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破冰之路在哪裡?


現今,智能家居產品已經進入家庭生活當中了,如智能手機、智能冰箱、智能機器人等等,甚*在今年AWE2016上海展會上,服務機器人、虛擬現實頭盔等等智能化產品及展會上遍地開花「智能家居館」等等,將大眾對於智能家居遲鈍的神經再次徹底喚醒,引發業內外人士一片高呼,但是,真的如我們想像的那樣足夠智能化嗎?答案非也。

為什麼?不妨拿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就拿智能手環來說吧。智能手環雖然能夠支持睡眠監測,但是並不能作出睡眠的質量報告,這種智能只是初級階段的智能,並沒能實現智能手環核心技術的突破,可能用一段時間智能手環就被束之高閣了,這就造成了「偽智能」的局面。

不能互聯互通或許是阻礙智能家居大發展的*的瓶頸。所謂的不能互通互聯是指不同品牌、雲平台、不同產品之間需要不同的app來控制。 通俗一點來講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實用性不強,價格過於高昂,技術專業,使用不穩定,、智能家居行業缺乏統一標準及智能家居聯網窺探用戶隱私等。

有業內人士表示,出現智能家居難以落地及普及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智能思維的問題,即使可能很多家電廠商背離了智能家居的初衷。 這一點應該不難理解吧,就是智能家居帶給人們的應該是更加便捷舒適的智能生活體驗,而不是走更加繁瑣化、複雜化的道路。對於這一點,越來越多的業內外人士產生了質疑。如用智能電飯煲做飯時,當你把米放進鍋里,水倒好後,還得拿出手機,用APP操作,原本做飯只要按下開關就好了,現在不按開關,卻用手機操作,很是麻煩等等,諸如此類的智能產品實例不能枚舉。

果實在理解不了,可以放眼國外的智能產品來瞧一瞧,如WeeLight起夜燈,不用下載APP,替之以智能感應和動作捕捉功能,下床就亮燈,上床則燈滅,不需要任何操作動作;開燈以後燈太亮刺眼,就把燈藏起來,隱藏在床沿,即便燈條亮起,也不會有光線直接射入眼睛,燈光以2700K的柔和色溫,照亮地面部分;起夜後入睡困難,於是調光時過濾了led燈中的藍紫光,過濾藍紫光之後,可以促進褪黑素的分泌,幫助使用者更好入眠。

從以上實例不難看出,智能家居不能遲遲落地或許是曲解了智能家居本質的含義,家電廠商應該生產簡單操作及微智能的產品來解決實際智能生活中的真正存在的問題,讓智能生活越來越便捷簡單,智能體驗越來越舒適健康。


感謝邀請

我理解智能家居破冰之路,也就是智能家居產品走向成熟,逐漸走進普通消費者家庭的過程。要想達到這個終極目標,我認為有以下幾條路:

1、開放之路,目前智能家居產品體驗不好的重要原因,就是各家的產品互不兼容,如果整個行業有統一的標準或大平台出現,各家的產品開放出來,那相信會有不錯的發展。

2、融合之路,智能家居產品光開放還不行,還需要各家進行融合,打造完整好用的智能家居系統,說的樂觀一些,也就釋然融入人工智慧元素的智能家居,可以按照生活習慣、按照當時的環境條件自動處理。

破冰之路肯定是艱難的,可以參考我在智家網上的文章:全屋智能家居系統的開放共融之路,講的大致就是行業破冰之路。而行業發展也必須要經歷這樣的階段,有句話說得好: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誰能在這個時期抓住智能家居發展的要點,誰就能在未來市場上贏得話語權。


推薦閱讀:

「李約瑟難題」是什麼?該如何分析?
gpu渲染程序有什麼用?是什麼意思?
我準備做無卡支付……覺得現在無卡支付成熟嗎?

TAG:數碼 | 酷玩 | 智能家居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