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又不能和偶像結婚,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願意去追?


追星不能那麼功利,其實很多人追星不是為了要那個明星的簽名,也不是為了跟他合照,更不是為了能夠和他結婚,記得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粉絲或許是最想成為他身邊人,但又最不可能成為的那類人」。從一開始我就知道,當我淚流滿面捧著一顆真心對他說「我愛你」的時候,他也只會對我說一聲「謝謝」。

很多人都不理解追星族,追星無論怎麼追也追不到,那還有什麼意義呢。其實當你真正把一個人當成你的信仰,並且開始追逐他的時候你就已經不是追星了,而是追夢。這個夢會讓你努力去成為更好的自己,這個夢會讓你的生活過得充實而有衝勁。

偶像的存在會讓你的生活充滿了樂趣,辛苦工作了一天,看到他就會覺得很安心,他的笑會讓你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偶像存在的意義就是愛上一個優秀的人,自己也想要努力變得優秀。

並不是所有的追星族都是腦殘,很多人因為追星把自己變成了全能高手,修圖寫文做視頻樣樣精通,交際能力一級棒,可以跟廣告商合作,跟著自己的愛豆做公益,進而參加各種高級會議,在台上發言落落大方。結識一群有共同愛好的二次元朋友,當你被三次元搞得身心俱疲的時候,那裡會有你的一片棲息地。

追星會讓你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和粉絲們一起熬夜打榜做數據,看著排名一點點地反超別人,最後登頂,那種成就感一點也不比現實生活中的差。我最喜歡那種一群人齊心協力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共同去奮鬥的感覺。你會為了去看一場他的演唱會而拚命地掙錢,然後請假去看,在台下靜靜地聽他唱歌,看他表演,間隙還可以大聲地為他呼喊。追星會讓你變得更加地勇敢,勇於不斷地挑戰自己。

粉絲之間雖然不是親人,但是勝似親人。而且那種友誼很純粹,都是為了一個共同喜歡的人而一起去奮鬥,只為給愛豆最好的應援。即使是第一次面基,但也會像是老友一樣給對方一個擁抱,同睡在一張床挨得很近也不會覺得尷尬。

每一種東西都會有好與壞兩面,但是只要你處理好就沒有問題。追星並不是異類,也不應該被歧視,追星也是一種愛好,每一種愛都值得被尊重。很多東西在你自己沒有了解它的時候,你就沒有發言權。


「萬象叢生,你能寵女朋友,我就可以寵愛豆。」

為什麼要寫這個話題?因為小編一朋友某天加入某歌手的粉絲群,不理解該歌手粉絲們的行為,不明白為什麼他們要為追星這件事兒花時間精力和金錢。然後他跑來問小編,「為什麼腦殘粉這麼多?時間那麼寶貴,追星這麼佔據生活,賺錢是為了生存買房子寵女朋友的,為什麼要花在愛豆身上?」

小編突然想起自己畢業論文寫的是TFboys,他們還在唱「四葉草在未來唯美盛開」,答辯的時候,有一位老師說:「這幾個小孩以後肯定xi毒」,當下就想反擊這位老師,你憑什麼說人家以後就會xi毒,你何來造如此的謠言?後來知道了這位老師的女兒當時很喜歡TFboys,於他,追星並不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更何況追的是他眼中的三個「小屁孩兒」。

很多人不能理解粉絲拚命賺錢攢錢高價買一張黃牛票去看演唱會,買周邊,買同款,甚至幾萬、幾十萬、幾百萬等投入來做應援,到底為了什麼?哪來的勇氣付出這麼多,不求回報?

其實,你可以拚命賺錢攢錢買房子寵女票,為什麼我不可以拚命賺錢攢錢寵愛豆,花錢為愛豆應援?可能你會說,女票是在身邊的,是真實在的,而愛豆呢?離你很遙遠,你花了那麼多錢,他還是不能親你一下,你想要個合照也不容易…

那又怎樣?我就是要追星,比起情感麻木的人,我至少還有愛的能力,並且和一群人去追星,追的是一種另類的幸福,我有我的成就感,在娛樂角逐場上,我也是主角。

01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偶像,追星並不是新鮮事物

《大宅門》中白玉婷因無法與真心傾慕的京劇藝人相愛,最後與那藝人照片結婚,並相伴一生。其實這位京劇藝人的原型就是梅蘭芳,梅蘭芳粉絲稱梅社。

小虎隊一出道就風靡亞洲,歌曲《愛》流傳至今,粉絲稱為虎迷。

趙薇因為《還珠格格》紅遍整個華語,前段時間《中餐廳》收視率點擊量第一,又擔任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趙薇粉絲稱薇迷。

周杰倫在2000年發行了專輯《jay》,此後開始了中西融合的風格,並形成了潮流。而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肯定知道周杰倫。

追星並不是異類,不應該是被鄙視和嘲諷的對象,只是多了一份信仰,在迷茫和頹廢的時候,心理多了一份安慰和歸屬。

02 追星是一場修行,愛豆就是努力的力量

那時剛上小學,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是追星,只不過同學之間開始流行唱《雙節棍》,流行聽一個叫周杰倫的歌,聽他的歌就貌似有一種「成就感」,其實有點像現在說的「走心」,說白了叫有面子。而周杰倫的故事夠勵志,學歷只有高中,考不上大學,自己創作的歌曲被劉德華、張惠妹退歌。

屢遭挫敗的周杰倫後來變成了現在的周杰倫,為了完成夢想他中間付出的努力我們看在眼裡,慢慢成為了榜樣。每天看著他的資訊,聽著他的歌曲,就是最開心的事情,好像跟著他的步伐在努力,在為夢想前行。

而且,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

《家有兒女》的小紫,《歡樂頌》的邱瑩瑩,楊紫從童星成功轉變成為內地小花旦。而於她,考北影還是因為自己的偶像趙薇,楊紫表示,每當撐不住的時候,想想自己的偶像也是這麼一路過來的,這就是偶像的力量。

追星可以讓自己堅定夢想,愛豆是一道光,指引前行的路。或許心中也有舞台夢,愛豆在那,渴望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03 那年他紅到發紫,恰逢那年巨星隕落

2008年,國內娛樂圈發生了一件大事「艷門照」,陳冠希、張柏芝、阿嬌等眾多當紅明星一落千丈。復出之時,曾經影后的張柏芝卻淪為票房毒藥,陳冠希則是逃離是非之地,至今還被多人唾罵。

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粉絲卻一而再,再而三,只相信自己的愛豆,那年愛豆因此被各種媒體和公司封殺,而粉絲則是與愛豆同在。

追星最痛的兩個瞬間,一是自己的愛豆從不紅突然變紅,這時候高興他被眾人知道,又著急他需要面對的人群更複雜;二是自己的愛豆正是事業高潮,卻突然遭遇不幸,瞬間隕落。

浮浮沉沉,起起落落,粉絲提前見證了人生的多面性,在每一次遇見挫折的時候,看著自己愛豆的經歷,變得更加堅韌。

04 誰主沉浮,追星的我是娛樂角逐場上的主角

還記得14年初TFboys還是一個沒有什麼人知道的小團體,粉絲們不予餘力花錢投票,熬夜爆肝,只為將自己愛豆送上音悅台的頒獎典禮,不負眾望,TFboys在第二屆音悅V榜年度盛典獲得「內地最具人氣歌手獎」和「音悅直播人氣歌手獎」,「一夜成名」。

愛豆名氣不夠,我花錢來湊。不是因為我多有錢,而是因為追星的我,我希望我愛豆更好,因為他們是我愛的人。

當然也有愛著愛著,嘴裡天天喊著叫男朋友的愛豆,他某一天突然宣布有女朋友了,雖然很傷心,但是,理智選擇退出。

「你的眼裡盛滿葡萄酒,我不小心跌了進去,醉得爬不起來。」大概就是他眼裡有星辰,我一眼萬緣。但是退出的我,選擇不詆毀,而是默默陪伴,在歲月深處,我常常能看到他如往昔般的微笑,就心滿意足。

最後,為什麼要追星,圈姐想借用網友的一段話來總結。

你不理解我們的狂熱,但我理解你的不理解。因為你無法想像一群熱情的人在做同一個事情,只要努力,就有結果,這就是我們努力的狂熱。我們狂熱,不是腦殘;我們熱愛,純粹熱愛;我們追星,一群人追。群體帶來的歸屬和快感,才是我們追星的目的,因為很開心。


那又如何?追星為什麼一定要和他結婚?

喜歡一個人,不是據為己有,不是覺得他本身就是自己的。

偶像是我們的信念,雖然有很多想嫁給自己偶像的人,可理智一點的就會發現,只要他幸福就好了啊。

可能最後會流著淚,卻依然笑著祝福。

就像我喜歡王俊凱,我喜歡他,他讓我的心裡添加了更多的安全感。

偶像的意義就是讓喜歡自己和自己喜歡的人開心,他不屬於你,他有自己的人生路,他有自己喜歡的事。

追星不是結婚,是一種信念,一種意義,但太過於瘋狂,就會給自己的偶像添加煩惱


張三戀愛或者李四結婚,都不怎麼稀奇。放在明星身上,就不一樣了。

  2017年10月8日,鹿晗通過微博公布戀情,用戶的轉發、評論和討論,瞬間導致伺服器宕機。截至10月12日,由此引發的相關話題多達13萬個,閱讀量超過10億。[1]與此同時,也催生了粉絲情緒激動、跳樓輕生的流言和很多人「將軍墳前無人問」的感慨。

  

  相關微博(圖片來源:weibo.com)

  那麼,我們到底為什麼要追星呢?

  喜歡的原因

  有論文把青少年追星的原因,歸結為從眾和模仿。[2]但是,追星的不僅僅是青少年,考慮到消費能力的話,甚至可以說,追星的主要不是青少年。總不能人人都從眾吧?

  所以,要想分析追星現象,我們必須問一句:現實中的喜歡是怎麼產生的?

  首先,我們都喜歡好看的人。

  1973年,心理學家Dion做了一個實驗。他準備了一些人物照片,拿給兒童們看。你猜怎麼著?

  兒童們對面孔的反應和大人們幾乎一致。[3]對成年人有吸引力的面孔,也能吸引兒童。

  

  同樣是易危物種,你更願意幫助哪個?(左:163.com;右:people.com.)

  多年來,我們一直接受「人不可貌相」的教育,但現實就是現實,容貌姣好的人,不僅能獲取更多關注、擁有更多朋友,而且能打動面試官和管理層,得到心儀的職位和優厚的收入。

  不過,「顏值不高」的朋友也犯不上憂慮,因為,除了長相以外,我們還會因為熟悉而喜歡某個人。

  這裡的熟悉,包括三個意思。

  第一,是物理上的接近。想想你中學最好的朋友吧,他/她是不是坐在你附近?

  第二,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如果特別期待與某個人見面,那麼,見面以後,我們就會很愉悅。人是目的性極強的生物,一旦建立「我要和他見面」的預期,潛意識就會說服我們喜歡上他。

  第三,稱之為曝光效應。

  在一項實驗中,學者們讓受試者一邊聽歌、一邊大聲朗讀散文。隨後,他們把受試者聽過的曲子,混插在陌生音樂里。結果顯示,因為注意力放在散文上,受試者們不能準確說出自己聽過的曲子,但是潛意識出賣了他們,他們對聽過的曲子,更為喜歡。[4]

  從鼓掌到點贊

  心理學家們曾經很困惑,「人為什麼要鼓掌呢」。人們為什麼要通過拍巴掌的方式表示讚許?後來發現,6個月的嬰兒,已經學會了辨別母親。當注意到母親離開又返回時,嬰兒們會伸出雙臂、試圖擁抱;但是,母親們沒辦法瞬間轉移。所以,嬰兒們的雙臂就在空中形成一個弧形、兩手拍在一起。[5]

  問題是,鼓掌是怎麼變成「點贊」的?換言之,與朋友的互動,是如何變成追星的?

  追星和真實的社會交往,至少存在兩個不同。[6]

  第一,追星是虛擬的。這個很容易理解,即使一位明星真的關心粉絲,那也是對所有粉絲說的,不是針對某個人。

  第二,追星的聯繫性很弱。現實生活中,你可以跟朋友說話,可以跟朋友一起吃飯、學習、做事。而明星呢,就算他們想,他們忙得過來嗎?

  儘管如此,追星和真實的社會交往,更多的是相同之處。

  比如,研究表明,在虛擬社會交往中,容貌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7]

  又比如,2001年的一項實驗表明,反覆讓受試者觀看某一女性面孔時,受試者的微笑肌肉,變得越來越活躍。當一個明星出現在鋪天蓋地的廣告中時,誰能拒絕這麼強大的曝光效應呢?

  

  上海地鐵內的廣告牌(圖片來源:china.com)

  當然,最重要的是本能。

  數萬年的進化,使我們成為了一種社會動物。我們既能通過微笑、哭泣表達情緒,也能理解別人的面部表情、感同身受;不但會對他人形成依戀,也期待自己對別人有用。而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的歷史則太短,人們可能還沒有學會分辨其與現實的區別。比如,曾有觀眾在觀看電視劇里的車禍後評論說,「就好像他們真的遭遇了一場車禍」。[8]

  有鑒於此,1956年,心理學家霍頓和沃爾(Horton &Wohl)提出了准社會交往(parasocial interaction,PSI)的概念。准社會交往包含兩層意思:人們會對媒體人物,如名人、演員、主持人,產生反應;而這種反應,就像人們正在跟真實的朋友面對面交流。[8]

  准社會交往的好處

  值得一提的是,霍頓和沃爾的論文發表在《精神病學》雜誌上。也就是說,一開始,准社會交往被視為一種病態。

  但是,隨後的研究顯示,准社會交往有很多的好處。

  首先,准社會交往有助於培養個人認同。

  不管是真實還是虛擬,親密關係總是需要自我暴露。換句話說,在交往中逐步地傳遞自己的真實信息,是建立友情、愛情的關鍵。所以你看,現在的演藝圈,流行「賣人設」——「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你知道他人有多好嗎」,等等。

  2008年,幾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研究,結果顯示,低自尊水平的人,感覺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接近了理想中的自我,從而提升了自己的自尊水平。[9]

  其次,准社會交往中的互動,對學習有正面作用。

  2012年,華東師範大學,以2-4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觀察他們對真人和視頻的反應。結果顯示,不管是真人還是視頻,只要提供了必要的互動,3.5歲以上的兒童,就能順利完成移動彩珠等實驗任務。[10]

  

  實驗內容(圖片來源:郭力平等,擬社會互動在年幼兒童視頻學習中的作用)

  這一方面說明,家長們沒有必要恐懼媒體或者互聯網;另一方面可以推論,在認知成熟的基礎上,即使是虛擬的互動,也會為人們帶來真實的反應。

  粉絲綜合症

  當然,硬幣都有正反兩面,何況是追星。如果說良性的追星,是將明星當作生活的補充,那麼,把明星當作朋友的替代者甚至生活的全部,就大大不妙了。

  正如前面說到的,認知成熟是從虛擬互動中學習的條件。因此,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心智成熟、樂觀外向的人,可以從准社會交往中獲益,通過與明星虛擬互動,得到積極情緒,或者利用社交網站,管理真實的社會關係。[11]

  反過來,就比較麻煩了。

  200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約有1/4的人,由於過度痴迷偶像、影響到正常生活。這就是所謂的名人崇拜綜合症(Celebrity Worship Syndrome,CWS)。

  關於名人崇拜綜合症,我們仍然所知不多。一方面,人格和本病存在很強的關聯,外向的人通常不會有這種麻煩;另一方面,其癥狀十分複雜,較輕的可能僅僅是反覆談起自己喜歡的明星,嚴重的則可能認為,他們和明星之間存在特殊聯繫,相信明星的一舉一動都是為了他們,甚至會因為明星戀愛結婚陷入崩潰。

  

  (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比如,約翰·辛克力,就曾經多次糾纏影星朱迪·福斯特,每天往她信箱里塞信,聲稱「我要做一些大事,讓你注意到我」。然後,他就去刺殺里根總統了……

  總結

  根據界面新聞發布的「2017年中國名人收入榜」,鹿晗、吳亦凡、李易峰,三個當紅「小鮮肉」,力挫群雄,在前十中佔到了三席。[12]

  

  2017名人收入排行榜(圖片來源:jiemian.com)

  不管承認與否,我們都生活在一個明星的時代。而人們對明星的反應,卻常常陷入極端:一邊是愛到要死的粉絲,另一邊呢,時常有人舉起道德的大旗,動輒呼籲封殺。

  其實我覺得,除非有更好的替代品出現,否則媒體和互聯網絕對不會消失;只要媒體和互聯網還在,就一定會有人試圖從粉絲經濟中分一碗飯吃。再說了,從《軍港之夜》到周杰倫,哪代人沒有追過星呢?

  所以,堵不如疏。要想避免名人崇拜綜合症,一方面,必須學會把追星視作生活的補充,而不是替代;另一方面,必須給那些有正面意義的人物,如屠呦呦、楚爾·豪森等,更多的曝光。

  具體如何做,恐怕就要諸位家長自行揣摩了。


就是因為內心深處的那點小喜歡!喜歡別人就一定要說是結婚么?他們太優秀了,所以喜歡!


理想型。雖然在現實中很難靠近,但這是一種另類的追求,誰還沒有點理想了…………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哪天就實現了呢????


那又怎麼樣只要自己的偶像幸福快樂就好了


因為讓愛豆們知道粉絲們喜歡他支持他就好了!


喜歡他是我的事,他喜不喜歡我是他的事。理智追星,像腦殘粉跳樓自殺什麼的,簡直智障


我願意,我高興,喜歡兩年,為他花錢不到兩百,

我想問提問的人一個問題,人遲早都是要死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努力的活著,生了病知道去醫院想冶?

人家的事情,有能力,有精力,願意,礙著你啥事兒?,真是搞笑吧,只要追星理質,怎麼追都是別人的事情


推薦閱讀:

競爭升級,格局漸現 | 盤點國內在線票務市場
楊紫 | 強行變美的背後
《舌害》:飯圈眾生相,狗仔也有正能量
《跨界喜劇王3》可能是「跨界系列」里最尷尬的存在
相親節目上女嘉賓當場跪地告白另一個女嘉賓……還有這種操作?!

TAG:婚姻 | 娛樂 | TFboy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