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苦腸是什麼?為什麼會有「收豬毛」這一說?
來答一下,豬小腸中一段花油裡面夾著一根分泌膽汁的導管,通常也稱為苦腸。做好了味道不錯的,我很喜歡吃,是一道非常棒的下酒菜。那麼豬小腸為什麼會苦呢?膽汁聚集過多,會使得豬小腸苦味增加,還有清洗不當引起也會發苦。
發苦,一般是能吃的。除了口感不太好意外,對健康沒有大礙。而且多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不會全部都是苦的。豬小腸買回家後不要急於清洗,先放冰箱冷藏一小時左右再清洗。這樣,去除肥油的時候會更快更方便。
豬小腸需要提前用鹽和料酒浸泡,搓洗,需要泡至少15分鐘;
豬小腸打結,一個接一個的,紮緊了;
因為會非常滑,很容易脫開,兩端用牙籤固定一下邊,這樣就可以綁結了;
料酒,生抽,蔥段,薑片一起腌十分鐘;
上火煮十分鐘;加一點點白酒去腥;
煮的能看到的部分全部都變色了,就差不多了;
小腸切段,一個疙瘩一刀,配點蔥,姜,筍片;
「收豬毛」?是不是指的是豬毛菜?老輩人都那麼叫它,大概是形狀像豬毛的緣故吧。小時候豬毛菜摘好洗凈,再和上大半的玉米面,貼上一鍋的豬毛菜餅子。豬毛菜全草入葯,味淡,性涼。歸肝經。能平肝潛陽,潤腸通便。主要用於高血壓病,頭痛,眩暈,腸燥便秘。
(xtm)
東北小伙給你用的是簡稱吧。他應該說的是:「我去收豬毛菜了」。在當地人口語化的表達方式里說成收豬毛也問題,只不過當地人懂,外地人就暈了。其實豬毛菜在我國分布很廣,好多地方都有。因其長的像豬毛而得此名。
別看它長像一般,名字也不好聽。但它是有藥用價值的,降血壓效果明顯。另外它的營養也不低,富含多咱維生素。東北地區一般用它來炒雞蛋吃。
您的說苦腸,俗稱腸皮,採用豬小腸(盲腸)最外一層肉膜。由於小腸壁上消化液中含有膽汁,故味道清苦,「苦腸」之名由此而來。一般東北人喜歡的吃法是爆炒苦腸。其實,苦腸是膠東的特色小吃,東北苦腸是當初由山東闖關東的人帶過去的。
還有一種常見的吃法是殺豬菜,其實就是一鍋燉的形式。一般搭配上酸菜,主要是解油之用。這後就往鍋里添「料」吧。五花肉、血腸、排骨、排棒......這當中也包括苦腸。這是東北一道非常有名的菜。有機會一定要嘗嘗哦!
以上是生活報小編為您提供的答案,希望您滿意,謝謝
東北的苦腸就是人們常說的「豬小腸」,內壁脂肪較少,口感筋道,味道略苦,苦味主要是因為膽囊分泌的消化液膽汁參與消化時進入小腸造成的。苦腸可以清洗、焯水之後用尖椒炒,也可以做豬肉酸菜等燉菜的時候加入,還可以做東北干腸和南方臘腸的腸衣。
「收豬毛」是說豬毛的經濟實用價值和藥用價值。豬毛可以做豬鬃刷子等等,最重要的是他的藥用價值。豬毛有止血、斂瘡、主崩漏、治療燒燙傷的功效。《本草綱目》、《魯府禁方》,上面記載了內服方劑治療赤白崩中、小腸墜氣疼痛;另外也有《聖惠方》等記載的治療燒燙傷的方子。您說的「收豬毛」應該指的是這個吧,據說可以提取胱氨酸、谷氨酸等蛋白質,用途比較廣泛。
東北的苦腸是一種特殊的食材,不是有的人解釋的那樣是指豬的小腸,吃苦腸是在殺豬的當天豬開膛以後殺豬把式會選擇一段豬小腸兩端用線繩紮緊割下來,放入煮殺豬菜的鍋里煮熟,這一段小腸只有消化液,煮熟後切成片裡面微黃色像凝結的蛋清,艮就味道微苦人可以接受,我吃過但是不喜歡,殺豬宴席上很多人喜歡。
收豬毛是舊社會貨郎下鄉一項必做功課,收來的豬毛在陰雨天用鐵梳子梳理,把長的豬鬃梳理出來按長度分等,豬毛也是綁紮成把,出賣時豬鬃價格最高,其次是成把的豬毛,最次的是梳理剩下的碎毛,豬鬃是傳統的制刷子原料,我國解放前豬都是黑色,用黑豬毛做原料紡織的黑色禮服呢是我國民族工業紡織品的奇葩,這種禮服呢做成的衣服耐磨不褪色,越磨越發亮,在民國時期在世界紡織品中佔有一席之地。
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初期供銷合作社也都收豬毛,近幾年是否有收豬毛的不知道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