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智成熟的人到底是怎樣的?


推薦書籍:《一個人的朝聖》《梵高傳》《月亮與六便士》——通俗易懂,容易讀下去,《梵高傳》可以替換成電影《摯愛梵高》

以及電影:《岡仁波齊》

以上都是在閑暇時間就可以看完或者讀完,但是能給我們很多啟發的作品,心智成熟之路源於對生活和自我的反思,平日即可找機會進行思考。就像一接一盆水,細細長流終會滿。

《一個人的朝聖》,這個故事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退休老頭哈羅德收到前同事奎尼的臨終信件,他本想回信了之,但是卻踏上了穿過整個英國的尋找奎尼之旅。

為什麼而出發,又在路途中發現什麼?

為什麼會由出門寄信變成一場朝聖?

朝聖是一項具有重大的道德或靈性意義的旅程或探尋。

開始是覺得老人家退休生活單調無趣,整日面對和自己分房多年的妻子以及一去不復返的兒子實在是壓抑得很。終究工作、結婚、生子的大幕落下,他就像遲暮的演員,想想自己大半輩子的演出,怎麼演技如此拙劣。當收到奎尼的信件,告知哈羅德她得癌症命不久矣,哈羅德才逐漸意識到,有些人終究是來不及了才知道重要,他回信告訴奎尼等他徒步過去看她,以此延長奎尼的壽命。

哈羅德從南到北,穿過整個英國去看癌症中的奎尼。

朝聖從一個人到一群隊伍,隊伍中有爭吵和分歧,還有一隻只屬於哈羅德的小狗——曾經他也想給兒子買一隻狗,但兒子離開了,他卻被一隻流浪狗選中,人與狗相互陪伴了一些艱難時日。陪伴他的人和狗,來了又走了,最終還是他一個人了,畢竟這只是他一個人的朝聖。就像著名話劇演員,在聚光燈下表演,落下帷幕,觀眾散去,他跳離了角色,還能找到自己是誰嗎?就像話劇《離去》,「演繹了一輩子莎士比亞戲劇的演員埃略特·布萊恩榮耀一生,臨老卻身患阿爾斯海默症,常常在自己的生活和飾演的戲劇中含混不清,穿梭在真實和角色之間,那個曾經風貌勃發的自己與現在漸行漸遠。他獲譽無數,尤其以飾演李爾王為著稱,他自己的生活更是與《李爾王》呈現的故事暗合,他的三個女兒和李爾王的三個女兒一樣,在他生命長河行至漸衰之時展現出況味百態。」

最後,見到奎尼重要麼,當然重要!「見到奎尼」這四個字就是這場朝聖開始的原因,但後來,踏上旅程,哈羅德在聽過那麼多的「斷章取義」的故事之後,他越來越迷茫於朝聖結束後的生活,最終見到了奎尼,但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奎尼,被癌症折磨的已經神魂聚散,但是冥冥中她感受到了哈羅德,他來過了,她最後平靜的走了。

這場朝聖對於奎尼而言沒能保全性命,但是卻因此拯救了哈羅德的生活。這便是此次朝聖的意義吧——拯救靈魂。對於我們也一樣,曾經無視那些心底的期望,覺得它就在那裡,我們想想就可以做到。事實上,我們可能臨終也不會有機會再問問自己,有多久沒和自己親近了。「好像等了一輩子,就是為了走這一趟」。

「他低頭尋找大地的痕迹,找到的只是磚石和瀝青。一切都讓他不安:交通、高樓、擁擠的人群、嘈雜的通華聲。他對路過的每張臉微笑,這麼多陌生人,真讓他筋疲力盡。」——有過這樣的感覺嗎?

「太陽升起來,他們會錯開上廁所的時間,他穿衣吃早飯,她則在幾個房間穿來穿去,彷彿他不存在,彷彿只有忙忙碌碌不停下來才能按耐住內心的吶喊。「我走了。」「好。」「再見。」「晚上見。」——這些句子沒有實際意義,還不如直接說外語。」——多久沒和愛人相擁而語了?

「哈羅德想起這一路上見過的人。每個人都與眾不同,但沒有誰讓他覺得特別奇怪。他想到自己的人生,表面上看似再平凡不過的生活,實際上卻藏著這麼多的黑暗與磨難。我們努力向世人證明自己是個正常人,來掩蓋我們其實都是「怪胎」。」——有多少人是這樣的?

其實一看到書名,我就想到了電影《岡仁波齊》,一行村民簡單的交代一下家人,就開始向神山岡仁波齊的方向,一路跪拜過去。隊伍中,有學生和即將生產的女人。路上,有長者離世,女生生下孩子,但朝聖的隊伍並不因此停歇。我在布達拉宮廣場前看見過朝拜的滿身灰土的年輕人,也看見過大昭寺跪拜的藏民,·以及去羊卓雍措往返的路上看見同一行朝聖的隊伍。關於朝聖,我看到的其實是勇氣,想想除卻一切必要之物,就像哈羅德那般,兩個褲兜就裝了必要之物,鞋子也是漏了粘好即可,風餐露宿,一路前行。城市中的年輕人是怎麼「朝聖」的,各種高精尖的裝備,以朝聖之名走個過場,自拍一些照片,上大眾點評找最好的旅館和餐廳,拍照留念無病呻吟。我不覺得這些人有勇氣,無非就是有勇氣去請個年假罷了。朝聖是一場於心靈的對話,只帶上自己的心就夠了,不在受困於曾經的羽絨被、下午茶、星級餐館,放下身外之物,讓靈魂來一場天地間的對話。

我問過自己,敢么?不敢,離開了藥物、食物、裝備,失去了世俗的尊嚴,生命隨時受到威脅,但換來心靈的法喜,不再囿於自己一方小天地。我還缺乏很多勇氣,所以很佩服那種有勇氣按照自己的路來生活的人。多看看書和電影,會給我們啟發。

推薦:

電影《摯愛梵高》,或者書籍《梵高傳》,電影每一幀都像油畫一般絢麗。

梵高只在世上活了36載,沒有父母的垂愛,死前的8年時間都用來繪畫。電影《摯愛梵高》講的是郵差的兒子借送信的機會去發掘梵高到底為什麼被槍殺,原因重要嗎?想想他的生活:創作了800多幅畫,僅有1副在生前售出;人人稱他為天才,但他又不得不因為生活接受公子哥和作弄和嘲諷;生活對他而言太不厚道了,就連和加歇醫生的女兒建立友誼也是未嘗得願。梵高經歷了不被父母和社會接受的境況下,拿起畫筆,開起了他的「朝聖之旅」。他離開的很平靜。

《月亮與六便士》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毛姆

那些能夠踏上朝聖之路的人,放棄一切身外之物,可以義無反顧的去找尋自己,不論如何艱苦也甘之如飴。相比於我們整天為車子、房子、票子導致情緒焦慮起伏,到底誰更幸運一些?


這個問題可以從心智不成熟的人是怎麼樣的,從而看出心智成熟的人是怎麼樣的。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沒什麼底氣卻氣勢洶洶,像無賴叫囂的街頭小混混。

這個階段的人表面上得很兇狠,很強大,其實內心裡很軟弱、很空虛。有這樣一句話:想知道一個人真正缺少的是什麼,就要看他所炫耀的是什麼。事實往往就是這樣,當一個人炫耀自己某方面如何富有的時候,其實恰恰是在向別人表示,自己在這方面是很空虛、很匱乏的。

第二階段:緊張好勝,儼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年輕人。

而到了第二個階段呢,自身就有了一些本事,不再僅僅是一個小混混了,這個時候.自己往往會表現得鋒芒畢露,頗有一種「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的氣概,也可以將這種情況稱作恃才傲物:可是這樣的人一般是不受人歡迎的,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一旦太張揚自己,相形之下別人在他眼中的份量也就會變得輕了,換句話說,也就是對待他人不那麼尊重,而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你不去尊重別人,別人怎麼會尊重你呢?除非你有著很高的地位,但如果那樣的話,別人對你表現出來的尊重是懾於你的權勢,並非發自內心。

第三階段:容易衝動,氣勢未消,表面上卻看不出好勝的跡象。

到了這階段到就已經不那麼爭強好勝了,但是依然有衝動的可能。如同冬天的河面一樣,看上去全結了冰,可是在薄薄的一層冰的下面,還都是奔流涌動著的水呢,也就是說,人修養到這一階段還未能夠做到氣定神閑.淡定自若。

第四階段:獃頭獃腦,不動聲色,身懷絕技,密不示人。

而最後這一階段就是「呆若木雞」的境界了。堪稱「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也可以理解為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人生修養到了這階段才是真真正正徹徹底底地銳氣全無,再無任何炫耀之心也無絲毫衝動之情,通達隨和.卻無往而不利。所以這一階段才是心智真正成熟的人。


心智成熟簡單來說就是會為人處世!

具體表現在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做人有分寸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我們一無所有的來到這個世界,又什麼也帶不走的離開,貫穿我們一生的只有兩個字,「做人」。太驕傲不好,太低調謙虛也不行,分寸之間是一個很深的學問。心智成熟的人在長輩面前會禮貌和謙虛,在小輩面前會引導和寬容。在任何人面前既不會盛氣凌人也不會低聲下氣,這就是做人的分寸,不越上限,又不低下限。

二、做事有尺度

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麻煩事,我們要怎麼處理的恰到好處需要我們好好斟酌。心智成熟的人做事不會太過分,不會自私自利,會照顧大部分人的感受。同時心智成熟的人也不會不作為,一副事不關己,無所謂的樣子。做事有尺度,凡事留有餘地。

三、說話得體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雖然有一些耍滑頭的嫌疑在裡面,但這毫無疑問就是心智成熟的絕妙體現,也是情商高的一種表現。人作為一種群居動物,我們必須很別人溝通,而如何有效的溝通將會是達成某種目的的關鍵。心智成熟的人往往幾句話就一針見血事半功倍,憑一張三寸不爛之舌便可走遍天南海北。

心智成熟不是世故圓滑,也不是虛偽做作,它是一種值得我們一生追求的恰到好處!


心智成熟的人到底是怎樣的?

何謂心智成熟?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我認為心智成熟的人應該具備以下特點征,才能算作真正的心智成熟。

1、任何一個人, 無論是多麼偉大或平凡, 多麼幸運或不幸, 在其生命中總有一些傷心落寞的日子, 總會有一些孤寂難排的時刻。

當此時,是苦悶壓抑還是任意發泄?心智成熟的人不會這樣做,心智成熟的人懂得在失意的時候應該做的只是看輕一切; 當此時, 他們會靜聽心曲而不談風情, 涵容悲喜而不越雷池。成熟, 是一種層次。

2、世人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 面對一種偉大, 不敢貿然相認, 卻又不願斷然割捨。而心智成熟的人不會有這種矛盾。因為心智成熟, 所以不會隨意俯就; 因為心智成熟,所以也不會去刻意追求一些不該追求的東西。

3、任何人的生命之路都不是一帆風順 , 總會有些潮起潮落, 面對生命中的輝煌與失敗, 心智成熟的人會得意怡然, 失意淡然, 他任心底荒涼卻拒絕驅使, 任萬分寂寞卻安然自得。成熟, 是一種心態。

4、生活中, 總是有人玩深沉故作高深, 也總是有人矯揉造作玩世不恭。而心智成熟的人不會這樣任意揮灑生命, 他們懂得生命中哪些該做, 哪些不該做, 他們也不自視清高自認脫俗, 他們的清高與脫俗來自於成熟的心智, 源於內心, 發自天然。

5、心智成熟的人能夠看得透世間風景, 他不會輕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也不會因一時衝動而感情用事, 他會在世人皆醉時獨醒, 他會選擇山花爛漫時站在叢中笑。

成熟, 還是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中, 他能夠做到群居不倚, 獨立不懼, 對人對事能夠碎然臨之而不驚, 無故加之而不怒。只有心智成熟的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因為他們已徹底解讀淡泊從容對人生的意義。

心智成熟, 是內在氣質的外在體現, 它不是單純的經驗,不是簡單的一年一個年輪,不是純粹的一歲一枯榮, 它必要經過一段歷程, 然後締造出感性與理性的結合。心智成熟, 應該如此定義。

【親愛的朋友,這裡期待你的精彩評價......歡迎你留言、互動、點贊、關注、收藏、轉發,更多精彩分享給你】


在我看來,真正心智成熟的人,懂得在入世和出世間進退自如,遊刃有餘,參透生死,淡定持重。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心智成熟的人,知道自己是誰,從自己的性格、氣質類型、擅長領域等各方面都了解了自己。因此,也能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他經過長期的思考和生活工作實踐,了悟了自己的生命方向,擁有了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他會堅持自己的中心而不動搖,堅定不移地通過正確的努力,去達成生命價值感和目標。

2、心智成熟的人,比較不容易受到別人以及外界環境的消極影響。他擁有清晰的個人界限感,懂得保護自己,擁有成熟的防禦機制。對不適合自己交往的人,以及不適合自己做的事情,懂得說不。而不會沉浸於沒必要的人際交往,也不會俗務纏身,他對自己的事情經過了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掂量,因此比較遊刃有餘。又保持應有的獨立性。

3、心智成熟的人,在感情方面,也相對人格發展成熟。他不會片面地依賴感情,保持著理性和感性的平衡,清晰地知道,世界上除了感情之外,還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事物。比如個人的興趣愛好,專業成長,職業進步,也有友情、親情等。他不缺愛,也懂得愛自己,因此情感資源也始終豐富。他富有人情味,和同性以及異性都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學習了跨性別溝通的方法,並始終在性別智商方面保持進步,因此是一個有性別魅力的人。因此,也擁有不錯的情感生活,並為之負上全責。

4、心智成熟的人,遇事冷靜,懂得分時間,分場合,調控好自己的情緒,不容易情緒爆發。他也不是沒有情緒,相反是一個富有情趣的人。他會採取放鬆、禪修、正念等方法,來和自己的情緒共處,並找到調節平衡之道。他珍惜自己的身心感受,珍惜自己的情緒體驗,懂得養生養心,也能面對並偶爾展示自己的真實面給愛的人,而不是故作堅強。他喜歡採取創造性的方式去化解情緒和問題。

5、心智成熟的人,懂得換位思考。在人際關係中,他可以根據自己、他人、環境三者的需求,而採取一種一致性溝通的方式,去獲取雙贏。他悉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真正理解了別人的需求,在關係中顯得柔和、持重、有耐性而利他,上善如水,厚德載物,他低調地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不斷自我修鍊,擁有了較高的人際情商,因此也能夠更受歡迎。


大家好,我是曉慶,您的心靈幫手。

所謂心智成熟是指看問題比較透,比較遠,過了那種事事都斤斤計較,看人挑剔,不會被當下發生的事所迷惑,時刻保持清醒的狀態,不管做人高調還是低調都不會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更願意獨處,做自己,不再強人所難也不會難為自己,認同社會的多元化!其實就一句話,做人和善,不會有等級差異的概念,覺得人不管現在處在什麼地位,其實都一樣,看淡得失,注重自己內心的感受!

無論男女對於心智成熟的人來說,社會經歷都比較豐富富有較高的哲理性,可以形容為穩重成熟老練,多智多謀,隱藏很深,與人相處老謀深算一般讓人摸不準底,看人看事都是十拿九穩讓人措手不及防不勝防,又准又狠直接說中人的要害,這樣的人只佔一少部分。

生活當中,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遇到矛盾很能考驗一個人的心智是否成熟。

心智不成熟的人,遇到問題容易瞻前顧後,優柔寡斷。處理問題,事前難下決定,事後後悔自責。

而心智成熟的人則相反,善於從錯綜複雜的矛盾當中抓住牛鼻子,善於提綱挈領的解決問題。一旦形成決定,就勇往直前,積極執行,絕不後悔。

心智成熟的人,遇到別人的無謂挑戰,他不會隨別人起舞,不會穿著新鞋踩臭狗屎,也不會和垃圾人斤斤計較。

生活遠非你想像的那麼複雜,如果你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諮詢情感婚姻問題,請關注我們【心靈幫幫幫】,曉慶等你~


我是鄒芳,一名心理諮詢師,服務於上海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成為心理諮詢師,歡迎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華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十分湊巧的是,我正好在重溫美國著名作家和心理治療師斯科特·派克的暢銷書《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僅憑讀者之間的口耳相傳,這本書就達到了3000萬冊的銷量,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一直停駐近20年。不如我們一起來看看,斯科特是如何看待心智成熟這個問題的呢?

作者在開篇就提出「人生,苦難重重」。漫長的一生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讓我們疲於奔命,不斷的經受沮喪、悲哀、痛苦、寂寞、內疚、懊喪、惱怒、恐懼、焦慮和絕望。我們是選擇哭哭啼啼、抱怨不已,還是逃避拖延,指望問題自行消失?

對這個問題,斯科特如是回答:心智成熟的人,是勇敢面對自己問題的人。只要直面自己的問題,你也就踏上了心智成熟之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不但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任務,而且是畢生的任務。

他認為,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心智成熟的人必然是自律的,他們善於推遲滿足感,勇於承擔責任,尊重事實,而且善於保持平衡。所謂自律,就是主動地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擔痛苦,解決問題。

通過自律,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我們才會變得堅定不移,並能從痛苦中獲得智慧。我們要求自己和孩子自律,其實就是在培養雙方如何忍受痛苦,並獲得成長,心智就會不斷地成熟。

「一個人必須大踏步前進,實現完整的自我,獲得心靈的獨立,尊重自我的個性和願望,敢於冒險進入未知領域才能夠活得自由自在,心智不斷成熟,體驗到愛的至高境界。」

讓我們一起同行,去走這「少有人走的路」吧。這條路,也是一條通往心智成熟的必經之路。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註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歡迎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有書君第一次認真考慮成熟這個詞的時候,是在有書君的高中時代。那個時候,語文老師讓我們積累素材,其中有一段就是關於成熟的。具體說的大概是,成熟的人像春日裡的暖陽,明亮而不耀眼,圓潤而不露鋒芒等等之類的。

那個時候並不怎麼理解,只是覺得自己穿著一身純色的衣服,不是花里胡哨的就是成熟;說話不說髒字,不在背後議論別人就是成熟;多看兩本書,遇事比別人冷靜理智就是成熟……

後來看到了周國平說的所謂的成長,他說,人生有三次成長,第一次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發現再怎麼努力都無濟於事的時候;第三次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難道成長就是等到經歷了三次成長之後,發現自己的稜角被生活磨平,並開始融入普通人生活的時候,才算是成熟嗎?

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恰如其分的自愛,不卑不亢的生活。」

自愛的人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並坦然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清楚的知道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價值,他向上仰望發現還有能人志士,故而謙虛謹慎;他向下俯瞰發現也有貧苦百姓,所以心懷悲憫。他既能尊重別人,也能正視自己。在看清這些後,能夠自如的生活,不卑不亢。

是自己的責任就擔起來,不是自己的責任也不必忍氣吞聲。人至中年,你會發現周圍都是需要你的人,孩子、父母、另一半,都需要你的照顧,但是沒有幾個照顧你的人。這個時候,你要負責,你要撐起一個家。

拿不起的就要學會放下,忘不了的就盡量淡化。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人至中年,對自己的能力也應該有個清醒的認識。不能再像年輕時,無所顧忌的勇往直前,精力有限,體力也跟不上了。司母戊鼎再好,舉不起來,它也不屬於你,強撐著會傷了自己的,該放下的還是得放下。

有些痛苦的回憶,是那麼的記憶深刻,可能想忘都忘不了,那就試著淡化它。別用已經發生的事來懲罰自己,你已經不能改變什麼了。念念不忘只會加深你對痛苦難受的感知,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什麼了。生活是自己的,要學會放過自己。享受屬於我們自己的「平凡生活」。


成熟的最重要標誌,就是擺脫了對長輩、群體的心理依賴,擁有獨立的人格。

依賴使人脆弱

不要對任何人說:「別人這樣說我還可以忍受,可是連你也……」,這是明顯的不成熟。

如果太在意某個人的看法,就說明心裡對那個人有依賴,而依賴必定使人軟弱。

沒有任何人好到可以讓你完全依賴,連父母也不能。

越依賴人,就越容易被他傷害,越容易失望和抱怨。

依賴的心態讓許多人長不大,擔不起事、扛不起責任、承受不起挫折。

獨立使人堅強

不要再像小時候那樣,等著長輩摸著我們的頭誇讚說:「做得好!你真棒」,做一件事就盼著別人的鼓掌和獎勵。如果我們還需要靠別人的肯定和讚賞才能活下去,就是心理的「巨嬰」。

成熟意味著擁有獨立思考能力,懂得怎樣評估自己。

成熟意味著懂得原諒自己的不完美,而不再依賴別人的肯定、不再貪求別人的讚賞、不再害怕別人的批評。

成熟的人是獨立自足的,不會乞討別人的喜歡,不會因為害怕孤單而去討好別人,委屈自己去「合群」,就像孔子所說的:

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

信念使人勇敢和沉穩

擁有信念就是擁有完全的安全感,這樣的人不需要依靠別人的肩膀,相反能做別人的依靠。

我們需要一種堅固的信仰(不是指要加入宗教),就是善良的信念,和作人的原則,而不是忽左忽右、兩面三刀、隨波逐流。

善良的信念,比如誠信、報應、公平、淡泊寧靜、仁慈、來生等,使人心靈穩定成熟、堅強勇敢,不受肉慾控制、不被環境左右、不被挫折打倒。

沒有信念,就意味著還不懂得怎樣做人,還談什麼成熟呢?

一定要拒絕「模仿」

如果誤以為成熟可以靠遵守「標準」而得到,就一定不能真正成熟,因為模仿他人就是依賴,而依賴阻礙人成熟。

成熟一定不是按照什麼標準硬做出來的,不是每天用力演出來的,而是隨著人生的歷練自然形成的。

道法自然。

大器免成。——老子

自然的成熟絕不是指圓滑世故、虛偽自私、隨波逐流等等各種社會上的套路,也不等於懂很多的知識,成熟的本質是指堅強獨立、睿智善良、信念堅定、擁有自由,擁有按自己本性而活的勇氣和資本。

本號關注心靈亞健康系列問題,歡迎進頭像點關注。


今天繞著這張圖來講

一個人要心智不成熟太容易了,

只要你不努力【投入時間、資源】對自己的認知進行整頓,

熵增,

會推動心智,

回到最初舒適的地方。

呆在已有的認知界限,常常也就意味著混亂。

一個人要心智成熟就太難了

要持繼的投入【時間、資源】

把自己從舒適區【沒有改變認知界限的意願】

帶到愛的層次【拓展認知界限的意願】

心智成熟在於那種強烈改變自己去拓展【認知界限】的意願,

在於能騰空自己去接受新的認知

以真正的拓展出自己的認知界限。

心智成熟的人不在於不犯錯

在於承認自己的無知

併產一種拓展自己認知界限的意願

通過自律

拓展自己的認知界限

心智成熟的人知道

自己心智持有的這些信念、看法不一定是【真】 是【對】,

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往往會持著這樣的態度

這些信念、看法它們很可能是【錯的】、是【不對的】

心智成熟的人更善於改變自己的認知界限

去適應事實。

認知不是事實

事實才是最大的

要對認知進行檢查

這樣子才能算是真正有意願拓展自己的認知界限

結論

心智成熟更多時候是一種拓展自己認知界限的意願

沒有這種意願

所謂的心智成熟

就會馬上

變成心智不成熟。

所以每個人都要做自己心智的終生訓練師

認知界限

在於你

心智裡邊的世界

和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推薦閱讀:

盜墓題材類的影視節目和小說為什麼會這麼火?
戀愛心理中,男性一般相對更喜歡依附性女性還是獨立性的女性?
仰望星空時你都會想到什麼?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壓抑的家庭,老爸從小出軌、我和老媽都很痛苦、我要怎麼辦?
心情不好的悲傷句子有哪些?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