你早晚會明白這一切都是為你好!」

找一個成年人,把這些話大聲念給你自己聽,想像你是你的孩子。你聽到父母這些話之後,你怎麼想?你的感受會怎樣?又會做出怎麼樣的決定呢?

是的,你的感受是真實的。

2. 正面管教倡導先連接,後糾正。

A. 「媽媽需要你的擁抱。」

B. 「媽媽愛你,對於媽媽來說,你比你的成績重要。」

C. 「媽媽相信你可以自己從失敗中習得教訓。」

D. 「我感到有些焦慮,是因為媽媽總是把成績下降與失敗的人生連續起來,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對於上大學這件事,媽媽想聽聽你的想法是什麼?」

當孩子感受到愛和連接,很多不當行為會自己消失。因為歸屬感和價值感是每個孩子乃至每個人的最根本的需求,而懲罰是切斷連接最有效的工具!

3. 敬畏懲罰的長期負面效果。我們當中有沒有家長早上一起來就摩拳擦掌,盯著孩子找茬看有沒有犯錯我以便我們可以去懲罰孩子呢?這聽起來太變態了是嗎?那我們為什麼還去懲罰孩子呢?是因為懲罰有效,立竿見影。但長期的影響真的好嗎?是培養自律的孩子嗎?孩子的心理是健康陽光的,還是憎惡恐懼的?懲罰是不尊重的,亦是不平等的。父母和老師習慣凌駕於孩子之上控制孩子,實際上是我們無能的表現。只要我們用心學習更多的更有效更健康的教養方式,沒有人會選擇懲罰。

教育可以不用懲罰,教育絕不應該用懲罰。


教育可以不用懲罰嗎?我認為是不可以的。

我在工作中常常會接觸很多問題孩子的家庭,每當我問道他們的父母:你們在家庭教育中有明確的獎罰方式嗎?他們往往都是支支吾吾,然後回答我,沒有。

其實獎勵與懲罰是家長引導孩子行為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既要有正強化鼓勵孩子好的行為,也要有適當的負強化抑制孩子不好的行為。

之所以這麼多人反對懲罰,那是因為大部分家長濫用了懲罰的權利。懲罰本是讓孩子學會為行為負責的手段,但到了家長這一層往往卻變成了宣洩情緒的手段。於是家長會用羞辱、貶低、吼叫甚至體罰的方式懲罰孩子。這些方式無疑是過度的,而且對教育無益,所以大家會覺得懲罰沒效,甚至有反效果。

怎樣用懲罰才是合理有效?

很多答案都引用了正面管教的理論去反對懲罰。其實正面管教當中提倡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這兩種教育方式。從廣義上來說,也是懲罰的一種。

其實很多時間,就算家長不作為,孩子也會因為壞行為受到懲罰。比如孩子忘了帶飯,就要餓肚子。那餓肚子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懲罰。比如,孩子打了同學,同學還手打孩子,被還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懲罰。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需要做的就是不插手,讓孩子自己體會行為後果,不要幫孩子擦屁股,收拾爛攤子。

還有一些情況,可能沒有什麼自然後果,家長可以通過制定規則來給孩子一些後果。比如說,孩子不收拾床鋪,可能對孩子自身沒有影響,家長可以給孩子定規矩,每天能收拾好可以得到一個貼紙,存滿7個貼紙可以獲得獎勵。如果沒有收拾則要扣掉一個貼紙。或者如果當天沒有完成房間的整理,就取消當天看電視的權利。

家長可以使用一些表格,列明獎勵懲罰的規則,監督孩子。

教育不是不能用懲罰,而是要用有原則的懲罰。我們不能因為過去沒有掌握好懲罰的方式就因噎廢食。而是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

最糟糕的教育不是犯錯,而是放棄管教。大家努力吧!


在我國教育模式中懲罰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不管是體罰、責罰還是懲戒在有些學校有的老師身上都運用得淋漓盡致、、、

大多數人認為學生都需要懲戒不要懲罰、懲戒是讓犯過錯者身心感覺痛苦、但不損害受罰者身心健康、它與體罰和心罰有著本質的區別、作用是:防微杜漸、懲前毖後!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犯了錯誤的人應該受到懲戒、並非是因為他們犯了過錯、而是要讓他們不再犯錯!

可是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則認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其自我意識的產生是通過教師與成人對他們的評價、他們的心靈敏感而脆弱、渴望被成人肯定、需要我們的鼓勵、喝彩和掌聲!即使是一句稱讚、一個關切的眼神!

正面管教則是用一種和善與堅定並行的態度,以既不驕縱,也不懲罰的方式來養育孩子的自律,自信!讓我們能輕易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從而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讓孩子們盡量不要去犯錯!


真正的教育不需要懲罰!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解釋懲罰的:表示懲戒,責罰;處罰。或者施加鞭撻或體罰使之服帖,受辱或以苦行贖罪。

在這條解釋里,我們可以看到懲罰者與被懲罰者的關係是自上而下的,我比你強大,所以我有這個權利,一旦你做錯了,那麼我就用各種手段讓你服帖,你要贖罪,為錯誤付出代價。

但真正的教育是什麼,是用一個生命去影響另一個生命的過程,而不是用權利馴服生命。贊成懲罰的人通常覺得嚴厲和懲罰很有效,其實在潛意識裡都有一個目的,就是控制,而懲罰就是實施控制的一種手段。從短期效果來看,懲罰也許的確會收到效果,他能夠立即制止制止一些行為。但是從長期效果看,懲罰會帶來一些嚴重的後果。

《正面管教》這本書里提到懲罰會造成的四個R:1、憤恨——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2、報復——這回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3、反叛——我偏要對著干,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懲要求去做!4、退縮——偷偷摸摸。我下次覺不讓他抓到。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孩子通常不會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在遭受懲罰時內心所做出的決定。然而,他們未來的行為就建立在這些潛意識之上。

如果父母能夠關注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行為,而是更關注孩子的心靈發展及長期效果,他們就會發現懲罰並不是一個好的方式。

那遇到錯誤怎麼辦呢?其實所有人在犯錯時他的內心都是很害怕的。不用懲罰,通常人都會主動的去彌補錯誤,承擔責任。我們傳統的觀念里「吃一塹,長一智」,正是要讓我們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在傷口上繼續撒鹽。當我們懲罰孩子時,孩子的焦點會從如何從錯誤中學習變成爸爸媽媽到底愛不愛我!而且人們都有一種代償心理,當他受到懲罰時,也許他會記住這件事情,但他同時也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好吧,我已經為此付出了代價,剩下的就我就不管了,跟我沒有什麼關係!這其實是不利於解決問題的。孩子也並沒有從中真正的學習到。所以遇到孩子犯錯,不涉及安全問題,讓孩子自己承擔自然後果就好。


絕大部分人會覺得要獎罰分明才能給孩子立下規則,不然孩子是不會明白規則是怎麼一回事。在教育中,懲罰真的是不可或缺的嗎?

如果說表揚是糖果,偶爾吃吃是沒有壞處,能帶給孩子愉悅,那麼懲罰就可以說是苦汁,偶爾喝喝是能讓孩子長點記性的,但喝久了是不是就會習以為常了呢?

短期內,懲罰能有很明顯的效果。所以很多很多人都會用。可是我們的孩子還那麼小,他們的未來還那麼長,撇開懲罰,我們來思考一下,怎樣的管教方式才能有長期效果呢?

我們懲罰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孩子對我們感到恐懼,還是希望孩子更好的成長?是要打擊和摧毀這樣一股茁壯成長的力量,還是要鼓勵和成就一個嶄新的靈魂?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引導和喚醒。我們用什麼來引導一個生命,用什麼來喚醒一個心靈?

除了愛,我想不到其他。

試想下,我們的孩子有了歸屬感和價值感,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還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當他們自己擁有足夠的力量去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就會感到欣喜了呢!


教育更重要的部分是愛

許多人認為管教孩子就是懲罰孩子,這是不對的。事實上,管教的意思是教育和指導,而懲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管教中更為重要的一部分是愛。愛是你跟孩子關係的核心,在塑造孩子的行為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言傳身教

你對孩子的關愛和尊重將會教育他在愛自己的同時也愛別人。你自己每天的誠實、勤奮、信任他人將會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讓他也變得誠實、勤奮、值得信賴。此外,在教育孩子辨別對錯過程中你所表現出來的自我控制也會給他起到示範作用,幫助他在日後培養起自控能力。總之,如果你希望孩子表現好,首先你自己需要好好表現,這樣才能為其引路。

教育需要合理地表揚和懲罰

當孩子做了什麼事情,讓你感到高興時,你一定要表揚孩子,給他一個擁抱或者一個親吻,讓他知道他的行為很不錯。此外,你一定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好行為,特別是在孩子出生後的第2年,取悅你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因此表揚和關注是非常有利的獎勵,可以激勵孩子遵守你定的合理規矩。 有時候孩子會違反一些非常重要的規矩。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你要用嚴肅的表情、失望的聲音來警告他,然後將他帶到另一個地方。有時,這些懲罰行為已經足夠,但是有時你還需要採取其他措施。你需要跟自己做一個約定,那就是永遠不要採取那些給孩子身體或者心理方面留下創傷的懲罰方法。

為什麼不能粗暴地打罵孩子

無論孩子多大,大屁股、搖晃、沖孩子叫喊等方法有百害而無一利,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1.即便這樣做在當時能夠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這也會教給孩子在他生氣的時候可以打別人或者向別人大喊大叫。想想那些一邊拍打孩子一邊大叫「我早就告訴你了不許打人」的媽媽吧,多麼諷刺啊!這種情況很常見,而且都會導致一個同樣悲劇性的結果:經常挨打的孩子最終成為喜歡打人的人,因為他們在挨打中學到了,暴力是一種可以接受的表達憤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身體上的懲罰可能傷害孩子。如果輕輕打兩下不起什麼作用,許多父母在生氣沮喪的情況下,會狠狠地揍他們的孩子。

3.體罰會讓孩子對父母生氣,甚至對父母感到不滿。因此,孩子可能通過繼續做錯事而不讓父母逮到來報復,而不是培養自控能力。

4.體罰讓孩子得到了足夠的關注。儘管這是一種不好的方式,甚至還很疼,但是這讓孩子知道,他能夠獲得父母的注意。如果父母工作過於繁忙,無法給孩子過多的關注,孩子可能通過故意做錯事的方式來獲得父母的懲罰,以此來得到父母的關注。

正確的管教方式是什麼

既然體罰對孩子和父母的感情都有害。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方法呢?儘管操作起來不容易,但是對付孩子做錯事情的最佳方法是將孩子暫時隔離,不要關注他、不給他玩具、不要跟他玩,這個方法就是「平靜中斷」,具體操作方法:

1.你已經告訴了孩子不要打開壁爐的門,但是他堅持打開了。

2.不要太高你的聲音,但是要嚴厲地說:不要打開爐門。然後將孩子抱起來,注意:要讓孩子的後背朝向你。

3.開始實行平靜中斷,讓孩子坐在你的腿上,不要你瞞對你,一直抱著他直到他安靜下來。

這個方法的關鍵在於,你要保持冷靜,且要堅持。儘管操作起來非常困難,但是你仍需要在孩子每次違反規矩後立刻做出反應,同時一定不要讓憤怒左右你的行動。如果你跟大多數父母一樣,無法每次都成功,不要擔心,因為偶爾的一兩次失誤沒有什麼大礙。但是你一定要盡量堅持這種做法。你越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就越能有效地管教孩子。記住,孩子在觀察並模仿你!

本文摘自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六版,配圖均來自網路,侵刪。


懲罰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不用懲罰也可以達到,甚至很長遠的達到教育的目的,你會怎麼選擇?

教育education的詞根原意是引導,引發思考。懲罰能造就什麼樣的結果呢?

憎恨。先試著想想自己每次被懲罰的時候在想什麼,有沒有反駁解釋的慾望?是否內心是不滿的?即便是心裡對自己對於行為本身也認錯。

憤怒。

報復。孩子小,還沒有能力報復,大了就不知道了。

自卑。孩子一方面會認定就是一個不好無能的人,一方面會退縮,或者偷偷摸摸的行事。

教育本身不需要懲罰。


推薦閱讀:

四年級該不該陪寫作業——君子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兒,為什麼呢?
該不該給寶寶吃零食?完美的成長環境,不一定要剝奪孩子的快樂
恩諾教育:你認同嗎?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
我特別討厭我爸媽的人生觀點,他們總是以錢為目的,做什麼事都很在乎錢,在這樣的家庭里我該怎麼辦。?

TAG:家庭教育 | 教育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