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法開發覺知區,認為無我就拋棄身體對么?


我們要明白學習佛法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學佛就是要去除身上的積習懺悔自己無始劫以來的業障,最後按照佛的修行方法修行直至佛道。芸芸眾生只有人的根性最適合修習佛法,因為我們人本具佛性,我們可以開發出自己的覺知,啥叫覺知就是自己的自性真正明了了。六祖慧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的自性包含全部,啥叫覺知區,覺就是覺悟知就是明白,我們因為覺悟才會明白佛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才能親證。

佛法就是讓我們開發自己的潛能,就是被往世業障障礙的那個佛性,六祖為什麼不識字只因聽了金剛經里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卻能夠大徹大悟呢?這就是因為六祖往世以來福德因緣深厚,往世都在修行勤修善根,因此到了六祖這一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那麼我們就要努力修行了,首先就要改正自身的壞習慣,由內而外控制自己的念頭,培養正念,打壓惡念,另外學佛就要常常懺悔,懺悔無始劫以來自己所做的罪障,普賢行願品里說「往昔所做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就是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懺悔,今生行好事遠遠不夠的,我們欠的太多了。覺知區,我們講覺悟,就是開悟了,開悟了難道就是指成佛了嗎?沒有,其實開悟只是剛剛入門而已,我們只是開發出自己的佛性了,如果不去修那麼也會退轉,所謂佛教是很實際的,並不是說每天打坐就會開悟自己也要精進努力的去行,慈悲喜舍,缺一不可。無我等於拋棄身體嗎?佛家講緣起法,緣起性空,一切事物都是夢幻泡影,每一剎那都在飛速變化,緣起就是指世間沒有獨立存在的東西也沒有長久不變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我們看到的都是假有,既然這樣那麼我們就可以明白自性本空,「真空生妙有」自性如果不空則不能有,因此本來就是空無一有何必為此苦惱呢?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苦這八苦,這八苦都是凡夫的無明煩惱所致這個無明煩惱就在於人沒有去注意我們的六根,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因此做任何事都不要任情任意。我們學佛里講的無我並不是指所謂的拋棄身體,無我是一種境界,我們要透過佛法洞徹世間緣起,明白佛教里所說的緣起性空,按佛所說方法進行合理的修行,明心見性自然就達到無我境界。


佛法說無我,理解成拋棄身體肯定是不對的。釋迦摩尼的經歷就說明了這一點。釋迦摩尼原來是王子,發現眾生的苦難之後,決心解救終生。佛祖發下如此大的宏願之後,就拋棄掉榮華富貴,四處修行追求,學習解脫苦難的方法。佛教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是真實不虛的,佛經上詳細說明了釋迦摩尼學習的經過。當時印度已經流行各種修行了,有一派叫苦行派,就是用各種嚴酷的方法折磨自己的肉體,尋求解脫。釋迦摩尼也曾學過這種方法,用最嚴酷的方法折磨自己的肉體,但最終發現完全不行,在自己奄奄一息的時候,一個牧羊女救了佛祖,用一碗羊奶讓佛恢復了體力。最終佛在菩提樹下領悟到如何讓終生解脫的方法,於是創立了佛教,四處傳播,教人解脫。

佛教是絕對不主張拋棄肉體的,因為假如你沒有開悟的話,即便你拋棄了現在的肉體,六道輪迴你還會轉生成別的什麼,繼續受苦。所以要想解脫,就必須修行,拋棄肉體不是解脫的方法。

另外中國盛行大乘佛教,主張的是解脫眾生,不僅自己要解脫,更要幫助他人離苦得樂,如果拋棄肉體,又怎麼去拯救他人與水火呢。佛教不是逃避,僧人身上的擔子也很重,肩負著拯救世人出苦海的重任。

佛說眾生皆苦,修行就是要離苦得樂,唯有修行才是正道,拋棄肉體完全不能解脫,不能離苦得樂,更不符合佛教的教義。


對佛法稍有研究,試著回答你的問題。

您說的拋棄身體是表達什麼意思呢?是說佛法輕視身體的存在,還是說要扔掉、破壞自己的身體,還是要表達供養佛時的無為無相。

你的邏輯有問題。

佛法認為人身難得,自殘、自殺、無緣無故的拋棄身軀是戒律明令禁止的,身體也是生命的一種狀態,或者說有情賴以生存的根本,破壞掉身體還怎麼修行呢。

佛法認為人身之難得猶如盲龜穿木,就像有一隻大船在海上航行,輪子正好破了個孔而不能前進,盲龜正好能補上這個孔。這個寓言比喻人身之難得。

所以佛法不輕視身體。

還有一個問題,佛法里有捨身伺虎、斷臂供佛等故事,強調的是無為無相的大菩薩道精神,強調內在修行,如果看中捨身行為,就是捨本逐末了。

是否如法,望請賜教。


金剛經云: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要求看待一切平等的心,達到無我境界,則為真菩薩,從而能得菩提心,並非要拋棄身體,是一種境界


推薦閱讀:

上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下聯有什麼?
如何看待如誠品書店、貓的天空之城這樣實體書店的崛起?
上聯:煙花柳絮憑人望,如何對下聯?
上聯:高才大才尚才給你添財,如何對出下聯嗎?

TAG:文化 |