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是中國的節日嗎?
當然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只不過元旦本是農曆的歲首。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宣布改用公曆,並將這一天定為民國元年元旦。
1914年1月,北京政府內務部在致袁世凱的呈文中提出:「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
由此,傳統農曆新年歲首在官方意義上正式被易名為「春節」,傳統的「元旦」「新年」的名稱則被安置在公曆的1月1日頭上。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年法」,確認新年(元旦)為我國的法定節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
元旦當然是中國節日,但是它在古代是和除夕挨著的,指新年的第一天,就類似我們今天的大年初一。但是古代元旦的日子也不是完全一樣的。每當新的朝代開始,皇帝和大臣們便要「改正朔」。正,就是指一年的第一個月。朔,就是指一個月的第一天。比如夏朝,以一月為正,以天明為朔。商代就改成以夏曆的十二月為正,以雞鳴為朔。
一直到了漢武帝時期,回到夏曆,一月為正,從此及本流傳了下來。除了王莽、武周、太平天國等時期改了正朔以外,其他朝代均未改正朔。孔尚任就寫過一首詩《甲午元旦》,裡面有一句: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這就說明在過元旦時,春天已經要來了,就是指大年初一。
到了1912年,辛亥革命結束以後,孫中山先生創立了中華民國、然後他也改了「正朔」。當時還發了一條電報告訴各省都督:「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仟六佰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原單元旦元年。」從此我們國家用上了與世界統一紀年的公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元日》
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
——陸遊《已酉元日》
放爆竹、喝屠蘇酒、寫桃符、喝花椒酒,這都是古人新年要做的事情。《禮記·大傳》說:「立權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改正朔,易服色,都是改朝換代應該做的事情,我們不能因為改了個正朔,就懷疑元旦不是中國節日。
今天是2018年1月1日,國家法定節假日元旦節,大家都在放假,在微信大都會說聲」新年快樂「,但節日的氣氛並不熱鬧,這究竟時為什麼呢?現在的元旦節究竟是不是中國傳統節日?
一、現在的元旦節和古代不同:
元,就是「首」,旦,就是「日」,「元旦」的原意就是「首日」。現在的」元旦「,也就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是指公曆新一年的第一天,但古代的」元旦「是指農曆正月初一,古今元旦並不相同。
現在的元旦定在公曆1月1日源自1912年中華民國時期,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立法定在公曆1月1日,因此現在的」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曆年」。
二、古代的元旦是中國傳統節日:
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起源於祭神祭祖活動,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
而在中國古代,正月除了商朝的殷歷定在臘月(十二月)、周朝的周曆定在冬月(十一月)、秦朝定在陽春月(十月)外,其餘的時間包括夏朝和漢朝以後,正月都定在夏曆(農曆、陰曆)一月,所以古代的「元旦節」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的「春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包括除夕(大年三十)、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冬至節(12月22日前後)、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 等,其中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古代的「元旦節」)是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三、現在的元旦節不算中國傳統節日:
儘管現在元旦節是國家法定節日,但並不算是傳統節日,所以地位很是尷尬,其根本的原因在於農曆和西曆兩種紀元方法。
西曆,即公元,也稱公曆,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是由義大利人對儒略曆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曆法,1582年,當時的羅馬教皇予以批准頒行。
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決定採用公曆作為國曆,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當時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把農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布。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於是就出現了公曆和農曆兩個新年,為了方便區別,又鑒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 「立春」恰在農曆新年前後,因此便把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
對於中國人來說,不論曆法如何演變,不論叫元旦還是春節,我們自己的新年就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不管多遠多累,大家都會趕回家過年,所以也形成了全世界最獨特的春運現象。正月初一這一天,平日難得見面的親人們會團聚,而守歲過年時,大家都會對新的一年充滿美好的希冀,或許,親情和祝福才是節日的意義所在吧。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請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應該是。它與聖誕節不同,元旦雖然由洋人開始延用的節日,但它計時季節,比我們舊曆年更準確,付合天、地、月運行規律,對人類社會生產生活很有價值。我國吸收採納為我所用,並制定了節假日。應該說它己是我國公認的節日。
自古以來,正月初一就叫元旦,也就是中國傳統新年。本人覺得,元旦這個詞不能換來換去。更不適合換到陽曆的1月1號。幾千年大年初一都叫元旦,為什麼到了最近百年里就調包了。我覺得,為了迎合世界的陽曆新年,可以不用叫元旦,可以取一個新的名字。或者叫「元節」「陽節」或者「洋節」。
是的。
中國節日有官方和民間之分。
官方認定的稱之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分別是①元旦②春節③清明④五一勞動節⑤中秋⑥國慶。
民間節日比較多,元旦也作為節日,但不是公曆一月一號,而是農曆正月初一,與國家法定節假日「春節」同。
古代元旦亦稱元日,不能因為古代元旦與今天的公曆元旦不是同一天,就否定今天的元旦,說它不是中國節日,嚴格講,只有官方認定的節日才是節日,官方認定「元旦」是節日,就不好用民間習慣的春節去否定公曆元旦作為節日的存在。
官方規定的節日也是與時俱進,體現中國特色,過去只有元旦、春節、五一、國慶,後來增加了清明和中秋。
節日放假,豐富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至於每個節日放幾天假,國家也有規定,考慮與公休星期天相結合,最多借兩個星期六、星期天(4天),加上節日規定放假天數(3天),一共7天,小長假就是這麼來的。
元旦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即農曆的正月初一。取一年之始的意思。民國建立之初釆用西方公曆,把元旦之名冠以公曆的一月一曰,把立春之名春節改用於正月初一.沿用至今。所以,此元旦非彼元旦。
元旦不是中國人的節日,正常的中國人沒人拿著陽曆年當回事,而農曆新年才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真正的新年!那才是真正的新年!從一進臘月就有了年的味道,人們趕年集、買年貨,為過年置備各種的材料,做各式準備活動;到了初一,整個正月人們都沉浸在一次次的慶祝活動和狂歡里,直到二月二!其中的節日,有臘八節,臘月二十三(小年),臘月二十八,除夕、初一、初二、初三、初五(破五)、初七(人日)、十一(免災日)、十二、十四、十五(元宵節、人燈節)、十六(神燈節)、十七(鬼燈節)、二十五(打囤)、二月初一、二月二(春龍節),整整綿延兩個月,不同的地域略有不同的過法,大致一樣!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沒有中華民族的春節這麼隆重!蘊含著五千年的傳統文化!
每年的陽曆一月一日,就是中國人自己的節日,從1912年一月一日中華民國孫中山先生開始至今,就是我們的節日。1949年10月1日偉大領袖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從1950年一月一日起為法定節日。也就是說一月一日是我們的陽曆新年。
元旦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歐美傳過來的。所以咱們叫他陽曆年。在其他國家就是新年,概念上來講相當於中國的春節,但是因為和聖誕節是分開的,歐美更注重聖誕,所以沒有國內春節這麼熱鬧。
推薦閱讀:
※《找到你》:當下社會各個階層,做個好母親有多難?
※傾我一世豪情,願留住善良的你
※棄嬰(從警十五年的故事之一)
※梁文道:他們發不了聲,我們不該選擇忽視 | 八分
※社會變了,還是人變了?(看完眼睛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