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歷不舒服的情緒體驗,要怎麼處理?


當我們經歷不舒服的情緒時,首先要覺察到自己在這個不舒服的情緒體驗里。就好比媽媽對孩子在學校犯錯誤被老師告狀後的那種生氣,並由此帶來的讓自己感覺丟了面子的感覺等。

等孩子放學回家,你訓斥著孩子時,又想到自己這麼多年來的辛苦,然後可能委屈的情緒又跟著出現,然後想到老公除了賺錢不能給到你任何的支持,然後你又出現對老公的憤怒情緒……

你的一系列不舒服的情緒伴隨著你在訓斥孩子這一個表象中呈現,內心的變化未必清楚。所以,我們需要去覺察,看到那個生氣的自己,以及生氣後產生的一系列的情緒變化。

當媽媽看到自己的情緒時,有可能又覺得孩子其實壓力挺大的,這種訓斥的對待他似乎不應該。但是這個時候的媽媽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甚至猛然間會聯想到自己小時候被母親訓斥的場景,然後開始體驗到孩子的感受,然後會產生自責,然後想停止當下對孩子的訓斥。然後因為剎不住而繼續發著脾氣……如果我們不去覺察,就可能掉入類似這種情緒的惡性循環當中出不來。

當我們覺察到當下的自己的這個情緒以後,我們應該接受這個情緒,試著和這個情緒相處。而不是因為它太難受或者太讓我接受不了而去與其對抗或者為這個情緒做更多的解釋。

比如我很孤獨,但是我又無法走出這個孤獨。於是我會告訴自己:其實一個人待著挺好的,無拘無束,還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然後會升出無奈或者對自己心疼等等的感覺。

當我們覺察到自己的這部分情緒時,我們需要讓自己安心的待在那個情緒感覺里,而不是因為孤獨去看到自己的無奈或者心疼,這樣的話,孤獨這個情緒感受就會讓它跑掉,從而讓你掉在無奈或者心疼的情緒反應中,如同那個母親因為孩子生氣被困在無休止的情緒反應的輪迴中。

在這裡情緒感受和情緒反應不同,當你在情緒反應中時,和這個情緒反應即使待一起也只是表層的去處理這個情緒,它會在以後的日子裡同樣出現,不能從根本上處理它,因為它是繼發的情緒。

而情緒感受是根子上的東西,是原發的情緒。我們從根本上去處理這個原發情緒才可能讓自己真正走出那個不舒服的情緒體驗,從而告別他們。

所以,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接受自己的情緒才不會讓自己的那個不舒服的情緒感受(原發情緒)跑調。接下來和自己的不舒服情緒感受待在一起,就像你和自己的朋友相處,對他的態度決定他給予你的回應。

你怒罵對方,對方會因此也攻擊你;你忽略對方,對方會因此傷心;你關愛對方,對方會因此關照到你。當你以接受和溫暖的態度與其相處,去感受它的時候,情緒能量就開始改變,慢慢的就消散掉了。

感謝您的閱讀!


以前,好象對什麼都不太有所謂,很少有不舒服的情緒體驗,如果有,心裡也是不太在乎,也就過去了。

自從自己經歷過一件對自己打擊很大的事情後,這種不舒服的情緒對於我來說,帶來的極大恐懼感與不舒服感致使我慢慢養成了逃避的習慣。這些不舒服的情緒因為事件點燃到自己敏感的那個特定的點之後,那種不舒服就象是鬼魅一樣對你如影隨形,連睡眠時間都不放過你,所以會出現一系列的負面反應,沒食慾、失眠、喪、沒笑容、不想說話,再可能會導致胃賬、心口疼。。。。這些都可以忍受,只是來自於身體的不適,但是最不能忍受的是來自於心理上的衝擊,有時候覺得那種感覺根本就無法用語言表達,語言在這個時候都太無力了。就象你處於一種超不舒服超反感的境地,特想逃,可是又不能逃,又逃不走,必須忍著的怪異感。

第一次經歷時,自己的表現是憤怒、悲傷、焦慮。。。各種負面的詞語都可以放在這裡,後來經歷的多了,發現,不管你怎樣表現,這件事情還是這個樣子,而且你也逃不出去,無處可逃,它象你的影子一樣的追隨著你,這個時候,我就勸自己,要慢慢學習控制情緒,管理情緒,然後就會慢慢安靜下來,也只是做到情緒不要太過憂傷或憤怒而已,但是我知道它們都還在。其實,到現在我都不知道這個辦法到底是不是正確,這算不算一種壓制,當壓制到了一定的程度,你自己的內心特別想暴發,但是你又很明白,暴發也於事無補,那種無力感、無助感、沮喪感、憤怒感、憂傷感就一通的涌了上來,想大喊大叫,想摔東西,想發泄出來,但又好象什麼都做不了,只能忍著,只能待著。這種極致糟糕的感覺慢慢讓我產生了恐懼,導致我現在就是迴避、逃避一切任意可以點燃自己那個點的小事件,我知道這並不解決問題,但我也很明白,自己現在並沒有能力去用正確的方式解決它、直面它,所以我只能逃避。

只有一個方面我發現有所好轉,它的發作時間比以前短了好多,以前可能是好多天,現在一兩天後自己會恢復正常,所以我覺得,在你自己並沒有那麼大的內心能量去處理它的時候,你可以嘗試告訴自己,學會管理情緒,學會跟它們和平共處也許也不失為一個暫時的辦法。

長大了才明白,並不是每件事情會如我們所願,所以,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那個獨特的方式來讓自己與好的、壞的情緒共處,或是和解。


曾經看見一句話說,不幸福是常態,幸福是要追求的。

用在這裡就是,令人不舒服的情緒體驗是常出現的,如何處理才是我們要學習的。

不舒服的情緒都有哪些?悲傷,憤怒,內疚,焦慮,憂慮......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時刻,哪個情緒是你常出現的呢?你又是怎麼面對它的呢?

念大二的時候,我才逐漸開始研究自己的情緒這件事。

在之前,我對自己的情緒完全一無所知,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不高興,但是為什麼我卻不知道。還有一些時候,也許是在看書的時候,內疚自責這樣的情緒會一下子上來,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自己:不要想了不要想了。然後強迫自己把這些情緒丟到一邊去。

後來看了書才知道,這樣做對自己的傷害多麼大。每個人的心靈都不是只有快樂幸福的,你將自己認為好的情緒拿出來,不好的都丟到一個角落,然後努力去遺忘它。你覺得自己忘記了,實際上它只是潛伏在那裡,在你遇到相似的經歷體驗,類似的場景,它會一下子被勾出來。

每個情緒都有對應的身體部位。對我來說就是自責和焦慮是最容易出現的情緒,所以當我一焦慮,扁條體就發炎,以前嚴重的時候一個月跑兩次醫務室,一輸液就三五天。

所以,當我意識到,我的情緒和身體有關聯,並且我很為情緒襲來不知所措無力的時候,我開始尋求解決辦法。

看書是我最主要的方法,在看了很多書之後,我總結出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做的就是察覺。

這個是第一步。你要對情緒有所認知,這樣當你的情緒來臨時你才能準確分辨出你此時此刻的情緒體驗和感受。

因為我們對情緒了解的太少了,所以當它出現的時候,你還不知道,你只感覺到:我不開心了。但是讓你說,你為什麼不開心?你現在的感受是什麼?你就很難描述出來了。

所以,當令你不舒服的情緒出現時,你要先察覺出這是什麼樣的情緒。

接著再去感受。

感受你的身體,哪個部位不舒服。比如焦慮的時候嗓子就會發緊,有壓力的時候肩膀就會緊繃......

然後是接納。

接納你的情緒,在你的身體里流動,你可以去觀察它,也可以和它共處,就是不要試圖 "幹掉它"。你越是對抗,它越是囂張。

當你放棄抵抗,而是試著接納它時,你會發現,過一會它自己就走了。

日本醫科大學森田說:對某種感覺如果注意集中,也會使該感覺處於一種過敏狀態,這種感覺的敏銳性又會使注意力越發集中,並使注意固定在這種感覺上。

在這種觀點的基礎上,他提出了著名的森田療法,總結起來也就八個字: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

所以,你要相信,情緒一定會自己離開,你要懂順其自然。

到這裡,如果大家還覺得這種方法和感覺太難把握,我再提供給大家一種方法,方法很簡單,就只有一段話你只要記住它就可以了。

你需要寫下一段話"我看見我在尋求被XX(虐待,背叛,欺騙...)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

這個方法來自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

從這段話的句式也能看出來,這件事需要練習。你要不斷的練習才能準確察覺你正在經歷的情緒,你要細心感受你身體的部位,要全心全意接納。

最開始,我用這種方法就像一種儀式一樣,情緒以來,立馬讀兩遍這句話,然後讓自己去想情緒的來源。這種做法,無異於另一種形式的對抗,我在強迫自己去解決它。

當經過無數次的實踐和練習後,我才慢慢領悟到一點點。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我總是察覺到自己的嗓子和肩膀是緊繃的,接著我察覺到了我潛意識中對一些事的焦慮和壓力。

所以,你看,很多時候,一些微小的情緒是很難察覺的,很多時候你自己根本都沒意識到,自己是在生氣是在焦慮,你只是覺得:我不開心。

當你的察覺力提升的時候,你的處理情緒的能力就提升了。當你弄懂自己為什麼而有情緒的時候,你的幸福力就要提升了。

追求幸福這個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希望有一天,我們都能追到它。


情緒是我的老朋友,跟它相處了很久,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介意分享給你,介紹方法之前,我要先說清楚與情緒相處時要避免的誤區:.大家談到:「生氣」、「悲傷」等負面的情緒,總會寬慰別人說:你不要生氣了,不值當的;你不要在哭了,別那麼脆弱。這些話都不陌生,好像承認有這些情緒就是羞恥的,是不好的。我們會急於忽略、否認和壓抑這些負面的情緒,但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喪失了憤怒的功能,那怎麼捍衛自己的利益呢?如果我們失去了害怕的功能,又怎麼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其實這些情緒的存在都有積極一面,都是在向我們傳達一些信息,並沒有好壞之分。當不舒服的情緒出現,我們需要去覺察它,承認它,體驗它,接受它,甚至要跟它們相處一段時間,這也是處理不舒服的情緒體驗的第一步。比方說:我們的文化不太允許男人悲傷流淚,男人們會覺得「悲傷」是丟臉的,於是當他遭遇了令他難過的事情,他可能會防禦這個情緒,不允許它出現,但這種情緒並未真正消失,它可能轉變為焦慮、憤怒,敵意從而引起其他的問題。電影《頭腦特工隊》就是一個關於處理情緒的電影,主人公在搬到一個陌生環境時,產生了悲傷、失落等情緒,但由於她不能接受這種情緒,總是要求自己做一個「快樂的懂事的小孩」從而反而引發了其他糟糕的局面。你有興趣也可以去看一看這個電影。跟情緒相處,那到底怎麼相處?生氣了就盡情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嗎?去指責、去破壞嗎?當然不是這樣,我們與情緒在一起,品味情緒帶來的心理波動,但不要著急行動、做決定,不要著急被情緒帶走。當你生氣或者悲傷,就給自己一個專屬時間和空間,品味一下心理的感受,想哭了,就好好的哭一場。你會發覺情緒會逐步升高,到達頂峰,然後慢慢就下降了,到了一個可控的範圍。第二步我們要做的,就是去了解自己情緒從何而來?情緒要傳遞給我們什麼樣的訊息?我們往往會有一個認知的誤區,覺得發生了某某事件,就令我們產生了情緒,其實不然。對這件事情的解讀,認知,想法才是令我們產生情緒的根本。比如說,一個姑娘今天走在路上,她看到自己的好朋友走來,她給好友打招呼,但好友反應冷淡,很快就走了。於是姑娘就產生了消極的情緒。她認為:好友這麼冷淡,一定是不喜歡我了,覺得我糟糕,她不想跟我做朋友了。於是這個想法直接導致了她消極情緒的產生。那實際上一定是這樣嗎?好友冷淡,也許是她著急有事,也許是她當時心情不好。當她問清了好友真實原因,原來不是因為討厭她,那麼她的消極情緒也就消失了。所以大家要注意情緒背後的那個信念,評估一下它是不是客觀合理。第三步我們要做的是用適當的方法去表達。當我們憤怒的時候,可以適當的表達自己,但要注意避免攻擊他人,說出傷害別人的話。比如:你把襪子亂放,我看到覺得心煩,可以下次收拾好嗎?而不是:你把襪子亂放,你真是一個邋遢的人!第四步,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恰當的方式宣洩情緒。比如說:健身、舞蹈、拳擊、冥想、寫下來或畫下來、跟好友傾訴等,找到合適的方法,與情緒和諧相處。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劉瑾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現代人工作節奏快壓力大,日常生活中也不免遇到不順意的事情,所以我們時不常就會體驗到讓自己不開心、不舒爽的情緒,比如抑鬱、焦慮、憤怒、怨恨等等的負性情緒,如果不能及時排解,很可能會演變成心理疾病。那麼,如何來消除這些讓人不舒服的情緒呢,這裡有一些方法供你參考:

1.找人分擔

心裡有委屈、煩悶或者愁苦,可以跟好友、家人傾述或者尋求他們的勸解和幫助,可以在他們面前罵一罵、哭一哭,疏泄不愉快的時候有人在旁邊,就像一挑重擔有人跟你一塊兒扛起來了似的,會輕鬆很多。

2.阿Q療法

遇到煩惱的時候,告訴自己「一切都會過去的」,「時間會療愈一切」、「困難是超度」、「舍財免災」。

這樣的積極心理暗示會讓心情放鬆下來,頭腦也會冷靜下來。

3.置換興奮感

人在憤怒或者憂傷的時候,頭腦中會產生強烈的興奮感,導致負性情緒的維持。這個時候可以做一些平時自己感興趣的事,比如跑步、打籃球、游泳、看電影、玩遊戲等等,尋求新鮮刺激來置換不良情緒引起的興奮感。

4.自損尊容

當自己有不良情緒的時候,試試笑話笑話自己的缺心眼、愚鈍、無知或者狼狽不堪。這樣直面自己的短板,不僅不會「滅自家威風」,反而能緩解情緒、釋放壓力。

5.攥拳法

攥拳法是我自創的釋放不良情緒淤積的負能量的一種方法,使用攥拳法釋放了負性情緒以後,不良情緒會得到有效緩解。具體做法是:

準備一個計時器。計時開始時,雙手握成拳頭,越握越緊,直至使出全身力氣,持續一分鐘。時間到後完全放鬆雙拳,休息十秒鐘。然後重複做第二遍,持續時間變為一分半鐘。重複第三遍的時候持續時間是兩分鐘。試一試!

6.專業心理諮詢解決

一些人長期經受負性情緒的困擾,一般的方法又不能排解,建議及時聯繫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來專業解決。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不舒服的情緒,心理學叫消極情緒,舒服的情緒屬於積極情緒,她們都是我們面對他人或事件的時候的一種心理體驗,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對我們的成長都是有用的,所以不要試圖逃避,也不要排斥,甚至要消滅消極情緒,我們也沒有能力消滅她們,因為這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的,我們總不能因為不滿意自己的手或者腳就把它砍掉吧??所以接納消極情緒,並與之和平相處,觀察她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走的,是比較好的一種方法,暫且稱之為「內觀法」吧。

儒家思想提出的中庸之道也是比較適合我們中國人的處理方法,也就是適度就好,不要過分了,實踐證明適度宣洩也有用,不過一定不能傷害他人。也不要傷害自己。

所有經歷都是財富,不過要善於發現和運用。

情緒管理的問題,是心理學家和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一起討論啊!總結自己用過的有效方法,分享出來,讓更多的人受益!感謝邀請!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總是難免遇到各種不舒服的情緒體驗,比如憤怒、傷心、沮喪等等。面對這樣的情況,比較常見的做法就是,人們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了某種或者某幾種負面情緒,總是第一時間就想把它們扼殺在搖籃當中,要麼希望自己馬上將這些消極負面的情緒壓抑下去,不再對此有所感覺;要麼希望自己可以轉移注意力,用一些美好的事情來喚起自己積極的情緒,從而將消極情緒掩蓋起來。

以上方法當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處理不舒服的情緒體驗,但是在這裡,我想給大家介紹另一種處理的方式:直面自己的情緒,深入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想法和信念。

根據認知心理學的理論,任何情緒都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導致情緒產生的,往往是我們內心一些比較隱蔽的想法。因此,要改變情緒,可以從改變自己情緒背後的想法入手。比如說,你給好朋友發了微信,ta卻遲遲沒有回復你。如果此時你內心湧起了憤怒或是沮喪的感受,不要急著壓抑它們,而是靜靜去體會一下,在這些情緒背後,自己產生了怎樣的念頭。也許你會發現,你內心的獨白是這樣的:「ta根本不想搭理我,ta一定是討厭我了」。那麼這個時候,也許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細細思考自己的這個念頭是否合理,以及有沒有證據可以支持或者反駁自己的想法。也許在經過了這樣一番理性的思考之後,你回想起了朋友對自己種種的好處(反駁的證據),然後相信自己的想法是么有道理的,從而替換了另一種更有可能的想法:「ta只是太忙了,沒有看手機」。那麼不用想也知道,你的憤怒和沮喪情緒,自然也會隨之煙消雲散。


情緒,人人都有,時時都會產生。但人們往往更注意不舒服不愉快的情緒,就是常說的所謂負面情緒,並且希望馬上消除。其實,情緒不分正負好壞,而是一種訊號,也是一種能量。每當不舒服的情緒來臨的時候,想著先停下來感受下自己的身體是怎樣的;心情是什麼;進而覺察心情是怎樣引起的,背後的需求是什麼——就這樣「停下來」照鏡子一樣的覺察自己時,情緒不知不覺中降低了一大半,甚至消失了。這種方法就叫:「覺察」,也就是當下時髦的「正念」方法。

一次我帶著疲憊外出回來,看到的卻是客廳地板上一片狼藉。茂密的綠蘿打翻在地,紅酒也被碰到地上打碎。瑰紅色的酒水和灑落的泥土混在一塊,正好當了狗狗的印泥,地面上滿是「一朵朵的梅花」。進屋前還想著趕緊躺下休息會兒,這下可好,連腳恨不得都沒處放。怒火蹭的一下冒上來。喵星人站在高高的櫃頂上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就像女兒的樣子。只有狗兒蜷縮著身體躲在屋角落裡,瞪著黑亮亮的眼睛,怯怯的看著我,好像在討饒。看到狗兒的眼神,我立刻想到了覺察:是啊,我現在怎麼啦為何這麼大的火氣,好像要殺了它們。這時我感到自己的手腳發麻,身體緊繃著;內心好像有火在燒;腦子裡想的是:我這麼累,還要收拾怎麼髒亂的屋子,都怪女兒非要養這些小東西,增加我額外的負擔,付出不必要的辛苦。這其中不僅僅有憤怒,還有委屈、抱怨、懊惱、責怪。責怪她不夠體貼我,破壞了我希望在整潔的房間里休息的願望。當我覺察到自己這些時,不由得微微笑了:其實關鍵不是貓兒狗兒的淘氣,而是對女兒有怨言。哎,誰讓我更希望女兒快樂呢,那麼我還是忍忍,趕緊收拾殘局吧。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種方法不實用,又太麻煩,或者想不起來用。的確,這種方法需要一次次的練習。但這種練習就像武功一樣,越練越熟練,越加管用,不僅僅改變了增強了自我管理的能力,還逐漸轉變了思維方式和應對模式,情緒越來越平穩的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快。真可謂是「一勞永逸」的方法,不妨練起來。


首先,我以前情緒不好時,我可能會拿某一個人或者是事撒氣。 啥也不管了,誰惹我就罵誰 脾氣來得快去的也快, 發完脾氣以後就舒服多了,當然我這種做法不可取。現在 我 會在心裡問自己這算什麼事呢?我為啥要不開心? 想個三分鐘五分鐘情緒會有好轉了!


當斷不斷,必有後患。遠離是非之地


推薦閱讀:

貧窮會對一個人的心理有多大的影響?
一個正常的人是怎樣一步步成了精神病患者的?
上門女婿要出聘金嗎?
人際邊界不清的9種表現
孩子總和金毛狗睡會怎麼樣?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