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歷代王朝都馴服不了的游牧民族,會臣服於滿清?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清朝的確是第一個徹底馴服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王朝。先看看清初蒙古的情況,到了清朝初年,蒙古已形成三大集團,分別是: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南蒙古大約就是指今天的內蒙古,漠北蒙古也叫喀爾喀蒙古,是指今天的外蒙古,漠西蒙古又叫「衛拉特蒙古」或者「厄魯特蒙古」,明末清初大約統治著西北和中亞地區,同時也對西藏有著巨大的影響。三大蒙古團內部又有很多部族,比如漠西蒙古,由準噶爾部、和碩特部、杜爾伯特部、土爾扈特部四大部族和輝特等小部構成,其中最強大的是準噶爾部。

滿清入關前最先征服的是漠南蒙古,皇太極登基開始,就明白,要想南下對付明朝,就得剪除兩翼,兩翼一是指朝鮮,一是指漠南蒙古。皇太極用聯姻、分化、戰爭等手段與漠南蒙古展開了角逐,到1632年終於全面擊敗漠南蒙古的林丹汗,征服了南蒙古。1636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個領主齊聚瀋陽,共同承認皇太極為「博格達·徹辰汗」,完成了滿清征服蒙古的第一步。

到了康熙年間,漠西蒙古的準噶爾部噶爾丹汗發兵征討漠北蒙古,一路勢如破竹,漠北蒙古向清朝求援,表態原意歸順。從1690年開始,清朝展開了與漠西蒙古準噶爾汗國長達幾十年的較量,直到1759年最終把準噶爾部消滅。到此為止,清朝就基本上降服了東亞地區全部蒙古部眾。

但是征服是第一步,如何使其穩定,不再威脅中原王朝卻是個難題。清朝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取消了蒙古各部原有的政治和社會制度,重新設計了一種全新的「盟旗制度」。蒙古各集團各部沿用舊的組織管理形式,如土綿(萬戶)、愛瑪克(部)、鄂托克(明安),大部族以「汗」統領,小部族以「琿台吉」統領,部族之汗對鄂托克有絕對統治權。清朝「盟旗制度」最初以滿洲八旗制度為原型,其演化說起來非常複雜。

大體來講,清朝把蒙古分為外藩蒙古和內屬蒙古,外藩蒙古又分為外札薩克蒙古和內札薩克蒙古,旗有札薩克旗、總管旗、都統旗、喇嘛旗的分別,其中札薩克旗數量最多。有些情況是多個旗合為一個盟,有些是一個旗就是一個盟,每盟由朝廷選拔盟主和副盟主各一人來管理。內屬蒙古一般不設札薩克,也沒有世襲的王公封爵,內外札薩克的區別在於,內札薩克有兵權,直屬於理藩院,外札薩克無兵權,受當地的將軍、辦事大臣和參贊大臣管制。總管旗、都統旗、喇嘛旗就屬於內屬蒙古,不設札薩克,沒有世襲王公,直屬於都統、大臣和將軍管轄,這種情況適用於曾經反抗過清朝或對清朝無功的蒙古部族。

各盟旗之間劃定邊界,不得私自來往,不得侵佔對方的水草,不得私自戰爭,有事兒找朝廷官員解決。但總而言之,盟旗制度改變了蒙古舊有的政治、社會、軍事的組織管理形式,強化了中原王朝對蒙古各部的控制。清廷對蒙古的管理原則是「眾建而分其力」,就是想法不讓他們私自合縱連橫引發戰亂,也無法統一起來抗拒中央王朝。


首先不是歷代都沒馴服他們,漢唐明都做到了,宋朝是是用經濟做到了,雖然最後南宋被滅,但南宋抗了那麼多年,也是世界少有了。其次,清朝並不是用敵我看待蒙古的,是盟友的關係相處的。有共同利益,而且很大。一起分一個大的吃不了的蛋糕,你說還要搶嗎?


推薦閱讀:

918 | 牢記歷史,警鐘長鳴 吾輩當自強,勿忘國恥!
歷史上的「網紅」中醫也曾各種高大上!
歐陸風雲——第一次布匿戰爭的開始
【長篇連載】我的春秋我做主——春秋三百年精彩大歷史(7)  
大明朝的哈密——鬧劇or悲劇

TAG: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