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是個詩酒風流的國家!當代中國是個喝酒的國家為什麼?
07-03
關於酒的問題,本人雖然不才,但好歹算是開酒廠的,多少懂得一點點。
在古代中國,酒雖然跟色財氣並列,但是絕對不乏積極向上的層面。
比如說三國時代,曹操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結果直到現在還讓幾個廠再拼搶這個三國著名商標。
及至盛唐時,也有很多著名詩句跟酒有密切關係。比如說李白的《將進酒》,比如李白斗酒詩百篇,還有蘭陵美酒鬱金香,牧童遙指杏花村等等。不單單是酒助詩人才氣,文學作品中,特別是武俠類的,更不乏酒的身影。君不見武松打虎,溫酒斬華雄,喬峰劇飲等等等等,可謂是蕩氣迴腸。
至於為什麼古代人喝酒流傳了那麼多的軼事,個人覺得呢,首先是古代的酒沒有像現在這樣的酒精勾兌。喝點小酒不但可以怡情,還能讓人文思泉湧,再者說古人遠不如現在人那麼忙碌,一日兩餐打發了就行,沒有還房貸車貸的壓力(宋以前,中國人日食兩餐,自北宋後才逐漸改為三餐。俺也是聽說的,具體對不對我也不知道)。有妙品流傳也在情理之中。反觀現在呢,好酒動不動幾百上千元一瓶。除了成本提高一點之外,更多的人為炒作。你讓現在的月光族去拿半個月的生活費買瓶酒,估計再好的酒也喝著沒滋味了。你讓農民用兩畝地的玉米換瓶茅台,你覺得他能悠然見南山嗎!
所謂的格調情懷,前提肯定是第一要有那個才氣,但是肯定也離不開財氣。餓著肚子作詩,為了房貸和結婚生子而發愁,自然顧不上別的了。
現在很多酒廠,明明沒那麼大的產量,但是銷量卻是產能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不用說,肯定是拿酒精勾兌的。但是呢,群眾的眼睛不但雪亮,口感也不是可以長期糊弄的。
而那些所謂的好酒呢,老百姓喝不起,有錢人喝不完。買酒的不捨得喝,喝酒的不用掏錢買,這也許就是某些人的真實寫照吧。
有句話送給我們的同行,誰把消費者當傻子,誰才是真正的傻子!
推薦閱讀:
※經濟日報丨財經早餐【9月26日】
※2018.9.11收評——【空頭兵臨城下,無磚頭亦無掌聲】
※被低估的聯想與被高估的小米
※美的物業、美家智能科技獲「潛力獨角獸」稱號
※揭示K線如何運用,K線實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