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上朝,語言不通怎麼辦?
07-01
古代人和現代人一樣,會解決這種問題的。
不管什麼朝代,中央都會規定上朝時必須說「官話」,官話就是那個朝代的普通話。每個朝代必然有每個朝代的官話。不會說官話的,那就得去學啊,不然見了皇帝,說方言,皇帝聽不懂,那不等著挨板子嗎,也不會得到重用啊。所以,所謂的學識,第一個就是學會官話,學識好的,也會多國語言。比如李白,就會多國語言,所以才有渤海國使者呈入番書,沒人認識,只有李白認識,所以他令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研墨,才退了外國使者。《晚清文選》記載:「廣東、福建等省,其方言與官話懸殊,而數處之人,亦以學官話為要務」。就象現在學外語一樣,不考上四六級,你升不學,不學會外語,你出不了國。
最難的不是上朝時,而是去外地當官時,老百姓並不象現在一樣,都會說普通話的,所以當官的必須「入鄉隨俗」,先學說土話,也就是當地方言,不然你當不了這個地方的官。比如清政府規定:「所有土話與官話歧異縣分,知縣到任,著延方言師一人,每日從學土話二點鐘,成而止」。當然也有學不會的,那隻好最後一個辦法,請翻譯在場辦公。這個比較麻煩,就和我們出國離不開翻譯一樣。
雍正年間,曾有一道聖旨,專門講統一官話的重要性:「凡官員有蒞民之責,其語言必使人人共曉,然後可以通達民情、熟悉地方事宜而辦理無誤。」。不會說官話,以違旨論。不會說官話,你就別當官了。
推薦閱讀:
※在曼徹斯特大學讀語言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網頁編程語言
※【感統學堂】為什麼我的孩子語言能力發展慢?
※詩的遊戲,遊戲的語言 |《飛地》第二十輯出刊
※把娃扔給IPAD?你會後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