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狗的祖先是什麼?


家犬是數百萬年前具有獨特作用的裂齒咬斷肉類的食肉哺乳動物後裔。 200萬年前在犬的家族中已經形成10屬食肉動物。犬屬食肉動物由郊狼、豺和狼組成。當人類開始定居時,狼也緊隨其後並逐步改變了生活方式。由此形成了選擇性進化的環境,並逐漸形成了家犬。

犬的祖先

克里奧頓

小型食肉動物 1億~5000萬年前 克里奧頓米柯斯 5400萬~3800萬年前牙齒化石揭示這類食肉動物生活在此新世紀,這類小動物有展開的腳爪,顯示它們很可能生活棲息在樹上。

黃昏犬

3800萬~2600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洲,它們可能是犬的直系祖先,這是最古老具有內耳的品種,是犬族動物的一個特徵。

特馬斯

1900萬年前食肉哺乳動物在世界不同地方獨立演化,特馬斯在歐洲大陸進化,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對這種假設有許多異議。

萊普特

1200萬年前約2600萬~700萬年前,出現42種不同屬且都與犬類似的食肉動物,現在才知道這類哺乳動物中,萊普特是犬和所有其他現代食肉哺乳動物的真正祖先。

現代犬

200萬年前在200萬年前的上新世紀末和更新世紀初,所有現代食肉動物的基本血統已經進化。42個種類的食肉動物已大幅度降低至今天的10個種類。這些動物最多的是犬屬類,其中狼、豺、郊狼和犬都是其成員。


我認為狗和狼都是狐狸凈化出來的,而貓是狐貓凈化出來的,也有的地方叫貓狐。牛和羊都是山林中的麂子演化出來的。麂子其實也有幾種,大概有二三十斤重,有的長的很象牛,也有長的特別象羊的,也許人們會說水牛和黃牛應該不是一個物種演化出來的。其實還真是麂子演化出來的。因為水牛本來是北方的物種,到丁南方不試應南方的氣候才演化成水牛。水牛的前生應該是棉羊演化出來的。泥鰍和鱔魚是邱引演化出來的,邱引也有幾種,有帶紫色的,也有帶紅色的,帶紅色的比較細點,兩端也比較尖,而泥鰍是那種帶紫色的邱引演化出來的。鱔魚是帶紅色的邱引演化出來的。邱引本來是在土裡的,只因後來長期被水淹沒,邱引只能漫在水裡,在水裡的邱引外表象死去,而內部機構還能吸叫養分,在沒有陽光做情況下大概一個半月的樣子可以演變完成。大象是豬演化出來的,這樣說一定有很多人意外。在幾千萬年前食物充足,豬不需要尋找食物,更不用拿嘴巴去地下到處翻食物,鼻子不在地下磨擦是不是就長的更快些。經過幾十萬年或上百萬年就形成了兩種動物。我們人類也一樣從猿人的鼻子非常平整到現在的鷹鉤鼻難道不是這樣嗎?。


狗的祖先是狼,雖然經過一萬多年的飼養與馴化,但其遺傳基因中,還是保有許多原始狼的習性,而群居.社會性就是其中之一. 狼是群居的動物,它們通常七.八隻為一群,採集體狩獵的方式來獵食,這當中,每隻狼在族群中的階級地位都不相同;動物學家習慣將狼群之中的領袖稱為阿爾發狼,族群中包括食物的分配,紛爭的平息,乃至後代繁殖的責任,都要靠它;其餘的狼也都安於本身在族群之中的地位,並服從阿爾發狼的領導,這就是狼的社會.

?那麼狗又是如何呢?雖然經過長時間演化,可是狗還是保有這些狼的本性,但群居的對象已由同類擴大到飼養它們的人了.在家中,狗把每個家人都當成族群之中的一份子,和我們一起生活,一起遊戲,一起狩獵(外出散步).

在與人類共同生活的時間裡,感覺敏銳的狗兒已在我們不知不覺中,為自己於家中。


估計這事,狗都不知道,你問人啊?????????人的祖先還搞不清楚了,還搞狗


狗的祖先應該是狼。很多文獻上都有提到,科學研究狗的DNA與狼的也是幾乎一樣,而且狗的習性中也可以看到狼的影子,比如說小時候在農村老家養的土狗,喜歡吃生肉,生魚,媽媽養的小雞跑到它的活動範圍內,它會趁媽媽不注意時候把雞給逮住啃了,雖然事後會挨揍,但一有機會它還會那麼干,弄的家裡的雞都不敢去狗的那片活動區域,


狗屬於動物界-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犬科-犬屬-犬種。狗是十二生肖之一

一、犬的起源   

犬的來源是一個多年來使人感興趣又眾說紛紜的問題。儘管各國的動物學家做了大量的研究與考證,但由於其馴化年代是在史前時代,因而現在掌握的有關資料和見解仍不是十分完善的。  有些人主張:犬唯一的祖先是狼或豺,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滅絕品種。但最為大家接受的說法是犬有多個祖先,其中包括已滅絕的和現存的。查爾斯-達爾文非常贊同多個祖先的理論,並認為家養犬至少是兩種狼的後裔。但他又謹慎地補充道:「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確切地查明家養犬的起源。古生物志沒有弄清這個問題,一方面因為已滅絕動物的頭骨與現存的狼和豺的頭骨非常相似,另一方面因為家養犬各品種間的頭骨又極不相似。」   達爾文時期以來,對犬的祖先這一問題進行最廣泛、最實際探討的是理查德和艾利斯-法因斯,他們著書《犬的野生史》中認為較早期的犬像澳洲野狗,愛斯基摩犬,非洲獵犬,印度雜種野狗與野生的犬科動物有著密切的關係,無論如何不能把他們分開。   

原蘇聯的現代馴狼實驗表明,雖然狼很少像犬那樣溫順,戒心很強,但它們相對來說還是害怕人的,並非都是兇殘的。在美國華盛頓的奧林匹克豐島上,有一個飼養群的牧場,這些狼都能和它們的主人友善相處與合作。世界各地曾有許多關於母狼收養遺棄在荒野的嬰兒,並哺育成「狼孩」的真實報導。1972年5月,人們從印度森林中發現了野狼哺育長大的棄嬰巴斯卡爾,他居然依靠「狼母」的哺育和保護安然度過了幾個春秋。這些事實向人們提示了所謂「狼性」的另一面。雖然人類還沒有徹底揭開犬的起源的最後秘密,但是比較一致的意見認為,犬的原始祖先系不同類型的狼。至於狼和野犬更遠的祖先,則要追溯到四千萬年前的始新世,有一種身體不大、四肢短小、尾巴較長、會爬樹、善馳騁、性兇殘的動物,這就是當今狼、狐、野犬的共同祖先。


狗的祖先就是狗,有人說是狼,可是,從飲食飲食上看出它們並不是一類,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人類再有本事馴化,也不可能改變它們的飲食結構吧!

就跟人的祖先就是人是一樣的,一直以來書上都說人是猴進化來的,可猴不會說話,怎麼現在的猴,即便在特定的環境里變不成人了?誰見過那隻猴子會說話?

謬論!誤導我們許多年,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道不能瞎說,有很多問題,我們都不知道它的起源,比如外星人是哪來的?我們可以猜,但,不能下定論,對吧?


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它的發源地在哪裡?是何時由狼演變而成的?這種演變的過程和原因是什麼?狗在地球上又是怎麼遷徙、發展的?這也是在難度上可與金字塔相媲美的一個大謎團。如此一個生物學工程之謎雖然科學家已經對其進行了多年的研究,但是對其仍然沒有一個確切而統一的結論。鑒於此,本文對狗的起源與進化研究給以綜述,並嘗試進行評價,給出自已的陋見。

一、狗的起源之謎

從達爾文時代開始,人們就對狗的起源爭論不休。在這個問題上達爾文比較悲觀,他認為 「大多數家養動物的起源,也許會永遠暖昧不明」。然而到了現代,狗的起源之謎仍是可與金字塔相媲美的一個大謎團。關於家狗的起源,歸納中外專家學者的觀點大概有三個:

1、家狗是古代野狗的後代。 史前人類從事狩獵和採集活動時,在獵殺了大動物後,野狗就會在周圍出現,等待著分食動物的殘體或骨頭。野狗這種覓食生存的方法,使之與人類建立友伴關係成為可能。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人類與野狗建立起相互信賴、相互協作的夥伴關係。

2、狗是由中國狼、印度狼、歐洲狼、北美狼在不同地區被分別馴化而來,共有10種類型;現在世界各地飼養的家狗,都是這10種類型的狗繁衍的後代。狗與狼的形態基本相似,而且兩者雜交可以產生可育後代。

3、狗是狼、豺等犬屬動物雜交的後代。 當人類還在從事遊動的狩獵生活時,部落遷移後,常常遺棄大量的動物骨骼以及其它烤焦了的可食廢棄物,吸引了狼、豺和其它犬屬動物,追隨其後,當人類從遊獵轉為定居,這類動物仍然在部落或村莊周圍遊盪和棲息。經過相當的一段時間,原始人與狼、豺等犬屬動物建立起 了穩定的感情聯繫,它們參與人類的狩獵活動,幫助追逐野獸,擔任警戒任務,這樣依靠人的活動而生存下來。

二、現代遺傳研究

1、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查爾斯· 維拉等最近從基因比較研究中卻提出了新的看法。他們把67 個品種的狗的線粒體DNA 與狼、小狼和豺狼的線粒體DNA 作了比較,結果發現,從狗追溯到狼至少有4種分別獨立的遺傳線索。從這一結果得出的推論是,狗至少分別被4種有效的方式飼養過。不過更令人吃驚的結果是這一研究表明,不同品種的狗的基因具有高度的變異。線粒體DNA 的差異證明狗的起源和進化遠遠早於14000年前。根據DNA序列和與狼的DNA 的差異,維拉等認為人類飼養狗應當是在13500年前。

如果這一推論是正確的,那就意味著養狗始於人類進化之初,而且是在人類的祖先剛剛掌握語言之時。因此人與狗相處的日子最長,也是在所有動物中與人相依為命最早的動物。

2、源於東亞

在狗起源的研究中,我國科學家孤參與其中,並獲得了重大成果2002年11月22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一篇由中國和瑞典兩國科學家聯合研究的論文指出 ,狗的起源最有可能發生在東業 ,很有可能就是中國.

本次研究可以視為1997年研究的進一步拓展,兩國科學家共分析了來自亞洲、非洲、歐洲以及北美近北極區不同種類共計654隻狗的線粒體,並將之與38隻來自亞洲和歐洲的狼進行對比。研究顯示,所有的狗都可以追溯到歷史上的大約5隻母狼,而其中3隻母狼的後代特別繁榮,今天大約95﹪的狗是它們的後裔。研究還顯示人類對這5隻母狼的馴化並非同時發生 ,這表明對狼的馴化在歷史上曾持續了較長時間。

由於來自東亞的狗在遺傳上的多樣性最為豐富,這說明狗在東亞生存的時間超過了其他的地區,因為遺傳上的多樣性需要時間的累積,同時這也意味著狗的起源很可能就發生在東亞,而不是從前預想的中東。

三、狗的進化

穿越時間的長河,讓我們去追溯家狗的進化起點。6300萬年前,古食肉目哺乳動物中的一支經過大約300萬年演化出小古貓或者細齒獸,小古貓被認為是今日食肉目的直系祖先,至始新世中期,小古貓種群一分為二,犬形亞目和貓型亞目開始分道揚鐮。

在漸新世早期距今約3700萬年,犬科動物中的黃昏犬出現了,由此奠定了犬科動物第一次適應性輻射的基礎。黃昏犬體型類似今日的小狐狸,有柔軟而蓬鬆的絨毛,富有肌肉的軀體以及具有標準犬科動物特有的內耳。它的四肢和腿開始變得修長且有長長的尾巴,而足趾上也開始出現肉墊,嘴相對較小。它們比其祖先小古貓更加適合奔跑,但仍擅長爬樹。

黃昏犬分化出約3個支系。漸新世晚期,距今約2900萬年前,歐亞大陸出現了一支在體型上結合了今天的熊和狗的特徵的動物,被稱為兩棲犬。在數百萬年的時間內,兩棲犬在歐亞大陸佔據優勢地位 ,但它並非今天犬科動物的直系祖先。而另外兩個支系。Nothocyon和Leptocyon則分別開創了犬科動物的其餘兩次適應性輻射。中新世的早期和中期, Nothocyon支系發展出的最繁榮物種是特馬斯 ,它一度被認為是現代犬科動物的直系祖先。

中新世末期,距今約1000萬年~900萬年前, Leptocyon支系開始了犬形亞目的第三次適應性輻射,構成了今日的犬科動物。它演化出3個大的支系形成今日的犬屬、灰狐屬和赤狐屬。大約800萬年前,犬屬中分化出若干支重要類群,狼、豺、獵狗、狸等。狼的類群迅速分化 ,至更新世晚期約30萬年前,今日狗的直系祖先灰狼出現。而約1.5萬年前,某些灰狼被人類馴化成了狗。因為人工選擇,狗產生了多個品種,因此也有人認為,從生物學上來看,狗是灰狼的一個亞種。

綜上所述,對於狗的起源與進化的研究在多個領域都有所進展,對於一些科學研究證據,科學家尚未達成共識,尤其是關於狗的起源問題。而關於遺傳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對實驗結果的推論,沒能證實。今後對於狗的起源與進化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


透過DNA,科學家發現現代狗的基因與古代的歐洲野狼最為接近。

 據台灣東森電視台網站報道,自古以來,狗一直被認為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然而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歐洲獵人在18000年前馴養的其實是狼,而不是現在隨處可見的狗狗。該研究還證明,先前認為狗來自於中東的理論是錯誤的。

  透過DNA研究,可以發現人類並非一開始就把狗當作寵物。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將過去1千年到3萬年中,類狼與類狗的物種與現代狗、狼以及土狼等相比,進一步確認現代狗的基因與古代的歐洲野狼最為接近,也就是說,現代狗的起源,其實是已經滅絕的古代歐洲狼。

  報道指出,這項研究將會在科學期刊上公布。負責這項研究的生物教授韋恩透露,歐洲狼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寵物之一,也是唯一被大量馴養的食肉動物;而人類開始馴養歐洲狼的時間, 大約在距今18000年到32000年之間。

  韋恩說,隨著農業的進步和發展,相較於一般家畜,要大幅度地馴養肉食性動物並不容易;然而對獵人來說,他們的所在地出現腐肉的機率較高,狼群經常聚集此處,於是也就更容易被馴養。研究還指出,因為早期獵人團體會不斷遷移,歐洲狼放棄了動物的領地概念,這點也和一般的野生狼群背道而馳。

揭開狗的身世之迷 始祖可能是5隻東亞母狼

登載在《科學》雜誌上文章的附圖。圖為用優化後網路圖顯示的三個進化枝的遺傳關係。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這份情義到底有多長?經過一系列遺傳學研究,中瑞研究人員終於證明,早在15000年前,狗的祖先,生活在中國境內或者中國附近的五、六隻母狼先後被人類群落馴養,於是從那時起,人與狗開始一同打獵、一同烤火、一同進化、一同走過漫漫時間長河…… 中瑞科學家小組追查狗起源 幾年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就開始進行過有關狗、狼等動物的研究,而瑞典皇家生物技術學院的彼得·薩沃萊南也在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2000年,薩沃萊南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張亞平教授聯繫,希望共同對狗線粒體DNA多樣性進行深入研究,以揭開狗的起源之謎,雙方一拍即合。 為了採集樣本,研究小組的人員跑遍了世界的許多角落。張亞平說,「無論是從前期的設計,保證採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還是後期的DNA樣本分析,都是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但是從聲音中可以聽出,張亞平對這些所謂的「辛苦」樂在其中。 經過2年的研究,中瑞研究小組證實,全世界的狗具有相同的遺傳基因,都起源於東亞,之後才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地,並使它們今天的認知能力遠遠超過其他物種。今年11月22日出版的《科學》雜誌,該文章被作為封面論文發表。該文章在遺傳學研究領域引起很大震動,歐美許多科學刊物聞風而至,紛紛對瑞典皇家生物技術學院的薩沃萊南進行採訪,一些遺傳學研究機構更是將對狗的研究作為下一個項目。 線粒體DNA揭開身世之謎 的確,狗起源於狼,這已經得到了共識,但圍繞著具體的發源地和時間則是眾說紛紜。到目前為止,最早的狗化石證據是來自於德國14000年前的一個下頜骨化石,另外一個是來源於中東大約12000年前的一個小型犬科動物骨架化石,這些考古學證據支持狗是起源於西南亞或歐洲。此外,不同品種的狗在形態上極其豐富的多樣性,似乎又傾向於狗起源於不同地理群體的狼的假說。所以僅靠考古學,很難提供狗起源的可靠線索。 中瑞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搜集了來自歐洲、亞洲、非洲和北美州的654隻狗的DNA樣本,分析了它們體內通過母系遺傳的「線粒體DNA」遺傳物質的鹼基排列後發現,這些狗擁有幾乎相同的基因。 張亞平說,「我們由此判斷,人類與狗的友好淵源可以追溯到1.5萬年前,當時,東亞的人類首先開始馴化狼等動物,並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把馴化的狗帶到了歐洲,甚至穿過白令海峽帶到了美洲。」 之所以認為是東亞,是因為東亞地區狗的基因類型最為豐富,科學家通過基因測試推斷該地區應該就是狗的發源地,而不是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的中東地區。 五隻母狼開創狗歷史 薩沃萊南說:「在被人類馴養之後,並非出於不同的遺傳基因,卻能夠分化出外形差異如此巨大的各類狗,實在是令人驚異的一件事。」 這項研究是由兩個國際研究小組齊頭並進地進行的。另一方面,美國和秘魯等國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比較了南北美大陸和亞洲、歐洲的狗以及歐洲殖民者到達美洲大陸前就在拉丁美洲和阿拉斯加等地生存的狗的鹼基排列。發現拉丁美洲和瑞典的狗的部分基因都源於過去的歐亞狼。這部分基因在15世紀歐洲殖民者到達美洲之前就已在美洲家犬身上顯現。他們認為,狗在東亞起源並擴大到整個亞洲和歐洲,繼而在1.4萬至1.2萬年前由美洲大陸的第一批定居者穿越白令海峽帶到了美洲。 張亞平介紹說,「研究發現,至少有五個創群者,由於狗最初是從狼馴化而來的,由此可以推斷出狗最早的祖先有幾個。此外,從馴化的時間來看,這五個創群者所處的時間也是不同的,這說明狗的馴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馴化需要一個過程,當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在東亞區域,不同的人類群落不約而同地先後完成了同一件工作。」 幾乎所有的狗,從吉娃娃到聖伯納犬,追蹤其血統的結果都將指向最初的幾隻母狼。瑞典一位家畜專家珀·詹森認為,東亞人是最早馴化狗的這一推測是「非常能令人信服的」,美洲大陸的第一批定居者帶著狗,這一點顯示了在這以前很多年狗就和亞洲人生活在一起。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查理斯·韋拉認為,在發展出貿易之前,人類就交換狗。 馴化早於其他牲畜和作物 張亞平介紹,人類馴化動物是出於發展的需要。將野生動物馴化為家畜,這是人類發展到一個階段十分重要的產物。除了家畜,農作物也是野生作物馴化而來的,然後,人類才能從散居、狩獵轉變到聚居、耕作,耕種和飼養牲畜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從而進入農業社會。 而狗又和其他家養動物不同,據推測,從狗的作用上來看,最初馴化的狗可以幫助狩獵、交通、看家,由此推斷,狗可能是最先被馴化的野生動物。之後,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狗又逐漸被馴化出許多其他功能。 馴化不是一蹴而就 值得注意的是,張亞平指出:「狼的馴化不大可能是一個孤立的事件,更為可能的是人類發展中的一個共同實踐過程。」狗的遺傳類型屬於狼的不同遺傳分支,顯示東亞的人類族群同時馴化了不同狼群成為家犬,張亞平說,這不是偶然事件。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查理斯·韋拉和美國華盛頓國家歷史博物館的珍妮佛·雷納德也在進行現代狗的研究。他們的研究方向是現代的家犬是否是從當地的狼馴化而來的。他們比較了古代狗和現代狗的DNA,包括37個從歐洲殖民者帶來墨西哥、秘魯和玻利維亞的狗化石中提取的DNA樣本,以及11個從阿拉斯加沉積層中取出的、歐洲定居者到來之前的阿拉斯加犬的DNA樣本。研究發現,現代的狗和古代的狗的關係比和美洲灰狼還近,它們的相似度顯示,所有的狗都來自共同的祖先——中國灰狼。研究人員表示,「這意味著,那些在13000到14000年前到美洲拓荒的人類一定帶著許多來自家鄉的狗。」 為何心有靈犀尚待研究 在與人類為伴的漫長歲月中,狗能夠對人類的意圖心領神會一直令人不解,因此一些狗也被委以重任,如導盲犬、緝毒犬、看護犬等。如何才能解釋人與狗之間的這種親密關係,至今還沒有結論。 中國犬的種類很多,許多外國名犬都具有中國犬的血統。以下為幾種著名的中國犬: 中國冠毛犬,也稱中國裸犬,或中國無毛犬,是僅有的幾個無毛品種之一。 北京犬,又稱北京獅子狗或北京宮廷獅子狗,俗稱京叭,是著名的玩賞犬。產自中國,並有很長的飼養歷史。 拉薩獅子犬,又名西藏獅子犬,源於西藏,被飼養在喇嘛廟內作為看門狗。 藏獒,又名藏狗、番狗、蕃狗、羌狗。產於西藏。 松獅犬,也稱熊獅犬,原產於我國北方地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西施犬,又稱中國獅子犬,是產於我國的一種長毛犬。 細犬,產於我國山東省和河北省,在山東梁山一帶數量較多,並將其稱為山東細犬。 沙皮犬,又名大瀝犬、打犬或鬥犬。原產於廣東省南海縣大瀝鄉。 拉薩獅子犬,又名西藏獅子犬,源於我國西藏,被飼養在喇嘛廟內作為看門狗。 西藏小梗犬,人們習慣稱之為獅子犬,也有的書刊上介紹稱之為中國獅子狗,原產於中國西藏地區。 有趣的是,哈佛大學的生物人類學家布朗·哈里的一個簡單試驗證明,狗甚至比那些稱得上狡猾的動物更能領會人的意圖。 試驗中,黑猩猩、成犬、幼犬和狼被研究人員分別施以暗示,在並排擺放的兩個箱子之一被放入了食物。當研究人員通過指示、盯看或者手指敲打的方式指出存放食物的箱子時,成犬,甚至包括幼犬都能夠迅速做出反應。這種接受人類暗示的能力要遠遠超過其他試驗動物。黑猩猩是人類的近親,但它們和人類的溝通能力居然連狗都不如。 狗成為遺傳學上佳研究對象 世界上,各地都有愛狗者成立的各種協會,以及許多名犬比賽。狗的血統在部分人眼中成為狗價值的體現。不知此次發布的研究結果會不會打擊他們對純血統狗狂熱的追求。但是研究已經證明,雖然狗在形態上差異巨大,但這全部是人工選擇的結果。在過去的一萬多年間,人類的定向選擇大大加快了狗的進化過程。但是由於狗屬於家養動物,就像豬、羊等牲畜一樣,一直都沒有從狼的類群中單獨劃分出來。 張亞平介紹,從遺傳學上講,正是由於不同種類狗在外形上的巨大差異,以及它們共同的遺傳基礎,令狗成為進行遺傳學研究的上佳對象。所以,在《科學》上發表論文的最後,評論文章同時指出,美國的基因組研究中心已經將狗作為重點研究對象。 張亞平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已經開始,目標是確定狗的祖先究竟生活在東亞的哪個區域,以及創群者的數量和發生的準確時間,研究結果預計在2003年發表。本版撰文本報記者關超 張亞平簡介 1965年5月出生,雲南省人,198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系,1991年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92年5月至1994年12月在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協會做博士後研究。1995年回國,一直從事分子進化與基因多樣性研究。現任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遺傳學會動物遺傳專業委員會主任。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張亞平一直致力於研究動物和人的進化歷史和遺傳多樣性。他與合作者在分子水平系統地研究了我國一些重要動物類群,如熊超科和靈長類等的系統發育,澄清了這些動物類群系統與演化中的一些難題;建立了我國最大的野生動物DNA庫,在此基礎上系統研究了一些瀕危野生動物,如大熊貓、金絲猴、懶猴、盤羊、海南坡鹿、穿山甲等的遺傳多樣性;研究和揭示了我國主要的家養動物,如豬、牛、羊、雞和狗等的起源與遺傳多樣性;對我國不同民族人群基因多樣性進行研究,為揭示中華民族源流與人群擴散、遷移歷史提供了新線索。 張亞平先後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Am. J. Hum. Genet.等國際SCI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國內SCI刊物發表論文10篇。 張亞平曾先後獲得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他的研究小組於2001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首批創新研究群體。2002年,張亞平榮獲第三屆「生物多樣性領導獎」。他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亞洲學者。


考慮的太簡單了,狗和狼根本就不是一類,狗天生就是給人安排看家的,狼就是馴化一億年還是狼,雖然外表類似,但是根本就不是一個屬性,現在科學家考慮問題真是坐井觀天,看著人像猿猴,就說人類是猿猴進化來的,太無知了


推薦閱讀:

養寵小技巧:如何快速去除房間內養寵的味道
貓咪患上貓傳腹第14天:在醫院呆久了,跟小動物們都成了好朋友
每日一寵:布里犬
妙鮮包的演變史
狗吃屎就買微量元素是騙你的,這才是解決狗吃屎的正確辦法

TAG:汪星人 | 寵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