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要把不同年齡段叫做初度、總角、豆蔻、及笄、而立、不惑、知命、古稀呢?
首先豆蔻與及笄是單獨形容女性的。
初度: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也指一歲開始,「初」么。
總角:八九歲到十幾歲的左右的童年時期。是因為古代未成年的人把頭髮左右兩半各紮成兩個結向上分開,形狀如角,所以稱為總角
豆蔻:是女性十三四歲。以豆蔻比作少女,最早出自唐朝杜牧《贈別詩二首之一》:「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杜牧為什麼用豆蔻來形容,個人認為這個時候的女性正是含苞待放的年齡如同二月初的豆蔻。
及笄:古代女子滿15歲就到了可以結婚的年齡,束髮帶上簪子。笄是簪子,及笄就是插簪子,可以理解為女性的成人禮了。出自《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而立:這個應該大家都知道也熟悉,孔子曰的:三十而立。從孔子的角度可能是到30歲就應該學有小成,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的一種自覺的或者是有相對覺解的意識。
現代則引申為或者已經確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或者簡單的說,30歲人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困難了。
不惑:同樣出自孔子曰的,四十不惑。從孔子角度應該說是用自己的原則在經歷許多的人和事後,對自己的原則不惑。
知名:是說的知天命吧。同樣出自孔子,解釋很多,這裡就不多說了。
而立、不惑、知天命,這都是孔子從其自身角度對自己的人生階段做的彙報,但是因為後人將孔子捧到聖壇,所以,孔子的境界也成為了後人所要求的人生階段的標準。
古稀:70歲左右,語出杜甫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因為古代人壽命比較端,能活到70歲的人並不多。這個「古來稀」的計算方式,並不是說從古至今將70多歲的人累計起來。
我主要來回答而立,不惑和知天命。
提到這三個詞,就必須要提到中國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
孔子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父親叔梁屹留給他一個士的身份,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孔子與母親相依為命,自小就聰敏過人,成熟懂事。他的一生凝結在其自我總結的一句話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其中,而立,不惑,和知天命分別代表其不同的階段,對人生的感悟。
而立,是指孔子在三十歲的時候,創業建立私學,而且是非常有知名度的教師,放在今天那就是全國優秀教師。
不惑,是在孔子宣傳是禮仁,及復周禮的政治理想,卻有沒有得到認可後的一種無奈,指,我沒有什麼想不開,難以解答的了。
知天命,是指孔子周遊列國之後,魯國公僅為了安撫他,給他安排一個虛職,卻同樣沒有真正踐行孔子的仁政,孔子對現狀的徹底失望,知天命有任命的成分。
題出的有點錯誤。
豆蔻和及笄特指的少女,分別是指13歲和十五六歲的時候。豆蔻年華說的是已經基本長大成人,及笄是說該女子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了。
而立之年就是指男人了。男人到了三十歲就該抗起家庭責任,所以叫而立。
不惑也是指男人而言的,四十左右叫不惑之年。
五十而知天命,這時候青春激情基本被消磨的差不多了。
還有六十花甲你沒說。六十年為一個甲子,這時候大部分都是滿頭白髮,所以叫花甲。此花甲可並非現在滿大街賣的那個彼花甲。
人到七十古來稀,過去人的壽命受醫療衛生等條件限制,活到七十歲的不多,所以叫古稀。
還有八十以上的叫耄耋之年,這個在過去更少。
對於我的回答,如果有瑕疵,歡迎批評指正。
如果您喜歡,別忘了動動手指關注呦!
推薦閱讀:
※十道算術九人對,如何算下聯?
※厚軍原創。久不見家鄉父老心似雨,下聯?
※上聯:三顧茅廬諸葛亮,如何對下聯?
※沒有健身房,古人如何健身?
※才子、佳人,配成雙。請友們賜句。古人願將才子佳人配在一起,每對情侶必是互相欣賞?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