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的禮尚往來是不是現在人內心的一個坑?


謝邀。認真回答本題也可以算對題主的「禮尚往來」吧,盡點力氣。

「禮尚往來」出自《禮記·曲禮上》: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意思是在禮節上注重有來有往,借指用對方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對方 。

禮從示,從豊( lǐ)。「豊」是行禮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義是指舉行儀禮,祭神求福。

禮是古代社會關係和人們行為的規範,是孔子思想中與「仁」並列的重要思想。孔子以仁追求內心的高尚神聖,以禮實現規範人們的行為。所以「仁」和」禮」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內核和外在表現,是一個事物的兩面。

「禮尚往來」,現今人們多以禮品、禮物的互相饋贈,來作為聯繫人們感情的紐帶,甚至成為人們獲取某種更大利益而付出的一定代價,而這種代價又被稱為「賄賂」。這已經失去「禮」本身的意義。

禮品、禮物只是「禮」物質表現的一種,其地位不應該被誇大。我們講的禮,比如尊重師長、尊老愛幼、溫良恭儉讓等等,除了以一定物質物質體現我們的態度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內心真正做到「仁者愛人」。

如果說禮尚往來是坑,那麼也是人們對禮的理解過於物質、僵化,自尋煩惱的結果。


禮尚往來是中國5000歷史留下的寶貴的精神文明財富,正因為有了禮尚往來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走動變得越來越頻繁,也促進了親戚朋友間的感情,這是正能量的一面我們應該繼續傳承和點贊。中國文化講究的是汲取精華,去其糟粕!所以下面講講禮尚往來繁衍到今天變味的一方面!

現在的禮尚往來不僅僅體現在親戚朋友間走動送禮,更多的是結婚,喬遷,升學,生日等等,大家有沒有覺得現在辦酒席的越來越多,送禮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以前送禮流行挑擔子,幾包白糖,幾十個雞蛋再加兩擔穀子,就能走一家親戚或者朋友!不用另外再送禮。看看現在出去喝個酒至少得200吧,過年給小輩包紅包的錢加起來至少得好幾千吧!所以現在的人壓力越來越大是為什麼呢?一方面自己要還各種貸款,比如車貸,房貸。還貸款就已經很費勁了,再加上各種宴請,份子錢壓的人們喘不過氣來。

禮尚往來是好事,但是我們得必須把握好一個度,不要讓禮尚往來成為了金錢的角逐地,現在也正值新春佳節你們那的禮尚往來是什麼情況,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互動交流!


中國的「禮尚往來」是不是一個坑不知道,只是感覺現在的「禮尚往來」已經有點變味了。

禮尚往來的意思是:在禮節上講究有來有往。借指用對方對待你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別人。

禮尚往來的出處

《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尚往來本來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現在的意思都和原意有點偏差了。

有錢的人用這個理由炫富。沒錢的人用這個理由打腫臉充胖子。

就像題主說的,過年給紅包。有錢人給你家小孩包的紅包大,你沒有這麼多錢也沒辦法,也必須給他們家小孩包大的,不說比他多,最起碼要一樣。雖然這個錢是給你家小孩了,但是你不能當著他的面給小孩要吧,那樣更沒面子。你事後要回去,到時候被他知道了,也會嘲笑你。

個人認為這個禮尚往來要量力而行,不要裝大款,特別是給小孩包紅包,這樣容易讓他們有攀比心理。有錢的人也要照顧一下窮點的人,根據他們的家庭條件來給紅包。


感謝悟空君多次邀請。關於中國的禮尚往來是不是人內心的一個坑這個問題在我看來確實是這樣的。在年輕人身上體現得更淋漓盡致。

禮尚往來按理來說有往有來,但是現在有的人只有往無來,有的人只有來無往。比如高中同學結婚的時候我給她隨了500元錢,而我結婚的時候她知道卻一分也沒隨,其實沒什麼,也不靠她的那幾塊錢謀生,但我相信遇到這種事情的任何人都會在心裡起嘀咕,這跟人的肚量沒有關係,這就叫做禮尚往來。

還有一種現象,就是對一件事情有求於他人,於是就拿了大禮包,各種值錢的東西去求他,結果他把禮收了事情卻沒辦成,最終這事就這樣過了(不過這種現象現在少了)這種事也算是禮尚往來的一種形式吧,可怎麼給它定義呢?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老輩人的禮尚往來還是做得很好的,都是體現在互相走動上,今天你去他家走動走動,明天他一定會記得來你家走動走動。多年以後,即便不見面感情卻依然在。這也許就是最好的禮尚往來吧!

上述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意見歡迎交流。


禮尚往來本身沒有問題,是一種好的傳統。但在發展演進中被眾多人扭曲,有一種人際交往的方式變成人情負擔和交往障礙。這就需要改變或革新,讓禮尚往來更符合我們交往的需要,符合爺們的行為方式及習慣。


謝友邀請!「禮尚往來」初衷或在體現和增進人世間溫良親善之情意,禮尚往來就是說要記得別人對你的好,要記得有機會要報答別人對你的好。比方說今日頭條為自媒體提供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就需要點贊,舉手之勞之事,大家才能共同發展,可有些人偏偏不懂得感恩,反而容不得別人比他好,你就是給他點贊十次他連一次也不回,既然說「禮尚往來」,顧名思義,則必須有對等的來往。

商品社會經濟的騰飛,一些人的私慾膨脹,根本不知道做人之道,只是不平等的單向的收禮,而失去了德,道德敗壞終之翻船,所以說厚德才能載物。人品,決定人生好,人品是做人的風骨,支撐生命的脊樑,做事先做人,歷練好人品,人生就會更加美好,社會才能更加和諧。


謝謝悟空問答的邀請!

中國的禮尚往來確實成了現在人內心的坑,這個坑是我們自己玩出來的,我們曲解了禮尚往來的本意,把禮節上有來有往幾乎是忘得幾乎一乾二淨,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可是把隨禮,隨份子,送禮金,送禮物的對等看成是禮尚往來的新解,把禮節看成禮物禮金做出了等價的交換,這叫偷換概念,但卻被人們積極的響應,隨幫唱影的人多了,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禮尚往來就成了人們心裡的坑。

如果我們真能做到古人禮尚往來的本意,就不會出現綁架於道德上的彼此贈送,隨禮,人情世故的情況出現,比如巧立名目的大辦酒席,來惡意的收取禮金,什麼出獄宴,生豬娃宴,動土宴,升學宴,孩子會說話宴,老人66歲宴…。人們為了利益,可以把禮尚往來的善意利用到極致,這不是坑是什麼?其實內心都已經開始抵觸現實生活中所謂的禮尚往來,但是為了那點物質利益下僅存的面子還在硬撐著,這裡面還有禮尚往來的味道么?因為內心深處已經被厭惡,被利益所佔據了,這就是人們自己挖的坑,利用禮尚往來的本意挖的利益陷阱。當然就成了大家心裡的坑了。

如果人們真的能做到禮節上有來有往,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而不去計較利益的得失,我們的社會真能變得更加和諧更加有人情味,就不會象現在這樣,打著禮尚往來的謊言進行著情感與利益的等價交換了,大家覺得呢?


不是坑,是中華文明的傳承。禮尚往來,包含了許多的內涵和哲理。

1,人與人交往是每個人的需求和必須,禮送對方,則為關係不錯或比較親密,想到了對方,心裡有對方。

2,尚禮,是建立友情親情愛情的粘合劑,是溝通,認可,尊重,的體現,是情感的流露和表達。

3,往來,來而不往非君子。剃頭挑子一頭熱,只進不出,貪心無道,失人心,尚民意,丟面子,失人格,為重利輕友,鐵石心腸,令人恥笑,小人最終玩自己。

4,禮尚往來,是交友增信加情達意的橋樑。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表達的是視情義而非在禮品。

5,對於禮數多,禮品重,如互發大紅包,各種人情往來的吃請,給一些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也多有詬病,抵觸,反對之現象。關鍵是相互間的認同,理解,商討,把握好度。

6,日常多見,一忍風平浪盡,一讓消解萬千隔閡,一禮解除千年恩仇。禮尚往來還能化干戈為玉鉑,化消極為積極,化不快為敞亮。溫暖人心,感化人節,激發善良,教化不良,建和諧社會。

7,禮尚往來凝聚的情,激發的是力。團結生力量,志同能攻關。這也正是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奮發圖強的強大動力所在。

有情有義,感恩戴德,是合作共贏,互利互惠的基礎和保障。當我們享受到互信,互助,互利,互敬,互愛的和諧社會國泰民安的美好生活時,一定會更加地珍惜禮尚往來給我們帶來的自信和自豪。


感謝邀請,中國的禮尚往來在人們內心深處確實有點尷尬,這樣的尷尬都快到了沒有辦法的境遇,怎麼說呢,其實有很多人,也有很多理解,畢竟中國是禮儀之綁,禮尚往來更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現在人為了這個情理之中的事,感覺很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們的生活成本,增加了生活負擔,在這個層面上,這又是負面的,就我自己感覺,禮尚往來就要看個人心態,如果自己的能力可及而且又在意這方面的東西,就不必太在意這些東西,但是反之如果生活能力有限,而且又不想參與過多禮節上面的東西,就可以不去理會。


我國的民間禮尚往來是一種傳統的美德,但隨著國強民富人民生活不斷地提高,禮尚往來也隨著一人幅度提高,甚至給許多人造成了內心的一個坑,增加了內心的壓力。列如:小孩喜過年,大人盼種田?這是我國從古至今的俗語。這裡面就說明了大人害怕過年,為什麼呢?過年要錢?禮尚往來要錢?小孩壓歲要錢?還有其他等等要錢?所以壓為之大。社會上有的還搞:講闊氣擺排場,額度越來越大,越演越力。無錢的,錢比較少的,為了面子也隨著跟進,硬著頭皮,打腫臉孔沖胖子。這些扭曲的現像,其實確實是攔在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坑。(略)。


推薦閱讀:

一起努力,共克時艱吧!
自如|熱點過去了,毒氣室過不去
青木陽子:95年在中國辦盲校的日本盲人,她相信盲人跟普通人一樣
打鐵,確實還得自身硬。
網紅「流氓」還有理了?

TAG:社會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