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變成老子和孔子的智慧和才能,哪裡能學到?
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有人說,這只是愛迪生原話的前半句,這句話還有後半句,那就是:「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為重要。」
現在大家一致認可前半句是愛迪生說的,至於愛迪生是不是真的說了後半句,這就不得而知了,有人說說過,有人說只不過是好事者的演繹。不過我覺得後半句有沒有都不重要,反正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缺一不可。
況且蘇軾也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這就是說,想成為天才或者成大事者,必須具備才能和堅韌兩部分。
成為天才尚且需要符合這樣的標準,何況是成為老子或者孔子這樣的聖人。所以,我覺得想擁有智慧和才能,完全可以多讀書,多實踐,多向人學習。就是堅持學而時習之,學而不厭,溫故而知新。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堅持就是需要付出汗水的,是需要堅忍不拔之志的,這樣可以保證我們比那些和自己資質一樣,又不如自己努力的人優秀。但是是不是說這樣就能具有聖人的才智了?說實話,我覺得不太可能,三分靠天命,七分靠打拚,成為聖人,還是需要一點點運氣成分在裡面。古今中外幾千年,聖人並不多,可能一千年就一兩個。可是,不管是有靈感的人還是肯付出汗水的人都比這要多太多了,但是把這兩者聚合在一起又成為聖人的,真的是少之又少。所以,不必過於苛求自己。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努力一點點,向上一點點,今天比昨天有長進,就是進步。
特別喜歡胡適的一句話:「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而且越努力,越幸運。記住這些,多努力就好了。剩下的,盡人事,聽天命。
哲學是教人智慧的學問。那麼智慧從哪裡來,首先是從知識中來。而知識則來自於讀書。老子和孔子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十大哲學家。這是中國哲學貢獻給世界思想史的偉大貢獻。從目前來說,要想獲得孔子老子那樣的智慧,基本上不可能了。但是我們可以從兩位哲人的書中獲得智慧。讀讀老子,我們會獲得關於無為而無不為的智慧,看看孔子的論語,我們會獲得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智慧。
在中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老子,一個孔子。老子教我們淡然大度看世界,孔子教我們努力奉獻給世界。如此,就能獲得他們的智慧了。感謝閱讀。歡迎關注好玩的國學。
老子和孔子是一代聖人。他們的思想已經改變了整個人類的思維和認識。其中,老子已被神化為太上老君,這樣的聖人千年不遇,所以不是一般人想學就可以學的。老子和孔子是中國文化的典型代表,道家和儒家也正好是易經里的陰陽互補,使得我們的精神世界,無論從哪一個角度,都可以找到寄託。我們普通人能夠從中悟出那麼一點道理,就已經受益匪淺了。如果你是那個千年不遇的聖人,天才知道怎麼學才有老子和孔子的知慧!
這個題目太大了,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說透的。而且,理解出了偏差,也是罪過。
首先要明白智慧的主要特徵。
智慧就是知道事物發生的起因,運行過程中的變化,以及要達到預期目的需要克服哪些不利因素,增加哪些有利因素,到達預期目標後的走向,而且以後的可能。
所以,智慧就有大,小,近,遠,淺,深等不同。
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的不同,決定著每個人當世的智慧。
孔子,老子的智慧在於宇宙觀上把握生命的價值。
生命到底用來做什麼的?或者說,人,相對於世界上其它生命來說,其優越性到底該怎麼發揮?
為了命,必然會有生存的慾望,有了慾望之後,就會去作業。作業過程中肯定是人與人,人與物打交道,自然是根據自己的感覺來的,就是有情意引導。
慾望和情是決定作業的根本。
讓對方開心,你也會開心。讓對方獲得,你也會獲得。同樣,讓對方痛苦,你也會痛苦,讓對方失去,你也會失去。正如牛頓力學定律一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對等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意力是會變化的,反饋給對方的力會變得很大,比如受人點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是善力,反之惡力也會如此。這種力就成為業力。
所以,孔子,老子的文章中都很教條,很少有情感。因為他們「述而不作」,表達的是作為生命的自然規律,引導人如何把握生命。
把握生命就在於明白生命的價值,明白生命的價值就在於明白道理,然後按照道理去作業,稱為修行。
修行包括三個方面,意行,口行(說話),身行。孔子比老子修行更難,因為老子是隱士,孔子同社會上很多人打交道。
所以,老子儘快讓自己生命超脫,孔子不斷教化世人。
修行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明白道理,更快的接近天性。
修行就是從情緒開始的,情到理,理到智,智到慧,慧到凈,凈到空,空到無所不有。
其實每個人都具備老子,孔子的智慧,而且擁有比當時老子,孔子更高的智慧,但是,因為業力的緣故,加上情緒化太重,遮障了個人智慧,加上對宇宙觀的不明,加深了遮障的程度,盲目為了生存而生存。這就是顛倒夢想。
所以,就有朝聞道夕死可矣。
要明白道理,就需要參悟,將世間萬事萬物和內心的認識比較,從表象到實質,就有了每日三省吾身。
因此,智慧來源於內觀,觀察自己內心到底如何。
所以,修行上,釋迦牟尼提出了忍辱,布施,持戒,精進,禪定,智慧。如何做到,首先要明白為什麼,否則為忍而忍,等等,是做不到的。
孔子的學說比較讓大眾明白,但是僅僅只是字面上的理解是不夠的,必須把握其不變的主體。
老子的學說稍微深奧,沒有身體力行,是體會不到的。
釋迦牟尼佛的經典,是可以讓每個人都能做的事,有學問的人,明白道理後去行。沒有學識的人,只要你信,哪怕只說一個字,只要你堅持,一樣可以擁有你本身具備的智慧。
無處可學。小才小智靠學,大才大智須養。養,即養德,當一個人養成象天地容納萬物一樣寬廣的胸懷,日月照耀蒼生一樣仁慈的心腸後,就叫大德,大德必獲大道,獲道以後,不學而才,無師而慧,大才大智頓悟而成。
老子和孔子都是春秋時代不世出的、乃至今天仍被推崇的傑出人物,可以說他們都是那個大時代造就出來的代表人物,想要效仿他們、成為他們,你唯有穿越但春秋時代,別無他路!
【開玩笑吧!你能在悟空提問題,說明你已經超過了老子和孔子的智慧和才能,用不著到哪裡去學。為什麼?因為老子和孔子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悟空),那個時候(悟空)還沒有出生。老子和孔子當時的時代,在竹片上寫字,知識量非常有限,生活非常簡單,物質產品極度缺乏,科學技術更談不上,你想想,老子和孔子不可能有什麼智慧和才能,流傳下來的只不過就是後來的文人墨客道聽途說,加油添醋,作為教書先生的教材使用,教材就要有模有樣,必須要有(聖人光環),要不然你怎麼教小孩子讀書?】
看楊樹達的論語,道德經。常寫爛熟於心,然後看段玉裁的說文解字為參考,別人的所謂翻譯不看!日積月累,您就會有翻天履地的變化!左宗棠:讀破千卷,神交古人!宋朝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與您共勉!
推薦閱讀:
※上聯:孔子生於舟(周)末,如何趣對下聯呢?
※三則《論語》經典名句,道出儒家的富貴觀,你贊同它們嗎?
※聖人的孔子為什麼不說「以德報怨」,而是以直報怨?
※歷史上孔子能文能武,為什麼後世的儒生漸漸的就沒有那種尚武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