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樣的教育方式才算好?


基本觀點: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方式!陪伴教育只是好的教育方式中的一種,適合孩子的教育有更多新要求。

適合孩子的教育,是認真尊重孩子差異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有自己的潛力,其未來都具有無限可能,都是可造之才。家長和教師只有在尊重教育規律的前提下,認真尊重孩子的差異,因材施教,才能為孩子創造適合的教育方式。

適合孩子的教育,是準確定位孩子人生的教育。適合孩子的教育,就應該是能夠幫助孩子客觀地認知社會,真實的了解自己;就應該能夠幫助孩子準確地認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積極為孩子創造「揚長」的機會;進而幫助孩子從小把握人生追求目標和定位。

適合孩子的教育,是真正滿足孩子需要的教育。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是適合孩子的?需要家長和教師實事求是地研究孩子的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特點,遵從教育規律和客觀實際,尊重孩子的真實需要,給予恰如其分地規劃和指導。

適合孩子的教育,是積極成就孩子理想的教育。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孩子實現其人生價值與理想。適合孩子的教育,就是家長和教師積極合作、想方設法,為孩子創造更加適合的環境與條件,在幫助其健康成長的基礎上,進一步積極成就孩子的人生追求目標和價值理想。

適合孩子的教育,是努力促使孩子拼搏的教育。韓愈說「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適合孩子的教育不是溺愛、不是放縱、不是安逸,而是讓他吃該吃的苦、受該受的罪、經歷該經歷的磨礪!一旦在孩子該吃苦的年紀卻選擇讓他安逸,就是選擇了最糟糕的教育。

適合孩子的教育,是造就芳馨孩子德藝的教育。適合孩子的教育,不是培養「手無縛雞之力」書獃子的教育,也不是培養「只會一味埋頭傻干」莽漢的教育,而是培養孩子既有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又有精湛的業務技能,更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

適合孩子的教育,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需要加大投入,促進高水平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公平發展;需要創造更多人才嶄露頭角的機會,形成人才輩出的新格局!


謝謝邀請!

作為父母,我們只有生他的權利,而沒有為他規定人生軌跡的權利。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陪著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能夠幸福快樂的成長!健健康康的成長!讓孩子可以在進入社會的時候,成為社會的棟樑。

陪伴孩子的成長,首先在於"陪"! 也就是培著孩子。這是一種自然的行為。孩子從一出生就需要父母陪,一直到孩子能夠獨立生活為止,父母都會陪在孩子身邊。

而"伴"卻是需要父母選擇的。如何伴?以父母的行為和思維伴隨孩子行為和思維的形成,是伴的主要目的。

因此,陪伴是相互的,給予也是相互的你怎樣的陪伴,他就回報你怎樣。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公平。

事實上,陪伴教育真是一種好的教育方法。

它可以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及時和孩子溝通。在溝通中陪著孩子健康成長!

陪不陪孩子,從來都不是時間說了算。而是你怎樣的選擇。

工作忙嗎?這是借口,是你價值排序的結果。

"十年之後,你會為今天少做一個項目而遺憾,但是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小時而後悔一輩子。所以,你知道答案了!"這是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傑爾伯特說的一句話。

我們真的沒時間陪伴孩子嗎?不是!

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是你沒有管理好自己對時間的分配,沒有把孩子成長,當成自己的一個最重要的人生投資。

當孩子抱怨你不帶他去公園玩耍,或者是孩子糾纏你鬧情緒時,就證明你已經陪伴孩子太少了

孩子鬧情緒,糾纏你,其實就是孩子在批評你疏於陪伴他的表示。也是對陪伴孩子質量不高的不滿。

陪伴孩子其實很容易。只要你專註就可以。只要你及時和孩子溝通就可以。

專心陪孩子其實也很容易。不需要很多的語言。不需要很多的承諾,只要隨著孩子的興趣,由孩子引導而行就可以。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心貼心的交流!而這種交流對孩子的成長真的是溢處多多!


為人父母真的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一方面要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又更擔心孩子的教育問題,恨不得把能動用的資源都用給他,生怕會「輸在起跑線上」。很多時候,當這個社會指責現在的父母給了小孩太大壓力的時候,父母其實是最無奈的。

他們也知道小孩子不容易,但是大家的孩子都是一樣的,我今天要是對孩子放鬆了要求,被別人家的孩子超過了可怎麼辦?現在的競爭這麼激烈,誰不是一門心思奮發向上?就像一位母親說的,「我寧願他有不快樂的童年,不要他有一個不幸福的成年」。

而孩子的抱怨,在這些父母眼裡都是「他現在不懂事,長大就能體會我的苦心了」。然而,孩子雖小,但是他們的內心的想法卻很多。這些想法並不是一句「小孩子不懂事,明天他就不這麼想了」就能解決的。孩子的每個想法,問的每個問題,都是他成長路上的一部分。作為父母,你今天怎樣對待你的孩子,決定了他明天會成長為一個怎樣的人。

不要再忽略孩子的聲音了,我們提倡的溝通是雙方的平等的交流,而不是每天對孩子的說教就能算作所謂的「溝通」。要做到真正的溝通,首先要從「傾聽」開始,不要對他們的話毫不在意,不要用一句「長大你就懂了」來搪塞。認真聽聽孩子的聲音,體會孩子的感受,多給他們一些陪伴和真正意義上的關懷吧!

如果你忽略孩子對「幸福童年」的嚮往,那麼即便他成年之後,也仍舊會是一個不快樂的人。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吧,教育從溝通開始,溝通從傾聽開始。放下手中的事情,好好地陪孩子談談天,說說地吧!

對於孩子們和父母之間的這些問題,優學派開展了此次傾聽孩子心聲的活動。將孩子們那些藏在心底的心聲公諸於世,使更多的父母了解了孩子們內心真實的想法。相信越來越多的父母能夠成為孩子們的朋友,而不會讓孩子們覺得,父母只會整天逼著他們埋頭苦學,剝奪他們的自由!


感謝邀請。

首先,我認同題主的觀點,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認為,我們不僅僅要陪伴,還需要高質量的陪伴,包括和孩子對語言、肢體、眼神的交流。現在由於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很多家長在陪孩子的時候都在玩手機,回答孩子問題時也是漫不經心的,這樣低質量的陪伴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是十分大的,孩子會因此變得暴躁不安。

因此,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孩子能夠感覺到的,在高質量的陪伴好互動中,孩子和和家長都能夠身心愉悅。

其次,我認為父母婚姻關係是另外一種對孩子影響十分大的教育方式。很多夫妻總是當著孩子的面吵架,這會讓孩子心煩意亂,安全感缺失。有的家長常常對孩子抱怨另一半的諸多不是,這會在無形中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一些離異家庭對孩子所造成傷害是不言而喻的,我見過好幾個離異家庭的孩子,在父母重新組建的家庭中顯得自卑、怯懦、憂鬱。

因此,作為成年人的家長,既然已經組建了一個家庭,就要盡量協調好夫妻關係,彼此相愛,彼此包容,彼此扶持,為孩子建造一個美好的家庭,避免給他們造成傷害。


家長給到孩子童年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能給孩子時間和耐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不溺愛孩子,也給予孩子與他人建立友誼的機會,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和交往圈。在滿足孩子合理要求的時候,可以用肯定代替否定。

例如孩子問:「爸爸,我們可以去樓下玩嗎?」可能你會說:「不可以,你作業還沒寫完!「孩子希望下樓去玩,你希望孩子做完作業再玩,其實可以換個方式回答孩子。你可以爽快的答應孩子:「當然可以,作業做完就去。」有可能的話,用「是」代替「不」,用肯定代替否定,孩子內心也會更容易接受,變得更有動力。

對比一下,直接說不,更直接乾脆,省了父母很多心,但換個方式不會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比直接說不會更有效果,花一些時間學習怎麼成為智慧的父母,孩子會更好的成長,形成更好的性格,以後孩子也會讓你更加省心放心。

大話精神,一個專註於精神心理疾病的公眾號。


謝邀。現在大家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教育方式也越來越多,如快樂教育、賞識教育、自然教育法則、正面管教等等。各種教育方式在孩子小的時候都離不開父母的陪伴。

也非常贊同你的觀點:陪伴孩子。可以隨時隨地教育引導孩子,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故事與觀點。

陪伴當然不是陪著孩子就好,如何有效陪伴也值得思考和學習。

在寶貝半歲以前,如果每天無時無刻都陪伴在孩子身邊,不停地給孩子說這說哪,讓孩子沒有一點自己的空間,那麼孩子就會情緒緊張,對孩子的性格就不利。如果媽媽的陪伴是,在孩子有需要的時候就滿足他,想自己玩時就讓寶寶自己玩一會,這樣寶貝將來性格發展就會很好,不害怕分離。

在孩子們幼兒期,如果在陪伴孩子玩、閱讀時,全心融入孩子的活動中,孩子們就會獲得更多幸福感,感受到父母的愛。如果陪伴孩子時,父母在身邊玩手機或者做其他事,讓孩子自己玩自己的,這種培伴就是無效的。父母真心陪伴,孩子就不會發生意外落水、卡在欄杆中等等失去生命的事。

所以,好的教育方式,需要真正做到位,孩子才能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將來才能擁有美好的人生。

謝謝你的閱讀與分享,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圖片來自網路,向作者致謝!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這句話很多人都在說,但是陪伴不僅僅只是物理距離上的在一起,而是要走心,更重要的是,家長要能夠站在比孩子更高的高度去引導他們,更快樂的成長,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家長都能夠幫助孩子順利的渡過難關。

我相信大家一定見過這樣的家長,坐在孩子的身邊自己玩著手機,要求孩子認真讀書認真寫作業。當然我們也見過坐在孩子身邊,自己在讀書看報陪伴著孩子寫作業的家長,這兩種陪伴是不一樣的態度,不一樣的狀態,自然也會呈現不一樣的結果。

我們一定也見過,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就開始指責謾罵,諷刺,侮辱孩子的家長,一定也見過孩子在出現困難時,第一時間安慰孩子,並和孩子一起想解決方案的家長。這兩種家長推出來的孩子也自然是不同的。那種在困難的學習中依然百折不撓的前進的孩子,他們的家長一定很了不起,一定不是在孩子成績下滑時就開始諷刺和謾罵,甚至毆打的家長。

如今的這個世界太浮躁,家長接觸的信息太多,孩子的信息來源很多元,但是唯一不變的是真心和真情,如果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當中有更多的耐心,付出更多的時間,站在孩子的角度,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試圖平等的和他們進行交往,在交往的過程當中給他們建議,給他們方法,給他們幫助,給他們信任,給他們榜樣,我相信孩子差不了。

要想自己的孩子有多優秀家長就要有多優秀,這裡的優秀不一定是指家長要賺多少錢,又有多高的職位,而是在陪伴孩子的過程當中,家長有多努力。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的人他本身就在羅馬。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每個家庭的綜合因素各不相同,但是唯一不變的是我們的家長首先得努力,我們的努力就是最好的榜樣,當然也是最好的教育。


光是陪伴遠遠不夠!我認為身教大於言傳,做給孩子看,比說給他聽,更有用,你希望孩子是怎樣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是這樣的人,如果你在孩子面前說自己婆婆的不是,你這是教孩子不尊重老人,那孩子長大不尊重你也在情理之中。孩子對其他老人也不會尊重。你就是這個毛病的製造者!教孩子寬容大度,禮讓、尊敬和感恩才是最好的教育。


小兒兩歲半,乖巧有個性,陪同他成長中我發現兩個事情,第一個是他每天有一段時間需要父母飽滿的愛,即心無旁騖的對待他,若上午陪他玩得很滿足,他下午到晚上入睡都會很聽話,若陪他時三心二意玩手機或做家務,他這一整天會不停鬧騰。

孩子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個固定容量的杯子,水沒注滿就會動蕩不安,一次性注滿了則能安穩。

第二件便是需要創造好的氣氛,認真凝視他的眼睛和他說話。

他從小就是肌膚有點敏感的孩子,不喜歡我親和摸他,更何況是別人。但是當和他聊天的時候,我會笑眯眯的看著他,不間斷的告訴他我喜歡他我愛他,孩子當時不會有什麼回應,但是過一會兒就會抱我膩著,偶爾會主動親我。

我覺得,任何教育,都不如愛的教育。不過這種愛,不是打著我為你好的名義,也不是全面包辦,它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平等的對待。


現在養個孩子不容易,關鍵是教育。

各種說法都有。

有人說,現在孩子們學得太難太多,小學的考捲成年人都不會。老師變態! 有的說,孩子就是要開心快樂,無憂無慮。呼籲教育改革。 有的會說,大環境是這樣,人家都學自己不能落後。跟風思想很嚴重。

我覺得任何事情都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論。

我也有孩子,也讀過不少教育類書籍,聽過些許講座。得出一些結論。

下面寫出來跟大家一起探討。

一 孩子學得並不難。 只是成年人大多停留在自己的知識體系里,以自己的標準判斷世界。

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說就是:你的認知該升級了! 孩子一出生就在享受時代鴻利,他們站得更高。很多知識在我們看來很難,他們卻都習以為常。

我們長到十八九歲才接觸手機、電腦,現在孩子已步入智能時代。

不是孩子學得難,是順應時代需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你以為難的,正是他們這個年紀該有的。

二 孩子學得多,是這個多元社會的發展需求。

將來孩子之間的競爭是綜合素質的競爭。社會多變,未來不確定。

《養育的選擇》里有句話我很贊同:你的責任不是為孩子準備好一切,而是讓孩子有能力自己應對瞬息萬變的未來。

有能力,有什麼能力?

健康的心理和身體,積極樂觀靈活;愛學習,有進步型學習人格;有長足的興趣愛好,支撐靈魂;高情商。

那麼怎麼做呢?專家給出的建議。

1 鼓勵孩子選一項運動長期發展。

最好是團體類項目。 以前人們說大腦發達,四肢簡單。都是謬論!四肢發達,頭腦更發達。 運動促進大腦發育,而且團體運動注重合作。合作思維,對將來的生存發展很重要! 強健的體魄有多重要就不說了。

2 多嘗試,找到孩子興趣,利用自己的條件,支持鼓勵孩子。

前段時間都在討論什麼是美,美的價值是什麼。會審美,對孩子的人格發展也是極好的。有興趣的生活不會太單調,給孩子一個高質量的人生。 所以孩子要有藝術修養。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都是人文藝術,人類智慧結晶。得懂點兒。

特別是音樂,能延長孩子的敏感期,對大腦發育幫助大。我們的大腦天生喜歡節奏感。

3 自己做愛學習的榜樣,與孩子一起終身學習。

未來掌握一門技術,這門技術可能會過時,但是掌握學習能力,能讓你多端發展,快速切換。

所以終身學習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

孩子要愛學、會學。 鼓勵孩子探索,體驗學習帶來的快樂。把讀書培養成習慣,思考變成常態。變成學習型人格。

4 健全的人格,積極樂觀。富有同理心,高情商。

走入社會,人與人交往,情商很重要。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 那按照這些說法。 運動,興趣,學習,思維,性格。除了在日常的生活中點滴積累,還可以參加一些興趣班著重培養。

運動類的,藝術類的,繪畫,樂器,舞蹈等;思維類的圍棋,奧數等;你可不都得試試嘛!這樣算下來一個孩子最起碼得有四個課外興趣班,還不帶課內的加強班。

有必要上嗎?有人說,我小時候沒學,不是也好好的?

是好好的,但是時代不同了。你那時候都不學。

如果現在不學,孩子跟同伴之間差別大,沒共同語言,容易自卑。另外,這些確實也有幫助。

所以不是孩子學得多,是需要。不學不行。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強,對他們有更好的期待。 可以的話,想讓孩子掌握所有的技能。 但那是不可能的,孩子的興趣是一方面,家庭條件是一方面,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力而為。你的努力是為孩子創造更多可能。但不能強迫。

三 中國的教育制度並沒你想像得那麼差勁。

1 工業化教育。 我們人口基數大,法律規定教育要公平,讓更多的人掌握知識。 所以說中國的教育是工業化的。

什麼是工業化,就是在最短的時間裡讓更多的人上學,學到基本知識。不要求個性,只要求成品達到的批次程度。 我們在基礎教育這個方面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中小學生的知識量非常驚人。

這樣的孩子雖然懂得多會考試,到大學後往往失去目標,沒有創造性。那些高考狀元,在後來的人生中,不見得多出色。

所以現在中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注重實踐。

現在在很多公立學校踐行得很不錯。 雖然中國推行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但是那是國家層面的。

義務教育規定每個孩子都可以讀到初中。可小升初,初升高,家長依然拼。拼什麼?拼進私立學校。

2 私立學校

現在有很多私立學校。就像國外,更好的學校往往是私立的。

這就要說經濟的調控作用。 私立學校給高工資,好教師自然會去。老師一去,學生肯定去。好學生都去了,更多的小夥伴會跟進。於是有了這樣的局面。

好的私立學校招生題目很難。考奧數,英語,技能等。小升初的英語直追高考難度。這怎麼可能考過呢,還真可能,因為很多孩子從小就學英語。兩三歲甚至更早的啟蒙班,等他們小升初的時候,都已經學了差不多十年。

私立學校招上來的也都是層層篩選的精英,進行的是精英教育。

四 我有必要擠破頭去私立學校上嗎?還真有必要,你應該儘力讓孩子上一個好學校。

1 環境很重要。

孟母三遷。遷的是朋友圈。

孩子的朋友圈,父母的朋友圈。

要為孩子構建一個共同成長的體系。

考試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將來就能成社會的佼佼者,但他們在那麼緊張的課業里脫穎而出,學習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好學校里,通過層層選拔上來的孩子,學習能力強。好學,會學。

從小上輔導班,各種努力,早已經把學習當成了習慣。 在這樣的環境里,孩子會更努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你都是豬隊友,進步不進步都沒有參照。所以,假如你身邊的人不思進取,一定要遠離他。別讓他們把你帶壞。

再說,這種學校也在變,在努力,不再只追求高分。也很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所以,要努力上好學校。

五 我怎麼考?那麼多人競爭。

任何事都是要講策略的。

這裡說的策略是考試策略。

當然我不是說你學習就是為了考試。我的 意思把學習當興趣,有學習探索精神,學習好都是次要的。 但是在考試上,你需要一些技巧。

這不難,現在各種輔導班都會交,老師經常在這個體制里,教得還很好。聰明的孩子很快就會掌握。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知道自己有不妥協的堅持,也要一些圓滑來應對世俗的紛擾。

舉個例子,像張居正,戚繼光想施展抱負,在體制內,也要想進辦法,用正人君子不齒的做法。

有時候人就是不得不用策略來應對這個世界的殘酷。

有些人確實有才,但是在現實問題的處理上,太過迂腐,算不上有智慧。

六 那我考不上怎麼辦?

畢竟好學校就那麼多。

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不公平才是常態。

上不了好學校,不能說明你孩子不優秀。只要堅持長足的努力,人生終會一片繁花。

說句實話,你的語文成績可以很好。有時候數學你就是學不好。有的孩子天生推理能力有限。有的孩子的智力就不在學習上,那怎麼辦?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你的才能不在這兒就在哪兒,肯定有用武之地。別逼孩子,做到自己該做的,儘力就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是多元的。 給孩子正向的期待。相信孩子,只要他想做成某事,他就能。

七 孩子是應該快樂,同時也應該知道:世間沒有一種生活是容易的。

一個人一生的習慣性格在少年時代就形成了。

我們以後的行為都是對少年時印刻在潛意識裡觀念的重複。這也就是命運一說。

在少年時,吃苦,努力,好學,一生都會如此。

如果只是被逼的努力,那麼長大後會放肆。

所以,快樂可以,但是不能犧牲教育。

他可以快樂,樂觀。但是他不能什麼都不會。該學的得學,該玩兒的時候玩兒。

學習不易,儘力讓孩子找到竅門與成功的喜悅。讓孩子始終站在跳一跳夠得著的學習區。把學習變成一種習慣,一切水到渠成。

總結:現行社會現狀下,家長能做的是培養孩子應對未來的能力,即學習能力,交往能力,健康體魄;盡自己的努力,提供好的環境。讓孩子的生活有更多選擇的可能。 歡迎指正。


推薦閱讀:

有哪些母語非英語的藝人在歐美地區走紅?
那些特別自律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現在還有民辦教師嗎?
學會這樣做筆記,明年的獎學金屬於你!

TAG:教育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