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博士患漸凍症,決定死後捐出所有器官,你怎麼看?
向婁滔博士致敬!這是令人敬仰的行為,相信這將引起更多的人關注漸凍症,也將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醫學研究中,這也將對於這一醫學難題的攻克將會有幫助。
漸動症是一組選擇性侵犯脊髓前角細胞、腦幹運動神經元、皮層錐體細胞及錐體束的慢性進行性神經變性疾病。其病因不明,隨著病情的變化,會逐漸加重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
儘管漸凍症不能根治,但有許多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儘可能延長生存期。霍金就是一和典型的例子,至今仍然頑強地活著。
所以強烈建議婁滔博士和她的家人不要放棄治療,隨著醫學的進步,以後也許有機會治癒。
(我是六甲番人,請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漸凍症即肌萎縮側索硬化(ALS),這種疾病能夠侵蝕人的活動能力,在患者逐漸喪失對身體的控制時,卻依舊保持意識清醒。
根據目前的經驗,漸凍人平均能生存4年,目前主要的治療都是維持生命為主,但有精心護理的患者可活過25年甚至更長。如著名的漸凍症患者霍金,已生存了40多年。
漸凍症是個危險的病,更是個殘酷的病。疾病後期,病人不能活動,不能吞咽,不能呼吸,對一切痛苦都只能被動地忍受。對於這樣的病患,不論是在醫學上還是人文上都應給予最大的關懷。
而身患漸凍症的北大女博士婁滔,面對如此痛苦的疾病,冷靜理智地處理與自身相關的事務,更願意為醫療研究獻出自己的身體,這是她勇氣、智識和胸懷的體現!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婁滔的話,彰顯出她人生的境界所達到的高度,她自己感受到病症的痛苦,希望其他人能夠免於一樣的折磨;她想到的不是自身的苦痛,而是考慮還能為他人做些什麼。她的情懷,完全堪稱「高尚」!
在醫療領域,迄今有許許多多疾病仍然無法被攻克,人類對於自身的認知其實相當有限。這既需要醫療研究者的努力,也需要全社會的奉獻,而為他人的奉獻,將惠及社會進步,最終我們自身也將受益。
與婁滔的情懷類似,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和妻子普麗西拉·陳2016年宣布,兩人名下「陳—扎克伯格計劃」今後10年將投入30億美元,用於研究各種疾病的治療、預防和控制。自他們的女兒出生後,這對夫婦便承諾為公益事業「散財」。他們希望為醫學研究投入資金,所獲成果對所有醫師和研究人員開放,爭取在本世紀內就防控所有疾病取得突破。
所以,傑出的人,如果心懷天下,勇於奉獻,才會成為偉大的人,他/她的生命一定有更高的質量,更多的厚度。
我很想用中醫藥學為北大的女孩子治療漸凍症,但恐怕得不到這樣的機會,因為它是疑難罕見病例,只能在北京的大醫院治療。上周收了一例馬凡氏綜合症,以心臟為主的多種癥狀都在改善,很是欣慰。在這隻能深深地祝福這個北大的女博士啦!
婁滔博士的事件的影響力正在漸漸擴大,漸凍人勢必會得到一波關注。婁滔博士的舉動無疑是非常讓人感動的,我也相信大部分關注這個事件的人都想給予漸凍人力所能及的幫助。問題是有多少人明確可以幫助他們的渠道,那些渠道可以讓我們的幫助百分百落到實處。我相信,大部分人還是很有愛心的,都希望把溫暖毫無保留的送到需要幫助的人哪裡,不是希望得到多少感恩,只是想讓自己的力量發揮到最大。
向更深處想,漸凍人最需要的是什麼?經濟上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是我們的無障礙設施建設真的落到實處了嘛。無障礙設施真的無障礙嗎?可以真正讓需要的人士使用嗎?這個結果,大家都知道。我覺得我們更需要的事,從人們的思想意識里得到照顧,乃至在法理上得到保護,這才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祝願婁滔博士可以康復,祝所有漸凍人得到關愛。
感謝邀請。對這位博士的做法我感到由衷的欽佩,這是一種大愛。對個人而言,我甚難接受自己家人捐獻器官,中國人有時是很傳統的,拿走他們的器官我會難受。如果換做是我,我也願意捐獻自己,但當然要家人得接受
儘管不知道漸凍症是咋樣一種疾病,但這位女博士的行為的確讓人感動。正如她自己所說,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時間長短來衡量。她做了對得起國家,對得起社會,對得起自己的壯舉,令人欽佩,是一種正能量!
推薦閱讀:
※春節過後外出找工作,需要注意些什麼?
※為什麼有人會啃指甲?
※有些人抗壓能力低並且非常自卑,應該怎麼辦?這樣的人應該如何調整心理狀態?
※有哪些唯美的句子,說說心情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