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有些課看似很水卻以考勤強制學生上課,是否是浪費雙方時間?


對辛苦備課、按時上課的老師來說,給你這種自己選了專業卻不好好學人上課,的確浪費了老師的時間。

但對你來說,你以為不考勤放任你逃課你就不浪費時間了?你只不過是換個地方浪費時間罷了。

學渣們所說老師上課太水,通常指上課不有趣、照本宣科。

老師照本宣科的確不優秀,但是不等於水。只要考試講的內容是正確的,是必須講的,是學生很難自學的,那麼照本宣科有何不可?一個大學老師自己當學生的時候多數是個學霸,踏上大學講台時必然擁有碩士甚至以上學歷。他對這門課和這個行業的了解必然是全班學生加起來都比不上的。對於一群小白,照本宣科有何不可?現在的大學生幾乎不會在課前進行自學和預習,能不逃課、不遲到、不玩手機、不睡覺已經是優秀生了。你不預習不自學,老師看似照本宣科實則帶著你過一遍課本的重點,有何不可?

真的不幸遇到很水的老師,你完全可以在課堂上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可是當代大學生逃課會去做什麼?會在圖書館學習嗎?會在實驗室做研究嗎?會在街頭做調查嗎?會在別的課堂上旁聽嗎?得了吧!不是我看不起你們,你們逃課只是為了睡覺、打遊戲、談戀愛罷了,你們中的很多人連打球、打工都不會了。生活過得無比糜爛,卻指責老師上課水、考勤嚴,你有這個資格嗎?

從因果邏輯上說,學校為何要嚴格考勤?不就是因為你們這幫學渣逃了課不幹正事兒嗎?逃課反映出你品德不好,逃了課不幹正事兒說明你腦子不好。你這種人也就在學校里、在網路上敢吐吐口水,有本事今後工作了抱怨公司派給你低層次的活兒還嚴格考勤。

慣的!


大家口中的水課,不水的課都上了不少節,但其實沒有一節課是在浪費時間。

現在大學生什麼口中的水課大致有兩類:一、老師管的很松,通過也很輕鬆的課。二、和專業沒有太強的關係,政治類的比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概等等……政治類的課我不想過多的討論目的性,但大多數大學老師是真的將歷史經濟政治研究的很透徹,至少我遇到的老師沒有強行給我們灌注世界觀沒有洗腦,而是傳播了一些基本需要具備的人文素養,我不認為這對於理工學生是多餘的,想要路走的更長,人文素養和社科知識是相輔相成的,這些課認真聽了不說絕對有益,但絕對絕對無害。從功利的角度來說,專業課真的那麼有用么?我們在大學中學到的知識大多數是滯後於實踐的,大學學習的無非是能力,那又為何認為所謂的水課是在浪費時間,所謂的專業課又是那麼那麼重要呢?

我不禁要問,翹了水課的學生有多大比例是去自學一些其他的知識,而又有多大比例是去吃喝玩樂了?所有人心裡應該都有點數。優秀的人總是能兼顧一切,懶惰的人往往一事無成。

至於浪費老師時間這個說法更是無從說起,老師的天職就是教學如同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一樣,應該不會有老師認為自己上課是在浪費時間,大概只是會因為座位上的學生睡成一片而心寒吧。

坐擁名校資源,與其抱怨強制考勤,不如接受一切,吸納更多知識,以後會用到的往往不是你準備好的。


都說大學是人生的象牙塔,在這個無數寒窗苦讀的學子翹首以盼的地方,也許能收穫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能收穫摯愛一生的對象。當然,在這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的學府中,更可能伴你前行的,是知識。

但是,大學裡卻有一些看似很水卻以考勤強制學生上課的課程,這是否是浪費雙方時間呢?

這個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我總結了一下幾點:

第一,這些很水的課無疑沒有發揮出大學教授的淵博知識,老師就像園丁,最偉大也是最要緊的職務就是教導學生,把自己一路走來積攢起來的知識珍寶傾囊相授。然而,很水的課不僅不能發揮出老師的價值,對於他們神聖的職業其實也是一種蹉跎。

第二,這些很水的課程無疑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扼殺。不僅會培養起他們上課不聽,甚至曠課,考前突擊的不良習慣,也會澆滅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很多學子寒窗苦讀十餘年,只為踏上光芒萬丈的前程,沒想到等來了這樣無趣又無用的課程。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不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這少至一小時,多至幾小時的水課都是在浪費時間,本可以利用這些時間更好地提升自己,卻要浪費在無用的課堂和講台上。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出現呢?

一般來說,是學校的更新趕不上社會的更新,很多課程,也許對以往的時代來說是必要的,然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代在斗轉星移,書本卻還是一成不變,這便造成了「水課」這一不可挽回的局面。因為已經沒有太多的價值,自然而然也就會讓人覺得很水。

大學也像一個生命,深處的血脈也要及時更換血液,這樣才能一直欣欣向榮,才會有更少的水課,更多的「干課」,才會讓學生和老師都不必浪費珍貴的校園時光。


這是需要雙向討論的一個問題。

先說學生方。

學生上大學時去學習的,自己沒學過的課程憑什麼判斷很水呢?這是其一。其二是,就算老師水平有限,總強於學生吧,總有可以學的東西,因此浪費時間一說從何而來?其三,就算教師水,知識不水吧,因此去上課總是應該的,考勤就無可厚非了。

在美國的大學,很多也是採用考勤制度的,譬如我所供職的大學是用Clicker系統自動統計學生的出勤率。不少院系對課程的出勤率還有特別規定,譬如我教授的課程department policy(系規定)就是無辜缺席兩次算自動不及格。美國的課程不單憑期末考試一項給分,課程伊始老師一般會給出課程綱要(Syllabus),裡面規定了課程怎麼給分,多數情況下由「出勤+課堂踴躍度+作業+小測驗+考試+研究項目(project)」按不同的比例加合一起給出一個課程分數,詳細可以參考我以前發表的問章《美國學校是這樣計分的》,所以若不出勤的話,一部分分數就沒有了。

再說老師。

對老師課程設置和授課水平應該有個比較好的考評制度。我所在的美國大學,課程到了學期末各系都會發放給學生專門的教學水平評估(evaluation)表,由選課學生給任課老師不記名打分,而系主任會根據這個評估結果給每個教師打分。如果第一學期授課效果不好,後面要有顯著的進步,否則會非常不利將來評審終身職稱或者次年續任,尤其是在以教學為主的大學任職,教學評估結果不好很可能就會失業了。

更嚴重的是,對教授授課水平的評定並不只局限在校內,美國還有全國範圍的全美教師統一評估網站(www.ratemyprofessor.com),這個網站羅列了全美的所有大學的任課教師,學生可以對每一個曾選過課的教師匿名給出評價,依據課程難度、講述的清晰性、課堂內外的幫助程度等從1-5分打分,分數越低水平越差,如果你的總分低於所在學校的平均分,到了再續合同或者終身評審的時候就該緊張了。最致命的是,這個網站是公開的,不僅學生選課的時候會從這裡先給老師「驗明正身」,而且教師走到哪裡帶到哪裡,換工作的時候新僱主很容易就可以知道你在以前學校的教學情況了。

只有從兩方面下手才能杜絕很水的課程出現。至於大學生中存在的厭學情緒,這可能不是這種問答能夠解決的了。


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的,很多冷門學科對於出生社會後的某些公工種還是非常實用的,畢竟每一門課都是經過學校篩選過的,定有它存在的價值。

就拿我上大學時候的課來說吧,所有的學生都要選修兩門課來修學分,但很多冷門課通常是沒有人選的,而熱門課卻爆滿,容納不下的學生只有選擇冷門來助於修學分。

當時我是一個藝術系學生,後來其他課滿員,只有選擇了機械。每天上課都是一臉懵逼,好在同桌願意教我,他是學機械的。以至於,我還是懂一點點簡單的,現在孩子的玩具壞了,簡單的我都能修好。

所有你學過的知識裝在腦海里,總有一天能用上,只不過大部分人都覺得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不願意去學罷了,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連上自己的專業課都認為是浪費時間。

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班主任老師跟我們講,大學畢業後干本職工作的人最多百分之三十,但一定是成績最好的那部分人,一開始不以為然,直到出生社會,才發現確實這樣的。大部分的同學早已改行,做本職工作的確實是成績領先的那部分同學。

因為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就很認真,用功去學習這門課程,對它的熱愛程度很高,在出生社會後,自然也不捨得放棄,而且學習好的那部分同學,平時也捨得比其他的同學去深入研究,所以,在大學畢業時,他們總是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面深耕下去。

任何學科都都它存在的價值,關鍵在與學它的人有沒有用心去專研學習,如果你不認真學習,再主流的課程對你來說也是無用的,在你眼裡也會是浪費時間罷了。


首先,「有些課看似很水」這話就是一個天生傲慢的問題,萬事萬物存在即合理,既然學校開設這門課,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至於是不是浪費時間,且看下面3點分析:

第一、就學科而言。

剛才說了,存在即合理。既然讓你上這門課,自然有上這門課的道理。有人說了,學了十幾年的語文數學和英語,到了大學還學?這不是坑人么?伯虎君是覺得,能說出這句話的人也是沒誰了,有點傲嬌。

為什麼專業課的老師們還在不斷進修?為什麼84歲的老教授還能專心研究?因為活到老學到老,但凡是說看似很水的課,這樣的學生可以說是狂妄自大不知謙虛的。

再者,大學的課程,尤其是大一的課程,多數都是基礎課,像語文數學英語普通話心理學等,正如老子所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基礎不打好,怎麼學好專業課?這怎麼能是浪費時間呢?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既然設置了這門學科,你就好好學,請記住:

每一本書都值得學習、每一位老師都值得尊重、每一門學科都值得研修。

第二、就老師而言。

教書育人是每一位老師的使命與責任,大學裡的老師不單單是講好專業課的,他們還要承擔著側面監管的責任和義務。

還有就是,大學裡不是有句話么: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在這個大眾逃課」的大背景下,老師再不採取點措施,那還了得,那選修課豈不是更沒人去了。

所以老師採取強制考勤,還都是學生們自己造成的後果。高中為什麼不點名?

第三、就學生而言。

其實大多數還是學生惹的禍,如果在大學裡像高中一樣認真學習,每堂課人都滿滿的,老師哪還用得著點名啊!

其實還有可能確實是課程的事情,對於成績好的學生而言,有些基礎課或許確實顯得簡單了些。另外再加上學校的政策,補考。既然學生們覺得課程水,他們就不去上課了,然後就算考試掛科了,還能補考,最後實在不行就是拿錢唄(有錢有證)!

再者,那些不去上課的學生都幹嘛去了?在宿舍躺著?去網吧?打籃球?很少有逃課去圖書館和自習室的吧?你都這樣在浪費青春了,老師就不能採取點對你好的措施嗎?

總之吧,這個事情沒有所謂的浪不浪費時間。既然學校定了,老師就好好教,學生們就好好學。

因為你上課所產生的價值要遠比不上課更有用!

謝謝點贊、評論,歡迎關注@當代伯虎,一個不懂風流的才子!


你好,關於問題:大學裡有些課看似很水卻以考勤強制學生上課,是否是浪費雙方時間。個人觀點:大學這樣的課程不少,確實是浪費雙方的時間。

大學這樣的課程不僅僅有必修的課程會如此,選修的課程更甚。但這一定是雙方的問題,而不是個人問題,老師在大學教學,存在著一些態度是為了這份清閑的工作,而對於教書育人這個問題就看的淡了,老師每天就好像是在完成任務,老師的教書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

老師以考勤為名要求學生必須來上課,還有的高校選修課的老師會要求學生在她那堂課上不允許做任何與課堂無關的事,不管講的對不對,學生都必須抬頭看著投影儀。

有人會說,老師教的再不好,也一定比學生知道的多,這句話絕不是指所有老師的,有老師教的很好,這是不可否認的,也有老師教的很差,甚至教的知識是無法考證,是錯誤的。

問題出現了不會是某一個人的問題,一定是雙方之間有什麼沒有銜接好的,就會把問題惡劣化,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只是看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態度了。


大學裡很多同學都會認為一些課程沒有用,或者用不到,在或者與自己所學專業無關,就不太想去上,甚至會覺得這個課沒有多大意義,就認為上課是在浪費時間,例如一個學經濟的人去上毛概、一個學法律的人去學高數,一個學土木的人去學法律等等,看似好像這兩者並沒有多大關係,所以便謀生了很多想法,例如逃課,替課等等。

在這裡,我想說,存在即合理,學校既然安排了這個專業上這個課,那麼就一定有存在的必要性,例如,幾乎每一個專業都會別安排上毛概、思修、法律基礎,這些課大家會認為很水,不太想去上,浪費時間,在大一剛開學的時候,我和大家一樣,認為沒有意義,更沒有意義,上課的時候也只是在玩手機,或者是不過腦子地稍微聽聽,後來有一節課上法律基礎,我認真聽了很長時間,發現這個課的確很不錯,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這些最基本的知識,或者說是生存指南。

再來說說考勤制度,一般的課程的分數由百分之六十的期末考試成績、百分之四十的平時成績組成,其中,這百分之四十的平時成績包括百分之十的考勤成績和百分之三十的平時作業成績,也就是說如果滿分一百分,那有十分便是考勤的成績,考勤制度一方面是為了約束同學們按時上課,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對同學們負責的一種表現,大學不是小學初中的義務教育,既然交了學費來上課,那就應該好好學習!

智聯校園 學生韓倩文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查看官方網站 智聯校園 大學生成長求職平台


我想來回答一下,什麼是水課?

所謂「水課」,就是那些對你來說沒有太大價值而又浪費時間的課,說白了就是這種課很水,沒有多大實際性和實際意義,但是它又牽制著你的學分。在里,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遇到過一兩門這種「水課」,而且我們大部分人所採取的應對措施就是「翹課」,我也不例外。

這種課從大一到現在我還到遇到過不少,它們無一例外的特點就是老師講得枯燥無聊,整天對著PPT讀,現實意義太少。記得大一時候我們有一門課,名字聽起來感覺很好,但是上了才知道有多水......我們的「老師」根本不是所謂的「老師」,而是學校從外面找的一個,講課就是念PPT,一直念一直念,更誇張的是第一節課的時候那個「」居然不會用PPT,問我們怎麼用,然後我們就幫她打開告訴她怎麼用的.....現在想想也是醉了,但是大家應該沒有運氣差到遇到過這麼「水」的課程和老師吧。

因為課程太水,枯燥無聊,覺得沒有太大實用意義,但是礙於因為學分和點名,有多少同學跟我當年一樣,如果翹不了課,上這種課的時候就上網,玩,看別的課程書做別的事情,老師講什麼全然不顧。我們那時候覺得,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對於這種「水課」,怎麼能聽得進去,簡直是學校逼我們放棄「水課」。

可是細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水課」?首先就我們學校來說,我了解到我這個專業的所在的院是近幾年才開設的,也就是說,不止我們專業,包括我們整個學院都還很「年輕」,因為「年輕」,教學質量、師資力量跟不上那就不足為奇了,可是為什麼還要開設這些能力不強的院系?我個人認為主要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學校為了擴招導致,很多普通院校因為自身名氣不足,但是又想招夠生源,所以想通過增開一些院系來實現,這樣既填充豐富了學校的院系專業,又能吸引不同相關興趣專業的考生報考,所以造成院系是有了,但是教學設施資源和質量跟不上,只能這樣「糊弄」學生,對於這種做法我覺得學校值得反思。

另一方面,不可否認大學有很多優秀的科研或學術研究人員,但那都不是一名優秀的老師的標準,可能他們有很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思想,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向學生傳授,如何清晰地將那些枯燥無聊的理論順利地灌輸到的頭腦中,死板的教學方式已不適用現在教學,我覺得這也需要反思。

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要明白,學習是我們的事情,我們學習都是為了我們自己,如果你翹課或整天上課玩是因為你自己從心底不願意學習,那麼這就是你自己的問題,此時就算你擁有再優秀的老師和也無濟於事。


我從不認為大學裡的課是浪費時間。

以考勤強制學生來上課,一方面是想你能夠來教室,至少比在床上睡覺好。另一方面,你來了教室,你覺得課程無聊聽不下去,你可以做點其他你喜歡的積極的有意義事情,當然是在不妨礙課堂的情況下。

有的人肯定會說我就是這樣只有愛玩遊戲啊,我沒有任何能夠在課堂上做的事情啊,我沒有任何興趣愛好啊,那你想一想,你喜歡玩遊戲,你玩得精嗎?你能讓你的遊戲變成你的特長嗎?你會設計遊戲嗎?你能去參加有關遊戲的比賽嗎?那你為什麼不用你覺得水的課來把你的遊戲做好呢?你喜歡看電影,那你看了那麼多電影,看出點感覺來沒,能有自己對電影的看法不了?

我前幾天在知乎上刷到一條,看到一句醍醐灌頂的話,學校不好,難道知識也不好嗎?

你覺得課無聊,那你感興趣的相關的知識無聊嗎?每個老師在上課前多多少少都是有備課的,你再覺得水,也是人家的勞動成果,聽一下有時候說不定比課本更有價值的話就這麼溜走了呢。

我一個二本院校的學生,我也會遇到很水的課,但是交了這麼多的學費,學校也給請了本部的老師來上課(有的課有,有的沒有),目的也是希望我們能好好學習,畢業的時候能有自己的本事,畢竟在高考的時候輸了一次。

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把這個愛好往深度發展,別在覺得浪費時間了!


推薦閱讀:

【大家討論】儲殷:為什麼大學老師不能甘於清貧?
像「犀牛」一樣勇敢
在大學,你可以選擇不合群
赴美任教的清華教授去世,1400萬遺產曝光,背後故事卻令人淚
祝我節日快樂:像男朋友一樣當老師

TAG:大學 | 教育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