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脾氣沒用,家長該如何撫平孩子的小情緒?
現在的家長都知道對孩子發脾氣沒有用,很多情況反而是家長越發脾氣,孩子越叛逆,孩子越叛逆家長越發脾氣,形成惡性循環。以至於很多在工作上能力非常出眾的父母由於搞不定自己的孩子轉而改行從事育兒領域工作。
那麼,既然發脾氣沒用,平時家長該如何撫平孩子的小情緒呢?
作為家長,通常我們關注的都是孩子的行為層面,比如說孩子哭鬧,孩子打人,扔東西等等,很多家長會去批評孩子,孩子可能更加情緒化了。孩子因為大腦發育還不成熟,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比如哭鬧是需求得不到滿足還是不舒服?往往孩子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會鬧情緒。家長就要注意識別,如果可以滿足的需求就滿足孩子,比如說偶爾想吃點零食,只要不當主食不在餐前吃,無關緊要。我遇到很多年輕的父母是禁止孩子吃零食的。當然,如果涉及到原則問題,我們就要注意引導,比如孩子在商場看到5000多塊錢的樂高吵著鬧著非要買,如果父母覺得不妥,可以先接納孩子的情緒,比如說給孩子一個擁抱。等孩子情緒稍微好點以後就容易溝通了。
情緒是解決所有矛盾最關鍵的問題,孩子和成人發脾氣也好,成人和孩子發脾氣也罷,大多數的原因都離不開「情緒」二字。
當孩子有了情緒後,他們的大腦蓋子是掀開的,這個時候和他們講道理根本無濟於事,他們連一個字都聽進去的。
如果你用更壞更大的情緒來對付孩子的小情緒,顯然孩子更不會理會你的這種方法,這樣做不僅不會撫平孩子的小情緒,更會把孩子的小情緒轉變為大情緒。
那麼這個時候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陪伴孩子共情孩子,和孩子產生連接,讓他在一個安全的氛圍中肆無忌憚的把他的小情緒發泄出來,等他發泄完自己的小情緒後再來共情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無論如何我們都是愛他們的,不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是無條件接納他們的。
只有孩子感受到了這種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們無條件的接納後,他們的安全感才會被重新建立起來,這樣他們的情緒自然會被撫平。
許多時候,孩子發脾氣並不是真的因為某件事沒有被滿足,而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通常會以這件事來考驗父母是不是真的愛他,我們沒有必要因為一件小事而讓孩子感受到愛的缺失。
孩子有小情緒,那是她們內心的感受,就像我們大人有時不高興了也是有情緒一樣。
可以在孩子有情緒時給孩子一些即時回應,理解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情緒,作為家長不要絮絮叨叨的說一大堆,這隻會讓孩子厭煩,孩子剛有情緒時家長就在孩子身邊陪著她,有的孩子還小,大人認同孩子情緒後稍加引導孩子把煩惱說出來後心裡也就明朗了,大點的孩子有的不願意說,家長只要在孩子身邊靜靜的陪著孩子,給她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溫暖,這樣小情緒也就會消失的。推薦閱讀:
※6個月寶寶發育指標:主要有這些變化和注意點
※23個月寶寶發育指標:寶寶開始從「破壞」轉到「建設」
※0-3個月:用語言和撫摸刺激寶寶的大腦
※寶寶臀紋、腿紋不對稱竟然也是毛病? 媽媽們可別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