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總是不想和別人一樣是什麼心理?


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這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意識。我想起了曾經的一個同事,當時我們是中專院校的教師,有次聊天,她告訴我:「感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給我很深印象。之後她參加公務員考試,考到縣城司法局,再後來,她再一次考到成都市區一所職業院校,參加過類似考試的人都知道競爭有多麼激烈。當時,我們一個宿舍,晚上我睡覺的時候她在學習,早上我一睜眼她又在學,我知道,她付出是什麼。到現在,我們仍舊保持著聯繫。一次聊天,她說說不定哪天考個博。是的,在她身上,我看見了,和別人不一樣的力量。

在我看來,總是想和別人不一樣的人,是因為你「看見」了自己,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知道自己的方向,這對一個人來講是非常好的資源,像是火種一樣指引著你,幫你自我實現。

歌曲《我們不一樣》非常火,有幾句歌詞我很喜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太多太多不容易,磨平了歲月和脾氣。是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在前進的路上,所見所聞經歷的,會激發一個人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開始改變、積極優化。當然,也有部分人,走著走著,忘記了自己為什麼而出發,刻意的為了不一樣而不一樣,反而失去了生命中的純真,慢慢的迷失了自己。由此可見,初心是何等珍貴,珍視吧。如果你想變的和別人不一樣,那麼請你再努力一點!要相信,你的努力,都記在時間裡。

我們不一樣,我們又一樣,我們需要在路上,淬鍊自己,發現自己。在自己的路上,走自己想走的路,堅持自己的初心,成全自己。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齊婷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李鵬飛(頭條號 扶搖而上玖萬里):

(李鵬飛:北京林業大學治療心理學研究生,國家二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春雷心理高級講師,尚德機構金牌講師,管理心理學講師,性格色彩心理學倡導者;主要擅長性格分析、職業規劃、溝通心理學,跨界整合人力資源與心理諮詢方面的知識,打造出一套「深得人心」的知識體系,可以廣泛用於日常交際,企業管理及家庭教育;培養人力資源學員上萬人,上千個企業諮詢案例經驗及企業活動策劃經驗。)

恰巧,我也是這樣一個人。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反過來想想,為什麼要和別人一樣?在社會心理學中,人們都有從眾行為,「哪怕是一條險路,走的人多了,也就不覺得危險了」,所以「和大家一樣」是最安全的。而且,如果不和大多數人一樣就會被認為是異類,為了得到認可,還是要「和大家一樣」。

但,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著悄然的改變。

所謂的「異類」是什麼樣子的呢?比如高齡不婚,婚後不育、喜歡同性等等。當然以上這些都是社會性的大問題,把目光收回來,說些小事:不想和別人穿同款衣服,梳同款髮式,用同款工具。或者再抽象一層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都不願意和別人一樣。

綜上所有的行為,都是和別人不一樣的表現,但是現在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些行為也都漸漸在被人接受,說明人們的思想觀念正在轉變,一個從求同到求異的轉變。「求同」是在社會不發達狀態下,大家抱團取暖的一種現象;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尤其互聯網的崛起,使得這種「求同」狀態被瓦解,現在如果你和別人都一樣,絕對是無人關注的,只有儘可能發揮你的長板,做到與眾不同,才會博得掌聲。

總是想和別人不一樣的人,在他的潛意識裡蘊藏很強的創新意識,只是沒有好好的發現加以利用。可能是害怕自己的「與眾不同」被冠以「特立獨行」,也可能是還沒有衝破傳統思維的禁錮,認為「隨大流」才是安全的,是好的。

上面說的是好的方面,當然這種心理也要避免兩個方面的極端:第一,如果事事都不想和別人一樣,那可能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了心理疾病,因為正常的生活作息、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事情還是要和他人一樣的,否則反「自然」的狀態是無法生存的;第二,不想和別人一樣,是因為看不上別人,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自己才是最好的,這也是有問題的,對自我認知的不清晰。

不想和別人一樣,說明你是這個社會中的「少數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打開你的手掌,看看是否有真理存在,如果看不到的話,還是開始學著「求同存異」吧!


撞臉、撞衫等各種撞事件在生活中是經常發生的,大多數人也沒覺得什麼,甚至會因為「撞」在一起而感到驚奇和親切感。很多人會把別人用了和他們一樣的東西看作是自己有品位,說明自己的東西好,所以才會有更多人使用,感受到的是自豪。

然而,還有一些人會把別人和他們用同樣的東西或做同樣的事看作是自己缺乏創新,太單調等負面的事件。他們追求的是自己的獨一無二性!他們看待事物往往具有片面性,偏執的人格特點一般都會有一些。片面的追求完美可能是他們的一個特點。

「自戀」也可以用來解釋這種特點的人。他們一直在追求的是唯我獨尊。可能希望自己在別人的眼裡永遠是「耀眼」的,這帶有一定的討好型人格,為了贏得別人的眼光而把自己搞得和別人不一樣,只有這樣,他們才覺得自己是「存在」的;還可能他們本身就瞧不起周圍的人和事,覺得自己更高貴一些,保持和周圍的不一樣也就保持了自己的高貴。這種自戀也可以推測出他們可能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安全感不足的人一般的心理機制是:他們對周圍的環境有敵意,然後他們內心投射出的是環境對他們有敵意。其實是他們對周圍的環境充滿攻擊的慾望,但是他們表現出的卻是擔心自己被攻擊而產生的安全感不足。所以,不管是討好型還是高傲型,都是攻擊性的一種體現。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且每一個人的思想和思維模式都是非常複雜的,具有獨特性。而每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會受到他從小的成長環境以及家庭教育模式的影響,並在這個基礎之上不斷地加入外界各種變化因素的影響,最終形成了專屬於個體的思想體系。而這個總體的思想體系就形成了我們大腦當中的認知模式,個體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心理發展過程來決定自己日後的行為模式。總是不想和別人一樣的這種心理可能是來源於內心深處的不安,害怕失去某種東西,例如自己的獨特性等等,這也許與個體的小時候經歷有關,可能曾經發生過因為自己和他人某種相似的地方,但是別人卻通過這種相似的地方或去了原本屬於個體的東西,因此,才會產生更加不想教育別人一樣的抵觸心理,其實也是屬於心理防禦機制的一種,就是個體本能的這種慾望被保護了起來,一旦別人侵犯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內心的不安感就會油然而生。此外,還可能是由於個體具有比較強烈的控制慾望,因為這種本能性的慾望促使個體在任何一種情況之下都要保持自己的獨特性,一旦遇到那些與自己高度相似的人或者是所做的事情也許自己的想法高度相似的話,個體怎麼總程度上就會失去了對自己等下能夠把控事物的恐懼程度,在這種情況之下,個體往往會感覺到基礎不安,希望能夠重新掌握主控權,而不是在別人的控制之下。


謝邀一般說有這種心結的人都是內心比較好強,喜歡標新立異,鋒芒畢露。這是一種性格,不是心理疾病,所以不要擔心,但是這種性格人很難與人相處,總是傷人於無心,很難教到知心的朋友,心直口快,說話不經過大腦是擁有這種性格人的基本特徵,通常都有一副熱心腸,喜歡打抱不平,內心也比較善良,在此我建議把心放寬一些,試著去接納別人,有時候胸懷也是需要鍛煉的,把自己的性格收斂一下,我相信會有不錯的收穫,朋友也會比較多的。如果是在生意場上或者是在職場上,有自己獨立的性格,獨立的思考能力不與別人苟同,這樣的人是具有領導能力獨立創業的人,因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絕對排除個人自我任性,任意妄為性格。


總是不想和別人一樣是什麼心裡?答:只有這兩種類形的人,頭腦才會產生和別人不一樣的心裡?第一種類型:就是天生有自卑心的人,心裡總覺得不如別人,所以就處處躲避著人民,一個人孤獨地在一起,生怕和別人在一起發生爭吵,沒有人家強硬,這種人屬於沒自信?所以就總是不想和別人一樣。

第二種類型:就是屬於一種時髦前於有個性的人,因為在他頭腦里總想跑在別人前面,為大家不同,不管是想事做事,總想跟別人不同不一樣,比別人有點特色,有點個性,不喜歡隨大眾。比如說:他穿的衣服都喜歡穿出自己的特色,有人穿過的,他就不想再穿他一樣的?這種人屬於是一種有自己,獨特想法為個性的人,總是想跟別人不一樣,他心裡才舒服。


在我看來,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最直觀的區別,就是錢。你有多少錢就能辦多少事,住在什麼位置,生活質量如何,從生到死,人與人的不同就是錢的多少而已。

所謂追求卓越或積極上進,不過就是追逐名與利的過程。想過得好罷了。每個人都想表現得與眾不同,但心理上都是大同小異、殊途同歸的。基本上都落於名與利的俗套。

當然這世上真的有與別人不一樣的人。比如,格里戈里·佩雷爾曼。他的特別不僅在於他在數學上的天賦與成就——他解出了龐加萊猜想,世界上的數學家們用兩年時間才看懂。而在於他拒絕了一切榮譽與獎金,他對名利表現出了外星人一樣的不屑與藐視。這才是本質上與其他人的區別。這個世界是個名利場,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它。要與眾不同,除非你追求的成果與名利無關,只關乎你身心與靈魂的極致與快樂。


謝友邀答。

總是不想和別人一樣有兩種。

一、攀比心理。

看到別人比自己好了,就有攀比心理,就總感覺你人不如我,憑啥比我強。

我要超越你,和你不一樣。

二、一旦超越別人,就自以為是,認準死理,就感覺與別不一樣。

就覺得自己的想法,做法都高於別人而已。


就像陳粒曾經是二線文青的女神,她紅了,二線文青只能與之揮手再見,轉投趙雷的懷抱。趙雷如今也闊了。二線文青傻了眼,不知自己的下家何在。

二線文青,最怕諾貝爾,最怕格萊美,最怕奧斯卡,最怕《我是歌手》。要哪個不出名的人,一下紅了,二線文青的精神偶像,便從此沒了。

而找到下一個偶像,並不是那麼容易。

工資在漲,但房價漲得更快。總之,二線文青和都會中產一樣,永遠在尋求性價比,永遠在尋求優越感。上升空間很小,跌落下去,卻很容易。

每個自己人都想表現自己的個人特色,塑造自己的個人品牌。這沒什麼不好,在社會上混差異化生存也是一種生存之道!只不過我們要比別人努力一點,在和別人差異的地方做到極致,這樣才能突出自己。否則就永遠停留在二線文青這一地步了。


我也是這樣的人,我都說我是另類,不喜歡跟風隨大流,親戚說我是東南向(給我面子,認死理,有點二的意思,)觀點與別人反的,如從不相信迷信,不要求子女多有用,只要天天看見(網上報道女孩去美國學習,人沒了)子女大了不要管太多,飯菜份量不要大,品種要多,在家可以小氣,出門不要省,。。。。。好多事雖然別人不入耳,但結果與我說的一樣。我想可能與自立有關吧,做事從不與人商量,自己認定的堅持干,偏偏不然,我認定的事都辦成功了。這種心理可能與自立自強的自信心有關。


推薦閱讀:

小鮮肉的粉絲都是哪些群體?
如何快速突破他人的心理防線?
男人幼稚和成熟最明顯的區別是什麼?
原來我們都是巴甫洛夫的狗
作為父母,你如何看待孩子犯錯誤一事?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