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水滸傳》?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當然也有爭議,小說主要敘述北宋水泊梁山108個英雄聚義起義的故事。
描述了聚眾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歷程,小說肯定和歌頌了革命鬥爭的正義性,是一部影響巨大的不朽之作。對水滸傳的評價我們簡單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人物塑造。水滸傳的人物可以說歷朝歷代,都有似曾相識的人物發生,宋江、李逵、林沖、魯智深、武松等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形象,歌頌了這些起義者的反抗精神,
表現了他們的英雄氣概,謳歌和頌揚了他們的鬥爭意志。作者把他們的反抗精神和道德情操提升到很高的境界,並轉化為人民的願望,使他們具有叱吒風雲的英雄氣概和勇於犧牲的獻身精神。
二是語言成就。水滸傳語言明快、洗鍊、生動、準確、富有表現力。廖廖幾筆,就達到繪聲繪色、形神畢肖的地步。大家在讀水滸傳時可以感覺到,小說中的白話和文言文相輔相成,讀者理解起來一點也不困難,說水滸傳是白話文的里程碑一點也不為過。那麼下面我們分析一下水滸傳的精華和糟粕。首先,我們看水滸傳里的"仗義疏財",在這部書的前半部分,聚義之前,大幅篇章介紹了仗義疏財,
如宋江,如盧俊義,如柴進等等等等,義都是通過財來實現的,都是以物質享受為基礎,表現出濃厚的市井意識。其次,"義"字的表現更讓人無語,如武松替施恩奪回快活林,總讓人感覺勝者王、敗則寇,哪有義字可言,還有林沖火併王倫,讓人細思極恐,就連後來宋江硬將扈三娘嫁給矮腳虎,也讓人感覺這義字要做的完美,確屬牽強。還有後來宋江的招安,害死無數衝鋒陷陣、生死與共的弟兄,凡此種種,對水滸的評價當是:正視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理解作品進步意義的思想。
水滸傳的人物、思想、情節的安排都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借幾句話概括: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天地顯罡煞之精,人境合傑靈之美。千裡面朝夕相見,一寸心死生可同。水滸傳傳遞人間正氣,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要出手,我輩只識快意恩仇,終須將法治規範排前頭!
施耐庵老先生的這部《水滸傳》,以通俗的古白話文,描述了北宋時期的粱山農民起義,形成發展和最後的結局。
這部書通俗易懂不像《三國演義》運用古文言文那樣,讓人看著費勁,沒學過古文言文的人根本就看不懂,而《水滸傳》這本書很容易讓人看懂。
這部書的形成手法法非常的巧妙,先是以個人單 版本的形式,描述各個人物的出現,遂步把他們串在一,起形成宏大的場面。 在人物刻畫上 ,沒有雷同的性格。
小說裡邊的人物,大多數都有自己的血淚史,而且他們的成分和出身非常的複雜,上梁山的方式和目的也各有不同。被逼上梁山的, 最典型的有豹子頭林沖,青面獸 楊志,謝真謝寶兄弟二人。
因打家劫舍被官府通輯避難上梁山的, 象晁蓋,無用,阮氏三兄弟等人。
還有本身就是強盜,為了不被政府剿滅而聚在了一起。
還有像盧俊義,秦明等人本來就是朝廷的武將,卻被梁山斷了後路,被宋江拉上了山。
本來這些個人職業不同,思想意識不同,文化素養不同, 但卻都被江湖上的義氣二字所感染,形成的一個堅實的集體。
而宋 江所倡導的替天行道,也是他們的追求目標和統一思想,雖然有的人反對,但也都顧全了大局。
最後,也就是這個江湖義,葬送到梁山好漢們,而替天行道,也成了宋江奮鬥目標的泡影。
那及時兩宋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本想讓梁山眾兄弟有一個好的歸宿,經過不斷的努力,而如願以償。
然而,算盤打錯了,就連他自己卻不能為朝廷所容忍。賊人,就是賊人,讓宋江這個賊人在朝廷里作官,能讓朝廷和皇帝心安呢?
一壺毒酒結束了宋江這個朝廷的衛道士,生命和政治前途,一場悲壯的農民起義運動就此畫上句號。
據說這本書在施耐庵老先生寫完以後,被當時的統治者認為是妖書,而拒絕出版,直到他的後人,在秦繼光抗擊倭寇的時候,以兵書的名義獻給了秦 戚光,才使得《水滸傳》這本書在當時出版發行。
首先,我有些納悶:為什麼我們會給予《水滸傳》那麼高的文學地位,使它成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繼而又有些困惑:是什麼樣的特定背景和文化氛圍使我們對這群命案累累的草寇(大都有命案在身)如此推崇備至?難道真的就沒有人會覺得這有悖於我們的文化傳統和道德價值觀嗎?還是……
在梁山水泊之上,確實高懸著一面"替天行道"的大旗,但大旗下面卻聚著一群從未想過要替天行道的好漢,這些人都是些什麼來頭其實大家都知道,一部分人原本就是打家劫舍的綠林大盜,晁蓋等人更是敢劫皇帝生辰綱的角色,還有一部分也是命案纏身的逃犯(比如武松,魯智深等人),他們落草梁山只不過是尋個棲身之所,還有一些是對現狀不滿的落魄文人小史,其中像宋江和吳用等一直試圖挾梁山而迫使朝廷招安改變自己命運,而像盧俊義等更是因宋吳等用計構陷而逼迫就範,剩下的也只不過是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囗號下肓從的江湖豪客而己。這麼一群沒有共同理想也沒有共同目標的人,在我看來就是一群嘯聚山林的綠林好漢,如果我們非得給他們貼上一個高大上的標籤,也只能徒增笑話而已!
我也注意到我們很多人把他們的行為定義為農民起義活動,說反應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的歷史規律,對此我是不以為然的。因為我覺得這群人里壓根就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農民,相反大多是稱霸一方的地方豪紳,要不就是為害鄉里的流氓潑皮,他們嘯聚梁山後乾的也不過就是些打家劫舍的勾當,和我所知道的農民起義活動是搭不上邊的,至於朝廷對他們的所謂「壓迫」,我倒認為是政府為保境安民而清剿匪患的正當之舉。如果非要把他們說成是農民起義者,那他們也是被打著農民起義旗號的李鬼而已,而恰恰就是這些李鬼還殘酷的參與鎮壓了方臘領導的真正的農民起義,扮演了一次李鬼打李逵的可恥角色。
我承認《水滸傳》是一部文學成就很高的古典名著,也很佩服施耐庵先生超高的文學造詣,個人更曾多次拜這本經典大作,但我真的難以認可很多朋友對它作出的解讀。當然這只是我個人觀點,還望非喜勿噴!謝謝!!!
謝「悟空問答」邀請。
怎麼說呢,四大名著中不能說《水滸傳》是文學價值最高的,文學價值最高的本人覺得還數《紅樓夢》,但是卻對《水滸》有一種莫名的鐘情,有一句老話叫「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但本人卻是從十一二歲時便愛上了《水滸》。六七十年代的小孩子絕大多數都是喜歡《西遊記》的,孫悟空把所有的男孩子弄得五迷三道。我有個也和我一般大的表舅,從他哥哥那裡偷了一本《獅子樓》的連環畫給我看,從此愛上了《水滸傳》。到十四歲時在一個深山老林里做木工活,那時的晚上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文娛活動,不管城裡鄉下,一到晚上八九點鐘,家家為節約煤油早早的睡了覺。漫長的夜晚我們小孩子怎麼睡得著,我聽村子裡一個老人說,另一個山寨里有一個老教書先生家裡有一套《水滸傳》,要我就說是他的親戚,看他借不借。我收工以後,打著手電筒翻了七八里山路,找到那個老先生家,老先生答是答應借給我,但是每次只借一本,一本只有四回,書是那種譜書紙線裝本的,很薄很薄。就是這樣我已經很滿足了,七八里山路簡直是跑著回來的。但是很遺憾,七十二回沒看完我便要離開那裡了,將書還給老先生後往回走時我幾乎是三步一回頭,要知道,那個時候是再也沒法找到這些書的,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難理解。
說心裡話,從小在心裡留下的情結,只喜歡七十一回本,後面(據說是羅貫中編的)招安以後的故事讀來令人憋屈,只看了一次,以後再沒看過。就寫作手法,也與前七十一回有著不一樣風格。《水滸》這部書為什麼流傳這麼廣,主要原因大概是它的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吧,很多的故事情節膾炙人口,用現在的話來說叫很接地氣,相比其他三部名著來說,更容易使各個階層的人都能接受,這就是本人對《水滸》的看法。
敬請關注「先斬後揍」,共同探討「悟空問答」。
《水滸傳》是我國反映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著名古典長篇小說,它所寫的是宋代山東梁山泊地區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故事。
宋江,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根據《宋史侯蒙傳》的記載,他聚集了一夥好漢,主要在淮南一帶活動,數萬官兵對他們莫可奈何。宋江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時,一些說書先生把這些故事加以創造發揮,演成平話。宋末元初有一本叫《大宋宣和遺事》的書,裡面記載了宋江故事的輪廓。經過元代幾十年的流傳演變,到元末明初時,羅貫中的學生施耐庵,吸取了南宋以來長期流傳在民間的口頭傳說、話本和戲曲中的水滸故事,用自己實際的生活經驗和精湛的藝術才能,把這些故事加以集中、加工和創造,終於完成了一部百回本《水滸傳》。
關於施耐庵的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大約元末時曾出仕。他同情農民起義,與元末農民起義隊伍中的將領有交往,但沒有加入起義。《水滸傳》一書,後來又經過文人和藝人們不斷的加工增改,到了明後期,已經出現了多種繁簡不同的版本。萬曆年間楊定見編的一百二十回《水滸傳》,就是現在流行的版本。
《水滸傳》前七十一回主要寫梁山農民起義醞釀、形成發展的過程,貫穿著「官逼民反」的主題思想。它包括了許多可以獨立的故事,不同身分的人都受趙宋王朝及其卵翼下的貪官污吏、地主惡霸的壓迫,由覺醒而反抗,象百川歸大海一樣,走向梁山,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起義隊伍。
七十一回以後,寫這支隊伍在其領袖宋江的帶領下,受了招安,接著征遼、征田虎、征王慶、平方臘。結果死傷殆盡,剩下的人大都為奸臣所陷害,宋江本人也飲了朝廷賜給的藥酒,中毒而死。梁山起義軍全部覆亡。 由於《水滸傳》這部長篇小說,經歷了從民間創作到文人創作的過程,又由於最後集大成的作者的世界觀有著深刻的矛盾,所以這部作品的思想內容是很複雜的。它不僅揭露和鞭撻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醜惡、腐朽以及對人民的殘酷壓榨和迫害,而且歌頌了農民起義英雄攻城取鎮、劫富濟貧、懲惡除暴、反抗封建朝廷的革命行動,表現了作者對農民起義的同情和希望改革現實的強烈要求。
但是,另一方面,作者又把接受招安、盡忠報國的封建正統觀念和結局強加在梁山農民起義軍頭上。不過,全書以宋江和梁山好漢被害作結局,又揭示了投降腐朽的朝廷,並無出路,效盡愚忠,依然是自取滅亡。
正因為《水滸傳》這部作品的思想內容是很複雜的,所以作品的社會效果也出現了複雜的情況。《水滸傳》成書問世以後,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受到了當時朝野上下許多人的讚賞。他們的出發點也不一樣。統治者希望利用其中的招安思想來為自己的階級利益服務。有些文人雅士,則是對當時的統治集團不滿,借《水滸傳》來發泄滿腹不平之氣。然而,《水滸傳》廣泛流傳,並不符合統治階級當初的期望。人民群眾喜歡《水滸傳》,他們是從書中所寫的正義行動、英雄鬥爭等具體內容來吸取教育的。《水滸傳》的流傳不僅不能熄滅農民起義的燎原烈火,反而起著煽風點火和火上加油的作用,它在人民群眾中發揮著衝擊封建統治的思想力量。因此,從明末開始直到清代,朝延一直都是嚴禁《水滸傳》,一些反動文人也起來對《水滸傳》進行惡毒的詛咒和攻擊。封建統治階級對《水滸傳》的憎恨和懼怕,正好反映了《水滸傳》一書思想內容中所包含的濃厚的反封建的社會思想。
《水滸傳》有著很高的藝術成就,流傳很廣,影響很大。它繼承發揚了話本的優秀傳統,長於寫人敘事。在語言文字方面,它採用的是經過加工潤色的說話人的大眾語,十分簡煉生動。在人物刻划上,它既描寫了高俅、蔡京、童貫等在朝的封建特權階層的罪惡面目,也描寫了在野的地主惡霸如西門慶、鄭屠、毛太公等人的猙獰嘴臉,對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有著較深刻的揭露。同時, 它又正面的塑 造了眾多的農民起義的英 雄,如嫉惡如仇、不屈不撓的魯智深;從安於現狀到敢 於反抗鬥爭的林沖;具有強烈正義感、果敢剛烈的武松;對封建統治極端蔑視,具有堅決反抗精神的李逵、阮小二兄弟等等。這些人物個個寫的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在故事情節方面,《水滸傳》描寫了許多精彩曲折、富於戲劇性的鬥爭場面,如拳打鎮關西、大鬧野豬林、智取生辰綱、景陽岡打虎、三打祝家莊等等,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章回體白話文歷史小說,思路清晰,通俗易懂,讀起來很平順。主要講述的是北宋末年,108位好漢被逼上梁山–在梁山起義–接受招安–戰死沙場的歷史故事。
寫作手法上,作者善於將一個個故事分裂然後自然的銜接起來,對人物的行為刻畫明顯,對心裡描述卻很少,是一種平鋪直敘的手法。對人物的刻畫是《水滸傳》的點睛之筆。該書塑造出來很多經典生動的人物形象,能夠抓住讀者的要求,讓讀者過目不忘,可以說,對人物的刻畫是非常成公的。言語表達質樸無華,讓人覺得簡單明了,但是可讀性非常強。
作者在書中描寫了一批不似好漢卻更現實的好漢,每一位好漢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這樣反而顯得更真實,更有說服力。
《水滸傳》是一部偉大的長篇歷史小說,一部草莽主義的小說,大氣磅礴,耐人尋味,深受讀者喜愛!
謝謝我就噴你的邀請,關於如何評價《水滸傳》這部古典文學名著,其實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歷史有非常多的名人都曾對這部書有著非常精彩的評價。評價的角度也不盡相同。個人比較喜歡魯迅先生對水滸傳的評價《水滸傳》的評價,魯迅說:「一部水滸,說的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再來說說我個人對這部書的看法。最初看的是水滸傳的電視劇,覺得電視劇中的梁山好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尤其喜歡魯智深這個人物。之後長大了,又看了《水滸傳》原著,原著中許多場面的描寫很血腥也很殘酷,顛覆了對以往心中英雄好漢的認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透過水滸這部書能讓我更加了解人性以及社會運行的明規則與潛規則,是一部值得成人反覆多讀幾遍的經典名著。
《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鮮明地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印證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真理……
這部小說,名宋實明,寫出了作者的內心被壓抑的煩躁,也寫出了作者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也暗示當時明朝的社會很黑暗,許多有才能的沒有被重用,總是那些無能的人步步高升,貪污腐敗很嚴重!一切都是不被重用,想要被重用的心理,水滸傳這部小說,主要中心也是精忠報國,也是作者想為國家精忠報國,可惜的是一身才能不能展現出來被埋沒了!招安是水滸傳的主題中心!
推薦閱讀:
※從幾種酒和飲料看它們對歷史造成的影響
※《延禧攻略》聰慧宮女魏瓔珞歷史原型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每逢佳節胖三斤,這才是盛世氣象!
※猶太人的歷史(4-5)第一個試圖稱王的小丑:再次血洗示劍城
※京郊10大最美古堡,《大話西遊》取景地,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