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多少種方言?


1974年,香港通過《法定語文條例》(香港法律第5章),訂明中文和英文是香港的法定語文。該條例亦設立雙語法例諮詢委員會以執行與使用兩種法定語文頒布法例事宜相關的職能。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前總督會同行政局在向雙語法例諮詢委員會進行諮詢後宣佈有關的中文文本為真確本,並獲前立法局批准,直至現時仍有效。

假如「語文」一詞是指「語言及文字」,而「雙語法例諮詢委員會」又不是「兩文三語法例諮詢委員會」,中文真確本又是以正體漢字寫成,則語言顯然是指英語及廣東話,文字就是英文及正體漢字。

廣東話為法定語言是有案例及司法機構支持的。在Re. Cheng Kai Nam Gary (HCAL 3568/2001)一案中,高等法院法官夏正文(Hartmann J)在判詞第3段指:「假設中文在香港而言是指大多數人所使用的語文,即廣東話,而不是指可歸類和稱之為中文的其他語文及/或方言,那就是說為法庭所容許的兩種法定語文的口講形式是英文和廣東話。」按夏正文法官的說法,似乎在香港非廣東話才算作方言!

另一方面,司法機構政務處於2002年11月向立法會提交的《在法院程序上的法定語文使用問題》文件第17段亦指出:「我們認為中文作為法定語文,在口講的形式來說,通常是指廣東話,但也包括普通話在內。」(立法會CB(2)415/02-03(01)號文件)。然而,若果普通話是包括在口講形式的中文法定語文內,則上海話、客家話、潮州話等口講形式的中文難道又是香港的法定語言?筆者相信香港不是用普通話辯論通過《法定語文條例》吧?

在法庭審訊中,可以用任何語文向法庭陳詞或作供,例如普通話、印度語、旁遮普語、尼泊爾語、印尼語、越南語等,但不等於這些語言就是法定語文。若果法官、律師或證人以廣東話發言、陳詞或作供,法庭謄本則是以粵語逐字作書面紀錄的。

立法會訂立法例的辯論也是用廣東話,廣東話更可以作立法會書面紀綠,亦可對法庭詮釋字義有影響。

在普通法下,當法庭審理案件而要詮釋某些字詞以釐清含義時,則可能會參考立法機構訂立法例時的會議辯論紀錄中有關官員或議員的發言,而法庭對字詞的法律詮釋可能成為案例並具約束力。這種情況不常見但亦會發生。

在2009年1月15日行政長官答問會上,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所說的「鬥噏」;而2008年06月19日,前政務司長唐英年在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以「吊吊揈」形容被查封酒店的執達吏所趕走的旅客(立法會CB(2)2470/07-08號文件)。雖然以上兩個事例並不涉訂立法例過程,但兩者均以粵語原文紀錄在立法會會議正式紀錄上。

若果香港的立法會議員要捍衛廣東話在香港的地位,今後或許應該要求立法會作出準確的廣東話逐字紀錄。香港立法會的辯論大部份時候是使用英語或廣東話辯論,而筆者卻未聽聞過推行「普教中」的教育局官員在立法會使用普通話辯論。

由此可見,廣東話又怎會是非法定語文的方言呢?

梁衍華

居港紐西蘭律師


說起香港的語言,經常看香港影視劇的估計都有了解,當然是粵語為王了,但是除了粵語,還有以下語言的受眾也是比較多的。

  1. 粵語。這主要是以珠三角地區通用的粵語為主,目前源自珠三角的香港人士第一人口族群。但是即使是這樣,深圳、珠海、廣州等地的粵語都有所區別,但總的來說可以歸結於粵語白話。

  2. 潮汕方言。來自於潮汕地區的港人是香港人口來源第二大的地區,自然潮州話也是香港地區的重要方言。代表人物:李嘉誠。

  3. 客家話。來自於廣東、江西、福建、廣西等地,香港也有不少客家人。張國榮、黎明、周潤發等祖籍都是客家人。

  4. 福建人。福建語系中,既有客家話,也有閩南話。

  5. 山東方言,尤其是威海地區的。當年英國在中國的兩大租借地,除了新界就是威海衛了。相關的華人警察隊伍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山東威海人。第四任特首梁振英祖籍就是威海。

  6. 江浙等地的解放前所謂的的官話。代表的有寧波、上海、杭嘉湖地帶的方言派系最多。代表人物像包玉剛、金庸、倪匡等等。

  7. 其他地區。中國各省都有,人數佔比上就少很多了。

  8. 亞洲其他國家。越南人、東南亞菲律賓、印尼人、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或由於戰亂,或由於打工謀生等,也都帶來了各自區域的人。

  9. 歐美的。原不列顛體系內的人最多,原因大家都知道的,自然也有語言保留下來。


謝謝您的邀請,很是榮幸。

香港的方言還是很多的,咱們就在這裡用數據分析一下吧:粵語莞寶片圍頭話和疍家話、客家話等。

香港話,粵語的一種,源自粵語廣府片的廣州話,與廣州話高度接近。為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常見的語言和文字。目前香港地區的法定語文是中文和英文,而地區政府的語文政策是「兩文三語」,即書面上使用中文白話文和英文、口語上使用廣州話、普通話和英語。香港華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廣州話,而非華裔人口則多以英語作交際語。香港大部分居民都並非本地原居民,而是源自珠江三角洲一帶的移民。而從不少內地、以至世界各地遷居的人,都會把自己故鄉的語言帶到香港。另外香港文化也受世界各地的潮流所影響。因此,在香港所聽所見的語言遠不止廣東話。 香港標準粵語(即兩文三語——廣州話+普通話+英文)是指香港官方、媒體,以及香港市區使用的粵語,與廣州話極為接近(用詞有所不同)。香港本地方言以粵語莞寶片圍頭話為主。粵語廣府片廣州話則是香港的通行語。

不過,1980年代之前的大眾媒體依然儘力避免在電台電視節目上出現懶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語言學家亦對懶音屢加抨擊,並提出「正音」活動,但懶音似乎已經為香港粵語的特色,在大多數大眾媒體、歌手-{表}-演中,懶音更被視作「潮流」、「入時」的口音。但總體上,香港方言與廣州方言仍然非常接近。

廣州話是百分之八十九居民的慣用語言,百分之6.5的居民用其他方言,合計是佔比96%左右,

福建話是1.1%局面管用語言,有2.3%居民用其他語言,合計是3.5%

上海話是0.3%左右的居民管用語言,0.9%的居民用其他語言,合計1.1%。

香港民間歷史是一個多元化的融合歷史,有客家家裔。還包含本地的和外地的,潮州,廣州,鶴佬,蘇浙。寶,印尼,越南,很是複雜,很是多元化。』

香港人說的主要是他們認為是粵語,其實粵語包括莞寶話(東莞、寶安、香港本地粵語)、番禺話、南海話等等香港最多的人口組成: 20%南番順(含省城)23%四邑(今江門一代)25%潮州(今潮汕三市)。

港粵的特色是 ng 音消亡, l/n 界線含糊, 至於中英夾雜更不用多說, 但讀起古文、長文章時, 香港人普遍以粵語作為中文教學語言, 用粵語讀書很流暢. ,其實香港和廣州口音幾無差別,香港人現在普遍說話聲音會軟一些,聽起來「嗲「一點,如果你在香港廣州找兩個七十歲的老人,口音是幾乎完全一樣的。

最好笑是香港人笑廣州人說不準粵語,哈哈,這就形成了港式的港粵和廣粵的分別,你們還知道其他的港式語言嗎?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觀點和一些摘要資料收集,對錯請諒解,畢竟咱不是特別了解香港,其實真正的土港人也未必了解那麼深香港,不知道你們的觀點是什麼,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香港

如同深圳,都是廣東方言大雜燴的D區

只不過香港粵語通行且把粵語發揚光大

而深圳來自五湖四海,人們只好說普通話

香港的法定語文(不稱作「官方語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語文政策是「兩文三語」, [69] 即書面上使用中文白話文和英文、口語上使用粵語(俗稱廣東話)、普通話和英語。香港華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廣東話,而非華裔人口則多以英語作交際語。由於中國內地推行簡化字的時候,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漢字書體是繁體中文。

方言

粵語(廣府話、圍頭話),客家話

圍頭話

是香港新界、以及深圳寶安原居民的方言之一,屬粵語莞寶片,與東莞話、廣州話同屬於粵語,較接近東莞話,與廣州話亦能大致相通。圍頭人即「本地人」,是最早來到香港的「主人」之一。人數約佔香港本地人口五成。因此,香港原居民中往往以「本地人」來特指圍頭人。通行於香港市,深圳寶安,福田,羅湖。「本土人」的根源要追溯至公元964年,即北宋時期,當時開始有人在香港定居,之後發展出「鄧、文、廖、侯、彭」五大家族,聚居於新界一帶,人們講圍頭話、汀角話等「本土語言」。

廣州話

大概是在1860年後才流入香港,逐漸成為一種主流文化,「嚴格來說,廣州話不算是最符合本土定義的語言」。

客家話

最早客家人是通過陸路和海路兩種方式進入香港,而維多利亞港是通過海陸進入香港的客家人的港口之一,目前居住在香港的人口大約有713萬,其中客家人將近170萬,他們主要分布在香港的新界和部分離島,最早到達香港的客家人是在宋代為了躲避元朝的追殺,遷徙過來的,但是客家人大規模遷居香港是在清朝初年的時候,當時的清政府為了阻止沿海居民支持台灣的鄭成功反清復明實施遷界令,在香港居住的人被趕離了家園。到了1668年,清政府為了發展經濟,又開始招徠移民,鼓勵他們開墾香港,深圳等地,客家人就是這一時期從閩、粵、贛等地陸續遷入香港的。約1700年,香港開始有客家人落戶,之後大批人移民到香港,令客家移民人數在18世紀後期大致與圍頭人人數相等,香港亦恢復繁榮。直至19世紀,英國人佔據香港,並於1898年登記戶籍,當時有祠堂者,就被視為「原居民」。

香港西貢的鹽田仔村,新界東部大埔區六鄉村,沙田曾大屋等以前都是說客家話的

新界客家屬客家語粵台片新惠小片 ,與主流客家語基本無異,可與梅縣話、惠陽話、四縣腔等基本互通。當今新界客家語,主要分布在新界大埔、元朗、上水等鄉鎮

潮州話

潮州話。潮州人在香港開埠之後就來到香港,而且內部始終比較團結,所以語言保持的比較好,是在香港抵禦廣東話最成功的群體。香港首富李嘉誠就出身潮州人家庭,自小說潮州話,直到現在,他無論說廣東話還是普通話都還帶有濃重的潮州話口音。

上海話

1949年之後,大批原本在上海的資本和工廠遷到香港,也帶來了一大批比較富裕的說上海話的階層,特別是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上海話在香港使用範圍非常廣。

按慣用語言劃分的人口比例:

廣東話(粵語):89.5%

普通話:1.4%

其他中國方言:4%

英語:3.5%

其他語言:1.6%

澳門

官方語言分別是漢語及葡萄牙語。澳門以漢語粵方言(粵語)為日常用語的居住人口

佔85.7%,福建方言佔4%,普通話佔3.2%,其他漢語方言佔2.7%,而使用葡萄牙語的人口則為0.6%,其餘人口使用英語(1.5%)、塔加洛語(菲律賓,1.3%)及其它語言(2001年)

方言粵語。官方語言中文(含粵語、普通話)、葡語

目前居住澳門的客家人有十幾萬之多,佔澳門人口總數的大約四分之一,最早一批來到澳門的客家人是清朝咸豐年間從廣東鶴山開平一帶遷徙過來的,澳門客家人最早的居住地九澳村,位於路環島東北部大約有1000多名村民,

總結

港澳雖然地理面積不大,但是包羅萬象,生活著來自不同地域的人們,多種多樣的文化在這個城市共生


謝悟空邀請!香港最主要的語言就是廣東話了。根據2015年香港大學進行的調查,99%的受訪者會說廣東話。

其次是英語,調查顯示有62%的人會說英語,但達到高級水平的只有2%左右。排名第三的就是普通話,有68%的香港人能聽懂普通話,會說普通話的人有35%。

除了這三種主要語言,在香港還有三種方言也有比較重要的地位,首先是客家話,因為客家人始終在香港人口中佔有一定比例,所以香港始終存在說客家人的群體。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香港的大眾媒體播報完廣東話新聞後還會經常插播客家話新聞。但七十年代之後使用客家話的範圍明顯減少。

第二是潮州話。潮州人在香港開埠之後就來到香港,而且內部始終比較團結,所以語言保持的比較好,是在香港抵禦廣東話最成功的群體。香港首富李嘉誠就出身潮州人家庭,自小說潮州話,直到現在,他無論說廣東話還是普通話都還帶有濃重的潮州話口音。

最後是上海話。1949年之後,大批原本在上海的資本和工廠遷到香港,也帶來了一大批比較富裕的說上海話的階層,特別是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上海話在香港使用範圍非常廣。香港回歸後的首任特首董建華就是出身上海人家庭,他在說廣東話和普通話時上海口音也非常明顯。


香港人口中說的"廣東話",就是廣州人口中的"廣州話",也是其他廣東廣西地區所謂的"白話"。只是香港人習慣將(粵語、廣州話)稱之為廣東話,就好像香港人習慣將"閩南話"稱為"福建話"。其實福建有很多其他方言,但是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都習慣將閩南語稱作福建話,因為閩南人眾多在港澳南洋成為福建代表。。。另外台灣人的閩南語也是在後來稱為台語,當然台灣原住民和客家人就不幹了,由於閩南人在台灣佔據多數所以閩南話還是作為台語的代表。

香港的廣東話和廣州的廣州話還是有些微小的差異,主要是一些傳統用詞,更多的是一些英語外來詞。廣州一代年輕人受到當時tvb和香港電影的影響還是可以和香港人無障礙溝通的,可以達到98%,香港人跟新馬等南洋國家華人使用的廣府話無論在口音用詞上也有95%相似,這是當年香港影視文化傳播的厲害之處。

而閩南語早期在台灣受打壓的狀態下,閩南語比較無法形成統一的口音和用詞,閩南各地有漳州音,泉州音,漳泉混合音,台灣有北部,南部腔調差異,甚至泉州內部都有各種腔調,加上各種閩南分支(潮汕話等),所以各個閩南語片區的可溝通率只在30~80%之間,遠遜於廣東話。這是香港廣東話文化遠遠強勢於台灣對閩南語的傳播。

在香港,雖然客家人,潮汕人,福建(閩南)人比率非常高,但大家都樂於用廣東話(粵語Contonese)溝通,這些非廣東話為母語的族群,他們的後代已經是完全只會用廣東話作為主要的交流工具,他們作為香港人的認同感比他們的祖籍地認同比例更高,現在香港年輕人根本不care老爸老媽或者爺爺來自哪裡也不會說他們是順德人,潮州人或是客家人或者福建人。香港人幾乎95%使用廣東話作為交流,而家鄉話只是和家中長輩作為交流工具,香港年輕人只會聽家鄉話而不會講甚至排斥講越來越多。

如果按族裔分,香港人的確可以分成廣府,潮汕,客家,閩南,上海等,而且各族群比率都挺高的。但是以語言區分的話,95%就是廣東話了,其他方言的使用比例已經非常低了,甚至低於英語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使用比例。


多謝悟空邀請。

香港靠近廣東,和深圳一衣帶水,最初,在英國統治前,香港人和深圳惠州地區的人沒什麼區別,都是說客家話為主,都是南海廣府地區,元明時期歸屬當時的廣元省,從這裡知道,香港人最初的語言是客家話和廣府話,現在在香港東北部還有一部分村落原住民是說客家話的,人數不多。

後來,英國侵佔香港,香港西化後開始有了一個發展時期,正是有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慢慢吸引了沿海省份的人民偷渡過去,特別是廣東珠三角的人,當時海防比較鬆懈,分了二波偷渡潮,解放前十五年和解放後二十年,幾乎每天都有人過去討生活,找工作。老鄉帶老鄉過去的,人數不少,這些人基本上是說廣東話,都是珠三角的人過去為主,還有一些福建人和越南人,但也慢慢形成了廣東話的普及,特別是解放後,之前的廣府語言和現在說的香港話有些區別,隨著香港紳士風氣的流行,廣府話那些生硬粗暴的發音慢慢被一些紳士雅人糾正改良,形成了後來更圓潤的香港話,同時,隨著英國人的管理理念,英語慢慢被普及,特別是課堂上,從小學開始就學習英語,港英政府當時也非常重視英語教學,所以英語在香港也是比較普遍的一種語言工具。

第三,英語被定位為官方語言,這個對香港人的英語推廣起了很大作用,現在的香港,基本上人人都會說些英語,更多的是很多人說英語還非常流利,回歸前,在正式的審判和會議上,英語是比較正式的官方語言。回歸後,英語的使用有些弱化,而普通話開始登場,這個又是一個融合的過程,特別是很多內地人移民或嫁到香港,普通話的出現就更不奇怪了,現在也有很多香港人為了北上發展主動學習普通話。

所以,在香港,有客家話廣東話英語和普通話四種主要的語種。多謝


謝謝邀請!香港的語言如果包括方言的話還是挺複雜的。首先是粵語,粵語佔90%左右。其次是普通話佔1.5%左右,中國其他地方方言佔3.5%,英語佔3.5%,其他語言佔1.5%左右。

粵語也就是廣東話也叫白話。在香港,英文是官方語言,中文是法定語言。日常生活中實際上大家都講廣東話。??廣東話其實還有方言。香港的廣東話是廣州話。廣東方言還有潮汕方言和客家方言。廣東話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音韻,生活中又摻雜了英語語音。


按正統計,香港是一個粵東地區的城市,包含惠州東莞深圳河源為一家,第一母語為客家話,第二母語為圍頭話,蛇話,第三母語為粵語(珠三角,粵東西北,大量後移民才產生粵語,而香港的鄰居澳門,才是最正宗的廣府城市,包括中山粵語,珠海粵語,江門粵語,佛山粵語,而且澳門中山珠海江門佛山以前都是一家的,澳門為正宗粵語城市,香港為客家城市,


最早是帶鄉下土音的廣州話,鴉片戰爭租讓英國後,開始流行英文了,但廣州省城話始終是主音,後來人多了,同廣州話完全不同音調的潮州人客家人遷移過來,廣東廣西幾十種土音廣州話的人也遷移過來,吋間一長全變同講廣州話,英文也成流行語,隨遷過來有印巴警察與越南警察與後來的山東警察,上世紀一九四九年新中國後,上海人中國各個地方人湧進香港,上百種方言熱鬧非凡,七十年代全部同化講廣州話或英文了,現代中國各省市的人總是不明白南蠻之地的廣州話珠三角文化為什麼這麼富貴發達厲害,要解釋千言萬語,其實兩個字就可解答,命運!使我們廣州人保留了最古老最精緻的文化意識形態,融合保留所有好的東西事物而變為一個大集成的地方社會文化,廣州話是最複雜多變的方言,但它保留了最多的中國文言文詞音,不講方言而用來念唐詩宋詞,是中國最好的語音,沒有之一。


推薦閱讀:

上聯:日落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如何對下聯?
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是夫妻還是母子?
上聯:兩隻蝴蝶草上飛,如何對下聯?
《秘密花園》怎麼塗好看?

TAG:語言 | 文化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