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中,是否有什麼科學依據能預測大地震強度?


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科學依據能夠預測大地震的強度。主要是因為地球的不可入性、地震前兆的複雜性和地震的小概率性。

網路配圖

首先,地球的不可入性。地球的平均半徑經過地震波方法的測定,大約有6375千米。而目前人類通過鑽孔打入地球內部的最深的深度才14千米。也就是說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那麼人類可能連雞蛋殼都沒有打破。而地震孕育的深度最深可達數百千米,甚至更深,這就如同我們拿小刀劃一下雞蛋殼就試圖知道雞蛋到底有幾個雞蛋黃一樣不靠譜。因此,目前我們對地震在地球內部的狀況的了解只能依賴地震波這一單一手段,也就是只有這一孤立的證據,因而很難對地震發生的情況做很多準確預測,這當然包括:地震的發震時刻、地震的發震地點和地震的震級。

網路配圖

其次,地震前兆的複雜性。正是由於地震觀測無法向氣象觀測那樣能近距離觀測大氣一樣觀測地球內部,因而我們無法對很多地震前兆的成因和發展趨勢進行連續觀測,因而也就很難真正了解這些地震前兆。每次大地震發生後,我們才能反推原來大地震前看到的異常現象是地震前兆。但是,已經於事無補。而將這些異常現象簡單推廣,又會發現在一個地區發現的某一異常的量值,在另一個地區不一定代表必然會發生地震。因此,目前來看對地震前兆的研究,我們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網路配圖

最後,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本來我們在無法深入地球內部觀測地震狀況和不了解地震前兆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統計學的方法來總結不同地震的發生規律,從而預測地震,但是可惜的是雖然全世界每年發生的地震大約有幾百萬次,但是其中有研究價值的大地震個數卻並不多,而且有很多還是發生在人類監測能力比較弱的海洋中,因而樣本數較少,很難做出有實際意義統計規律。

總之,地震預測目前還是一個世界難題,主要是由於:地震孕育過程難於觀測、地震前兆了解較少、地震統計學難以奏效這三個原因。不過隨之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隨著人類對地探測技術的提高,人類的地震預測水平在未來一定會有一個質的提高!


我們都知道,地殼是個龐大的運動固體,其內部結構和運動變化規律,我們用眼看不到,用儀器探透不出。大地震現象,是地殼在運動中,伴隨的最後一種現象。由於人類對地殼的運動變化規律,無法了解,大地震現象自古至今,還是一種神秘莫測的現象。

有些年,我和大家的認識也一樣,地殼龐大運動固體,有誰?能用什麼儀器?把地殼的五臟六附,看個清楚,看個明白。這是不可能,而目永遠不可能。大地震這張神秘面紗,永遠無法揭曉。

解鈴系找系鈴人。大地震強度出現,是大自然一種自然現象,這種現象的解答,只有在大自然中尋找。我是在擦槍走火中,親眼目注了江西九江,四川汶川,臨震前夕的氣象演變過程。九江大地震是在莫名其妙氣象出現,汶川大地震是有感覺,半信半疑氣象出現。汶川大地震後,有一系列氣象思維在我腦海中閃現。從此,我對大地震現象,在氣象中,出現新的認識觀點。

大自然是有生命的,其生命是由兩類運動物體組成。一類是氣象物體,另一類是地殼運動物體。這兩類運動物體,有不同的運動特徵,但有微妙的相同關係。

每類運動物體,在高強度運動時,都會伴隨多種現象,在大自然有剛性秩序出現,這是運動物體的共同特徵。不同的特徵是,氣象運動物體,如颱風現象,強冷空氣現象等,這類運動物,在大自然消失,煙消雲散,在大自然中不會留下任何痕迹,新的一輪氣象又開始了。地殼運動物體所伴隨現象,隨著強度變化會消失,只有地勢地貌變化,不會消失,地殼新的一輪運動又開始了。這是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

在氣象觀察中,每年都會有多次極端天氣出現。如颱風影響天氣,冷空氣影響天氣,降大雪,降霜天氣等,都屬極端天氣。每種極端天氣出現,都離不開強風出現,就象兵書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理。沒有強風出現,就沒有極端天氣。

每種極端天氣強度,沒有級別之分,只用強,這字體現。根據我多年氣象觀察,極端天氣強度體現,主要看風力,如果風力越大,這個極端天氣強度會越高。2008年,南方冰雪災害天氣,風力和強度是最高一次。

大地震現象出現,是否和極端天氣有關?是否和強風有關?我在氣象觀察時發現,大地震現象也是在極端天氣出現,也會伴隨一定級風力出現。九江,汶川臨震前幾日,是在晴空萬里,萬里無雲天氣,出現了5級以上北風。這是一種新的,罕見的極端天氣,打破了傳統氣象,由於人們對大自然氣象規律不了解,很難悟出這種極端天氣特徵。

我在氣象觀察時,只遇到過兩次氣象變化,在我的思維中,每次大地震前夕,會有多種現象出現在大自然,。風,就是其中一種,如果風力越大,那麼大地震強度越高。風力,是預測大地震強度,維一科學自然依據。

大地震這現象,人類還是探索階段,誠同志們,不要在大地震方面,不要捕風捉影。


隨著地質科學的進步,人們一定能夠找到大地震強度的事前徵兆的,只是這一過程相當緩慢,遠不及亡羊補牢典故有明顯的成效。其實,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運用經典科學知識難解燃眉之急時,不妨附加使用另一種思路來面對同一問題。

有報道說,在汶川地震救災時,有個救援者曾問過好多當地人,地震前是否做過特殊的夢,結果80%的人說感覺夢很離奇。其實,一場集體性的天災人禍,在人的腦海中必有群體相似性的預感,因為具體到個人,這可能是一生難遇的大事件,預感也相對強烈,做為預感的最形象體現,夢不可輕視。

不管身居何地,如果平時每個人群或集體有醒來說夢的習慣,並且意識到夢有一定的共同性或方向性,就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不應掉以輕心,對於地震,設立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如果在全國幾千個站點附近再增設一個「惡夢陳述所」,集思廣益,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推薦閱讀:

"衛龍辣條"被曝抽檢不合格?辣條還能吃嗎?科學的解釋來了
就在今晚7:30線上講座:科學規範的跑前熱身究竟如何做?
仰望尾跡雲·學健身必須學點「科學學」(六)
[資訊]科學家稱人類每日僅需6小時睡眠時間
科學與中醫——緒論

TAG:社會 | 科學 | 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