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麼食物能消除體內濕氣?
用料
薏米(炒)15克赤小豆(不是紅豆,和綠豆大小差不多)15克茯苓(炒)15克小米15克炒麥芽(炒麥仁)15克鐵棍山藥(淮山藥)15克粉葛根(炒)15克芡實(炒)15克荷葉桿(荷葉炳)晒乾的15克祛濕氣養生粥的做法
1.準備食材,赤小豆,小米,鐵棍山藥(淮山藥,細細長長的,通俗說的綿山藥),荷葉梗(晒乾的荷葉炳),這前四中食材是不用文火炒的。後五種食材茯苓,芡實,薏米,粉葛根,炒麥芽,買回後用文火炒15分鐘,祛除食材本身的寒氣。炒麥芽(藥店直接有買好的炒的,如果買回是生的必須也要用文火炒15分鐘)。我標註是各15克,老中醫告訴我說各手抓一小把,這15克是我估的。用清水洗凈,浸泡一晚。用礦泉水煮好一些。
2.鐵棍山藥(淮山藥),洗乾淨後,切成小段,山藥在最後放,山藥易熟,煮時間久,山藥里的活性酶會被破壞,營養流失。
3.將浸泡好的食材放入砂鍋中,倒入礦泉水。麥芽用紗布包起來放入鍋中,煮好後撈出,不然吃食材時會扎嗓子。我用的是2.5升的砂鍋,大火燒開,文火煲15分鐘,最後加入山藥再煮5分鐘,(大火燒開時,用勺子不斷攪動,以防粘鍋)
4.煲好了,雖然加有中藥,但是味道非常好喝,忌裡面放糖食用,薏米遇糖,效果減半,湯和食材一併吃祛濕氣效果更佳。濕氣重每天堅持喝三個月,輕一個月。
常見的祛濕食材有:
薏米、赤小豆有消水腫、益脾胃之效;
玉米、白扁豆健脾除濕;
土茯苓除濕解毒、通利關節;
馬齒莧、木棉花、綿茵陳(也稱白蒿)清熱利濕;
香薷行水散濕。
但要注意薏仁、馬齒莧、木棉花較寒涼,孕婦及脾胃虛寒、常出現腹瀉者慎用。
說了那麼多祛濕食材,首推的還是薏米。
薏米也稱「龍珠米」,《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最為人稱道的,當數清熱祛濕的功效了。
要祛濕,炒薏米比生薏米好
薏米可以祛濕,但用法有講究。有個人容易拉肚子,知道薏米能治療脾虛泄瀉,便經常煮些薏米湯來喝,卻不見什麼效果。
原來,他用錯了薏米,用的是生薏米。如果改用炒薏米煮粥或取一匙泡茶喝,效果會很明顯。
生薏米和炒薏米都擅長健脾止瀉,治療脾虛濕盛泄瀉。但不同的是,炒薏米比生薏米的除濕效果好。
生薏米偏寒涼,利水滲濕最在行,可以祛濕除風、清熱排膿、除痹止痛,對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和風濕疼痛等效果顯著。
炒薏米是取凈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可以自己動手,也可以去中藥店買。
麥麩炒薏米,開胃健脾
炒薏米時加上麥麩,健脾的作用更突出。
鍋熱後先撒入麥麩,用量為薏米的1/10,加熱到冒煙時,加入凈薏米,炒至表面呈黃色鼓起時取出,篩去麥麩後放涼,略有香氣。
中醫認為,可補脾的葯,經過麩炒可增強療效,還可緩和一些葯中猛烈的藥性。
如果脾胃不好,要麼總是吃不下,要麼吃點就腹脹,這時在稀飯里加一把麩炒薏米一起煮著吃,就能有效緩解食少、腹脹等癥狀。(61)
通常多吃赤小豆、薏苡仁可以祛除人體內的濕氣,但在飲食方面光靠這些遠遠不夠的,需要合理的飲食習慣,陽虛的人需要多吃溫暖的食物(羊肉、生薑、大棗、鴿子肉等),少吃寒涼食物(生冷水果、冷飲、水裡生長的食物等),脾虛的人需要多吃健脾的食物,這樣才能把濕氣從體內祛除。
推薦閱讀:
※一次頸椎按摩竟讓27歲小伙喪了命……
※做俯卧撐時手腕疼,有同感的嗎?
※我家孩子以前視力可好了,怎麼會說近視就近視了?
※肺癌晚期只能坐著睡怎麼辦?
※中醫把脈能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