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遺傳的可能有多大?
您好!精神科疾病是一個多因素組合誘發的結果家系調查揭示,精神疾病發病有明顯的家族集聚性。Rudin 1915年首先開展了精神分裂症的家系調查,發現群體患病幾率為0.85%,而患者的子女患病幾率為16.4%。有學者對1920年以來歐洲各國研究資料進行了總結,發現雙親之一患精神分裂症的子女,患病風險為20%,雙親均患精神分裂症的子女,患病風險高達35.5%。對心境障礙(躁狂)以及其他精神疾病的家系調查,同樣發現有家族集聚現象,這些研究結果支持遺傳病因學。
雙相情感障礙的家系研究早在1929-1954年就開展過,當時不區分重性抑鬱和雙相情感障礙,僅報道躁鬱症患者親屬的躁鬱症患病率。過去30年的家系研究,方法學更為嚴謹,進行雙盲、對照研究,調查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和正常對照組一級親屬的患病率。這些研究皆提示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鬱症有家族特點。大多數研究提示,在雙相情感障礙和一些抑鬱症病例中有家族聯繫。雙生子、寄養子研究結論一致,提示遺傳因素而不是環境因素在雙相情感障礙病因中占重要的地位。雙相情感障礙的分子遺傳學研究用遺傳連鎖分析來確定是否有基因影響,至今己發現與本病有聯繫的基因組區域有X染色體的紅綠色盲位點、11號上HRAS1位點、9號ABO血型區相鄰的基因、18p11-23、21q21-24等,但由於這些結果未能得到一致的重複,所以仍有待進一步證實。精神病遺傳學研究的意義不僅在於增進對病因、病理機制的認識,對臨床診斷和治療也已顯示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精神病的遺傳風險相對來說還是挺高的,特別是精神分裂症,以及雙相障礙,重度抑鬱症的患者都有家族史,比如大作家 海明威 一家人很多有精神病。
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父母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兒童在成年早期會患上同樣的精神疾患,包括精神 情感障礙和重度抑鬱症。
父母患有精神病的兒童,55%的被診斷罹患精神疾病,比對組正常人增加2.5倍,在10-19歲之間患 幾率為18%, 20歲之後的幾率為32%。
這裡面精神分裂症的遺傳風險可能是最高的,有研究表明,接近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所以患病 就是跟遺傳有關。
目前,已經發現了很多跟精神病相關聯的基因,但是非常複雜。可以肯定的是肯定跟遺傳相關,但並不意味著後代一定會患病,只是精神分裂風險高一些。
英國著名的兒童心理醫生、關係精神分析學家奧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認為,精神疾病在家族中世代相傳是養育方式造成的,而非基因。也就是說,他認為精神疾病不會遺傳。
他的著作《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為我們提供了認識精神疾病的一個獨特視角。
人類基因組計劃共計開展了115項精神疾病研究,但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找到能夠對人類心理特徵產生直接影響的基因密碼。
不是基因,那是什麼?是家庭養育方式。
年幼兒童對父母的全然依賴,必須千方百計的贏得父母的關注,同時獲得生存資料以滿足自身需要,否則就可能面臨死亡的威脅。奧利弗把這種普遍趨勢稱之為「後代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場銀行搶劫案中,受劫持的人質對綁匪產生了同情,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由此出現並得名。而子女如同人質一樣,通過竭力模仿父母的性格特徵,和父母也就是「綁匪」建立感情聯繫,並獲得他們的喜愛。他們通過言傳、身教、身份認同等方面的學習來實現這個目的。
在養育子女過程中,父母很容易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情緒垃圾桶,對他們發泄不良情緒。奧利弗把這種將自己的消極情緒,投射到他人身上的現象,稱為「我很好,而你不是」機制。這種潛在心理訴求,會讓父母將自己成年之前遭遇的虐待,轉而施加到自己子女身上。
比如,習慣於體罰孩子的父母,往往在自己童年時期也遭受過父母的體罰,他們也從自己的祖輩那裡,繼承下來孩子「不打不成器」的傳統家庭教育觀念。
《天生非此》講述了許多生動的案例,泰格·伍茲是如何成長為一位高爾夫球天才的?他又為何會淪為公眾口中的「性癮者」?英國名媛葆拉·耶茨與皮馳斯·蓋爾多夫母女為何會以同一種方式相繼死去?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三位孫子又是如何反目成仇的……
這些案例都說明:養育方式,尤其是幼年時期的養育對人的成長至關重要。而父母對你的養育方式則受到他們上一代人的養育方式影響,可以追溯到祖父母,甚至是更早的祖先那裡。不良的養育方式代代承續,非正常的性格特徵甚至精神疾病就很可能代代相傳。
經我個人對精神病人的調查了解,研究判斷,精神病人的基因是不會遺傳給下一代的。一般來說患精神病都是後天造成的。一種精神病患者是大腦神經受到損傷,如頭部的後腦被打傷,撞傷,摔傷等,損壞了腦神經細胞,由於當時不會發病,過了一年或超過一年後發病。另一種有兩類:1是突然受到刺激,崩壞了腦神經,2是心理原因,產生了自卑心理,沒有及時進行心理開導,時間長了產生精神分開裂症。再者男女都有男的出現較多就是色瘋,青春期後,二十四五歲後,對異性產生一種強列好奇心。一些男青年由於長相差或家庭過於貧窮,很難和自己心目中的女孩子交往,或者自己看上的女朋友被別人搶走,產生心理障礙,時間長了成了色瘋或精神分裂症。因為人的大腦神經跟電腦板相似,哪一點出問題就短路了。大家覺得我回答得正確點個贊!
電視劇《歡樂頌》吸引了多少觀眾的熱棒。劇中那個漂亮、能幹、洒脫的安迪,因為發現自己有遺傳性精神病而有愛不敢愛,有情不敢結婚,並陷入特別害怕、恐懼和痛苦之中的情節,引來了多少觀眾的揪心、同情和憐惜!對於精神病遺傳的可能性有多大?專家指出,遺傳病通常有遺傳性、終生性、家庭性、先天性等特點。國內外大量精神病的遺傳學研究只能表明: 精神病的發生與遺傳有關,而不能斷定精神病屬於遺傳病。在一般人群中精神病終生預期患病率為0.80%,但精神病患者親屬的終生預期患病率則較高,雙親患精神病的子女終生患病率為46.3%,雙親之一患病的子女終生患病率為16.7%,精神病患者,兄弟姐妹之預期危險度為10.1%。從精神病的家族調查資料中發現,精神病患者家屬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的患病率高6.2倍,精神病患者與健康人婚配後,所生子女中患精神病幾率為16.4%,男女雙方均為精神病者所生子女患精神病幾率為39.2%。希望對你有幫助。
精神疾病遺傳的可能有多大?
精神類疾病,有幾個因素形成,個性敏感多疑,受過刺激驚嚇,大腦有一些不合理認知,情緒容易緊張,這些都是後天造成的。包括個性敏感也不是遺傳,是童年經歷中受到的批評多,指責多,鼓勵少,認可少,沒有安全感。
有的人說家裡媽媽有心理疾病,孩子也有,難道不是遺傳嗎?遺傳是通過基因,而又心理疾病的媽媽沒有安全感,容易緊張,整天戰戰兢兢,對身邊的孩子或造成影響,孩子就容易形成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的個性,這種個性的人抗打擊能力弱,遇到點刺激驚嚇,就可能形成心理疾病。
精神疾病不是遺傳病,但與遺傳因素有關,各種精神病的統計不太一樣,一般有家族史的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左右,至於確定是遺傳還是由於後天性格內向,突發事件引起的,主要看有無家族史遺傳精神病是與遺傳有關的精神病。細胞遺傳學發現,當細胞染色體在數量上或結構上發生異常時,便會引起精神障礙。臨床遺傳學研究表明,與精神病病人血緣關係越近,患病率越高。
專家們發現如果父母一方為精神分裂症,其子女發病機率為15%左右,父母雙方都是精神分裂症,則子女發病機率在40%左右。
遺傳精神病 遺傳與精神病有一定的關係。分子遺傳學研究表明,先天性遺傳代謝障礙可引起多種多樣
精神病是會遺傳的,但是目前科學界和醫學界對於精神分裂和情感精神病等一直未明,但可以肯定得是,精神病遺傳是可以肯定的,但是遺傳的方式不一,可以肯定得一點是,祖輩有精神方面問題的,自己的孩子遺傳率是正常人發病率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之間。
狂躁症也是一樣的,是有一定遺傳的,但與生活的壞境和心理壞境、個人生活也有很大關係,要知道狂躁症是受外界影響而引發的,躁狂症是一種情感性精神障礙,發病原因包括遺傳因素、體質因素、中樞神經介質的功能及代謝異常等都是該病的誘發因素。
應該不會很大,甚至不會遺傳。個人觀點:感覺這種疾病,大多都是後天成長經歷不是很好,沒有好的生活環境造成的。即使有遺傳之說,如果子女後天成長環境好,很幸福,也不會得這種病的。
好的成長環境,孩子的性格也會很好,他們能很開朗快樂,是不會患上精神疾病的。任何疾病都不該有遺傳之說,有的只是生活習慣相同,導致的家族疾病史,被誤會成了遺傳基因。
婚姻法規定:嚴重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與躁狂抑鬱性精神病。須經治療好轉並且兩年以上沒有複發才能考慮結婚。因為這兩種疾病具有一定的遺傳性,患者子女發病機會明顯高於一般人群。如夫妻雙方都患這類疾病,即使治癒後,生育的子女發病機會也多。
一般的家庭是不會接受精神病,尤其上述疾病。沒有結婚也就沒有生育,沒有生育也就沒有遺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