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赴美展出合規,不展出就沒保護價值,你怎麼看?
兵馬俑在美國費城展覽時被人掰走手指,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很多網民對這次秦俑出境展出表示質疑。
至於題主提出的「減少這種展覽」的建議,我覺得是有點本末倒置了。引發事件的根本原因不是出國展出,而是當地的安保措施不到位。
據目前了解的情況,盜走兵馬俑手指的是一位24歲的美國男子,他是從別的展廳經過一個過道,進入到相連的陳列著兵馬俑的展廳。而這個展廳的卻沒有鎖門,導致該男子得以推開其中一扇門進入。發生這樣的問題,說明安保公司管理嚴重失職。
這次展覽是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的。按照國家規定,兵馬俑是可移動的文物。只要在安全可控範圍內展出,是可以的。秦兵馬俑坑埋藏著8000件俑,目前修復的有2000件,除銅車馬外,國家文物局對其出境規定單次不能超過10件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文物的安全。
文物出鏡展出,是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不能因為偶爾發生的一次事故,就減少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文物、了解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機會。
所以說,「減少這種展覽」就如同懼怕交通事故而拒絕行車上路一樣,不可取。不過有了這次的前車之鑒,今後文物出國展覽,無論是我國還是展出國,在防護措施方面都要下更多的功夫了。
感謝您的邀請。
這個觀點有邏輯錯誤和認知錯誤!不展出就無保護價值?那麼請問,為何不把那些從未展出、或極少展出的國寶直接扔了?假設王羲之的《蘭亭序》有朝一日重見天日、卻因保護不妥善而出現破損,你是否會當廢紙不屑一顧?
因此,這個觀點簡直就是唯利是圖!首先,文物的價值並非在於是否展出,展出的也並非一定就是最有價值的文物。展出的根本意義還是在於文化互動、友好交流;其次,文物的價值也不會因未受保護、或保護不好而降低。舉例說明下:著名的紅山文化代表文物――玉龍、號稱故宮鎮館之寶的「中華第一龍」(如下圖),發現時竟然是被村民的小孩用繩拖拽著滿村跑著玩兒!按照提問的觀點,這個龍是否當時就該扔了嘍?!文物的價值至少分為顯性價值和隱性價值,所謂顯性,就是文物自身價值(如金銀、造型、或工藝等等),隱性價值,是指其研究價值,這個價值是難以估量的!而問題中所謂的「保護價值」,完全是一種赤裸裸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的奸商邏輯!將這個邏輯逆推,就是「因為要展出、才去保護」,或者「保護只是為了展出」,這不是混賬邏輯嗎?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我的頭條號:大相無形
答題之前,先網上了解了一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網友顯然誤讀了專家的表述。
根據新華網的報道,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項目專家的原話是這樣的:「國際上文物展覽有通行方案,原則上能用真品就不用複製品,否則到處是複製品展覽,展覽有何意義?珍貴的書畫不能因為害怕人閱讀而永遠藏在柜子里,否則保護的價值也不復存在。羅馬雕塑、法國書畫等國外大量文物來華展覽也都是真品。」
2017年12月21晚,兵馬俑的展出地美國富蘭克林博物館正舉行一場派對,參加派對的24歲男子麥克-羅哈納,偷偷進入展廳,掰下了兵馬俑的大拇指。博物館於2018年1月8日發現兵馬俑被破壞,美國聯邦調查局經調查,逮捕了該男子,並找到了被盜兵馬俑拇指,該男子將面臨最高10年刑期。
文物出境展出,國家有嚴格的規定,兵馬俑赴美展出,經過了國家相關部門批准,問題出在美國富蘭克林博物館,該館的安保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漏洞,導致兵馬俑被破壞,事後文物部門肯定會根據相關協議向美國方面進行索賠。
但即使兵馬俑能夠被文物專家修復如初,也是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隨著中國國力的日益強盛,同國外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多,文物交流也屬於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另外像在多個國家建設孔子學院,宣傳中國文化,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兵馬俑是備受世界各國歡迎的展覽項目,出境展覽,在確保文物安全的情況下,也無可厚非。
另外,不是所有的文物都可以出境展覽的,國家還有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比如像戰國時期的水晶杯、秦朝的銅車馬、西漢劉勝的金縷玉衣、商代的四羊方尊等等一大批珍貴文物,都是禁止出國展覽的。
其實我是贊同「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項目專家說,「隨著民眾素養的提高,能展的還是別窩著,能裸展的盡量別櫃展。」
在以前信息不發達的時代,如同在當時做生意的普遍認為褒義的是:好酒不怕巷子深。而貶義的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一樣。這些國寶「養在深閨人未識。"一方面是利於保護維護,一方面也是受當時的軟硬體技術限制,而只能採用這種方式來展示國寶。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人口爆炸,信息爆炸,科技知識爆炸......。現在的軟硬體條件和維護古物的水平已經不是過去所以相比的了。
就如同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先生說:「尊嚴。還有很多室外文物,很沒有尊嚴。要讓文物和參觀者都有尊嚴。」只有走出去了,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只有了解了它,才能更好地領悟我們中華上下幾千年的驕傲與榮耀。
象故宮已經在做這些事情,故宮的變革,是改變現狀的決心、鍥而不捨的恆心、承受爭議的耐心,以及擁抱互聯網和新時代的包容之心。單霽翔先生曾說:「我不懂時尚,也不懂新鮮辭彙,但將故宮文化數字化可千萬不能落伍!」故宮的微博成了網紅,「雍正賣萌圖」被瘋狂轉載;書籤、T恤、鑰匙扣等近萬種文創產品誕生,「光是手機殼就有百種」;《胤禛美人圖》《韓熙載夜宴圖》《每日故宮》等9款APP,下載量累計突破450萬……人們從中知道了原來古人也並是印象中的高冷而一絲不苟,和我們一樣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人,有喜怒哀樂,有悲歡離和......
所以我贊同陝西這些專家的說法,能展的還是別窩著,能裸展的盡量別櫃展。只有讓它們走出去了敞開胸懷,我們才能更清楚的了解過去......
強烈譴責破壞文物的行徑,也希望相關部分持續跟進這件事,確保美國方面依法嚴懲破壞文物的行徑。
同時,也希望國內理性看待這次展出事故,不要因噎廢食,也不要停下國際文化交流的腳步。
「不展出就沒保護價值」這句話出對「能不能用複製品代替文物去展覽」的回答,整段回答是這樣的:
「國際上文物展覽有通行方案,原則上能用真品就不用複製品。」該專家解釋,「否則到處是複製品展覽,展覽有何意義?珍貴的書畫不能因為害怕人閱讀而永遠藏在柜子里,否則保護的價值也不復存在。羅馬雕塑、法國書畫等國外大量文物來華展覽也都是真品。」
回到真實的語境中,其實這句話並沒有太大爭議。
文物保護其實和稀有物種保護具有一定相似性,它們都針對瀕危、難以再生的物體,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技術支持,需要一整套制度的支持和保障。
所以,其實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文物保護很大程度上是虧本買賣,因為成本太高、投入太大,但回報緩慢,且很難短期變現。
那為什麼我們還要花費那麼大的財力物力去從事這些工作呢?
從科學和知識的角度來看,研究文物、研究稀有物種,可以了解人類歷史、起源、發展規律,加深對人類物種和社會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發展;
這些知識不僅僅屬於專家學者,也屬於大眾,因為保護物種和文物,不僅僅依靠制度和專家的力量,更需要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向公眾普及相關知識和意識,因為文物保護還具備非常強的公益屬性。
讓文化走出博物館進行巡展,也正是這方面的考慮,一方面展示我國燦爛的文明,另一方面展示文化的多樣性宣傳平等博愛的公益觀念。
近日,「兵馬俑在美國費城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展覽時被人掰走手指」的消息引起人們極大關注。針對網民對這次秦俑出境展出的質疑,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負責人指出,這次展覽是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的。按照國家規定,兵馬俑是可移動的文物。「只要在安全可控範圍內展出,是可以的。秦兵馬俑坑埋藏著8000件俑,目前修復的有2000件,除銅車馬外,國家文物局對其出境規定單次不能超過10件俑。」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項目專家介紹。該怎麼看待文物出境展出交流的風險?「這就如同不能因為懼怕交通事故而拒絕行車上路一樣,但防護措施必須跟上。」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項目專家說,「隨著民眾素養的提高,能展的還是別窩著,能裸展的盡量別櫃展。
在以前信息不發達的時代,如同在當時做生意的普遍認為褒義的是:好酒不怕巷子深。而貶義的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一樣。這些國寶「養在深閨人未識。"一方面是利於保護維護,一方面也是受當時的軟硬體技術限制,而只能採用這種方式來展示國寶。
現在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在這個人口爆炸,信息爆炸,科技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走出去了,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只有了解了它,才能更好地領悟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驕傲與榮耀。
據報道,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美國博物館沒有在閉館後關好展廳,讓在一旁開party的人溜了進去;然後手指被掰斷了18天,他們才發現問題。雖然我同意陝西省文物專家說的,「隨著民眾素養的提高,能展的還是別窩著,能裸展的盡量別櫃展。」但也要看到,在國內去兵馬俑,還是人俑分離,並沒有機會接觸到的,在國外是裸展,人們可以隨便穿梭在兵馬俑中,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讓國外友人感受到來自東方古國的魅力,但也不要忘了,雖然民眾素養在提高,恰恰也有一部分人還是漠視規則的,不光中國有,外國也不少。不能感覺外國群眾素質高就放鬆該有的警惕,這種心理很可笑!
近日,「兵馬俑在美國費城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展覽時被人掰走手指」的消息引起國內外人們的極大關注。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以及國家文物局發布的《文物出境展覽管理規定》,秦兵馬俑未出現在現行發布的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中。因此兵馬俑的外展合法合規。
至於「不展出就沒保護價值」的說法,不知道題主出於何種動機提出。這既不是陝西文保中心負責人的說法,也不是對於文物展覽與保護該有的正確態度。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15日的報道,中國兵馬俑在美國費城富蘭克林學會博物館展出時,一個兵俑的手指被遊客折斷並偷走。根據監控顯示,2017年12月21日21點15分,美國公民Rohana私自進入已經閉館的展廳,在他離開房間時,他折斷了兵俑的一個左手拇指,塞進自己的左邊口袋裡。令人詫異的是,2018年1月8日,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才發現這個兵俑少了一根手指。直到2018年1月13日,這個被盜的手指才被歸還博物館。
目前,美方博物館已向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致歉;美國當地法院以盜竊罪對肇事者正在庭審中。同時,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已成立應急小組,已經派出文物修復工作人員前往美國進行文物修復,同時將根據《展覽協議書》相關條款,要求美方嚴肅追究安防責任人的責任,依法嚴懲肇事者,並啟動索賠程序。
文物走出國門,對於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彰顯大國自信自然無可厚非。但是目前文物出境的查驗和監管顯然有待完善。40多年來,陝西出土的文物已經在全世界近60個國家和地區展出260餘次,還從未發生過如此的惡性事件。
該怎麼看待文物出境展出交流的風險?這次前所未有的惡性事件啟示我們:
1. 文物出境選擇合作展覽的博物館必須經過嚴格的、系統的甄選。即使是作為全美前十的科學博物館,富蘭克林博物顯然對其展場環境、安防、技防措施等方面的把關是失敗的。
2. 選擇合作展覽的博物館安保工作必須有精密、全面的安保體系。按照陝西文保中心的說法,此次負責展覽安保工作的保安公司在全美名列前茅,這不禁讓人起疑美國安保效率、能力的真實性。
3. 國家文物局應該加強對每年文物出境展覽的監管力度;對於各個文物單位申報項目應該嚴格審批;同時建議構建文物出境黑名單,對於有負面記錄的文物單位提高合作門檻。
4. 完善展覽方式,雖然是「能展的還是別窩著,能裸展的盡量別櫃展」,但是此次事件說明重新修正裸展文物安防標準無疑迫在眉睫。
5. 最後還是寄希望於民眾素養的提高吧。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古物雜記。
去過西安旅遊,也去參觀了西安秦始皇陵博物院。兵馬俑一號坑於1974年幾位農民抗旱打井發現,打開時也是支離破碎,東倒西歪的。其修復工作是相當耗時耗力的,光一件兵馬俑的修復就可能需要3到5個月的時間,考古修復人員,一天能找到與之兵馬俑相匹配的碎片三、五片,那天工作成績就算相當不錯了!還要根據整理出來出來的碎片,與相匹配的兵馬俑,根據觀察兵馬俑的內外表面,再進行制定拼接修復的方案。可能簡單幾句話的能把工作給概括下來,但實際上的工作難度,及所需耐心的程度可能遠超我們想想!
既然如此精細繁複的修復工作,那我們赴美展出兵馬俑的此次事件上,也暴露出我們赴美展出工作人員,在對待文物展出的安全問題考量不到位,當地展出機構也沒有確實做到安保工作!雖然美國民眾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但素質低下者仍有之,且可能有某些特殊愛好者也不乏!
所以,在藉助現代修復技術,考古專家極力「挽留」著這些歷史留下的印記。讓我中華文明傳承於世,展我中華源遠流長的文化!
感謝邀請,最近這個新聞在網上熱炒的熱火朝天,之前,以為這種破壞文物的事情只有在中國才會出現,看來熊孩子不止在國內有,而且在國外的更多。
兵馬俑被送到了美國展出,這也就算是文物交流的一種方式,所謂的文物交流也就是兩個地區或者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當然,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說,不展出就沒有保護價值,這樣的說法明顯是對文物理解有問題。難道說真的要等出了問題之後才保護嗎?像秦始皇陵到現在還是不準挖掘,難道說它就不存在保護價值了嗎?
但是在今天,也就是2月22日,科技日報所刊登的消息來說。被盜拇指已經被找回了,中美雙方正在進行溝通,按照雙方之前約定的協議和法律程序,事件正在有序處理之中,展覽照舊正常進行。
但是對於當時的這篇報道,裡面並沒有提出這個問題的最關鍵這一句「不展出就沒保護價值」。只是科技日報在轉載文章的時候改了一下標題,標題黨害死人啊。這個專家背的鍋有點大了!
首先,我在澎湃新聞上看了題主所提到的這篇報道,除了在標題中看到「不展出就沒保護價值」,我在正文里並沒看到陝西方面說了這個意思。我不知道是不是編輯起標題斷章取義了。只談這句話,那當然是不對的,而且不對到不值得駁回。
這次手指被掰斷的事件,富蘭克林博物館可是錯得太荒唐了。據報道,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在閉館後關好展廳,讓在一旁開party的人溜了進去;然後手指被掰斷了18天,他們才發現問題。這樣管理鬆弛的博物館,說他們什麼好呢?必須嚴厲追責吧。
有人追問陝西文物交流部門有無問題。我以為理論上講,陝西方面是不大可能盯緊到美國博物館每晚的門鎖得嚴不嚴,也不大可能派一個自己的工作人員每天去展廳里檢查的。換位思考,如果這樣那對於合作方確實有些不信任了。當然我們應該找靠譜的國外博物館合作,但是「靠譜」與否又該如何定義呢?當然,工作應該過細地做,比如未來,出境展覽的承接單位如何審核?我們可否通過定期彙報等方式實現對承接單位的更多監督?中國每年的外展還是不少的,這個事件算是敲響了警鐘:外國人不靠譜起來,也是很嚇人的。
更多人可能是追問,為什麼一定要外展?為什麼一定要兵馬俑外展?交流中國文化等等意義就不說了,且問,像大英博物館百物展,阿富汗國寶展,這些近年在國內引發巨大反響,有的甚至走了不止一個國內城市的外國展覽,是不是為豐富中國觀眾的文化生活做了很大貢獻?因噎廢食,我們盼著別人送東西來,卻捂著東西不給別人看,這是不成熟國家可能幹出的事。而兵馬俑,一方面在國外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一方面數量很多,展覽條件比較充分,所以它成為外展的主角,也是合理的。兵馬俑的銅車馬因為太過珍惜,所以就不許出國,像這樣不許出國展覽的文物還有三百多件,譬如四羊方尊、蕭何月下追韓信元青花等等,這些國寶外國人都是只能來中國看的。
至於要不要裸展這個問題,我覺得其實比較見仁見智。國博重新開放那年,大家對後母戊鼎裸展非常驚訝,不過幾年下來看來也沒有發生什麼事。當然謹慎不是錯,真要是有瘋子就衝上去毀呢?可問題又來了,那其實太和殿也是在裸展,要是有人衝上去砸呢?這背後深層次的問題是,所謂的「利用」和「保護」有時候是無法得兼的,尺度畫在哪裡,需要結合實際探討,也考驗著相關負責人的決斷力。
推薦閱讀:
※石榴很難剝,是真的嗎?
※215㎡四居室,色彩與材質的融合搭配,你要的高級感都在這裡
※陝北的窯洞到底是怎麼樣的?
※陝西歷史博物館 | 從這裡,看過一百萬年的歲月
※張小平,藍箭,我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