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小孩說「你爸你媽不要你了」的人到底懷著什麼心理?


有一種說法,叫中國式逗小孩:慫恿孩子做壞事,給孩子「下套」……其實我們抱著開個玩笑的態度,在做著大人好笑卻傷害孩子的事。

有些場景你一定經常見到:大人逗孩子抽煙喝酒;大人對孩子說,你媽不要你了......父母對孩子說,你是垃圾桶里撿來的......有太多的【名句】對孩子造成傷害,他們可能變得自卑、恐懼、認知錯誤,甚至生命受到威脅。

若大人對孩子開過分的玩笑,家長一定要為孩子站出來,明確的表示拒絕。當然最根本的解決途徑是......每個人都別對孩子開這種玩笑。

早前,就已有這樣的新聞:

【攀枝花2歲男童被灌酒致死】

NEWS

4月10日,

王某帶著2歲的兒子前往朋友聚餐。

沒過多久,王某喝醉了回房休息,

而2歲的兒子還留在飯桌上。

其間友人賈某為了逗孩子,

讓其喝下了白酒。

之後,孩子學著大人們的樣子,

分別向三人敬酒,

最終約喝下2兩白酒,昏睡過去。

直到當天傍晚,

小林仍沒醒來,被送到醫院治療。

4月12日下午,2歲的孩子搶救無效死亡。

中國人的酒文化已有幾千年歷史,

古人飲酒,如聲樂舞蹈般,是放鬆助興的方式罷了。

而國人現代的酒桌文化,卻早已被很多人嫌棄。

但是今天不吐槽這個,我們來聊一聊,

【中國式逗小孩】。

很多人可能對開玩笑有所曲解,

任何玩笑都應該是以快樂為目的,

幽默是雙方都要覺得好笑才行,

大人們「逗」小孩也應該以使孩子快樂為目的。

而中國式逗小孩卻往往是戲弄、欺負小孩,

無底線地慫恿孩子做壞事,給孩子「下套」……

最後拿一句「跟孩子開個玩笑」打馬虎眼。

不好意思,有些玩笑,

我們不覺得幽默,不覺得有趣,我們不接受。

NO.1 喝酒的玩笑開不得

減分指數:

如今,大人慫恿兒童喝酒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在飯桌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

大人拿著筷子在杯子里蘸酒,逗樂地讓孩子舔一舔,

甚至其他大人們還會不停慫恿:「再來一口」。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喝酒,傷害極大。

但聽過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只是因為我們還不、夠、重、視。

在我2歲的時候,也「被」喝醉過。

大人們甚至還樂此不疲的經常談起來。

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

《全球狀態報告:酒精和年輕人》就指出,

青少年過早飲酒對肝臟、骨骼、內分泌有害。

然而智商下降啊,變痴呆啊,酒精中毒致死,

只有身為當事人的我偶爾暗暗後怕。

如今我為人父母,

一直教育我的孩子不要碰酒精,

要對所有讓你喝酒的大人們,大聲說NO!

NO.2 「你爸媽不要你了!」

減分指數:

心理學家武志紅分享過一個案例:

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大人們就經常跟孩子開玩笑說,「你爸媽不要你了,再也不回來了。」孩子聽完大哭。而大人見小孩被逗哭,更加起鬨,孩子哭著跑開,後來天天跑到碼頭等船。

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常見,

常見到我坐在家裡看晚間新聞的時候,

它可能正發生在我鄰居的孩子身上。

「你爸媽不要你了」,這句話到底有多大的傷害?

我只知道小孩子有時候區分不了玩笑和真實,

在孩子的心目中,媽媽就是一切。

對大人來說的玩笑,對孩子可能已經構成了恐嚇。

而在這則案例里,被逗的小孩最後精神失常。

這群熊大人後面站著一個廣為人知的神邏輯:

「我逗孩子是因為我喜歡他!小孩子嘛......」

因為是逗,所以你別較真,別生氣,別反抗......

後來我自己有了寶寶,也考慮過這個中國式陋習,

如果我聽到親戚鄰居對我的孩子開玩笑說:

「你爸媽不要你了」,

「你媽媽有了小弟弟,不管你了,你跟我走吧」

沒有什麼道理好講,

我分分鐘弄死他......

好啦,做父母的當然還是要剋制住,

我要站出來保護我的孩子~

但不是暴力還擊,是智慧溝通。

我們要對身邊的人表明態度:

不要隨便和我的孩子開玩笑,

也許你喜歡這種方式,但我孩子不喜歡。

也可以酷一點,直接把孩子抱開。

當然最根本的解決途徑是......

每個人對別人的孩子別開這種玩笑。

逗孩子的話實質

孩子

的感受

可能

造成的後果

兒子,叫哥哥!(事實是孩子的叔叔)欺騙、愚弄疑惑不信任別人

叫聲伯伯,這個

紅包便給你

引誘猶豫有的孩子可能不叫。有的孩子則可能違心的叫(分裂)。這孩子膽子可真小評判受挫低自我價值感

你是男孩還是女孩?

我猜是女孩

(事實是男孩)愚弄不被尊重傷自尊心

你不說話啊,

那我就強行抱你啦

嚇唬害怕不和別人交往

早期教育專家周令瑜的圖表分析

NO.3 「你是我在垃圾桶里撿的」

糗事百科

真事。三歲小女孩不聽話,她媽說,「再不聽話把你扔出去,再撿一個回來」。小女孩低聲說,」你撿回來的小孩也是不聽話的,是他媽不要的「。

減分指數:

還有一種是父母對自家孩子開的玩笑。

自打我小時候,就沒少聽過這樣的話,

當孩子問,媽媽我從哪裡來的,

父母對孩子說,「你是我們在垃圾桶撿的」,

孩子不聽話了,父母說,

「不聽話把你扔出去,再撿一個回來。」

還真是這麼多年,樂此不疲......

甚至每人兒時都有過被嚇唬的經歷!

大人們說起來是笑談,

但事情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笑,因為......

覺得自己真的是撿來的孩子,

覺得自己隨時會被父母拋棄,

很可能整個童年孩子都陷入在這種陰影當中,

他們會從小沒有安全感,甚至感到孤獨自卑。

網友 @石頭:

我很小的時候鄰居家奶奶逗我說,

我媽媽掉池塘淹死了讓我拿棍子去撈,

我還小,就信了,

一邊哭一邊拿棍子去池塘撈。

你們理解一個小孩當時心裡的絕望嗎,

我這輩子忘不了……

『那些我們被父母嚇唬的名言』

  • 「你再哭警察叔叔就會把你抓走!」

  • 「你沒有姐姐漂亮,我們都不喜歡你」

  • 「你再不乖...爸爸媽媽不喜歡你了」

嚇唬教育容易讓孩子產生敏感、多疑、自卑的情緒;

也可能被不安包圍,因此做噩夢;

甚至產生錯誤的認知。

比如「你再哭警察叔叔就會把你抓走」,

這是很多大人用來嚇唬小孩的「名句」。

結果警察的形象在孩子心裡就變成兇狠、可怕,

他會抓小孩,也許還和大灰狼一樣是個壞蛋,

如果遇到危險,他們可能不願意去求助這樣的警察叔叔。

大人這樣逗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我無法預見所有結果,

因為教育是一種長時間、多因素混合的過程。

每個孩子的天性不一樣,後天家庭環境也不同,

但大人每句無底線的「玩笑」都在孩子心中撒下一粒種子,

是否生根發芽,我們誰也不能預測。


這一類人就是吃瓜群眾不嫌事多,多數人認為這樣騙孩子,然後看著孩子哭好玩,抱著一顆玩樂的心逗孩子。這一類人以老人居多,當然了他們不會顧及到孩子的感受,孩子反應越大他們越高興。這樣做造成的後果就是孩子漸漸缺乏安全感,變得膽小,也容易導致孩子越發黏著父母。

面對這種情況第一要做的就是避免讓孩子單獨與這類人接觸,二來就是安撫孩子,告訴孩子不管他們說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爸爸媽媽不可能不要他,會永遠陪著他。三是明確告訴他們不要這樣逗孩子,不過對於長輩語氣還是委婉一點的好,可以當作是開玩笑一樣隨口一說。

當然了我們改變不了社會我們可以從自身改變,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應該建立足夠的信任,讓孩子相信父母不會不要自己,有了足夠的安全感了也就不怕這類問題的發生了。


這個問題我經常遇到,剛懷上老二,或者是老二出生沒多久,經常有人對我家老大這樣說,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媽媽有小妹妹你就變成臭狗屎了,你爸爸媽媽只抱小妹妹,不抱你不要你了,老大聽到這句話,表情是很恐懼的,到現在七歲多聽到這句話也是很暴躁,要回應,你才是沒人要的,對於這些,我也是很苦惱,有些大人這樣逗小孩,如果小孩哭了會哈哈大笑,有些大人五六個一起逗,說這說那,樂此不疲,難道你們這樣看到人家小孩哭你們真的很開心嗎?難道你們看到小孩恐懼的表情你們很高興嗎?難道看到小孩難過你很舒服嗎?你們逗小孩的過程就那麼爽嗎?有時,我會找借口離開;很過份時,我會直接帶小孩走,並且還要對她解釋半天為什麼那些大人這麼說,所以有這些習慣的大人們,以後還是改改,最好不要說。


生活中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形,大人貌似開了個無傷大雅的玩笑,卻不曉得在孩子心理種下了怎樣恐懼無助的種子。當然,我也不會惡意的去揣摩人家為什麼要這樣逗孩子,但是聽到這樣的話時,我就會蹲下來盯住寶寶的眼睛,認真地說:「baby,你要記住,爸爸媽媽任何時候都愛你,你永遠是我們的小寶貝,婆婆公公只是開了個玩笑,但是她們說得不對。」一般聽到我這樣講,鄰居她們也會尷尬地笑笑,之後這個人一般也不會再講了!也許人家也會覺得我上綱上線,但是有些事情寧願得罪人也得做。有時候我沒在,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他自己就反駁別人「你說錯了,我是媽媽的小寶貝。」我覺得親子之間的愛的油罐一定要滿,這能讓孩子獨立地面對風風雨雨。


一般這樣逗孩子的親戚,普遍都是文化水平比較差,素質不高,以老人居多。他們愛對孩子說,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怎麼辦呢?或者你爸爸媽媽不喜歡你了,你跟我回家吧?或者你爸爸媽媽在哪呢?是不是不要你了?或者你爸爸媽媽不回來了,才給你扔在你奶奶家的等等,諸如此類。

如果小孩子回答,不是,我媽媽上班了,他們就換著法子逗,直到把孩子逗哭。

他們就看著孩子哇哇大哭,感覺有意思。可能是覺得成年人都不會被那樣一個簡單的謊言騙到,小孩子卻被騙的大哭不止而好笑,反應了他們空洞的麻木的貧瘠的內心世界。他們的無知導致了他們不清楚這會給寶寶帶來了多少傷害,他們生活太麻木,太沒有希望,導致了他們想從小孩子身上來尋求快樂與自我安慰。套用一句網路流行語,你有什麼傷心事,說出來讓大家樂呵樂呵。


中國人習慣「坑娃」。中國式逗小孩往往是戲弄、傷害小孩。一位心理學家曾分享過一個真實的案例:有個小孩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一群大人常拿孩子開玩笑「你爸媽不要你了,再也不回來了」,孩子聽完大哭說不是的。見小孩被逗哭,那些大人更一起起鬨說「就是不要你了」「這孩子膽子真小」。孩子哭著跑開,後來天天跑到碼頭等船。一開始大家不在意,後來發現小孩精神不正常了。人們認為,逗小孩的本意並非傷害他們,只是用孩子的天真幼稚來取樂,讓大家開心,甚至有時是為了他們好,這有何不可?可是打著喜愛孩子的旗幟,卻做取笑、捉弄甚至危害孩子之事,這樣的行為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沒有絲毫益處。

逗孩子的行為應該變成一種能帶來大人開心同時又能鍛煉孩子的事。在逗孩子的時候時刻牢記以下三條。一是別以自我為中心。要仔細傾聽孩子的訴求,成為孩子成長的夥伴和朋友。二是注重言行恰當得體。兒童身邊的成年人就是兒童言行的導師,因此,成年人要時時處處留意自己的言行,分清場合,不要因為取悅成人而讓孩子做力所不能的事,更不能進行危險的嘗試和遊戲。三是凡事要以孩子為本。成年人為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讓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充分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感受,要以孩子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

總之,逗孩子玩兒不應被看成是一種隨意、隨便的行為,成年人不能把自己的所謂快樂,建立在可能給孩子帶來的痛苦之上。


大人們這樣逗孩子完全是出於自私的惡搞。孩子的世界他們不懂,孩子心裡想什麼他們更不懂,他們就覺得這樣一逗,孩子一哭,他們就有了成就感似的。另外,大人們總認為孩子小不記事,時間一長孩子就忘了。他們錯了,孩子對一些傷心難過的事是很難忘的,即使到了成年,仍會記憶猶新。

我小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事,鄰居一見我就逗我說「你是抱來的,你親媽在城裡賣包子呢!」母親對此總是笑笑,也不辯解,好長時間以來我都以為是真的呢,尤其是我做錯事,母親打我的時候我更加信以為真,這件事一直困擾了我好長時間。


就是素質比較低,老拿惡意來誘導孩子。還覺得自己就是開玩笑。如果是孩子搗亂的時候家裡人嚇唬他還可以理解,雖然也不應該但熊孩子鬧起來也難免。如果是外人就有些不能理解了,我覺得那些人就是心理不正常,用逗哭比自己弱小的孩子來滿足自己的惡趣味。或者就是挑撥離間。也許是我想的太多,但做為一個媽媽,如果一個外人說我的寶寶我會很生氣,會當場告訴寶寶媽媽很愛你,不會不要你。


這些人普遍覺得好玩,還有要麼就是老年人就圖個樂(雖然我很不理解這有啥可樂的),還有就是自己沒有孩子或者沒有帶過孩子的人,他們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不認為孩子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

我經歷過一次我媽媽對我女兒說「你媽媽不要你了!」然後我女兒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說「我好害怕外婆說這些話!」估計是我女兒當時的反應嚇著他們了,從此再沒聽他們說過這種話,遇到其他親戚朋友開玩笑這樣說反而我媽會第一時間說「不許亂說話,會傷害孩子的!」所以我很多理解為說這個話的人他們不知道這樣的話是會傷人的,如果知道也許就不會說了。


我覺得逗孩子說:「你爸你媽不要你了!」並不是真的不懷好意,或是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多半是想看看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想看看孩子的反應,想聽聽孩子會說什麼樣的話,並不是真的居心叵測!儘管說這樣的話不是很好聽,但是,出發點還是因為喜歡孩子才會去逗孩子,只是在方法上有點欠缺罷了。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還是希望家長們不要這樣逗孩子,孩子畢竟還很小,他們的心靈純潔的像白紙一樣,根本不會像大人一樣用邏輯思維去看待問題,在小孩子的眼裡父母就是他們的保護傘,這樣的話還是會間接的傷害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不過還是希望在逗孩子的時候,注意一下言辭。


推薦閱讀:

什麼是「青年痴呆」:明明很年輕,迷糊起來卻猶如失智
為什麼你對我越好,我越想欺負你?
讀心術:看男人撅嘴的方式,了解男人愛你的深淺
接受自己的個性
袒露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也許是為了變得堅硬

TAG:心理 | 心理學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