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教師職稱論文是壓在一線教師頭上一座大山?


本人晉陞高級教師已經十多年了,對教師職稱設置有過研究,針對職稱論文這個問題,說一下個人的看法。現在,河南省教師職稱評審已經取消了發表論文這個必要條件,轉而以教科研課題研究取代論文。但如果發表的論文有份量,也會作為科研成果來對待,和教科研課題研究同等對待。因此,可以說,這方面的規定其實還是沒有什麼變化,即使完全用教科研課題研究取代論文,教科研課題不還是用論文來呈現嗎?由此,我就想,為什麼教師職稱評審繞來繞去,都離不開教育科研這個話題呢?

我認為原因在於:一、職稱評審的設置原本是為了選拔人才,優中選優,促進教師努力提升,成為具有各方面的能力的人才。有些人認為,我只要認真教學,把自己的教學成績搞上去,就可以了,有沒有教研能力和寫作論文的能力有什麼關係?其實不然,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就是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一個單純的實踐者,也就意味著知識和經驗也是片面的,是難以持久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慢慢枯竭,最後江郎才盡,教育教學也就搞不好,這樣的人是不能被稱為人才的。

二、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職稱評審的設置,也是以此來引領促進行業的發展的。針對教育系統來說,一直以來,都有改革的呼聲,至於如何改革,許多方面的專家和「磚家」都提出各式各樣的方式,但通過實踐,至今尚未確立任何一種權威的模式來供所有學校來推廣,說明教育方面的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迫切需要最基層的一線教師來提供和發表從實踐到理論方面的意見,如果這些意見多了,就給高層次的研究者提供了可以參考的第一手資料,再通過他們研究,上升到理論,再用這些切合實際的理論來指導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活動,從而促進教育行業的發展。

總之,我認為,和高考的改革一樣,每一次的變化,都促使學校、教師和學生跟著轉變,以達到國家選拔人才的需要;職稱評審改革也是一樣的,也是要引領教師轉變教育觀念,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於教師個人素質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教師職稱評審論文的要求,是沒有什麼過分的。


這個問題應該分開來談。一是教師評職稱該不該要論文?二是要什麼樣的論文?三是論文的水平高低應該由誰來把關?

個人認為教師職稱評審實際工作成果是主要的,但是論文也不應該少。一篇好的論文可以看出作者的知識水平,思考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甚至是工作態度,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表現,是一個優秀教師不可或缺的優秀品德。所以說要求提供一篇論文並不過分。

關鍵是要什麼樣的論文。古今中外能稱得起教育家的沒有多少人。就是這些教育家的理論,也存在著不少爭議。而且這些爭議並不是空穴來風,沒有一點道理。所以教師評職稱的論文不應該是不切實際的空洞的教育理論論文,應當是自己在實際工作點滴的心得體會,經驗和一些具體學科教學方法的總結改進等等。應該是一些實實在在,老師可以做出,也有參考價值的東西。一線教師的論文主要體現在一些教育理論的應用和實踐上,應當是一些更加鮮活的東西。

論文水平的鑒定,應該由高評委作出。好處是可以考慮到地區的差異,地區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解決的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在一定的學術刊物上發表更好,沒有發表也應該可以。學術刊物有限,要評審的教師有很多很容易弄虛作假。有價發表論文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如果由高評委來鑒定論文水平的高低,那麼壓倒老師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就基本解決。

科研的人他們的主要成績就是論文。作為在一線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教師他們是理論的實踐者,關鍵在於總結實踐中的經驗,也可以促進基礎理論研究的發展。人們認知過程中的兩個不同階段是相輔相成。

我國的職稱評定已經經過多次的反覆有不少的經驗。由於我國職稱是和工資掛鉤的,就增加了職稱評審的複雜性。既要考慮實際水平,又要考慮工作成果。看來職稱評審的社會化是將來必走的一條道路。水平的高低由社會來評定,人員的使用由行政領導來確定,分清各自的職責,可能是更好的一種辦法。


論文是對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也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所以論文本身沒有任何色彩,只是他在社會競爭中起到的作用讓他發生了變化,尤其在職稱評定過程中,出現抄襲、仿造、冒名、代寫等一系列惡劣行為,甚至觸犯法律,在教師和醫生中尤其常見。為什麼會出現此類現象?看看教室職稱評審中論文要求:

1、工作性質決定在晉陞過程中需要

2、當事人從事工作繁瑣,無暇開展研究,撰寫論文

3、當事人沒有研究能力,無法產生論文

4、市場化操作,金錢操作,代寫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變成了一項「職業」,而且價格可商榷,最終容易達到「共贏」

5、一般分為市裡、省級、國家級的要求,所以根據不同需求,各類報紙、期刊雜誌也踴躍的加入到這場交易中。不論文章質量,只看所出發表費的高低來決定你發表的先後,如果需要代筆亦或修改,加錢即可,而且很多報刊雜誌都宣稱知名資料庫可查。

CJFD: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清華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

CNKI :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項目,1999年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

萬方資料庫是由萬方數據公司開發的,涵蓋期刊、會議紀要、論文、學術成果、學術會議論文的大型網路資料庫;與中國知網齊名的中國專業的學術資料庫。

晉級評定已經不簡單,大家都不願意輸在文字上,所以「論文」這件事也只有等晉級不需要了,真正忠於研究的人、忠於研究的好論文才能顯露頭角!


謝邀!作為一名即光榮又可悲的人民教師,我還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

作為教師,可謂是集眾多榮耀於一身,像什麼人類的靈魂師,陽光下最神聖的職業;可悲的是職稱論文不過是壓在教師身上眾多大山中的一個,不好說微不足道,但還算能想辦法解決的。

其實要嚴格說起來,凡是執教三年以上的教師,說起教育理論和教學方式、方法,不敢說滔滔不絕說上幾天幾夜,但自身總結的經驗肯定是有的,按道理來說把這些經驗整理一下就是一篇論文了。

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這些東西別人早已經寫過了,早知道咱們國內教育類的雜誌報刊不知道有多少,一般人能想到,寫出來的,別人早就發表出來了。假如你在寫,就屬於老生常談,人家肯定不會再刊登的,即便刊登了,也還要小心被告侵權或者抄襲。

而要想認真的寫出一篇具有獨特見解、經的起推敲的論文,所用的時間和精力能讓早被作業、備課、各種檢測、各種檢查折磨地精疲力盡的你懷疑人生!

最惱火的是這些論文除了評職稱的時候有些用處外,根本就一無用處!

除了職稱論文外,各種培訓證書、榮譽證書、工作年限、業務考試、單位推薦、教研(學)成果、名額限制等都是教師評職稱評職級時需要逐一克服的難題!

就我所在的單位有一位工作五年的教師,因為名額的限制,到現在還沒有評上職稱,在待遇上跟剛參工的教師基本一樣(工齡工資每年是五元)!

以上是我的分享,希望對您有所裨益。如您有其它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也可以關注我,私信討論,謝謝!


我並不認可這個觀點。

教師是個專業技術職務,顧名思義,專業性是其基本屬性,而專業性突出體現在學術性、研究性,而論文作為學術載體和研究過程的必備文獻當然是不可缺少的。

在強調教師專業發展的今天,教師的學術研究能力更是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1.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一個具有專業成長的教師和一般教師相比較最突出的特點是不斷的成長性。我們可以看到,研究性的教師能夠很敏銳地發現問題,會嘗試不斷去解決問題,當自身知識不足時習慣去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辦法,而且在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不斷成長。不具備研究習慣的教師,則往往習慣重複,教學能力在到達一定程度之後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知識的老化逐步下降。

論文對於習慣學習與研究的教師而言,根本不是件太困難的事情,而對於根本沒有研究學習習慣的教師而言確實是件極其艱難的事情。

2.研究是教師專業應該做的事情。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能否說「教而不研則惰"?我看可以。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教師每天面臨的都是新的困難和困惑,教師研究學生,研究教學,研究教育規律與方法是貫穿整個職業生命的全過程,也是教師不可替代性的職業價值所在。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邏輯、哲學基礎和創造性質來說,本來不可能不帶有研究的因素。」

3.研究是克服職業倦怠的需要。研究性的教師能夠發現、享受教育給他帶來的職業幸福,而感到職業倦怠的教師通常是過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單調的教學生活,這樣的日子過長了,你想不倦怠都不可能。

當一名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時候,論文不再是攔路虎,它只能成為你職業研究成果的結晶和令人自豪的專業成果。當一名教師拒絕論文的時候,實際上是拒絕成為一名研究性教師。

(聲明:本文所述論文,不包括為評職稱而做的假論文,買的論文,不明途徑發表的論文)


要回答這個問題,請容許我先抹把眼淚。

我從教22年,在2014年評上高級教師職稱。算是曲折心酸的。

我上課是深受學生歡迎的,成績也一直很好。我經常上區級、市級公開課。也常常行走全國各地上課,應該說是一位比較優秀的老師了。

可是,我卻有一個重大的缺點,就是不喜歡寫論文。於是,我就被蘇州市的一項規定牢牢的卡住了。這個規定就是:評高級職稱需要發表三篇省級以上的論文,且需要高評委的審查通過,即鑒定。我在此整整被卡5年。

像我這樣的老師,在我身邊比比皆是。有好多老教師,因為不會寫文章。一輩子只能是一級教師。甚至有的直到退休還是二級教師。真是讓人一聲嘆息啊!

那麼,對於論文,是不是應該列為職稱晉陞的必要條件呢?筆者認為未必。基層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教好書,而不是搞科研。搞科研應該是大學老師的首要任務。我們不能把論文當做卡住教師晉陞的手段,這將會嚴重挫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當然,我也聽到過不同的意見:如果取消三篇論文,以榮譽來決定職稱晉陞。那麼將會進一步加大學校領導的話語權!弱化一線踏實教書老師的競爭性。這話倒是有一定的道理。

聰明的網友們,你們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請文明發言哦!


一位好教師既是經師,更是仁師。即對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精於教研,善於教學,謹於治學,誠於育人。職稱論文是對教師教研的考量,應該是職稱級別高低不同對應論文級別不同,也就是評定職稱越高論文級別越高,反之亦然。我不反對教師評職稱的論文規定,因為沒有教研的教學是走不遠的,沒有教研的教師是不合格的教書匠,更別說走專家型教師之路。

教育教學必有反思和總結,而反思和總結就是源於育人和課堂教學的教育教學論文,所以教育教學論文並不難,只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缺失的是反思、總結和積累。要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師必然教研,要走專業化可持續內涵發展的教師必須教研。對此,我不認為職稱論文是壓在一線教師頭上的一座大山。


一個合格的教師是多方面的。既會教又能研這才是合格的教師。職稱評定是對教師能力水平的綜合能力的定位,有許多老師課上得好,這可以說是一個好老師,但當他想評高級教師時,寫不出論文,那他只能是一級教師,一級優秀教師。而那些有論文,而在教學上拿不出成績的人,也評不上。現在是一些評不上職稱的人埋怨評職稱要論文不合理,這是不對的,因為你的教研水平不行。


謝謝邀請!怎麼看待教師職稱論文是壓在一線教師頭上一座大山?農民的職責是種地,種出優質農產品,工人的職責是上班,生產出完美的工業品,軍人的職責是保家衛國,強化訓練是軍人的必備條件,學生的職責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哪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桃梨滿天下。老師是一個職業也是老師們一生的愛好和必生的追求,總結自已,挖掘自己的潛力,把平時的自己的教學經驗,繪集成論文,發表出去,服務與大眾,這是教育的申華,更是自己教育水平的提升,也是一線老師評審高級教師的門檻,教師的科學研究能力是現代教師必備的向基本素質之一,撰寫教育論文,既是教科研能力的一種具體展示,又是不斷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一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教育論文來自教育實踐,反過來又是對教育事業的極大的服務,他們是相得益彰,相互支持,及是科學,又是服務。所以教師寫論文對社會,教育,學校,學生,個人,百利而無一害,應該大力提倡,值得推廣。

首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是教育的基石,也中國未來發展的主要資源,教師是個人才,一般的教師認為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上課,平時工作都很忙,壓力山大,沒有時間去寫,寫論文都是"學者型"教師的專利,可是一般教師,要評上高級教師,沒有教學科研論文的發表,很難評上,使得寫論文成了一線教師的一座大山,這是一個認知的錯誤,必須糾正,一個合格教師是多方面的。即會教又能研這才是合格的好教師。職稱評定是對教師能力水平綜合能力的的定位,有許多好教師,課上很好,也可以說是一名好教師,但能夠評上高級教師,寫不出論文,只能當一名一級教師,一級優秀教師。

其次,對於60%的學生很坦率地承認反對老師寫論文。「我不願意我們任課老師寫論文,尤其是不願意我的班主任寫論文,怕他們因此分散了教學精力,放鬆了對我們的管理,結果是老師出名了,成家了,我們這一群學生卻耽誤了,」這位學生不無擔心地說,「雖說我們熱切盼望著我們的老師快點評上高的職稱,但我們也渴望老師們對我們的全身心投入,不要叫我們在與同齡人的競爭中落伍。」另一位學生則說:「雖說信息時代需要科研型、專家型老師,但很多『教改成果』說得天花亂墜,卻未必有實效。倒不如那些『經驗型』、『教書匠型』的老師來得實在。」

第三,28%的學生旗幟鮮明地贊成教師寫論文。「我贊成老師寫論文,老師把教育過程中獨到的心得體會上升為理性,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獲益匪淺的還不是我們嗎?

第四,12%的學生對老師寫論文表示有條件的理解。「沒有論文,評不上職稱,各種福利待遇無法兌現,老師的情緒波動太大,也不利於教學,」一個學生很善解人意,「寫點論文,早一點晉級,只要不影響我們的學習質量就行。」「我不反對老師寫那些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能夠切實提高我們學習效益的論文;我不贊成老師為寫論文而寫論文,應該踏踏實實地搞些課題研究,把研究重心降下來。」教師該不該寫論文,見仁見智,並無斷語。小編以為,作為教師,既作教書育人的行家裡手,又能精於寫作,讓文章時時見諸報端,應該是相得益彰、不可偏廢的。

立足課堂、教書育人應該是教師的天職所在,一個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高低主要是在課堂上體現的,因此,教師必須首先精於備課、長於傳授、善於創新,做教學上的「妙手」。然而,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師,僅限於此是不夠的,教學之餘,教師還應不廢黃卷青燈,含英咀華,將平時所教、所學、所感、所悟作為文章,披沙揀金,有時獲寶。當然,教師寫作論文不能貪多求全,刻意為文,應該有則寫之,無則免之,注重「偶得」。此外,教師寫作論文還要堅守一個「實」字,必須以教學為基礎,如果「文筆滔滔,教學糟糕」,即使論文再多,又有誰能信服呢?

當教師要不要寫論文,原本是不需要討論的,而當教學論文成為衡量一個教師水平的尺碼,教師評職稱的硬體,當它與這些切實利益掛鉤時,寫作論文的目的就變得不純正了。如果有些教師為了個人的利益,而放棄教學研究論文的初衷,哪這樣的論文不如不寫。

最後,21世紀的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是教科研能力。面對未來的教育,我們廣大教師應該向科研型、學者型、特長型的方向發展。撰寫教育論文能加速這一發展的進程。寫教育論文離不開教育教學的實踐,離不開學習和研究,所以說,撰寫論文的過程,就是教學業務水平、理論研究水平和寫作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就是實現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和升華的過程;就是從經驗型「教書匠」向研究型專家轉化的過程。所以教師寫論文及是對自己教育經驗的總結,也是對自己知識積累的沉澱,更是對社會教育的極大貢獻。


我是學校的一線教師,晉陞高級教師十多年了。關於教師職稱論文是不是壓在一線教師頭上的一座大山?就本人認為,我們學校每期開學時,都要求各教研組教師要做以下工作,首先寫出一學期的教育教學計劃,其中就包含教學研究,每位教師必須設置一個教研課題,微型研究課題,上一次教學研究課,開展本教研組對教研課的評論,並作好記錄。

每期寫一篇論文上交市教研室,還要在網路上發表教學工作的簡訊息三篇,在教育平台上交流。加上教師在工作崗位上盡心盡責的教學,把自己的教學成績提高了,這時要寫一篇期末教學工作的總結。這個總結就是一期的工作經驗和反思,這就是教育教學的論文,因此,我們有思想的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教師,在工作中必須做好教研,所以,我不認為職稱論文是壓在一線教師頭上的一座大山。


推薦閱讀:

TAG:超級教師 | 教育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